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川军将领名录03 川军抗战将领

南京政府追晋一级上将:

  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追晋陆军一级上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904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后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不久又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清末在四川新军中任排长。辛亥革命后,任川军第2师差官、营长,1913年升为团长。1916年,因在泸州对护国军作战卖力,被袁世凯授为陆军少将,不久归附护国军,任旅长。1917年12月27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8年,任川军第1师师长,后改任第2师师长。1920年秋,任川军第2军军长兼前敌总司令。1921年7月1日,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2年5月,因川军内部纷争,被迫辞职。1923年被复出,任四川善后督办,常驻重庆,同年10月23日授将军府嘉威将军。1924年5月29日授陆军上将衔。1926年11月26日,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1928年春,击败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的联合进攻,完全占据下川东。1933年在“二刘之战”中击败刘文辉,称霸四川。1933年7月7日,任四川“剿匪”总司令,12月发动对经军的6路围攻。1935年2月任四川省主席,同年春率川军围堵红军长征,4月3日叙任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以后,为对抗蒋介石对川军的分解,逐步采取联共抗日态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于7月13日通电主张抗战,8月7日参加南京国防会议,表示抗战决心。9月3日,任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10月15日,改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1月9日,抱病赴前线督师。12月因胃病复发,入住汉口万国医院,1938年1月20日病逝,国民政府2月14日追晋其为陆军一级上将,并举行国葬,遗体葬成都武侯祠侧。

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二级上将:

  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四川营山人。陆军二级上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川军将领。
  生于1889年6月22日。曾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未毕业便回川加入新军,1912年转入四川陆军第4师任职,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胜利后任四川陆军第2师3旅5团团长。1918年任川军第5旅旅长,同年2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0年任川军第3师师长,1922年通电拥护北洋政府,任陆军第30师师长。1923年9月5日授中将衔,12月10日加将军府骠威将军。1924年3月8日加上将衔。1924年5月任北洋政府四川省长,1925年5月改任四川清乡督办,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军长,1927年4月任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1路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5月任第45军军长兼128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3月31日加上将衔,8月任第2预备军副总司令兼第1纵队司令,准备抗战,9月任第4军团军团长,率部出川抗战,10月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5军军长,1938年2月任重庆行营副主任,旋又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2月21日叙任陆军二级上将,5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7月任重庆行辕副主任,1948年6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西南军政委员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办公厅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

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上将:

  王陵基(1883—1967)号方舟,四川乐山人。陆军上将,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1908年任四川陆军军官学速成学堂副官,辛亥革命后任川军第2镇标统,1913年任川军第2师先遣支队长兼川东宣抚使,参加讨伐袁世凯,随后投靠北洋政府,先后任川军第1师2旅4团团长,第1师5旅旅长,第15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3年10月31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6年袁世凯死后,任烟台镇守使兼烟台知事,同年5月24日授陆军中将衔。1922年夏投奔杨森,任川军第2军参谋长,旋任川军第2军第6混成旅旅长,1924年改投刘湘,任川滇边务督办公署第28混成旅旅长,5月31日授将军府尚威将军。1926年任川康边务督办公署第3师师长兼江巴卫戍司令,同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3师师长兼江巴卫戍司令,1931年任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总指挥,1934年因围剿红军失败被撤职,1935年任四川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处长,代行保安司令,1938年4月任就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第72军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10月因功兼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11月13日叙任陆军中将。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任第7绥靖区司令官,1946年7月31日晋阶陆军上将,同年冬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江西省军管区司令,1948年4月调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四川省军管区司令,1949年12月在四川江安被俘。1964年12月28日获特赦,1967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

  但懋辛(1886—1965)字怒刚,四川荣县人。陆军上将,川军将领。
  生于1886年1月25日。1903年12月留学日本东斌学堂,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1月回国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11月任蜀军政府参谋长,1912年2月任蜀军政府川南军总司令,4月任四川都督府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团务督办,7月任川军第5师参谋长,1913年8月任四川讨袁军副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失败后流亡于上海、香港、日本,1915年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长,1916年7月任川军第5师9旅旅长,12月1日授陆军少将衔。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第1师师长,1920年5月任川军第1军军长,1922年11月任川东边防督办,1923年7月任四川讨贼军第1军军长,1924年脱离军职,在上海、北京居住,1931年3月赴日本神户暂居,抗战爆发后任国防委员会上将军事参议员,后任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7月31日叙任陆军上将。1947年任四川省第2区立法委员,1949年冬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策反工作,12月30日在成都迎接解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XXX。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主委。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吕超(1890—1952)字汉群,号平林,四川宜宾人。陆军上将,川军将领。
  生于1890年3月9日。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学习,1911年任同盟会京津分会军事部部长,1913年初任川军第5师2团团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任中华革命军川南司令,参加护国战争,1916年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第2支队支队长,1917年任护国军政府成都卫戍总司令,1920年任川军第5师师长,7月任川军总司令,1921年12月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议,1922年5月任广东大元帅府参军长,1923年任四川讨贼军第1军总司令,1925年任川黔联军总指挥,1926年11月任四川宣慰使,策动川军参加北伐,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员,1932年1月任国民政府参军长,1937年1月8日任中将加上将衔,1945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6年12月7日晋阶陆军上将。1947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1月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4月任川康区监察委员行署委员,同年冬在中共帮助下参与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7月20日在重庆病逝。

