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发现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官网的《国父纪念歌》作词者是戴传贤,作曲黎锦晖。
于是,我写信给马英九要求他调查该歌作者。笔者附上证据,1925年,黎锦晖在孙中山先生时任总理期间逝世,为了纪念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家父写了《总理纪念歌》。1040年,国民党中央和政府发布《通令》,尊孙中山为国父。这首歌就成为《国父纪念歌》在海内外流传。马英九指示国父纪念馆进行调查。《调查报告》结论是:黎锦晖写下《总理纪念歌》,但社会上流传版本很多。可能是戴传贤“改编”成《国父纪念歌》。笔者不服,提出史料并没有戴传贤“作词”或“改编”过此歌的任何纪载。而且,此歌150个歌词和《总理纪念歌》只有三个“同义词”的修改。修改几个词能否成为该歌的“作词者”或“改编者”?当然不能。有人劝我,算了。你父亲的歌能让“大人物“挂名或合作,很好啦。错!家父年轻时给国民议会会长当秘书,认识到中国政治的混乱,政府的腐败而投身文字和音乐。他不屑和“政客”搭上关系,特别是一个在政治上动摇的投机政客。戴传贤一生就像“墙头草“,看形势,随风倒,最后自尽。
戴传贤字季陶。190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蒋介石。他是蒋的“哥们”。日后又把亲生儿子过继给蒋(蒋伟国)。早年加入同盟会,还是孙中山的秘书。
五四运动,他又是宣传“马列主义”的前驱。他主张“暴力“和”杀“,他的名句是“百万锦绣文章,不如一枝毛瑟枪“。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曾在党史报告中称戴是中共发起人之一“。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分成左,右两派,戴成为右派的宣传部长和考试院长。
抗日战争,他是“主战派“;“西安事变”,他又提出杀张学良;在日本侵华时期,军统发现他和日本间谍有来往而被蒋踢出核心;
当蒋在内战中失败退据台湾,他不去台湾在广州服药自尽。
看,一个崇孙亲共又成为蒋的心腹;一个主张抗日又和日本间谍有勾结;一个忠于蒋的哥们又抛掉蒋的人,每每在关键时刻动摇叛变,这就是戴季陶。
孙中山先生曾推荐黎锦晖的歌舞剧《葡萄仙子》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宋庆龄在1927年曾邀黎的“中华歌舞团”在武汉慰劳北伐军。而国民党右派却反其道而行之,一直批判黎的歌舞是“靡靡之音”。但,蒋介石还是打着孙中山的旗号,纪念孙的歌曲又不想让黎出名(在台湾,70年代前,《国父纪念歌》都不具作者名。)所以,国民党大老最后让戴成为该歌作者也是无奈之举。可惜,国民党不懂反思。到笔者去台北地院告教育部侵权,他们的律师才承认《国父纪念歌》是黎的作品。
笔者已向美国高等法院申请黎 的智慧财产权获准,《国父纪念歌》的作者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