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读“威尔·杜兰特”的人与文之集粹
威尔·杜兰特(百度简介)
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92岁时,创作了《历史上的英雄》,这是他辉煌一生的最后作品。他的《哲学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哲学。他终生热情的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目录
1个人概述
2主要著作介绍
3经典语录
1个人概述
2主要著作介绍
3经典语录
1个人概述
威尔·杜兰特生于1885年,卒于1981年。12岁的时候他被母亲送去教会学校,希望使“这个整天调皮捣蛋、满口胡言乱语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传教士”。结果,杜兰特不仅没有成为传教士,而且还因为在写了一篇对宗教不敬的文章(《宗教的起源》)而被逐出教门。正如他在19岁的时候就对基督教清楚地认识到,“不过是成百种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它们都宣布说自己能实现人类的拯救并普及真理”。1968年,他获得普利策奖;1977年,他又其对各方面的伟大成就和贡献获得自由勋章。“毫无顾忌的英雄崇拜”是杜兰特的哲学信条,他花去半个世纪完成的《西方文明史》正是为了强调人类智慧的悠远深邃和文化艺术遗产的辉煌灿烂。
2主要著作介绍
1,<世界文明史>
威尔·杜兰特写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花了50多年时间。他终其一生都从事一项能给大多数人带来福祉的研究工作,那就是将深奥的哲学通俗化,书后的评论说他“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的象牙塔里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哲学追问世界和生命的终极本质,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一个生命,都要为它承担起责任,付出代价和获得权利,所以,哲学应该成为一般公众爱智慧、爱生命的学问。但是,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哲学实际上成为为数不多的哲学家的自留地和陈设品,哲学被专家垄断,被公众遗忘,于是形成了“人民不了解哲学,哲学不关心人民”的格局,因此,杜兰特的研究显得分外重要,它“使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不断得到愉悦也受到教益,使上百万人的生活更丰富,也使人们更宽容。”他对历史也同样保持着尊重和客观。一方面他说“人类历史不过是生物发展史上的一个片断。人是世界上无数生物的一种。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也在不断地为生存而斗争,为适者生存而竞赛。所有的心理学、哲学、政治策略和乌托邦的幻想都必须遵循生物法则”,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研究历史来真正认识人,毕竟历史就是一种基于例证的哲学教导。
2,<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当生活变得苦涩,友谊从身边溜走,孩童也不再相伴我们左右,我们还可以与莎士比亚和歌德一起坐在桌边,和拉伯雷一起嘲笑世界,和济慈一起欣赏秋日的美丽。这是一些向我们奉献了最好事物的忠实朋友,他们从不要求回报,却永远等待我们的召唤。只要我们和他们一起行走片刻,静静聆听他们的讲述,我们的虚弱就可以治愈,我们也就能真正感受到相互理解之后内心的平静”这诗一般的语言,是威尔·杜兰特为我们推荐的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一章末尾的话。在该书中,杜兰特以优美简洁的笔触,为我们介绍了10位最伟大的思想家、10位最伟大的诗人、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和人类进步的10大飞跃。
杜兰特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中坦率地说,他承认并景仰“那些在历史上曾经高居于我们生命之上的伟大天才”,而且他把这种崇拜视为“终极信仰”,在他看来,“真正的历史不是细琐的物价和薪俸统计,也不是大规模的选举和战争,更不是普通民众的生活进程,历史只应该属于那些对人类的文化进程做出过持久贡献的英雄和天才们”。同时“天才站在智慧女神的身边,手持火烛为我们照亮前路”,引领我们在“活着的现在”就进入天堂。作者的这种坚定信仰也许会触动我们内心最隐秘的神经,我们是“无神论者”,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从幼年开始的教育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样我们习惯于用群众的尺度去评价历史,臧否人物,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伟大人物,到了群众那里,仅仅还原为一个“人物”罢了。群众最常见的做派就是杜兰特说的,“喜欢通过贬抑他人来达到吹嘘自己的目的,尤其是指出伟人的缺点,更可以满足这一心理”,有些学者多年的努力就是让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人物“走下神坛”,成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
3,<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是威尔·杜兰特(1885-1981年)的成名作,在其问世后三十年间,畅销不衰,被译成法、德、日、汉等多种文字。此书并非一部完整的哲学史,而是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有史以来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在阐述每位哲学家思想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而且还对每位哲学家进行了中肯的批评。此书文笔生动,活泼有趣,作者夹叙夹议,提纲挈领,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将艰涩难懂的哲学写成了娓娓动听的故事。
本书并非一本完整的哲学史。它是一种尝试,用集中描写某些主要人物纯理论思维的故事的手法使知识人情化。某些次要的人物给略去了,为的是那些选中的人可以有足够的篇幅使他们栩栩如生。因此那些半传奇式的前苏格拉底学派,斯多噶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经院哲学家和认识论者都没有给以适当的对待。作者认为认识论已经把现代哲学引上歧途,近乎毁了它,他希望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知识过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事,哲学又将被理解成是全部认识的综合性解释,而不是认识本身方式与过程的解析性说明。分析是科学的事,它给我们以知识;哲学则必须进行综合,给我们以智慧。
4,<历史中的英雄>
在威尔·杜兰特去世之前四年,这位曾获普利策奖的作家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一部作品的创作.这一创作计划最早来源于他和妻子、女儿的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为《世界文明史》这套深受好评的丛书编写一个简写本。尽管或多或少有《世界文明史》缩写本的痕迹,但绝对不是一本有关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的堆积。杜兰特一如既往地以文明的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他罗列了一份名单,包括孔子,李白,佛陀,甘地,柏拉图,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培根……杜兰特通过这些历史上的文化英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几十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由于那些奇妙的记忆和传统,古代的创造精神依然存在。人们依然在劳作,在雕刻,在创造,在唱歌。柏拉图在这儿,与苏格拉底讨论着哲学;莎士比亚在这儿,每天都带来新的文学财富;济慈聆听着夜莺,雪莱歌颂着西风;尼采在这儿,继续叫嚷着、演说着;基督在这儿,召唤我们去分享他的面包……”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在讲述一个事实:许多英雄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3经典语录
历史的箴言应是:相同的事物;各异的方式(Eadem,sed aliter)。
一个人倘若永远不能把人和事物视作只是幻觉和幻象;那么,他就不具备哲学天赋……
别的东西只能满足一种欲望,只有金钱是最好的……因为它是所有欲望的抽象满足。
我们可以将对世界的经验看作正文;思考和知识只是对正文所作的评注。
只有从创作者那里,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哲学思想。所以,无论哪一个自觉与哲学结缘的人,都必须从创作者著作的圣地中去寻找不朽的哲学大师。
就十件烦扰我们的事而言,如果我们透彻地了解它的前因后果,认识其必然性和本质;那么,其中有九件不会烦扰我们……因为,理性对于人的意志,就像笼头对于烈马一样。
无私的理性就像一缕芳香,升腾在意志世界的缺陷和蠢行之上。
天才为我们展现了一面魔镜,清晰、集中地照出了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所有偶然和无关的东西都被忽略了。
天才有摆脱自己的利益、愿望和个人目的的能力,并能在一段时间内完全丢开自己的个性,以成为完美的认识主体和反映世界的明镜。
在女人看来,挣钱是男人的本分,而花钱则是她们的义务。
假如我们把生活当作整体来看待……并只注意它最显著的特征,那么,它确实是一部悲剧;但观察其细节,它又带有喜剧特点。
得到了满足的激情常常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因为激情的要求往往与所涉及对象的个人利益相冲突,以至于破坏幸福。
1、威尔杜兰特-写历史的巨人
威尔杜兰特
今年的十一月七日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逝世二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二十世纪可能没有一位历史学家像威尔杜兰特那样完成了这么多的著作,并像他那样能集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
他最出名的一部著作是《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Civilization),一共有十一卷,是一部涵盖了世界上四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世界通史。是一部他和他的夫人爱丽尔杜兰特合作,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历史巨著。杜兰特夫妇由于这套书的第十卷《卢梭和大革命》(RousseauandRevolution),赢得了1968年美国非小说文学的普利策奖。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威尔杜兰特就因写了《哲学的故事》(TheStory ofPhilosophy)而著名。他在1926年出版的《哲学的故事》原先只是一本辅导资料书,但威尔杜兰特把哲学写得非常详细,又深入浅出,出版后很受读者的欢迎,立刻成为畅销书,也就此为杜兰特打下了经济收入的基础,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四十年间周游世界和专心地去写《文明的故事》这部巨著。
威尔杜兰特写《文明的故事》的最初想法是他1912年在叙利亚访问时得到的。当时他病了,住在大马士革的医院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一位五十年前的英国十九世纪历史学家亨利汤姆斯布克尔(HenryThomasBuckle)曾经有想法要写一部关于世界文明的通史,但布克尔还没来得及照他自己的计划去写,就已因病去世了。杜兰特受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的启发,回到美国就开始了他浩繁的收集资料的过程,并开始着手写第一部--《我们的东方遗产》(OurOrientalHeritage)。在这期间,为了写这一部书,杜兰特两次周游世界,其中包括到过中国。经过六年的时间,终于在1935年完成了1049页的《我们的东方遗产》-后来那十一卷里的第一卷。1934年,杜兰特在书的前言里写道:“当我们看到,欧洲的腾起正在快速的消亡,而亚洲正在重振他们的雄风时,我们可以不难断定,二十世纪是一个东西方冲突的世纪。无论从现实和传统的学术观点来讲,东方文明是我们人类最早的,即使是古希腊也只能排在东方文明之后。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来是属于亚洲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理解他们。“ 七十六年前的观察,至今看来仍然很正确,很有现实意义。
四年以后,杜兰特又写出了第二部巨著《希腊的生活》(The Life inGreece).从1944年到1957年间又每隔四,五年陆续写出《凯撒与基督》,《信仰的开始》,《文艺复兴》,《宗教的改革》四卷巨著。从写第七卷《理性开始的时代》(TheAge of ReasonBegins)起,威尔杜兰特的夫人爱丽尔杜兰特开始和他密切合作地写。笔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美国时,在《洛杉矶时报》上读到过一段有关他们写作的故事。报道是这样写的:“在他们好来坞山上的西班牙房式的家里,杜兰特夫妇俩为了准备写一部书,要看遍五百本书。因为写历史大都用的是二手材料。他们用绿色的小纸写下所有有用的摘录,然后把主要的内容和评论写在一个白色的笔记本上。他们把所有的笔记用绳子串起来绑在安乐椅的把手上,每天杜兰特就根据那天要完成的大纲来写书的内容。他们夫妇俩每天从早上八时开始工作,一直写到晚上十时。每周七天从不间断。就是这样的工作,他们还是要花费大约四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部书。所以当时有人说:《文明的故事》就已成了杜兰特夫妇的生活了。”