  郭汝栋(1889—1952)字松云,四川铜梁人。陆军上将,四川军官速成学堂工兵科毕业,川军将领。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重庆蜀军政府“炸弹队”。1912年入四川军官速成学堂,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工兵营任排长,迭升连、营、团长。1925年杨森发起“统一全川”战争时,任杨部第1混成旅旅长,4月9日升任川军第9师师长。9月初,杨森战败,与杨部将领通电服从刘湘,后与杨森旧部五人组成“六部联盟”,防止刘湘吞并。1926年3月,与六部联盟东下万县重归杨森旗下,5月初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2路司令。1927年参加杨部进攻武汉国民政府之役,任第二纵队司令。1928年1月由南京政府委为20军军长,5月12日通电就职。同年在倒杨(森)作战中失败依附刘湘,1930年率部进驻鄂西。1934年9月,所部改称43军,任军长。1935年4月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抗战爆发后,率军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战后以喉疾辞职,任军事参议军参议,回川寓居重庆、铜梁,抗战胜利后迁居成都,1946年7月31日晋阶陆军上将并退役。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1952年病逝于成都。
南京政府追晋之上将:

  李家钰(1892—1944)字其相,四川蒲江人。追晋陆军上将,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浦江大兴场白蜡沟。早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肄业。1913年赴南京参加柏文蔚将校团讨袁,参加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之役。1915年,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川军充任见习军官,继在川军第3师邓锡侯部任团长、旅长。1923年9月4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任四川陆军第1师师长,4月16日加中将衔,8月16日授中将衔。1925年,杨森发动“统一全川战争”后,联合刘湘等部倒杨,先后攻下荣昌、内江、仁寿等县,进占成都烟酒总局和造币厂。同年,在四川军阀争夺防区中,占有遂宁、安岳、乐至、潼南等县,成为“遂宁王”。1927年,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合谋扣留后,接充四川边防军总司令。“二刘争川之战”爆发后,率部进攻刘文辉,刘文辉千里岷江防线被突破后,乘势追进,俘刘部师长陈光藻、旅长石肇武。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第三路总指挥,指挥本部及罗泽洲部参加对红军的六路围攻。1935年,参与围堵红军长征。10月,任104师师长兼四川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于红军北上后移驻西昌。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升任47军军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出川赴晋南作战。1939年冬,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至1944年春,率部担负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一带河防,其间多次以小部队出击晋南。1944年,豫西会战中,率部为各部殿后。5月21日,在陕县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不幸中弹牺牲,6月22日追晋陆军上将。1984年5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为烈士。

  饶国华(1894—1937)原名名厥卿,字弼臣,四川资阳人。追赠陆军上将,行伍出身,川军将领。
  生于资阳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1911年辛亥革命时从军,历升班长、排长,1917年任连长,先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后转川军第2师刘湘部任连长。入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后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21军第1师第2旅旅长。1935年10月,任21军第1师师长。1936年任21军145师师长,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937年,出川参加抗战,11月到达前线,奉派驻守安徽广德。30日广德失守,率部所一营反攻,为优势日军包围,在拒绝日军劝降后,举枪自戕,壮烈殉国,12月11日追赠陆军上将。1938年1月23日归葬资阳甘溪沟。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拨款修葺了陵墓。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四川新都人。追赠陆军 上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89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生。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12年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4年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升连长。1917年参加川滇战争,升营长。1920年升任川军第7师25团团长。1922年任川军第11旅旅长,1924年任川军第13师师长。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二路司令、第4师师长。1935年10月任41军122师师长。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叙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军出川抗日。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奉邻驻守滕县,17日不幸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上将。解放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杨干才(1900—1949)原名臣栋,四川广安人。追赠陆军上将,泸州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935年任第20军第1混成旅副旅长兼3团团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6年任第20军134师402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任第20军134师师长,1939年4月10日叙任陆军少将。1942年7月任第20军副军长,1944年9月任第20军军长,1948年6月兼任第10兵团司令官,8月兼任第14兵团副司令官,9月22日晋阶陆军中将。1949年兼任南京卫戍总司令滁县指挥所主任,同年4月24日在抵抗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于安徽芜湖兵败自杀身亡,7月26日追赠为上将。
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中将加上将衔:

