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 听雨

“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词人蒋捷所作,据说作者曾经颠沛流离,后来隐居山野,号“竹山先生”,后人称之为“宋末四大家”之一。

原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翻译:

少年时听雨,如同身处歌楼之上,看着红烛摇曳,伴着雨声昏然欲睡。

壮年时听雨,如同漂泊在客船上,看见空阔的江面上乌云低垂,燕子 孤飞,西风呼啸。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 听雨

而今听雨,如同身处庙堂之下,鬓发斑白,人将老去。细数人生悲欢离合的磨难,感到天命使然,无可奈何,任由阶前的雨声滴滴答答持续到天明

这首词描述了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面对同一景象引发不同的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概括而言,少年听雨是“听雨如歌”,壮年听雨是“听雨如怨”(忧愁哀怨),暮年听雨是“听雨如诉”。

作者在听雨的场所处理上分别选用了,少年听雨在“歌楼”,表现了少年时期无忧无虑,春心荡漾的浪漫情怀。壮年听雨在“客船”,表现了壮年时期的颠沛流离的悲凉处境。暮年听雨在“僧庐”,表现了作者而今看破红尘,超然出世的人生态度。

赏析差异

于丹老师以及“百度百科”都认为“歌楼听雨”,“客船听雨”,“僧庐听雨”都是听雨的实际发生地,例如百度文库对原词的第一句的解释是“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我想这样解释略显牵强,下雨本是寻常现象,怎么可能那样兴趣盎然?我认为应该是听雨的意象发生地,即听雨的心里处境,而不是听雨的实际发生地,即听雨的实际处境。这里运用的是借词表意,而不是借词表实。因为只有看做是意象发生地,词语描述才更近于合乎自然,作者在人生三个阶段情感脉络的变化描述,才显得更加准确,合乎情理。

注:本博客全部文章皆属原创,欢迎点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198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林仰《少年游早行》赏析 早行 黄庭坚 赏析

原文地址:林仰《少年游早行》赏析作者:风从梦里来少年游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作许多情。注释:霁:雨后、雨后的天色。作者介绍:仰字少瞻,福州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张孝祥南宋词人,做官十几年,起起伏伏屡受磨难,最后绝意仕途,隐居乡里,雅号“于湖居士”。于丹老师以及网络上的一些诗词爱好者在解析这首词时,从“仕道”的角度侧重描述了作者光明磊落,纯洁高尚,慷慨悲凉的仕途情怀。我认为这首词反映了作

声明:《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 听雨》为网友青春已不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