在他们夫妇俩的合作下,从1961年到1967年间,他们又陆续出版了《理性开始的时代》,《路易十四的时代》,《伏尔泰的时代》和《卢梭与大革命》四卷巨著。在完成《卢梭与大革命》后,杜兰特还出版了一本薄薄的《历史的课程》(TheLessons ofHistory)的册子。 这本册子主要是作为一本分析历史和辅导引读的材料来帮助读者理解《文明的故事》用的。杜兰特夫妇那时已感到时间可能不够,所以准备把第十卷《卢梭与大革命》作为他们的最后一本。但他们后来还是继续写了第十一卷《拿破仑的时代》(TheAge ofNapoleon)。 当他们在1975年完成最后一卷《拿破仑的时代》时,威尔杜兰特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的老人了。尽管他们已准备好了第十二部《达尔文的时代》(TheAge of Darwin)和第十三部《爱因斯坦的时代》(The age ofEinstein)的写作大纲,杜兰特决定把拿破仑以后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留给后人去写了。因为他们夫妇俩年事已高,已没有可能去完成如此浩繁的工作了。两年后,杜兰特夫妇又继续出版了他们的联合回忆录。
威尔杜兰特在1981年去世,享年96岁。他去世的日子和他夫人爱丽尔去世的日子只相差两个星期。据报道说,爱丽尔去世的时候,威尔杜兰特已经由于心脏病住在医院里了。当他得知和他合舟共济几十年的爱妻去世后,他自己也在两个星期后安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威尔和爱丽尔杜兰特
我的后记:
我第一次读到杜兰特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当时我在洛杉矶读大学,教世界史的教授讲到杜兰特的著作,我就到图书馆借了那本《历史的课程》(TheLessons ofHistory)来读。读后发现杜兰特对哲学,历史,文化的阐述极其精辟又通俗易懂。后来就去书店买了收藏起来。随时翻阅。1981年杜兰特去世,美国报纸有很多报道。这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杜兰特的一生和他的学术观点。那时还没有互连网,我搜集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读报纸,杂志和读书。我有剪报的习惯,就把当时报上对杜兰特的一些报道剪了下来,有些如今看来已是非常难得的材料了。比如说有一段报道是这样写的:“1977年当一批PepperdineUniversity的大学生给杜兰特庆祝他92岁生日时,威尔杜兰特说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要活到102岁半。但到了1980年的五月,他在洛杉矶作家俱乐部的一次讲话中多次提到死的问题。他说:死是一种祝福,死亡使得生存有可能。如果我们大家都不死,我们会在抢夺空气中互相窒息。所以,人是一定要面对死亡的,这样可以让别人有生存的机会。他还说:我尊重死亡,我将要很快地面对死亡,因为我已不能再在这个世界上生产什么了。”
杜兰特的十一卷巨著〈文明的故事〉现在放在我的书架上。每一次有什么世界史的问题,就会再去翻阅。两年前有一位国内来的青年朋友住在我家,看到这套书后爱不释手,决计要买回去。但想不到市面上已买不到整套十一卷的新书了,而在网上买也只能买到零碎的几本。最后他还是跑了好几次的纽约Strand书店,才凑齐了十一卷的旧书。临回上海的时候,为了这几本书,拉下好多别的行李和书籍,结果在机场行李还是超重,罚了款后带回去。他说“值!”
威尔杜兰特一生有很多精辟的名言,但我想没有人对世界文明的观察比他更确切的了。他说:“文明就如一条有岸的溪水。这溪水中有时由于人类的互相残杀,抢夺,呐喊而充满了血腥。但历史学家注意和记录的正是这些事情。在溪水的两岸,同时还在发生一些不为人注意的事:人们建立家园,发生爱情,养育孩子,唱歌写诗,甚至雕削偶像,而文明的故事正是那些发生在溪水两岸上的。历史学家是悲观主义者因为他们只注意河里发生的事而忽略了这些在河的两岸上发生的故事。”
杜兰特写历史时写帝王将相,也写历史长河两岸上发生的故事。历史长河里的帝王将相是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的,而两岸的故事是千古绵延的,因此文明是绵延的。杜兰特是一位乐观主义的历史学家,他看历史在河流之上。
摘录英文原句:
Civilization is a stream with banks. The stream is sometimesfilled with blood from people killing, stealing, shouting and doingthe things historians usually record, while on the banks,unnoticed, people build homes, make love, raise children, singsongs, write poetry and even whittle statues. The story ofcivilization is the story of what happened on the banks. Historiansare pessimists because they ignore the banks for the river.
明明2010-11-10於纽约
作者的藏书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3c0940100myi5.html
2、走出哲学的象牙塔
其人其事
美国作家、著名的历史学家,美国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其著作有《人类文明史》,是历经五十年的结晶,《历史上的英雄》、《哲学的故事》、《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
据说威尔·杜兰特在小的时候思想就是天马行空,并且有强的阅读兴趣。在12岁的时候被母亲送去教会学校,母亲希望这能使"这个整天调皮捣蛋、满口胡言乱语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传教士"。他对阅读有一种激情——从12岁到19岁他大约读了两千本书——最后使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基督教只不过是成百种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它们都宣布说自己能实现人类的拯救并普及真理。"尽管充满疑惑,但他还是在1908年进入了新泽西州的赛顿赫尔修道院。到了1910年,他便离开了那里。最终结果是,杜兰特不仅没有成为传教士,而且还因为在写了一篇对宗教不敬的文章(《宗教的起源》)而被逐出教门。确切地说是由于1912年所发表的一篇演说——"宗教的起源"——为此他获得了一个"被逐出教门者"的称号。也就是在他19岁的时候就对基督教清楚地认识到,“不过是成百种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它们都宣布说自己能实现人类的拯救并普及真理”。
其后杜兰特没有做牧师而是做了历史哲学家,杜兰特花去半个世纪的时间去研究并写出一部11卷本的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史后,意在强调人类智力的幽远深邃和艺术遗产的辉煌灿烂。在写作过程中他删改增补多次,呕心沥血之极。
当初,杜兰特预想这本书共有23章,但命运却改变了他的计划。在他仅仅完成了21章时,他的妻子阿里尔患病了。由于夫妇俩感情甚笃,妻子的病情大大影响了杜兰特的创作进度。到1981年末,杜兰特也由于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
仍在病中的阿里尔可能觉得丈夫的病已经无可挽回,因此拒绝进食。最后,她于1981年10月25日病逝,享年83岁。家里人决定一致努力不让杜兰特知道妻子死亡的消息。根据当时各种报道,我们知道杜兰特通过手术脱离了危险,并且开始逐渐康复。但是,正如杜兰特的孙女莫尼卡·米歇尔(MonicaMihell)所猜想的那样,他在这期间还是通过电视和报纸报道知道了他深爱的妻子的死讯——尽管家人已经作了种种努力。无论事实如何,最后,威尔·杜兰特于1981年11月7日逝世,享年96岁。
随着杜兰特夫妇的去世,他们的个人文章大都散失了。一部分流落到亲戚那里,一部分到了收藏者手里和档案馆中。现在的这本书的原稿是经历了三次迁移和一次大洪水之后保存下来的。利特尔在2001年冬天碰巧发现了这些稿子,而这时离威尔·杜兰特完成这些稿子已经过去了20年。
著作简介
威尔·杜兰特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他花了五十年写的世界文明史”,最后几卷是和妻子阿里尔合著。如果说哲学决定着观察的视角,那么,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应当首先是出色的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他的《世界文明史》一直为后来人提及,视若经典,不是因为“他花了五十年写了这本书”(He wrote one bookfor fiftyyears),也不是因为动辄就用11卷的篇幅阐释了对人类110多个世纪历史的总体看法,而是因为他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两样都做到了。
在《世界文明史》之外,《哲学的故事》、《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历史中的英雄》等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历史文明主题的必读书目。在国内可以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中包括《哲学的故事》、《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历史中的英雄》,也已经有中译本。
其中哲学的故事版本颇多:(美)威尔﹒杜兰特著:《哲学简史》,梁春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年版。《哲学的故事》,朱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梁春译,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美]威尔.杜兰特:《西方哲学简史》,梁春译,新世界出版社,2005。[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上、下)金发迁等译,三联书店,1997。
威尔·杜兰特:《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美)威尔﹒杜兰特著:《历史中的英雄》,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哲学的故事》着重描述了人类史上数十位著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与生平,因之,它并不该被看做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关于哲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给热爱哲学但又心存敬畏的读者们敞开了一扇亲切的大门。
《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这是一本博学而机智的“文化地图”。关于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精神和最伟大的书籍的“地图”——由一位世界著名的学者以优美简洁的语言写出。内容包括从“10位最伟大的思想家”、“10位最伟大的诗人”到“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人类进步的10大飞跃”……这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知识的简明汇集。这本书里包含了人类遗产中的绝对精华,足可流传后世。
历史上,天才总被人嫉妒,英雄总遭人质疑。因为大多数人都很平庸,所以标准就是平庸。在这样一个质疑一切和贬低一切的时代,人们更喜欢看到的是:那些活着的天才都是常人。
《历史中的英雄》,这本杜兰特去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威尔·杜兰特一直努力向世人呈现他深爱并为之奉献一生的“思想国度”,而《历史中的英雄》则是他对“思想国度”的祝福和最后的遗嘱。通过杜兰特的语言魅力,我们的灵魂被召唤着,进入了这个神秘的国度。在那儿,历史上的英雄们和我们一起漫步,向我们讲述生命、爱情、战争、诗歌和思想。他们使我们拥有了更伟大和更高贵的视野,去懂得忍耐和智慧,去渴望拥有更深刻的生命。杜兰特赞同尼采的观点,即“所有的哲学都已被历史淹没”,但另一方面,他也坚持认为理解现实社会的最好基础就是研究过去,因为只有在历史中你才能发现人们真正的天
这些著作,尽管或多或少有《世界文明史》缩写本的痕迹,但绝对不是一些有关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的堆积。杜兰特一如既往地以文明的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杜兰特通过这些历史上的文化英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几十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由于那些奇妙的记忆和传统,古代的创造精神依然存在。人们依然在劳作,在雕刻,在创造,在唱歌。柏拉图在这儿,与苏格拉底讨论着哲学;莎士比亚在这儿,每天都带来新的文学财富;济慈聆听着夜莺,雪莱歌颂着西风;尼采在这儿,继续叫嚷着、演说着;基督在这儿,召唤我们去分享他的面包……”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79f6701000c3a.html
3、威尔杜兰特
我彻底地臣服在威尔杜兰特的脚下,惊喜地发现他具有我追求的一切品质。有个伟大的学者从来不屑于与政治或潮流搞在一起。兼容并包,博大精深却不缺少自己的尺度。可大可小利用丈量宇宙的膨胀可以精确原子内部的结构,却不去谴责宇宙的宏观与原子的微妙。能够把高深莫测的知识变得使人易于接受,吸引热爱知识与智慧的人,却绝对与恶俗无关。看到的依然是年长的智者的娓娓道来,每一个字后都贝宁看到智慧的灵光不断的闪现和那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能够让人在他的每一个字后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威尔杜兰特,一个美国的学者,博览群书,中西贯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正史,野史笔记,却有统一端正的思想始终贯穿,绝不会让人感到委琐,但又不让人觉得森严,可以放下心来,饶有兴味的观看。但其中奥妙的思想却又不能不正面直对,不能不冥思苦想,不能把他简单消遣。这就是,我紧皱双眉,目光炯炯嘴角含笑脑中却不右得来回翻转。能够让全身的器官都动员起来,都能获得快感,大脑的不堪重负的感觉。爽!