  刘文辉(1894—1976)号自乾,四川大邑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94年1月10日,1916年任川军第2师参谋,1918年任川军第8师29团团长,1920年任川军第8师独立旅旅长,1921年任川军直属第1混成旅旅长,1923年任川军第9师师长兼成都卫戍总司令,1924年8月9日授将军府洁威将军,1925年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四川军务帮办,10月9日授陆军中将。1926年11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1927年6月兼任川康边防总指挥,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3年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失败,退守西康,1934年12月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在西康阻截红军,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5军团军团长,18日加上将衔。1938年12月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拒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继续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并兼任整编第24师师长和西康省军管区司令,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国家林业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6月24日在北京病逝。

  潘文华(1886—1950)号仲三,四川仁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86年10月16日。早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曾任川军第3师团长,1918年1月任北洋政府陆军第22师43旅86团团长,1919年12月任川军第7师独立旅旅长,1920年任川军第2军2旅旅长,不久任川军第2军4师师长,1923年任川东清乡司令,同年11月任北京政府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2月14日,授将军府植威将军。1926年7月兼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2师师长兼5旅旅长,后任第21军教导师师长,1929年2月兼重庆市市长,1934年兼任四川剿匪军预备军总指挥,1935年1月兼任四川剿匪军南路总指挥,参加围剿长征红军,7月辞重庆市市长,10月任第23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副司令兼第23军军长,10月任第25军团军团长,参加广泗抗战,1938年1月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39年3月兼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1年8月兼任第56军军长,1944年冬秘密参加民盟,1946年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8年8月任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后任重庆行营副主任,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9日在四川彭县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1月16日在成都病逝。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弁目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85年5月9日。曾任新军第17镇33混成旅队官,1911年在四川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任川军第16师团长,1919年兼任川南安抚使,1921年兼任四川永宁道道尹,1922年7月投奔杨森,任川军第16师32旅旅长。1924年3月20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6月兼任成都市政督办,24日授陆军中将衔,9月29日授将军府徽威将军。1925年4月任川军第2军1师师长兼第1路总指挥,随杨森攻打刘湘,7月通电拥护刘湘,任川军第16师师长,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5师师长,1928年9月改任第21军2师师长兼四川盐运使,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第2师师长,参与追剿红军,1935年6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6路总指挥,10月兼任第44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3月任第29集团军总司令,令所部出川参加抗战,4月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8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9年12月赴前线指挥抗战,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2年7月升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3月改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2月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武汉行辕副主任,1948年8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重庆警备司令,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1月兼任西南第1路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12月在成都率部起义。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博物馆馆长,1957年10月经重庆潜往深圳,企图越境,11月15日在深圳被捕,押回成都,1960年11月在狱中病逝。

  唐式遵(1883—1950)字子晋,四川仁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920年任川军第2军第3混成旅旅长,1921年任川军第2军第2师师长,1923年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1月28日授将军府重威将军,3月20日授陆军中将。1926年10月任若国民革命军第21军1师师长,1927年兼任重庆市政督办,1930年兼任渝简公路总局总办,1934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军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10月任第21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任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司令兼第21军军长,10月兼任第24军团军团长,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兼任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6月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10月24日加上将衔,1941年参与反动围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任武汉行辕副主任,后回重庆创办南林学院,1948年10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南第2路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1950年2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3月28日在西康越隽县被击毙。后被台湾国民党当局追赠为二级上将。

  杨森(1882—199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882年农历一月二十四日生于广安龙台寺。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分发新军17镇任排长,1910年升第33混成协一营右队官,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川军第1师营长。1913年,投熊克武部川军第5师,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转投滇军任黄毓诚旅副官。1915年1月任云南讲武堂队长,12月任护国一军第二梯团中校参谋,参加了护国战争。1917年任滇军第2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泸永镇守使、第9师师长。1923年任川军第2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战败,逃宜昌依附吴佩孚,由吴任为陆军16师师长,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10月23日授将军府森威将军。1924年2月率部返川,3月8日,加上将衔,5月任四川军务督办。1925年发动“统一全川”之战,失败后逃往汉口,任吴佩孚“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1926年2月返川,重掌旧部,占据下川东。10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1927年4月,率部进攻武汉国民政府,失败后退回四川。因收留兵败入川的吴佩孚,于1928年1月被南京政府免职,5月所部发生内讧,部下郭汝栋部自任20军军长独树一帖,范绍曾部等转投刘湘。1929年1月,在下川东之战中进攻刘湘失败,失去防地退入渠县。1933年10月参加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任第4路总指挥。1935年率部围堵长征红军,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战,9月任第6军团军团长兼20军军长,18日晋加上将衔。1938年1月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1939年1月免兼20军军长,10月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4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任贵州省主席,1947任重庆市市长。1949年5月,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赴台。1950年4月,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0年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1977年5月17日,病逝于台北。

