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苏北人》 苏北人民医院

我们这些苏北人罗望子中篇新作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童年的诗篇来自何方》,回忆我第一次“远行”的经历,《我们这些苏北人》可以说是我童年到青年的再现。《墙》写的是我的兄长间的纠葛,《苏北人》这部半自传体小说,则写的是我的父辈兄弟之间的纠葛,有爱无恨,有情无仇。

有关我的家,以及我叔叔的一切,都是平淡无奇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淡而无味。但一个人的根常常与他的目标紧密相连,因而长久以来,不管我如何折腾,如何成败,挥不去的总是我的出生地,我的那些亲人们。

1

我只有一个叔叔,但我们从来都不管他叫叔叔,也从不管他叫二叔,正如我们不管父亲叫老爹,更不叫作爸爸一样。我们喊父亲一律叫“摆摆”,喊叔叔一律叫“牙牙”。叫摆摆没啥稀奇,我们这里的人都这么土气地喊,叫牙牙就怪了。一是虽然我们这里都管叔叔叫牙牙,俩字儿的读音却不一样,标准发音应该是“芽雅”,而我们喊叔叔的时候,两个字的发音都是“芽”。二是我们喊小姑的时候,也这么喊,也喊芽芽,而不是喊“亮亮”。这么着喊小姑,是因为父亲最严,小姑最亲,小姑也最疼我们。换句话说,喊叔叔“牙牙”,也就等同于“亮亮”了。

那么,我们和叔叔是不是也很亲呢。我看不见得,更不能和我们与小姑的关系相比了。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和叔叔家的关系,也就是父亲和他弟弟的关系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好到父亲年过半百才和叔叔分了家,坏的时候,坏得月黑风高拿铁锹动斧头,总的来说,坏的时候居多,至少打我懂事时起,两家基本不和,也不怎么往来,年酒几乎都不请了。再往前推,那时我还小,但我仍能感觉到,分家前已经有不少隔阂了。要不然,为啥割家割了几十年,却在奶奶生前就散伙了呢。奶奶是个瞎子,是瞎子就爱唠叨。奶奶最后的那几年住在叔叔家,却一直唠叨着叔叔的不是,逢人就夸我父亲的好。

我这个人打小就比较一根筋,就这个称呼我曾多次请教过父亲,也请教过叔叔。父亲爱拿背脊对着我,叔叔总是笑笑,绝对不是那种高兴的笑,又不是苦笑,却透出一丝淡淡的无奈。

我们还发现,我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喊我叔叔,从来不叫摆摆,却叫阿爸。注意:不是阿爸(坝),而是阿爸(拔)。这绝对又是一大发现,特大发现,但这个发现没有任何意义,不仅我们发现了这个不同,庄上的人都发现了。大概全庄乃至全公社,也只有我叔叔搞这个特殊化了。我们都叫摆摆,他却让孩子们叫他阿爸,真是邪门了。照理说我们庄上也有外乡人,嫁到庄上的外地媳妇也不少,人家都随俗了,可叔叔一家子倒好,硬在找别扭似的,要显出高人一等。我们不解,还有些愤愤的不平。

就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父亲和叔叔。叔叔还是笑,却笑得极爽朗,极豪迈。父亲呢,这一次答得倒是爽快:人家在上海滩混过的呗!

2

这真是我没想到的,也从没听叔叔说道过。父亲倒是年年去上海的,一年要去三两趟。每次回来,庄上就像过节一样。父亲不是给这家带回了面盆,就是给那家带回了缝纫机。那时候,给女儿的嫁妆里,如果有台“洋机”,既能说明家底足,也能说明时尚新潮,风光得不得了了。最重要的还是钢丝车,当然都是组装的。一切都要凭票供应,自行车更是紧俏物品,想一想吧,我父亲竟然能够气定神闲的弄到手,而且是到上海去弄,就像能飞上天拔雁毛一样,庄上的人当然要刮目相看了。只有一次,他啥也没带,母亲却和他闹翻了。闹翻了就是那趟父亲打上海回来,母亲不像以往那样迎接,也没有给他做饭弄菜。

母亲把自己关在房里了。

母亲这个样子,父亲居然没有动怒,反而掏出五块钱给我大姐,让她去买些烧腊回来。大姐买回来后,父亲又亲自切块,装盘,端上桌来。然后朝我们呶呶嘴,我和二姐一齐跳上了桌,又给大哥一巴掌打了下来。原来父亲是要我们去房里,请母亲来吃。我不得不佩服大哥,他对父亲的理解,比我们所有的人,甚至比我母亲还透彻。我们一个一个的进去,一个一个的出来,如同小蝌蚪找妈妈,找是找到了,可妈妈就是不想睬我们。所有的法子都用过了,哭的,笑的,跪的,甚至胳肢母亲的法子也不灵了。