只有威尔杜兰特那样的智慧才会不只是疵毛地寻找古人的缺点,而是严谨却不乏幽默地发现古人值得称道的地方。今年他给了我一次全面的进步,把我这个天资愚笨的人领进哲学的殿堂,懂不懂都是一次享受。现在,他又给了我另一西机遇去观察历史中的英雄。文字的背后藏着无穷的智慧。他那种特别又不张扬,庄重又不缺乏新奇的立场正是中国大多文人与学者所缺少的东西。不只是不经思考套用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而省去深思熟虑,不只是不断重复落后的旧的观念。
我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孩
在玩耍时碰到威尔
我对他吼:你是谁啊,我不知道
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微微笑
我不知道就跟他走了好远
作品推荐:《哲学的故事》(介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培根,伏尔泰,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思想,生平,作品)
《历史中的英雄》(从中国的孔子,李白开始,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汗颜。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雄史观)
《世界文明史》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e630b0100802h.html
4、哲学简史【 威尔杜兰特】
来自:三三不二(乖,别闹)2011-06-21 11:57:30
三件事值得人们去奋斗,这就是:正义,真理和美
正义并不仅仅是力量,而且是和谐的力量。
耶稣说,道德是对弱智的仁爱;尼采说,道德是强者的无畏;柏拉图则说,道德是整体有效地和谐。
幸福的主要条件便是理智的生活——这是人类独有的光荣和能力。
性格的各种特性可以一份为三,两头为极端和缺德,中间的便是美德或优越性。
懦弱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位于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大方,位于怠惰和贪婪之间的是抱负,位于卑曲和骄傲之间的是谦虚,缄默与多嘴之间是诚实,乖戾与滑稽之间为幽默,好斗与拍马之间是友谊。
中庸之道几乎是古代希腊哲学一切流派的共同特点。柏拉图将美德叫做和谐的行为,是因为他心里有了中庸思想;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起来,也是因为他心里有了中庸思想。
如果人人都成了朋友,公正就变得可有可无;但如果人们都公正,友谊仍然是额外的恩惠。——亚里士多德
感官之乐当然不是幸福,因为它是个圆圈,就像苏格拉底形容比较粗鄙的伊壁鸠鲁享乐主义思想时说:挠是为了痒,痒是为了挠。——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虽然保守,但他将个性,隐私和自由看的高于社会效益和权利。
女人相当于还未成熟的男人,在发育的阶梯上尚处于较低档次。男性天生优越,应该统治人;女人天生低劣,理应接受统治;这一原则必然可以推广到全人类。女人意志薄弱,所以没有独立的性格,不能独当一面;她最好是安于平静的家庭生活,与外界的联系由男人负责,家里的各种杂事全都由她作主。妇女不应该像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那样,事事搞得像男人,而应该相反,男女之间相差越大越好,因为只有存在差别,才能互相吸引。
保持沉默是女人的荣耀。
离群索居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仙。——亚里士多德
多数人比少数人更不容易堕落,好像一缸水比一杯水更难弄脏一样。
如果你永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一无所有。——塞内加
有一技之长的人看不起学问,无知的人则仰慕学问,只有聪明的人才善于使用学问,学问本身并不能教人怎么运用它,这种运用学问的智慧是在学问之外,学问之上的,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培根
一个男人结婚的头一天,思想变老了七年。——培根
有妻子儿女的人等于把自己抵押给了命运,因为他们会拖累得你干不成大事业,不管是善事还是恶事都干不成。——培根
世间的友谊,在地位相当的人之间尤其罕见,它常常是被夸大了的。只有地位不同的人之间才容易产生友谊。他们的命运相互包容,友谊的主要用处,是放松和宣泄心中的郁闷之气,因为种种情感常使得心胸抑郁不畅。——培根
爱你的朋友,就像他会成为你的敌人;爱你的敌人,就像他会成为你的朋友。——古希腊七贤之一比亚斯
即使在朋友面前,也不要暴露太多自己的真实目的和想法;在交谈中,多提问少表态;在你说话时,只提供资料与信息,不要讲你的看法与判断,有助于仕途升迁。
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就会走向怀疑;如果他甘愿从怀疑出发,就会以肯定为归宿。
“自负者只说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这种人喜欢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趾高气扬,他们会对他的成就和功业非常佩服,但最终他会成为那些恭维他的人的牺牲品,因为“骄傲的人最容易受奉承的愚弄.”——斯宾诺莎
卢梭说:“头脑的逻辑之上是心灵的感觉。”帕斯卡说:“心灵有其本身的道理,大脑永远不能理解这一点。”
爱情的实质不是相互爱慕,而是相互占有。因爱情而结婚的人,必定在痛苦中生活。
婚姻就是对爱情的消减,并必将导致幻灭。只有哲学家才能获得婚姻上的幸福,可哲学家从不结婚。
“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是庸俗的人”他不知道怎样度过闲暇时光,会贪婪地四处寻找新的感官刺激;最后被无聊征服,这是休闲的富裕阶层或恣意纵欲者的通病。
没有理性的激情是盲目的,没有激情的理智也是毫无活力的。
认识到心物合一就是最大的善。
幸福不是美德的酬报,而是美德自身。
女人通过婚姻完善了自己,男人却因婚姻而变得小肚鸡肠,狭隘空虚,这是婚姻关系不和谐的一个原因。爱情的利他变成了家庭的利己。诚实与创新是独身者的奢华。
成人是形式,孩子则是实质;孩子是形式,而胚胎就是实质;实质只是形式的可能性,形式是实体,是实质的完成了的本体。
要想支配自然,必须服从自然。
“人是自然地臣属和解释者,人类对自然界所知所为,只限于他们对自然秩序的观察所达到的程度,除此之外,他们只能无所知也无所为。”
选择和协调的力量对呈现的材料运用了两种简单的区分法:空间感和时间感。
空间和时间并非人们觉察到的东西,而是知觉的方式。
感觉是无序的刺激,知觉是有序的感觉,概念是有条理的知觉,科学是有条理的知识,智慧是有条理的生活。
叔本华认为,借助艺术尤其是音乐,人类从存在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音乐是抽象的,并非现象世界的表征,音乐能够使得我们获得超越时空的体验。
宗教的基础是道德。神学的基础太薄弱,宗教道德基础必须具有绝对性。
同基督教相比,佛教更加精深,因为它把消灭意志作为宗教的全部内涵,并宣扬涅槃是一切发展的归宿。
社会现象与物理现象相同,也可以整理出规律和科学。
“我宣布强权就是公理,公正是强者的利益。独裁者用欺骗和暴力的手段全部,而不是零星地夺走别人的财产。”——苏格拉底
民主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人都享有执政和决策的平等权利,乍看起来这倒不失为一种令人愉悦的措施。然而这种措施变成了灾祸,由于人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不具备挑选最优秀的统治者和最明智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政治不能创造人,只能接受自然的人。
理想的政体形式应是一切权力集于最优秀的那个人手里。
“预防暴乱最稳妥的办法是消除暴乱的根源,因为如果燃料具备了,不定什么时候冒出一点火星,就会燃起冲天大火。用过于严厉的手段压制舆论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给人们言论自由往往更能使人闭嘴,而千方百计去禁止言论,反而会有禁无止。”——培根
将天然的身体托付给庸医去治疗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通常只依赖几个处方,既不知道疾病的起因,病人的体质,也不知道事故的危险和正确的疗法。同样的道理,将国家的身体交给只凭经验办事的政治家管理也一定是危险的,除非他们与很有学识的人共事。‘如果国王成了哲学家,或是哲学家成了国王,国家就会兴盛起来。’
为什么国家要求他的人利他?“国家之间没有利他主义”——斯宾诺莎
一个政府越是竭力去限制言论自由,就越会遭到顽强的抵制。抵制的人实际上并非那些永不知足的人,而是那些从教育,道德和善行中得到较多自由的人。一般而言,人们最难以忍受的是,将他们视为真理的东西当成了违反法律的犯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会把痛恨法律和肆意反对政府当成耻辱,那种可以违反却又不会危害别人的法律,只能被当作一个笑柄。——斯宾诺莎
国家对思想控制越少,公民和国家双方获得的益处就越大,权力会使人腐化甚至连那些最不可能腐化的人。
国家出资创办的学院目的与其说是培养不如说是限制人的天赋能力。但在自由的社会中,只要每个提出申请的人都能获准公开办学,并由他自己出资和承担风险,艺术和科学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民主政体是最合理的政府形式,因为在这种政体中,“每个人的行动只服从于权威的控制,而不是自己的判断和理性。就是说,人们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多数人的意见就具有法律的效力。”这种民主政体的军事基础应该是普通兵役制,在和平时期人们保存着武器。它的财政基础应该是单一税制。民主制的缺点是它很容易将平庸的人推向权力,而且,这种倾向几乎无法避免,除非作出限制,只让“学有专长”的人担任政府职务。人数本身并不能产生智慧,反而有可能让那些善于投机钻营和善于哗众取宠的人获得权力。“大众反复无常的性情使那些有经验的人几乎陷入绝望,因为左右他们的不是理性,而是激情。”这样,民主政府成了短命的煽动者们的集会,而真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不愿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单子上,让那些平庸之辈指点评论。尽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是少数,但是他们早晚都会出来反对这种体制。“所以,我认为民主政体将会逐渐变成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最终会变成君主专制”。——斯宾诺莎
“民族之间没有利他主义今天的世界的一切问题不能依靠投票表决和滔滔雄辩,而要靠铁与血来解决。”——尼采
文章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602982/
5、《论生命的意义》作者:威尔杜兰特(完结)仰望星空,我应当是幸福的
内容简介
1930年秋,纽约。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家门口用耙子清理树叶。一个穿着体面的人走了过来,他用安静的口气告诉杜兰特说他准备自杀,除非这位受人尊敬的人生导师能够找到有效的理由说服他。杜兰特立即给他讲了几个活下去的理由,这个人转身就走,从此再也没有看见他。
这次对话让杜兰特不能释怀。他联系了100位艺术界、政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请他们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意的意义是什么?”杜兰特把他们的种种回答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做《论生命的意义》,该书于1932年发行。因为缺少宣传,这本宝贵的书只有很少人读到;今天,第一版的原书几乎已经找不到。
这本书里,威尔·杜兰特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梦幻组合”,书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设计是史无前例的。诗人、哲学家、圣人、囚犯、运动员、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赏、音乐家、作家和世界级的政治人物的思想共冶一炉。尽管他们作为个人各有其特点,尽管他们的生活轨迹不同,读者会发现他们的观点有一条一致的主线贯穿着——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共性:人类不只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他们实际上找到了。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特(1885—1981年)于196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图书奖,1977每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用五十多年的时闻写成广受好评的《文明的历程》(Thestory ofCivilization)系列丛书《基中最后几本与妻子阿里尔合著》),92岁高龄时写出的《历史上的英雄》(Heroes ofHistory)一书结束了他辉煌的事业。他的第一本书《哲学的故事》在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版再版,是最为普及的哲学入门书。他的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手把哲学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走入平凡世界的男男女女的生活。杜兰特还是主张博爱和社会改革的人权斗士和先行者。他的作品不断地愉悦和滋润全球读者的心灵,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教他们放宽视野,广开胸襟。
