十九 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赫德莱堡是一个以“诚实”和“清高”而自豪的市镇。但它曾得罪过一个过路人,那人决心对它的“诚实”和“清高”进行“败坏”。一天,一个陌生人给镇上首要居民之一理查兹先生家里留下一袋金币,称自己过去在落魄时受到赫德莱堡镇一个善心人的帮助,现在以一袋金币报答。但是当时天黑,他没记住恩人是谁,不过他记得恩人的一句话。留金者提出,只要有人能写出这句话,就能领取金币。条件是将那句话密封交给本镇牧师,当--众对证验明。他说之所以把金币交给理查兹,是因为相信赫德莱堡首要居民们不会将钱私吞,一定会公正地找到这个人。果然,理查兹“无私”地将这消息公开。
陌生人又以不同的地点和名字给本镇19位首要居民每家邮寄一封信,告知那所谓的恩人固德逊所说的一句话是:“你绝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改过自新吧。”于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19位首要居民都理所当然地成了救助过陌生人的那个人。在牧师验证的时候,每个人所写的都是一样的,这足以证明了他们的虚伪本质和拜金心理。所幸的是牧师没有当众把理查兹的纸条读出来,于是他保住了本镇最诚实的人的形象。主席决定把那袋金币赐给理查兹夫妇,打开一看,发现那些金币不过是一些镀了金的铅饼。
但是奇迹再次出现,铅饼被拍卖,价格直升,竟超过了金币。于是理查兹夫妇,隐下自己的丑闻,领下这笔“奖给唯一诚实的人”的奖金。但是,他们交给牧师的那封同另外18个“首要居民”一样的“领款单”一直折磨他们,死前,早已神经错乱的理查兹说出真相。于是人们知道,这些“诚实的象征们”,竟全数被钱袋打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小说家。11岁丧父,13岁辍学,后来当过排字工,报童,领航员,舵手。1861年去西部寻矿,做过股票生意,淘过金,渴望致富,但均不成功。期间开始为当地报纸写趣闻轶事。1864年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的跳蛙》,使他文明全国。随后写出一系列有影响的幽默讽刺作品。70年代以后,马克·吐温连续写出《镀金时代》,《与人合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1894年,马克·吐温的出版公司破产,负债累累,遂去欧洲讲演。同时出版《傻瓜威尔逊》,《赤道旅行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马克·吐温的创作表现出杰出的幽默、讽刺的特点,对19世纪后半期和本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对美国社会腐败、民主虚伪和种族压迫的揭发讽刺,对资产阶级各色人等的否定,在当时极为繁荣的幽默文学中独领风范。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的晚期作品,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小说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级诚实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拜金主义的丑陋,辛辣地讽刺了他们的伪善本质。马克·吐温的揭发批判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他要败坏的是全体赫德莱堡人,他只所以能够实现这个目的是因为抓住了全体赫德莱堡人的拜金心理和虚伪本质。“赫德莱堡”实际上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而那19位首要居民也就是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作家把资产阶级的卑鄙贪婪暴露得体无完肤、淋漓尽致,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文明做了一个卓越的总结。
小说写了赫德莱堡的群像。在这些伪善的群像中,作家着重刻画了理查兹老夫妇的形象。收到金袋,他们先懊悔当初没做那件善事。接着他们和所有人一样苦苦的思索那个曾经助人,然而却被全镇人所憎恶,并已死去的“固德逊”可能说的那句话。收到告知谜底的信,妻子竟兴奋得昏厥过去,接着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在自我想象中完成了“救助”过固德逊的壮举。这是小说刻画人物心理最精彩的地方。作家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从自欺到欺人的细微过程。理查兹夫妇在牧师的包庇下冒领了那一袋金币,成为赫德莱堡最诚实的象征。但他实际上是被金钱败坏了的虚伪伪善自欺欺人的说谎者。
小说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作家把一个荒唐的骗局安排得非常可信。第一,作家抓住了人们普遍的贪欲;其次,作家安排了一个不在场的关键人物:死去的固德逊。这个人不在,19位“首要居民”才会自欺欺人;再次,作家抓住理查兹这样的人物来揭发赫德莱堡的虚伪伪善,使整个败坏事件建立在非常坚实的心理基础之上,它是外乡人阴谋得逞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都理直气壮地虚伪的基础。小说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讽刺,作家充分显示了作为美国幽默讽刺大师的天才,在对理查兹夫妇的描写中,作家的讽刺含而不露,却入木三分。领取金币的场面则是一场夸张讽刺的闹剧。两种讽刺相结合,显示出了马克·吐温讽刺艺术的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