父亲的黑脸白了,但也只是一小会儿。他放下那把铜质水烟袋,严肃地进到房里,砰的就给推了出来。父亲朝我们讪讪一笑,笑得白里透黑。桌上,烧腊肉香味弥漫,熏得我们直流口水。母亲不来,我们就吃不成。其实母亲从来不吃,每回母亲来不及伸筷,就让我们一扫而光了。我没想到的是,二哥比我还急,二哥说,摆摆,我们吃吧,妈不来我们还----二哥话没完就挨了一脚,这回是大姐,大姐从来不打人的,打了也不疼,这回却把我二哥整到桌子底下。父亲看了大姐一眼,大姐却不瞅他。父亲又进了房,还关上了房门。不久,房里头便乒乒乓乓的响起来,母亲压抑着在哭,父亲低声下气的在求。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我们不敢动,我们看着大姐,怪的是大姐也捂着嘴,捂着脸,泪从她的指缝里露珠一样爬出来。二哥怯怯地跑到大姐身边,伸出脏乎乎的手指去拨那些闪光耀眼的泪珠。他以为是他惹气了大姐呢。大姐一把抱过我二哥,搂到怀里,哇的哭出声来,比房里头哭得响多了。

那时候大概我们所有的人都恨死了二哥,嫉妒死了二哥。我们多想让大姐抱一抱搂一搂呵,大姐是我们心目中的仙女。私下里,大哥早就对我们说过,将来他要找老婆,就找大姐这个样子的,而不是二姐那个样子的。惹得二姐连连追问,那我咋的了,我咋的了。

过后,我们才晓得,那次父亲去上海,不是没带东西。带是带了,就是没带家来。父亲其实提前一天就回了,只不过住在庄外,东西也送给了庄外的一个女人。能送给女人的东西,不外乎穿戴上面的了。消息自然是庄上的人传给母亲的,父亲也没想到会传得这么快,快得想补救也来不及了。其实就是他能补救也没用,难道他还能立马再去一趟上海么。我们倒是有些不相信,但父亲所做的一切已经证明他心虚,他承认了消息可靠。这一点上,父亲倒是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榜样呢。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做错了事,向来都是能赖就赖的。父亲还保证,再也不找那女人了。情况属实,我们有些恨父亲,但那也只是一瞬间的工夫。我们感到痛快的是母亲解了气。向来都是父亲对母亲动手的,这一回,母亲出手如电,一下子就把父亲拿下了,真是百年不遇呵。

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碰到那个女人。也许是以前没在意吧,现在,那个女人老是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的。我们还晓得她有个好听的名字,阿霞。瞧见我们,阿霞有时还会停下来,笑眯眯的。她是那么高挑,苗条,白白净净的,一点不像乡下女人,更不像那种干粗活的农妇。她总是臂挽一只竹篮,篮子上罩一块花布。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那花布下面到底罩着啥玩意儿呢!要不是大姐指给我们看,说她就是父亲送礼物的那一个,打死我也不信呵。

看见她,晓得她与我父亲的关系了,我们竟然一点都恨不起来。她对我们嫣然一笑,反倒是我们的脸红如鸡冠了。我们撒腿就跑,阿霞的笑声和香气便追赶过来。远远的,我们停下来,便觉得阿霞还在向我们招手呢,风摆杨柳一般。说实话,我们不仅恨不起来,还有点替父亲惋惜。父亲说到做到,让我们敬佩,也让我们失去了和这个女人接近的机会。真希望她是我们的姑妈或姨妈当中的一个呀。她要是能到我们家里做客----哪怕是坐一坐也好呀。她的样子,实在是有点像我们的大姐,但又比大姐成熟,那种感觉自然是说不上来的。可父亲说放手就放手了,以后,再也没听到父亲在这方面的传闻。母亲照旧任劳任怨,父亲照旧甩膀子,吆三喝四的,要不就是去上海,仿佛啥都没有发生过。

父亲如此轰轰烈烈,受人敬重,也不过是每年去一去,再怎么去也永远是上海的过客。可叔叔在上海呆了好些年,却悄无声息的,要不是父亲提拨,我们哪里想得到呀。这是真的吗,瞅空儿,我还是问了问叔叔。叔叔先是不理茬,后来见我缠着他,估计不答理我一下,我肯定不会走,便说:当然是真的了,你们不信我,还能不信你摆摆的话么。我立即感到不自在,我怎么能这么问叔叔呢。其实我没别的意思,但由叔叔亲口说出,心里才落个踏实。可这样一问,就好像我怀疑起叔叔的身份,叔叔当然不开心了。

讨了个没趣,我只得赶紧走开。叔叔又喊住了我,还把我抱坐到他的腿上。叔叔很胖,胖得像个和尚,身上还有股子馊味儿。我已经够脏够臭的了,用妈和大姐的话说,我是天下最臭的孩子,可没想到叔叔比我还熏人。他粗重的鼻息如同大象,几乎把我掀翻下来。不过,他的大腿圆滚滚的,坐在上面又舒服又柔软,很养屁股。看在他给了我一块宝塔糖的份上,看在他是上海客的份上,我挪了挪身子,躲过他的鼻孔,依到他的膀弯里。