书评
我在初二的时候就想过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个时候班级里几个要好的朋友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然后我们愁苦了,抑郁了,迷茫了几天,因为年纪小,后来便也不再逼迫自己去想这么深刻的问题。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思考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候吧,我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又有什么价值呢?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答案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也许没有人知道。
我一直都很喜欢威尔杜兰特的书,说实话,威尔杜兰特的书名总是起的很不雅致,让人觉得没有看的欲望,可是他的文字与思想却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也许能够深刻的真的只有哲学家吧,站在哲学的角度,才可以把问题看得那么透彻。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实践最后都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哲学才是真理最终的归宿,而能够真正懂得哲学的人必定也是伟大的科学家。想来我是当不了哲学家了。
威尔杜兰特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所以也许对于伤痛,对于追问生命的思考他才会来得那么深刻吧。
1930年秋天,他碰到一个欲自杀的人,无论怎样劝解,那个人都不肯放弃。于是杜兰特开始思考,究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片面的,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发给了当世那些各界最有名的人。回信各式各样,思想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中即便你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那么你也会得到启发。
而看了那么多的回信之后,我想说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也许我们的星球来源于一次大爆炸,也终将终止于一次大爆炸。无论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努力,最后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至少对于浩渺的宇宙而言如此。由此来说,无论我们怎样生活,怎样感受其实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生命是自己的,感受也是真实的,外界的评论和我们无关,科学的真理亦是和我们无关,我们要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那快乐又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都不同,但我知道,当我看见风吹过柳枝飘飘我是快乐的;当我看见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我是快乐的……
6、《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作者:(美)威尔杜兰特【完结】对英雄毫无顾忌的崇拜
内容简介
在每一个人年轻时,都会有很多诸如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让生命充满光辉的信念,但是随着岁月流转,这些信念大多在中年冷漠的人生观里丧失殆尽。但于我而畜,至少还有一样留存了下来,并和从前一样明亮,一样令我感到充实和满足,那就是对英雄毫无顾忌的崇拜。
为什么我们会充满敬意地面对高山之巅的飞瀑,面对夏夜海面的圆月,却不愿意以同样的敬意来面对一个杰出的、优秀的人呢?其实,没有什么自然奇观能比得上伟大的人性。
生活中每一种伟大的著述,每一件艺术作品,每一个诚挚的生命,都是一种来自天堂的召唤,都是一扇通向天堂的大门,只是我们过于急切地熄灭了希望之火和崇敬之光。
所以,让我们请出偶像,重新点亮心灯吧!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特(1885~1981)是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的获得者。他花了5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他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后几卷是他和妻子阿里尔合作的结晶)。在他92岁时,还创作了《历史上的英雄》,这是他辉煌一生的最后作品。他的《哲学的故事》旨在让更多人通过这本书了解哲学。 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在人类情谊和社会改革等出版物普遍流行之前,杜兰特就是这类人权出版物的倡导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杜兰特使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不断得到愉悦,也受到教益,他使得上百万人的生活更广阔、更丰富,也使人们更宽容。
书评
此书的名字有点大俗的感觉,给人第一眼就像是看到某某某商业书一样。
薄薄的一册,定价也不贵。但这却是大雅至极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在看到第一句话时,我便喜欢上了。
书的作者是威尔杜兰特,就是写《世界文明史》和《哲学的故事》的那位历史学家,哲学家。
起初是因为喜欢作者感性的文字,以及我们对历史热爱的共鸣。
而后,通读下来,我只能说,曾经我以为我是博学的,而今我才知道,原来我是无知的。
此书只有100页多一点,11万字,不是什么长篇巨著,但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却浩渺如星海,那么闪耀,那么明亮,又那么让我迷茫。
都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世界的历史文化更是如此。
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不计可数,而伟人也是如流星雨那样让人眼花缭乱。
作者在叙述的时候,一笔带过很多伟人,他们年代各异,领域各异,可以看出作者的博学。
这样高知识含量的文字让我敬仰,赞叹,也让我流泪。几乎每一句话,我都要求助无所不知的度娘。于是乎,虽然此书文字量很少,我在书外花的功夫真的不少。
我以为,这本书是一个打开世界的最佳窗口,很系统,很全面。
如果你热爱历史,请看此书;如果你想偷懒少看点书,请看此书;此书抵过几百本百科全书。
此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毫无顾忌的英雄崇拜。
这是作者的主要哲学思想,通读此书发现作者是维新主义支持者,还有很强的英雄主义崇拜情结。对此,我都持支持态度。
真正的历史不是细碎的物价和薪俸统计,也不是大规模的选举和战争,更不是普通民众的生活进程。历史只应该属于那些对人类的文化进程作出过持久贡献的英雄和天才们。
我看到天才站在智慧女神的身边,手持火烛为我们照亮前路。
第二部分:10位最伟大的思想家
这十位思想家分别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伏尔泰、伊曼纽尔康德、查尔斯达尔文。
这一部分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其情感、语言、思想都是让人仰望的。
感叹于作者的文化素养,以及深刻却又不晦涩的文字。当然,更有翻译的功劳。
摘自一段:
“接着,达尔文出现了。一场新的变革被掀起。尽管我们现在仍不知道达尔文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毫无疑问,对于后来者而言,他的名字将矗立在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点上。如果达尔文是错误的,世界就会渐渐将他遗忘,就像几乎被人们忘却了的德谟克利特和阿纳克萨格拉那样;如果达尔文是正确的,人类则将把1859年视作现代思想的起源。
达尔文到底提出了什么?尽管他采取的是一种低调的、消解敌意的谦卑姿态,却使得先前以人类思想为中心的世界图景变得截然不同了。我们认为正是在神圣的全能智慧的指引下,世界开始变得更加完美、有序,在其中,每一种美德都终将获得相应的回报。达尔文没有攻击任何教条,只是描述了他所看到的一切。突然之间,世界变得残酷了,如秋天落日般美丽的自然,似乎只剩了杀戮和斗争的场面。在其中,只有死亡时确定的,而出生则变成了一种偶然事件。“自然”变成了“自然选择”,那是一种围绕生存展开的斗争,但又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繁殖和权利,在这样的斗争中,那些“不适宜”的娇嫩花朵、软弱动物以及和善人类都被残忍的消灭了。地球的表面充满了好斗的物种和热衷于竞争的个体,每一种生物都是更强壮的野兽的猎物,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是以其他生命的消亡为代价的。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自然灾害,冰川时代,地震,龙卷风,干旱,瘟疫,饥荒,战争……上百万的生命消失了,或快或慢的死去。只有少量物种和少数个体暂时存活了下来——这就是进化。这就是自然,这就是现实。”
第三部分:10位最伟大的诗人
这十位诗人分别是:荷马、大卫、欧里庇得斯、卢克莱修、但丁、威廉莎士比亚、约翰济慈、沃尔特惠特曼。
第四部分: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
鉴于书目太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只能说,上到天威,下到地理,人类学,哲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总之你能想到的,这些全部包含。
再一次仰望作者的文化素养,我这辈子,大约只能仰望了。
第五部分:人类进步的10大飞跃
分别为:语言、火、征服动物、农业、社会组织、道德、工具、科学、教育、书写和印刷。
第六部分: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
分别为:
公元前 4241年——埃及日历开始使用
公元前543年——释迦牟尼之死
公元前479年——孔子之死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44年——凯撒之死
公元前?年——基督诞生
公元前632年——穆罕默德之死
1294年——罗杰培根之死
1454年——约翰内斯古登堡出版了首批铅印文件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769年——詹姆斯瓦特使蒸汽应用于实践
1789年——法国大革命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9887d01011qqz.html
7、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2011-12-1615:06:40)转载
乔布斯说,“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苏格拉底是乔布斯的人生偶像和哲学英雄。也是这本书要阐述的真是故事之一。
有人评价乔布斯为人类IT的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与19世纪爱迪生、20世纪福特并举的天才发明家;也有人认为他是引领当今世界潮流,将生活、艺术、时尚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家。
有人评价他是一出生就被世界遗弃,一生充满挫折、却又屡败屡战,最后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传奇英雄;也有人认为他精通产品设计、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将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摇身一变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和神奇的企业家。
这些评价和赞美,乔布斯都是足以担当的。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追问,使乔布斯成为乔布斯的源泉和力量是什么?