  孙震(1892—1985)原名定懋,又名杼,字德操,号梦僧,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绵竹。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肄业,川军将领。
  生于1892年农历正月初七。1907年考入四川陆军小陆堂,1910年升西安陆军第二中学堂,其间加入同盟会,1912年升入保定军学校。1913年因离校参加“二次革命”遭通缉,返乡闲居。1915年,改名孙震入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任排长,参加了护国战争。1916年,任2师骑兵团团附。1917年,任骑兵旅第1团团长。1920年任“靖川军”第一纵队司令,后任陆军第21师41旅旅长,17混成旅旅长。1923年9月5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24年任21师师长,8月16日授陆军中将衔。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兼第一路司令,旋改兼29军第5师师长。1929年因病辞职,赴上海就医,1932年夏被召回,率部参加田(颂尧)刘(文辉)“成都巷战”。1932至1935年,先后参加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1935年3月,代理29军军长,不久实任,5月所部改称41任,任军长兼124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率部出川抗战,11月兼任第22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2月升任总司令,7月免兼124师师长。1939年5月2日晋加上将衔,1943年4月免兼41军军长。1945年10月任第5绥靖区司令官兼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7年6月兼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主任,12月调任第12绥靖区司令。1948年6月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5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兼川东绥靖公主任。同年赴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全录》等。
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中将:

  田颂尧(1888—1975)又名见龙、光祥,四川简阳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一期肄业,川军将领。
  生于1888年6月19日。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入保定陆军校学习,不久离校参加苏浙学生军,任军事部部长兼营长,后加入川军,1912年任川军第4师参谋,1915年2月任川军第2师清乡独立支队长,1916年任护国川军第3支队支队长,8月任川军第1军2师骑兵团长兼成都城防司令,1918年7月任北京政府第21师41旅旅长,8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2月任第21师师长,1923年9月6日授陆军中将衔,1923年12月10日,授将军府章威将军,1924年5月2日加上将衔,1925年任四川军务帮办,1926年5月任川西北屯垦使,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1927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3年1月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10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2路总指挥,1935年因围剿红军失利被撤职查办,1936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从此寓居成都。1946年7月31日叙任陆军中将。1948年3月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冬拒赴台湾,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民革四川省委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75年10月15日在成都病逝。

  范绍增(1894—1978)中将。原名舜典,号海廷,四川大竹人。陆军中将,绿林出身,川军将领。
  早年投身绿林,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8年任靖国军模范营营长,不久升任团长,1920年任川军第1军6师团长,1923年归附杨森,任川军第2军4师8旅旅长,1924年2月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7师师长,参加北伐,1927年投靠刘湘,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4师师长,1931年任川鄂边防司令,1932年6月任第21军副军长,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部第5路副总指挥,在川北阻截红军,1935年在川康地区参加阻截红军,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6月任第21军146师师长,1938年2月任第88军军长,1941年兼任钱塘江北岸防守指挥官,1942年春任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1943年3月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经商,曾任复华银行、永城银行和中央大旅社董事长,1949年春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和川东绥靖司令部副司令,11月任国防部挺进军总司令,12月15日在四川渠县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0军高参,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河南省体委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委员。1978年3月5日在郑州病逝。

  黄隐(1890—1969)原名良忠,字逸民,四川华阳(今属新都)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二期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90年6月12日。1905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曾入保定军校一期炮科学习。曾参加辛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后,改名黄隐顶替裴汉之名,入保定军校二期学习,毕业后供职于川军。1917年任四川督军署少校参谋,参加护国战争,1918年任川军第2师5旅炮兵团团长,旋任第5旅参谋长兼炮骑指挥官,1920年任川军第3师参谋长,1923年任川军第3师独立旅旅长,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1924年3月20授将军府宽威将军。1925年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2师师长兼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8年9月兼任成都市市长,1931年12月任川甘边区剿匪司令,1934年任第45军126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5月任第95军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39师师长,1948年4月兼任川滇黔边区指挥官,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高参室主任,川西人民行署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1968年4月2日在成都病逝。
民国川军将领名录03 川军抗战将领