———是哲学!这个答案是确凿无疑的。
如果说引领人类认识走向新阶段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那么21世纪的伟大哲学家就是带领人类来到IT时代门口的乔布斯。
苏格拉底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意义上的哲学。他认为有智慧和爱智慧不一样,有知识和爱知识不一样。哲学,是爱智慧,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鼓励人们听从内心神灵的召唤,与知识的“阴影”抗争。在古希腊,哲学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因为它引进了新神,追求真理、与传统偏见的阴影作对。可以说,苏格拉底的人生就是哲学,就是“理性、批判、反思、创新”的最佳诠释。
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书店里涌现出海量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这些人物包括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达尔文以及爱因斯坦等,他们成为人们灵感的灯塔,而苏格拉底排在第一位。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说:“他把哲学从高山仰止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吧,这不是关于苏格拉底,这是关于你自己,以及关于你如何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真善美。
继承了这种人生态度与哲学精神的,是敢于冲出传统藩篱,引领人类认识走向新阶段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同样,21世纪的伟大哲学家正是带我们人类来到IT时代门口的乔布斯。乔布斯说,“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苏格拉底是乔布斯的人生偶像和哲学英雄。
乔布斯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这种“理性、批判、反思、创新”的人生态度与精神,他是苏格拉底哲学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化身。正是哲学,使乔布斯成为乔布斯。
乔布斯“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be(yourself”的批判和反思传统的背后,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现实化、生活化。
乔布斯迈进大学校门6个月后就选择了退学。乔布斯坦言,当时自己也很害怕,但又觉得这是正确的:“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不盲从、不放弃,亲口去品尝,成为你自己,知道你自己。”这种对传统知识体系的批判,不计较功利和听从内心召唤的表现,与哲学家笛卡尔很相似。笛卡尔读完大学后,却认为自己应该去读大书,即世界本身。无论笛卡尔,还是乔布斯,他们对传统大学教育的反叛,都体现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一个没有经过理性反省的生活,不值得去过。康德说,做回你自己,听从你内心理性的声音,而不是崇拜权威和传统。乔布斯就是这样做的。
正当乔布斯30岁,事业蒸蒸日上时,他被自己创办的公司炒了鱿鱼,当时这是对他毁灭性的打击。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他渐渐发现了曙光,他仍然喜爱他从事的事业。事后证明,他自己也说了,被苹果公司炒鱿鱼是他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负重感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所重新代替。这让他觉得自由,乔布斯也进入了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他失败了,但是他仍然钟爱他所做的事情。他决定从头再来,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继而又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乔布斯认为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做你所爱,去寻找一个能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价值的事业。乔布斯创造了一系列的“I”产品,这个“I”就是“Iam乔布斯”中的自己。乔布斯一生钟爱的事业,是他在苹果上咬下去的那一口。“咬”得与众不同,并且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坚持下去的精神,成就了众所周知的乔布斯。“beyourself”这种批判和反思传统的背后,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哲学的现实化、生活化。
苏格拉底临死前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这种面对死亡的坦然对乔布斯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乔布斯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它指明了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荣誉、骄傲、对困难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于是,他看到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自从2003年患上癌症后,乔布斯一直乐观地接受治疗,并坚持工作。直到2011年8月,他才辞去了苹果首席执行官一职。他对死亡从不讳言,“你有时会担心失去,但‘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退学、失业———乔布斯在生命中经历的两次大的变故,让他经历了哲学上的“死亡”,引导乔布斯认识死亡,认识自我,获得新生,重塑了一个新的自我。人生的哲学本质就在于其不断的死亡和新生!对于个体的人而言,人生中的每个抉择都定义了你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你脱离了过去的自己,从而进入了新的生命形态。这种死亡哲学使人摆脱条条框框,认识和了解到真正的自我,并去努力超越自我。
苏格拉底式的“理性、批判、反思、创新”,使乔布斯成为IT行业的哲学家与艺术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乔布斯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创新使乔布斯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成为IT行业的哲学家与艺术家,他摆脱了技术的奴役,跳出线性的思维方式,将创意融入产品,从而把枯燥的技术变成了生活的艺术。乔布斯曾这样说过,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品质,————即使在IT行业中也寥寥无几。他认为,对于人类的体验了解得越深越广,做出的设计才能越出色。
创新者善于把事物联系起来,经过整合,形成新的东西。创新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它需要的是人拥有更多的经验,拥有创新性思维。乔布斯是这种创新精神的绝佳代言人,敏感的艺术家需要的是发现可能性的双眼,天才的科学家需要的是实现可能性的双手,睿智的哲学家需要的是思考创新的大脑。而乔布斯既有着着敏感的双眼,魔术般的双手,还有着善于思考的大脑,他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只有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
乔布斯以苏格拉底为楷模,将他的哲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他短短56年的一生,就是实践“理性、批判、反思、创新”的一生。他那不断追求自我、永不言弃、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励着21世纪的人们,也值得人们反思自我,不断追寻。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331620100zqt1.html
8、[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中对尼采的评价(节选)
2013-05-31 12:28:31
写得一般,多数对尼采是道听途说或者沿袭旧论,不过也不可否认有一些中肯的批评和出彩的总结。
[美]威尔.杜兰特
它像一首美丽的诗。或许,这就是诗,而不是哲学。…千万不要将这瓶麻醉剂误以为是哺育婴儿的乳汁。……如果我们反复研读他的作品,便能发现,他的出色源于一种夸张的手法,一种有趣但终究有点儿神经质的自负、一种极为敏捷的对一切公认理念的颠覆和对一切品德的嘲讽以及对一切罪恶的赞美。我们发现,尼采就像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骇人听闻,并乐于其中。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对道德毫无偏好,他便很容易在尼采的文字中寻得乐趣。…在他的文字中,丝毫看不到作为艺术第一原则的那种克制,丝毫没有尼采钦慕的那种法国人的平衡、和谐以及争论时的文雅。…他无意证明什么,他在宣告,他在启示,他凭着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逻辑,赢得了我们的心。他献给我们的不只是哲学,不只是诗篇,而是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在尼采身上,每一位评论家都能看到这样的悖论:他一方面大胆宣扬自我主义,另一方面又为了迎接超人,服务于超人,呼吁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但是,读了这样的哲学,谁会把自己划归仆人而不是超人之列呢?
至于尼采在《善恶的彼岸》和《论道德的谱系》中所勾勒的伦理体系,那完全是一种夸张,尽管读来令人振奋。我们都承认,告诫人们要更加勇敢、要更为严格地要求自己是必要的——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如此告诫人们,但是,告诫人们要更加残忍、“更加邪恶”就并非正当之举了——这难道不是尼采的过分之处吗?…此外,我们应该不时地嘲弄一下谦卑…但是,我们当代人身上实在看不到太多的谦卑。…所谓普遍的“权力意志”也无法说明印度人的宁静、中国人的镇定以及中世纪时农民对循规蹈矩的满足。权力是我们当中某些人的偶像,但大多数人宁愿安定、和平。(这里作者似乎误解为了权力意志,将之作为一种向强力发展的欲望,其实尼采权力意志是双向的,既可以通向超人,也通向奴隶,只不过一种是尼采赞成的向外发泄式的权力意志,一种是向内发泄式的权力意志。)
总的来说,正如每一位读者所发现的,尼采并未认识到社会本能的地位和价值,他认为自我与个体的冲突需要通过哲学进一步强化。大家一定想知道,当整个欧洲陷入各国为一己之利而挖掘的战争泥潭时,当它日渐忘记那些文化习惯和风俗时,尼采的眼睛正望向哪里?这些风俗习惯正是尼采所赞赏的啊!而这些风俗习惯的存在需要依赖于合作、礼节和自制。基督教的核心作用便是通过灌输温文尔雅的极端理想形象来约束人类那天生的野性,而思想家如果担心人类已经堕落、丧失了自我、满口基督教伦理道德,他只需要看看身边,便会感到安慰与放心。……失去双亲与朋友的尼采从来不知道,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友谊,而不是统治与战争。他的人生不够长久,或者说不够宽广,他那些片面的真理也因此没有成熟为智慧。…尼采在谈论耶酥时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用来形容他自己其实更为真实:“他走得太早,他本应收回自己的学说,如果能够活到”一个更为成熟的年龄,“如果收回自己的学说,他就足够高贵”。但是,死神却另有安排。……或许,如果尼采能再得到些赞美,即使是一丁点儿,也能遏制他的唯我主义,并让他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理性与神智。但是,人们对尼采的赞美姗姗来迟。……1900年,尼采去世。很少有人为成为天才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博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279689635/
9、读威尔•杜兰特《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2011-05-01 22:08:40 来自: cloudwingss
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的评论
看这种冠与“最”头衔的排行类的书,完全是一种偷懒的做法,获取的也只可能是“知识”,而不是“思想”。再加上这本书抒情内容大于实质内容,基本只能作为一种目录看。
一、10位伟大的思想家及入选理由、我感兴趣部分
作者选择的标准之一是思想家的历史上的社会影响力。以下有关哲学部分部分摘自于唐纳德•帕尔玛《快乐学哲学》。
1.孔子;
2.柏拉图(BC427生,雅典时期)
【入选理由】构建西方形而上一般世界观的框架;其《理想国》是政治学的发端。
【我兴趣的部分】富贵闲人,热爱生命、复杂性、真理、美……。著作《对话录》,阐述爱情和友谊,对灵魂的看法等。
3.亚里士多德(BC384生,雅典时期)
【入选理由】科学和哲学的所有问题,他都有所思考,有所解决。涉及范围包括:哲学、政治、生物学、胚胎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等。
【我兴趣的部分】哲学观点:人类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所谓“幸福”,就是与美德相一致的灵魂活动,即,“思考”。认为幸福在得到实现之前,必须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4. 圣•托马斯•阿奎那(1225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入选理由】调和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精神,即调和理性与信仰,认为哲学与神学之间有一个交集,是“容许推理证明”的自然神学(自然神学的相对的概念是“纯粹从信仰上来接受的”的启示神学)。其著作《神学大全》构筑了教会官方哲学体系,是经院哲学的顶峰,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巨大。
【我兴趣的部分】太神奇了,神学也能用哲学的推论来证明,而且还自圆其说,形成庞大的体系(这一体系中还包括了道德哲学等内容,绝对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
5.哥白尼(1473生,波兰天文学家,科学在文艺复兴末期开始脱离了哲学与神学,实现了独立)
【入选理由】《天体运行论》颠覆了对天国偶像性的崇拜,人类被迫开始了新纪元。
6.弗朗西斯•培根(1561生,文艺复兴末期)
【入选理由】强调思想的使命是对自然的探索,指出了上百种科学的任务,并预言了他们辉煌的胜利。
【我兴趣的部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的原创者。哎,一句响亮的口号影响的人可能比他所有的著作影响的人都多。
7.艾萨克•牛顿(公元1642~公元1727)
【入选理由】其建立的运动定律和机械定律成为此后一切技术发展的基础。
8.伏尔泰(公元1642~公元1727)
【入选理由】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法国大革命思想启蒙者
9.伊曼纽尔•康德(1724——1804)
【入选理由】既是哲学家,也是伦理学家。哲学方面,认为“先天综合规则”是存在的。所谓“先天综合规则”,并不是人生下来就带有的观念,而是理智会按照诸如时间、空间、因果性等概念来分拆、理解世界上的事物。但这些概念只能被应用于可见世界,因此,所有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必定是无效的。在伦理学方面,试图把知识和信仰区分开来,然后把信仰建立在道德必要性上,认为信仰是一种令人类心灵趋向更高级情感的推动力。在康德这里,宗教与哲学,甚至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握手言和。
【我兴趣的部分】康德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0.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生物学家)
【入选理由】人类不再是一种仁慈而具有神性的幸运造物,而只是野生猿猴的一种。这种变异和选择的命运可以上升为一种并不稳定的尊严,但注定是要被超越和消失的。人并非不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要死亡。
【我兴趣的部分】以前不知道,原来关于物种起源的科学知识还可以被这样发散成哲学思想。从生物学上说,人类注定是要灭亡的。这一认识真是深刻呀!
二、10位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排在第5位,但诗歌与民族性关联太大了,我不理解国外的诗篇,也很难相信李白的诗篇会感动西方人。这部分我基本都不感兴趣。
三、按年代与地域列出了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
看书名都深奥得很。
四、人类进步的10大飞跃
语言、火、征服动物(远古时代)、农业、社会组织、道德、工具(使人类获得体力上的解放从而去专注地思考)、科学、教育、书写和印刷
五、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
我认为作者选择的重要时刻分布在四个领域:一是宗教;二是政治;三是科学;四是人文。
1.BC4241年,埃及日历开始使用。那时候,中国还处于只有传说的远古时代(夏朝据说是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算的,所以中国称“上下五千年” )。
2.BC543,释迦牟尼之死。佛教并非完全来自于释迦牟尼,但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
3.BC79,孔子之死
4.BC399,苏格拉底之死。象征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文明第一次从迷信中解脱出来。
5.BC44,恺撒之死。开启了罗马黄金时代。
6.公元前,基督诞生。分割了西方历史。
7.632,穆罕默德之死。
8.1294,黑色火药首次使用
9.1454,铅印文件首版
10.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美洲的发现与欧洲宗教改革相配合,标志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结束和在英格兰的重生。欧洲的重心转移了。
11.1769,蒸汽机用于实践,工业革命开始。
12.1789,法国大革命,开启西方民主革命的序幕。
博文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30321/
10、No.147威尔.杜兰特:《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2010-01-0810:03:28|分类:随笔
手头这本书名字叫《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本月三号得自蕴秀书坊,这是新年假的最后一天。那日未了的公务缠手,伏案几近一天,傍黑天光渐暗,才发现下雪了。穿上外衣,出外走走——借买馒头之名。
下楼出门,如盐小雪起码落有半日了。可这雪全不是那么回事,下的一点也不君子——这也叫雪吗?停放的车顶上己经见白了,而地上却是一片湿泞,雪末——只能叫末,打在脸上,全是水星星,飘在衣服上湿漉漉的。买什么馒头,还是回家下面条吧。一扭身进了宿舍大门旁的小书店,浏览一圈,选定三册书。黄苗子著《书虫小札》、《野史杂闻》,是三联版的“黄老汉聊天”丛书中的两册。该丛书己出六册,都有了。再就是这册中信版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美国人威尔.杜兰特著。杜兰特近几年很风行,是学界和通俗读书界两头叫好的人物,以博学和视角独特著称。
“文革”后,欧美以博学见著重新登陆的学人不少,其中就有威尔斯、房龙和杜兰特。英国人乔治·威尔斯一生创作超过百部,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世界史纲》、《时间机器》久享盛誉。荷裔美国人威廉·亨德里克·房龙在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专著,《宽容》、《人类的故事》等贯穿着理性、宽容思想的著述,魅力经久。美国人威尔·杜兰特,煌煌十一大卷的《世界文明史》广受好评、《哲学的故事》、《历史上的英雄》将学术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威尔斯和科普关系最密切,房龙在通俗读书界名气最大,杜兰特专业评价最高。“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人能记录历史。”(奥斯卡·王尔德),杜兰特两样都做到了。
杜兰特这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是期刊文章和演讲稿的结集,可以视为他的绝笔之作。全书179页,有导言和正文六章,依次为:毫无顾忌的英雄崇拜、10位最伟大的思想家、10位最伟大的诗人,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人类进步的10大飞跃、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行文行云流水,神采飞扬,文字优美不输给以文体见称的蒙田和董桥。
粗翻一过,很有收获,作为史家,杜兰特的确与众不同,他以哲学的视角切入,史实和史论相得益彰。作为中国人,壶很留意中国人在杜兰特眼中的位置。杜兰特很让壶欢喜,甚至叫壶为是一个中国人有点受庞若惊。在《10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中:“孔子”居其首,在《10位最伟大的诗人》中:“李白”居其五,在《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中:“公元前479年——孔子之死”居其三。料想这本书应会受到国人的欢迎。但在《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中没有中国人的著述,而且本章章名似乎易生歧义,此“教育类”并非教育学的文献,而是涵盖文史哲经科艺所有门类的古今经典文献:从《荷马史诗》、《圣经》到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这章题不知是作者的表述,还是译者的意思。
在《10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中:“孔子”居其首,这点确实与众不同,在西方人的著述中未见先例,在中国人著述中(世界思想史范畴)也没见过。一般居其首者,多为佛陀、基督、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杜氏的排序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伏尔泰、伊曼纽尔.康德、查尔斯.达尔文。这个名单和壶的料想没有什么出入,只是没有佛陀、基督和马克思。不认为中国有哲学的大名鼎鼎的黑格尔也未入选。
杜兰特将孔子置首的理由是这样的:“选择孔子可能会引来一些质疑或争论。是什么使我们选择了孔子,而不是释伽牟尼或者耶稣基督?这是因为孔子是一位道德哲学家而不是宗教信仰的传播者。他对高尚生活的追求都是基于世俗的动机而不是源于超自然的思考。他其实更接近苏格拉底,而非耶稣”。
这种排序及其理由,壶见识窄浅,第一次见到。但壶很认同他选择的视角。他即没有选择“教主”,那是些精神领袖,以或然的天国或来世安慰和引领苦难的世人。也没有选择“哲人王”,以理想主义的蓝图设计和规范人世间。孔夫子不一样,他有伟大的理想,以“恢复国家繁荣、重振社会秩序”为已任。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对高尚生活的追求都是基于世俗的动机而不是源于超自然的思考。”他既不高高在上,也不特立独行。说一些很平实的话,用一些很平实的道理去影响和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他还是一位伟大实践家,他曾任中都(山东汶上)宰,任上政绩颇著。他不愧是“达则济天下,穷则善其身”的万世师表。选择“道德哲学家”孔子置首,表明了杜氏立足人间的人文立场。
《10位最伟大的诗人》中,我们的诗仙排名第五。依次是:荷马、大卫、欧里庇得斯、卢克莱修、李白、但丁、威廉.莎士比亚、约翰.济慈、珀西.比希.雪莱、沃尔特.惠特曼。这个名单和壶的料想还是有出入的。荷马是传说中盲眼的游吟诗人。大卫是以色列王,一些赞美诗的传说作者。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悲剧大师。古罗马人卢克莱修,这位哲学长诗《物性论》的作者,首先是一位大哲学家。但丁、莎士比亚、济慈、雪莱、惠特曼倒全是实有其人其诗的大诗人。但丁、莎士比亚入选无异议,但弥尔顿、歌德、普希金或爱略特未入选,叫人颇为费解。这名单似乎杜氏也颇踌躇。他自问:“你判断伟大诗人的标准是什么?……还是不要在这儿踌躇不决了,我应该实事求是地展开我的论见,去细数那些带给我们美妙诗篇的卓越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音乐、情感、想象和思想奇妙地融为一体”。似乎可以把“在他们的诗歌中音乐、情感、想象和思想奇妙地融为一体”做为入选杜氏名单的标准,那么弥尔顿、歌德、普希金或爱略特不仅毫不逊色,很可能会把别的人挤出局,虽然别的人也很伟大。
但在这名单中有我们的李白,10人名单有一个李白应该知足了。换成屈原、陶潜、王维、杜甫或白居易同样也可以,李白入选壶以为是个代表。杜氏很欣赏李白的生活方式,“喜欢闲适的生活,迷恋白云青山”。他说:“李太白——中国的济慈”。对杜氏此说,壶有点不以为然,我们的李白,应该是莎士比亚或但丁。虽然,26岁的英格兰才俊济慈,壶也视为“谪仙”,也非常喜欢。推测杜氏选择李白而不是别的中国诗人,最重要的考量可能是——生命的激情,这话不是杜氏说的,是壶说的。因为,“喜欢闲适的生活,迷恋白云青山”不惟李白。但若说与李白有差距,的确就在于生命的激情。
《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是一本好书,这本有两个大的优点,一是这书本身的好,再是延伸的好。《100本最好的教育类书籍》收录的文史哲经科艺的文献书目,是很好的书目阅读指南,如能大部涉猎一下,庶几就可称为通俗层面的“通人”啦。
博文地址:http://hao0209.blog.163.com/blog/static/12315248620100810328190/
11、关于威尔.杜兰特的读书笔记
(2011-02-28 20:51:53)
文/安琪1999
我是从博友那里了解威尔.杜兰特先生的著述的,看了博友关于【文明的进程】的介绍,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秋天里,去当当买下了杜兰特先生的全套十一卷【文明的进程】,再有就是他的【论生命的意义】,而后者也是我在2011年初读到的一本印象深刻的书。
杜兰特先生是美国的历史学家也是哲学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向当时美国国内以及世界各地的100位知名人士发出了一封以探求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信。值得欣慰的是,这封信寄出半年后,杜兰特先生就开始陆续收到回信。回信人包括欧亚美州知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和科学家……他们中的多数,都在回信中以自己的方式,或幽默、或简洁、或谦逊、或避重就轻地就杜兰特先生信中的问题作了回复。这些回复,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与杜兰特先生本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一起,共同成就了这部不平凡的书籍。
关于生命的意义,无论从科学、哲学或者其他任何学科的范畴来说,都是一个异常深刻的命题。就是这样一个深奥的命题,在这部著作里,被分解成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众多精粹的思考。你可以把这部书看做对生命意义在不同空间、不同角度的诠释,而这样的诠释,对于一个思想再简单不过的女人来说,读着竟然也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复杂。
读这部书的感觉象什么呢?