  陈鼎勋(1893—1973)字书农,四川简阳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川军将领。
  长期在川军邓锡侯部任职,累升至旅长,川军第3师师长。1923年9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3月20日授将军府将军,1924年4月16日加中将衔,1924年8月16日晋中将衔。1927年3月1日任28军第三路司令,1931年任28军第3师师长,1935年5月任45军125师师长。1936年2月15曰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战。1938年4月任45军长兼125师师长,1939年8月专任45军军长,1940年兼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9月任47军军长。1947年5月,任五绥区副司令官兼47军军长,1948年2月任第十二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10月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9月后,赴台湾、香港等地居住。1956年返回大陆,定居成都,后迁居上海。历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1973年8月在上海病逝。

  马毓智(1894—1956)号德斋,四川成都人,回族。陆军中将,四川官弁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923年9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任川军第31师参谋长兼61旅旅长,1925年任川军第7师师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7师师长,1934年改任第28军3师师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5年8月任第45军127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45军副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任川康绥靖公署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川康绥靖公署总参议,四川回民俱进会理事长,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四川省文史馆馆员。

  喻孟群(?—?)号文雅,四川营山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925年任四川军务督办公署第3师5旅旅长,1926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混成旅旅长,1928年任独立第10师师长,后任第20军副军长兼总指挥,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并代理主任,12月任第20军军委会主席,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率部起义。

  刘邦俊(1891—1950)名存沉,号肇乾,四川简阳人。陆军中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川军将领。
  1923年任四川督军署副官长兼汉南川军转运处处长,1924年3月27日授陆军少将衔。1927年任川陕边防军第1师师长,1933年10月任第23军副军长兼1师师长,11月代理军长,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6路总指挥,1935年被免职,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6年5月18日叙任陆军中将。1940年退出军界,1945年10月任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1948年任简阳县民众自卫委员会常委,1949年11月参与组织反共救国军,1950年被俘获后在简阳被处决。

  夏首勋(1890—1969)号仲实,四川江津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历任川军第3师6旅营长、支队长,暂编第10师19旅团长、20旅旅长。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3路司令,1928年10月任第24军3师师长,1935年任四川省第11区行政督察专员。1936年9月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10月任第78军副军长,出川抗战,1939年2月升任第78军军长,1943年6月任第30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辞职返乡闲居。1947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8年在上海参加民革,1949年返川从事策反工作。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重庆市委主委。1969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11月予以平反。

  陈离(1892—1977)号静珊,字显焯,四川安岳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炮科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92年5月18日。1925年任川军第30师60旅旅长,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4师师长,1932年6月任四川剿匪军第5师师长,1935年任第131师师长,参加堵截长征红军,1936年10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45军127师师长,出川参加抗战,1938年4月兼任第45军副军长,1941年入中央训练团受训,1943年9月任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副司令,1944年任成都市市长,1946年去职,1948年7月任四川省第7区(泸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加入民革,1949年1月被免职,后在川西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副部长,长江水利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民革武汉市委主委,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民革中央委员。1977年5月3日在北京病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165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未授将军衔的正兵团职以上将领名录:

原文地址:未授将军衔的正兵团职以上将领名录:作者:乌龙冰茶中国人民解放军无将军衔正兵团职以上将军名录:1、总参谋部:部顾问孔原(正大军区职)、 三部部长戴镜元、 通信部部长崔伦(正兵团职)、 通信部政委张凯、(正兵团职) 副总参谋长阎仲川(正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任副大区以上高级将领 空军现任将领名录2015

1.总参谋部: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1941.07)副总参谋长: 章沁生上将(1948.03)马晓天空军上将(1949.08)孙建国海军上将(1952.05)侯树森上将(1950)魏凤和中将(1954.02)蔡英挺中将(1954.04)总参谋长助理:戚建国中将(1952.08)陈 勇中将(1952.06)警卫局局长:曹

二战著名将帅之纳粹德国主要将领简介 纳粹德国将领

(2011-11-03 21:18:04) 转载▼标签: 军事分类: 人物故事纳粹德国高级将领国家元首兼总理,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1934-1945.5〉,邓尼茨陆军总司令:弗洛姆堡元帅〈1920-1938元月〉,勃劳希契元帅〈1938-1941.12〉,希特勒〈1941-1945.5〉陆

声明:《民国川军将领名录03 川军抗战将领》为网友向日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