就仿佛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很荣幸地被邀请参加一个小规模的沙龙。安静地守着一个角落,听智者们侃侃而谈。是个很平常的下午,时空穿越历史,在人生与生命的主题里,我是一个旁听者。卑微浮躁的心灵沐浴在那些人类史上杰出的思想者的光辉里,尽情地享受思想和智慧传递的温暖。
在所有这些似曾相识的智者中,门肯无疑是认真而又真诚的。这位批评家在回信中,就杜兰特先生提出的问题,作了如下阐述:
“我不断地工作和母鸡不停地下蛋原因是一样的。每个有生命的东西都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但却强有力的冲动,他要积极地履行某种职责。有生命就要活下去。什么也不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对机体的健康也是危险的,除非在一阵忙碌之后,身体需要休息,但休息完了还是要做事。……我的写作和我的作品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就像奶牛终究要生产奶一样,她产奶不是为了让农场主赚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
门肯先生无疑也是坦率与幽默的,也许,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这种自觉不自觉地实践中得以实现,只在实践生命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门肯先生那样无功利地享受工作的运气。
比起门肯先生超然于生活之上的快乐,【纽约时报】的出版商西蒙.奥克斯关于人生价值的体验与我们要贴近许多。
“我继承了良好的体格和道德原则,不管什么工作到了我手上我都喜欢把它认真地做好,如果我对自己的父母或别的人有什么帮助,我会感到由衷地高兴并有一种满足感,这样,自己的人生有了价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和安慰。”
与之相似的,美国制片商卡尔.莱姆勒如是说“我喜欢工作本身及其带来的成就感……我特别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衣食无忧,天天快乐。”
喜欢两位创业者的现实与单纯,如果我们生命的延续能够让我们最亲近的人感到幸福,能够让身边的朋友同事增添快乐,那样的生命无疑也该是有意义的吧?
另一位我能轻易接受的思想者是印度物理学家拉曼,他如是回答了生命的原动力与幸福源泉的问题:
“我一直要工作,一直想有所成就,一直在帮助别人,这些就是我生活的原动力。我发现幸福的真正源泉是自我控制而不是放纵自己。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全世界伟大得多。”
我想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仅具备高尚的思想,在生活中,他一定也是一个真诚和高尚的人。
我也喜欢教育家约翰.厄斯金,在他的眼里,糟糕的人生和美好的人生其实是一样艰难,一样充满了障碍和辛苦。他理解的生命意义在于:“是什么让我们决定渡过值得纪念的一生,让我们不危害别人,让我们乐于助人,而且让我们拥有智慧和和平。”
我这样想,每个人走过的路都不尽相同,人生美好与否很多时候就在一念之间,你看着应该幸福的人生往往隐藏着坎坷,你以为艰难的,却并不如你想象中的一定不幸。谁能肯定比尔盖茨的幸福指数,一定比小区弄堂口杂货店的老板娘更高一些呢?
而在所有这些回信的人中,最令我惊讶的,或许也是令杜兰特先生惊讶的,是一封来自监狱囚犯的回信。这是一位被判无期徒刑的囚犯,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到这些问题的,又是怎样的动机促使他给杜兰特先生写了这样一封回信,但无论如何,来自监狱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是非同寻常的。在这封信中,他这样回答杜兰特先生的问题:
“我的生命意义取决于而且只取决于我自己发现生命真相的能力,在教训中学习,因教训而受益。简单地说,人生的价值在于我努力让它实现什么价值”。在这位特殊人士的心目中,生命快乐与否与种族无关,与财力无关,与社会地位和地理位置都无关,他的理解:快乐就住在你的大脑里。
我想读完这封信后,很少有人还会专注于这位先生是因为什么样的罪行入狱的,我们更多的会关心一个被禁锢的个体对生命的思考,那是一个失去自由的人,也许余生都会在监禁中渡过,但相比我们这些终日在自己筑起的心狱中挣扎的自由人,他的思想是自由而广阔的,他的心灵即使在狱中也是愉悦的。关在监狱里不是不快乐的原因,甚至贫穷甚至无知都不是,快乐源于我们的内心,源于我们心深处对愉悦的感知与体验。
杜兰特先生在书的结尾揭示了他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人总是应该做很多很多事情,他的幸福和快乐不能全部和子女、名利、健康捆绑在一起,但是其中任意一项的满足都应该能够带给他滋润,即使他失去了其他一切。”他强调造化本身对人的意义,“人生的体验是一个壮阔的图景,你的任何感觉都能够给你生的理由”。
读杜兰特先生的书,思考自己的人生。也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过追索生命意义的迷茫,有过放弃生命的彷徨,年轻时的各种理想,便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吧?而对于每一个普通的人来说,理想往往是那样遥远,有的甚至终极一生,也无法触摸到它的边缘。
但这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世上多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生,我们和一些比我们更弱势的生命比如蚂蚁、比如羚羊一起共享自然的四季风雨和花开花落。每一天太阳西沉的时候,我们分享晚霞的灿烂,并期待第二天旭日初升的激扬,从自然中汲取的生命的营养,这些在我们为人之初就已经存在的美好,便是我们可以赋予生命意义的根本。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想当春天来临,当自然的生机在每一片舒展的草叶与每一滴晨露间绽放的时候,生命的意义也就如是绽放。我为我仍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而感到庆幸,活着本身就是生命最纯粹的意义。我庆幸我活着,因为庆幸,越加珍惜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愉快的享受生命的赋予并奉献,珍惜每一个顺利不顺利的日子,愉快地工作,有所得并有所付出。努力地让自己活得快乐,让周围的人因我而多一份快乐和慰藉,这便是我对杜兰特先生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回答。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b77eab0100oaf7.html
12、哲人片语(一至三) ——读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简史》
文/丁文剑
(一)
《哲学简史》使得美国掀起了哲学热,当今中国需要重新回到哲学的思维的框架中来!
“我宣布强权就是公理,公正是强者的利益。独裁者用欺骗和暴力的手段全部,而不是零星地夺走别人的财产。”—— 苏格拉底
民主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人都享有执政和决策的平等权利,乍看起来这倒不失为一种令人愉悦的措施。然而这种措施变成了灾祸,由于人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不具备挑选最优秀的统治者和最明智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政治不能创造人,只能接受自然的人。
理想的政体形式应是一切权力集于最优秀的那个人手里。
“预防暴乱最稳妥的办法是消除暴乱的根源,因为如果燃料具备了,不定什么时候冒出一点火星,就会燃起冲天大火。用过于严厉的手段压制舆论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给人们言论自由往往更能使人闭嘴,而千方百计去禁止言论,反而会有禁无止。”——培根
将天然的身体托付给庸医去治疗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通常只依赖几个处方,既不知道疾病的起因,病人的体质,也不知道事故的危险和正确的疗法。同样的道理,将国家的身体交给只凭经验办事的政治家管理也一定是危险的,除非他们与很有学识的人共事。‘如果国王成了哲学家,或是哲学家成了国王,国家就会兴盛起来。’
为什么国家要求他的人利他?“国家之间没有利他主义”——斯宾诺莎
一个政府越是竭力去限制言论自由,就越会遭到顽强的抵制。抵制的人实际上并非那些永不知足的人,而是那些从教育,道德和善行中得到较多自由的人。一般而言,人们最难以忍受的是,将他们视为真理的东西当成了违反法律的犯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会把痛恨法律和肆意反对政府当成耻辱,那种可以违反却又不会危害别人的法律,只能被当作一个笑柄。——斯宾诺莎
国家对思想控制越少,公民和国家双方获得的益处就越大,权力会使人腐化甚至连那些最不可能腐化的人。
国家出资创办的学院目的与其说是培养不如说是限制人的天赋能力。但在自由的社会中,只要每个提出申请的人都能获准公开办学,并由他自己出资和承担风险,艺术和科学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民主政体是最合理的政府形式,因为在这种政体中,“每个人的行动只服从于权威的控制,而不是自己的判断和理性。就是说,人们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多数人的意见就具有法律的效力。”这种民主政体的军事基础应该是普通兵役制,在和平时期人们保存着武器。它的财政基础应该是单一税制。民主制的缺点是它很容易将平庸的人推向权力,而且,这种倾向几乎无法避免,除非作出限制,只让“学有专长”的人担任政府职务。人数本身并不能产生智慧,反而有可能让那些善于投机钻营和善于哗众取宠的人获得权力。“大众反复无常的性情使那些有经验的人几乎陷入绝望,因为左右他们的不是理性,而是激情。”这样,民主政府成了短命的煽动者们的集会,而真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不愿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单子上,让那些平庸之辈指点评论。尽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是少数,但是他们早晚都会出来反对这种体制。“所以,我认为民主政体将会逐渐变成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最终会变成君主专制”。——斯宾诺莎
“民族之间没有利他主义 今天的世界的一切问题不能依靠投票表决和滔滔雄辩,而要靠铁与血来解决。”——尼采
(二)
《哲学简史》使得美国掀起了哲学热,当今中国需要重新回到哲学的思维的框架中来!
三件事值得人们去奋斗,这就是:正义,真理和美
正义并不仅仅是力量,而且是和谐的力量。
耶稣说,道德是对弱智的仁爱;尼采说,道德是强者的无畏;柏拉图则说,道德是整体有效地 和谐。
幸福的主要条件便是理智的生活——这是人类独有的光荣和能力。
性格的各种特性可以一份为三,两头为极端和缺德,中间的便是美德或优越性。
懦弱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位于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大方,位于怠惰和贪婪之间的是抱负,位于卑曲和骄傲之间的是谦虚,缄默与多嘴之间是诚实,乖戾与滑稽之间为幽默,好斗与拍马之间是友谊。
中庸之道几乎是古代希腊哲学一切流派的共同特点。柏拉图将美德叫做和谐的行为,是因为他心里有了中庸思想;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起来,也是因为他心里有了中庸思想。
如果人人都成了朋友,公正就变得可有可无;但如果人们都公正,友谊仍然是额外的恩惠。——亚里士多德
感官之乐当然不是幸福,因为它是个圆圈,就像苏格拉底形容比较粗鄙的伊壁鸠鲁享乐主义思想时说:挠是为了痒,痒是为了挠。——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虽然保守,但他将个性,隐私和自由看的高于社会效益和权利。
女人相当于还未成熟的男人,在发育的阶梯上尚处于较低档次。男性天生优越,应该统治人;女人天生低劣,理应接受统治;这一原则必然可以推广到全人类。女人意志薄弱,所以没有独立的性格,不能独当一面;她最好是安于平静的家庭生活,与外界的联系由男人负责,家里的各种杂事全都由她作主。妇女不应该像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那样,事事搞得像男人,而应该相反,男女之间相差越大越好,因为只有存在差别,才能互相吸引。
保持沉默是女人的荣耀。
离群索居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仙。——亚里士多德
多数人比少数人更不容易堕落,好像一缸水比一杯水更难弄脏一样。
如果你永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一无所有。——塞内加
有一技之长的人看不起学问,无知的人则仰慕学问,只有聪明的人才善于使用学问,学问本身并不能教人怎么运用它,这种运用学问的智慧是在学问之外,学问之上的,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培根
一个男人结婚的头一天,思想变老了七年。——培根
有妻子儿女的人等于把自己抵押给了命运,因为他们会拖累得你干不成大事业,不管是善事还是恶事都干不成。——培根
世间的友谊,在地位相当的人之间尤其罕见,它常常是被夸大了的。只有地位不同的人之间才容易产生友谊。他们的命运相互包容,友谊的主要用处,是放松和宣泄心中的郁闷之气,因为种种情感常使得心胸抑郁不畅。——培根
爱你的朋友,就像他会成为你的敌人;爱你的敌人,就像他会成为你的朋友。——古希腊七贤之一比亚斯
即使在朋友面前,也不要暴露太多自己的真实目的和想法;在交谈中,多提问少表态;在你说话时,只提供资料与信息,不要讲你的看法与判断,有助于仕途升迁。
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就会走向怀疑;如果他甘愿从怀疑出发,就会以肯定为归宿。
“自负者只说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这种人喜欢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趾高气扬,他们会对他的成就和功业非常佩服,但最终他会成为那些恭维他的人的牺牲品,因为“骄傲的人最容易受奉承的愚弄.”——斯宾诺莎
卢梭说:“头脑的逻辑之上是心灵的感觉。”帕斯卡说:“心灵有其本身的道理,大脑永远不能理解这一点。”
爱情的实质不是相互爱慕,而是相互占有。因爱情而结婚的人,必定在痛苦中生活。
婚姻就是对爱情的消减,并必将导致幻灭。只有哲学家才能获得婚姻上的幸福,可哲学家从不结婚。
“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是庸俗的人”他不知道怎样度过闲暇时光,会贪婪地四处寻找新的感官刺激;最后被无聊征服,这是休闲的富裕阶层或恣意纵欲者的通病。
没有理性的激情是盲目的,没有激情的理智也是毫无活力的。
认识到心物合一就是最大的善。
幸福不是美德的酬报,而是美德自身。
女人通过婚姻完善了自己,男人却因婚姻而变得小肚鸡肠,狭隘空虚,这是婚姻关系不和谐的一个原因。爱情的利他变成了家庭的利己。诚实与创新是独身者的奢华。
(三)
成人是形式,孩子则是实质;孩子是形式,而胚胎就是实质;实质只是形式的可能性,形式是实体,是实质的完成了的本体。
要想支配自然,必须服从自然。
“人是自然地臣属和解释者,人类对自然界所知所为,只限于他们对自然秩序的观察所达到的程度,除此之外,他们只能无所知也无所为。”
选择和协调的力量对呈现的材料运用了两种简单的区分法:空间感和时间感。
空间和时间并非人们觉察到的东西,而是知觉的方式。
感觉是无序的刺激,知觉是有序的感觉,概念是有条理的知觉,科学是有条理的知识,智慧是有条理的生活。
叔本华认为,借助艺术尤其是音乐,人类从存在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音乐是抽象的,并非现象世界的表征,音乐能够使得我们获得超越时空的体验。
宗教的基础是道德。神学的基础太薄弱,宗教道德基础必须具有绝对性。
同基督教相比,佛教更加精深,因为它把消灭意志作为宗教的全部内涵,并宣扬涅槃是一切发展的归宿。
社会现象与物理现象相同,也可以整理出规律和科学。
博文地址:http://blog.soufun.com/20843362/5852836/articledetail.htm
13、威尔·杜兰特:写历史的哲学家
2010-01-2119:33:58|分类:百年好书
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他用50年时间完成了受到广泛好评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后几卷是他和妻子阿拉尔合作的结晶)。92岁时,创作了《历史上的英雄》,这是他辉煌一生的最后作品。他的《哲学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哲学。他终生热情的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说哲学决定着观察的视角,那么,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应当首先是出色的哲学家。就像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他的《世界文明史》一直为后来人提及,视若经典,不是因为“他花了五十年写了这本书”(He wrote one bookfor fiftyyears),也不是因为动辄就用11卷的篇幅阐释了对人类110多个世纪历史的总体看法,而是因为他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两样都做到了。
在《世界文明史》之外,《哲学的故事》、《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历史中的英雄》等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历史文明主题的必读书目。还是哲学家而不单纯是历史学家的杜兰特,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体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这一主旨。他曾在《历史中的英雄》写道:“我不赞同伏尔泰和吉本(Gibbon)关于历史是‘人类的罪恶记录’的观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说对了,历史的确包含着成千上万的悲剧。但是,经受人生坎坷,越过重重阻碍后,历史同样保留了普通民众的冷静和明智,世俗男女的劳作和爱恋,还有温斯顿·丘吉尔、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的政治家的勇气和智慧。”在杜兰特的哲学观态度里,历史是科学家和哲学家永不气馁地对周围宇宙的探索,是艺术家以各种艺术形式对生活之美的表达,是诗人以细致的语言技巧对微妙情感的阐释,也是先知和圣徒的想像对我们的高贵人性的挑战。杜兰特认同尼采的“所有的哲学都已经被历史淹没”的观点,当然,他也相信“历史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是一种对现实生活更全面、更广阔的反映”。当杜兰特满腔热情地以哲学家的身份投入到历史书写的工作中,他的头脑很清楚,那就是试图把历史精神与哲学对接起来。
就像《历史中的英雄》,这本杜兰特去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尽管或多或少有《世界文明史》缩写本的痕迹,但绝对不是一本有关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的堆积。杜兰特一如既往地以文明的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他罗列了一份名单,包括孔子、李白、佛陀、甘地、柏拉图、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培根……杜兰特通过这些历史上的文化英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几十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由于那些奇妙的记忆和传统,古代的创造精神依然存在。人们依然在劳作,在雕刻,在创造,在唱歌。柏拉图在这儿,与苏格拉底讨论着哲学;莎士比亚在这儿,每天都带来新的文学财富;济慈聆听着夜莺,雪莱歌颂着西风;尼采在这儿,继续叫嚷着、演说着;基督在这儿,召唤我们去分享他的面包……”其实,杜兰特应当还是一个作家(他曾于1968年获得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在讲述一个事实:许多英雄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威尔·杜兰特在12岁的时候被母亲送去教会学校,希望使“这个整天调皮捣蛋、满口胡言乱语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传教士”。结果,杜兰特不仅没有成为传教士,而且还因为在写了一篇对宗教不敬的文章(《宗教的起源》)而被逐出教门。正如他在19岁的时候就对基督教清楚地认识到,“不过是成百种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它们都宣布说自己能实现人类的拯救并普及真理”。他对历史也同样保持着尊重和客观。一方面他说“人类历史不过是生物发展史上的一个片断。人是世界上无数生物的一种。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也在不断地为生存而斗争,为适者生存而竞赛。所有的心理学、哲学、政治策略和乌托邦的幻想都必须遵循生物法则”,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研究历史来真正认识人,毕竟历史就是一种基于例证的哲学教导。现在看来,杜兰特没能当上传教士而最后成了一个“写历史的哲学家”(杜兰特语),对我们而言或许是种福分。
文明乃合作的产物——读威尔·杜兰特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毫无顾忌的英雄崇拜”,这是美国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威尔·杜兰特的哲学信条。杜兰特花去半个世纪的时间去研究并写出一部11卷本的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史后,又推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意在强调人类智力的幽远深邃和艺术遗产的辉煌灿烂。
杜兰特选择了对英雄的毫无顾忌的崇拜,因为这样能让他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这是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的事。如果把政治、经济当作这个社会的骨架,在杜兰特看来,伟大的人物就应该是历史的命脉。正如他写到,真正的历史不是细琐的物价和俸薪统计,也非大规模的选举和战争。历史应该是属于那些对于人类文化进程做出过持久贡献的英雄;历史应该是人们通过一些伟大人物与顽固执拗的事物惯性的斗争,以及与变幻莫测的思维奥秘的斗争,也应该是人们去理解、把握并重新建立自身和世界关系的斗争。
在杜兰特的心目中,这些伟大人物和伟大事件,乃至伟大时刻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温和的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关注他们的杰作,让他们灵感的火焰温暖我们。随着《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生动凝练文字,杜兰特对自己偶像的评价以及其崇拜缘由显现无遗。哪些人是他心目中“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诗人”?哪些书是他推荐我们应当必读的“最好的教育类书籍”?在十大思想家中,我国的道德哲学家孔子位列首位,这是由于孔子更接近于苏格拉底,因为“孔子对于高尚生活的追求都是基于世俗的动机而不是源于超自然的思考”。据杜兰特的推荐,创作出《理想国》和《对话录》的柏拉图,中世纪被人们称为“哲学大师”的亚里士多德,以宇宙为研究对象,震动了架在知识和信仰的裂沟间的理性桥梁的罗马学者圣·托马斯·阿奎那,一一登场。当然,哥白尼带着他的《天体运行论》,抛开教条、超越传统、极富热情的培根,以科学的谨慎推理闻名的牛顿……也熠熠生辉,成为杜兰特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历史英雄。
文明乃合作的产物,几乎每一个人对它都有贡献。这本《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写出了世界“文化地图”的博学和机智,需要我们潜下心来阅读。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是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1885-1981年)的成名作,在其问世后三十年间,畅销不衰,被译成法、德、日、汉等多种文字。此书并非一部完整的哲学史,而是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有史以来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在阐述每位哲学家思想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而且还对每位哲学家进行了中肯的批评。
此书文笔生动,活泼有趣,作者夹叙夹议,提纲挈领,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将艰涩难懂的哲学写成了娓娓动听的故事。
博文地址:http://buberxinyi.blog.163.com/blog/static/131569307201002173358863/
穗穗2014年3月29日晚9点08分,收集、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