叔叔说,他不仅在上海滩上混过,还在上海的小弄堂结了婚,生了孩子呢。养了伢,那你养的伢呢。叔叔呵呵一笑,呆子,就是你的堂哥堂姐呵。那小弟呢,小弟是不是在上海生的。叔叔皱皱眉,想了想说,也是也不是吧。我摇摇头。听不明白的事我就摇摇头。叔叔进一步说,小弟是你妈儿在上海怀上的,生是生在江北的。江北?我们这儿不是江北么,苏北人在上海就是江北人。那你在上海怎么混的呢。混生活呗。混啥子生活呀。叔叔瞅了瞅周围,然后压低嗓子说,我拉车的干活。我摇摇头。拉车,拉黄包车,你不懂么。我晓得的呀,你是人力车夫?我坐直身子,连说带比划的,忽然有些对叔叔肃然起敬了。是呀。就是《战上海》里的那种车夫?是呀。那时候你在上海么。在呀。那个人就是你吗。当然不是了,叔叔笑了,露出嘴里那两颗暗绿色的金牙。不过叔叔只承认是铜牙,我们也宁愿相信那不是金子。

叔叔又说,只是看上去,那小子有些面熟,咦,《战上海》你看了几遍呀。五遍。尽管我多说了一遍,还是没压过叔叔,我看了八遍呢,叔叔骄傲地瞅着我。那你去找他呀。到哪里找去呀,叔叔叹了口气说,人都散了,散就散了。都散了,都像你一样离开上海了吗。大概是吧,叔叔扬起脑瓜,好像麦秸垛和高高的树梢后面,就是外滩的码头。那牙牙,你干嘛回来,不呆在上海呀,上海不好玩吗。好玩是好玩,可哪是我们这些江北佬玩的地方呀。江北佬,你说你是江北佬。叔叔的说法很新鲜。是呀,我们都是江北佬呀,在上海,江北佬是最吃不开的,小瘪三闹你,上海人也瞧不起你哩。上海人有啥了不起的,我有些气愤。叔叔说,瞧不起也就罢了,反正他过他的,我活我的,主要是我拖家带口一大帮,全靠我一个埋头拉车,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呀。

那就回呗,我安慰叔叔,回来种地,还有咱们一家子呢。是呵,正好那辰光你摆摆捎信给我,说家里在分田,要我赶紧回来,晏一步就完了。叔叔说着搂紧我,紧紧的搂着我,我真的要感谢你摆摆呀,要不是他,我连站脚的地儿也没呀。他不是你大哥么,我大方地说,心里头也很为父亲自豪,而且你只有一个大哥呵。是呀,叔叔捏捏我的鼻子,我欠他的,一辈子都欠他的,我欠他一辈子呀。你欠他个啥呀。叔叔正想说下去,妈儿,也就是我婶婶在屋里头喊他了。一晃眼的工夫,我觉得妈儿悠长的呼喊再也不那么刺耳了。

叔叔回来后,父亲立即把房子让给他,还修补粉刷了一下。父亲自己则带领我妈和两个孩子,在河北砌了三间五架梁的元宝屋。叔叔住的房子是青砖青瓦,房梁和桁条还都黑乎乎的,仿佛还在诉说着日本鬼子的罪恶。这房子还是曾祖父传下来的呢,要不是鬼子在冬天放了一把火,我家会有数不清的房子的。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用烧剩的瓦片、木头心子重砌的。祖上在曾祖父这一辈最兴旺了。曾祖父的梦想是考个武状元,结果比武那天,他突然闹肚子,勉强上场,只一个回合就给人扁坐到地上,爬不起来了,兴许是他不愿爬起来,因为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再给人扁一次。所幸瘦死的骆驼比马肥,状元没捞到,曾祖父在地方上的名头却依旧响亮。曾祖父一生就爱抱打不平,当然他的抱打不平是有收益的。用现在的话说,曾祖父靠一身武艺,专门替人讨债。再粗俗一点说,曾祖父是个打手,顶多也只个高级打手。所以,对那些有钱的主儿来说,我的曾祖父没有考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们甚至还暗自庆幸呢。

父亲说,实际上他爷爷并没有真正打过几场架,那些逃债的只要一听说这事交给我曾祖父管了,往往立马抬着礼箱,递贴投拜。最传奇最怪烈的一次,就是给人拦截在独木桥上。面对着桥这边的鬼头刀和桥那头的链枪长矛,曾祖父反而笑了,笑声朗朗,惊得喜鹊和乌鸦齐飞,树林和河水变色。曾祖父拨开刀丛,跳离了独木桥。围攻的人越聚越多,殊不知曾祖父怕的就是人稀,只听他张飞般断喝一声,在敌人目瞪口呆之际,他虎背轻舒,熊腰徐展,抓住一人的双手,反扣到脊背作了盾牌,又抓住一人双腿作了武器护在胸前,大摇大摆的走进重围。我曾祖父天生眼如铜铃,手如蒲扇,加之披着独门盔甲,舞着奇门兵器,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收了两头的好处费,曾祖父没有买三妻四妾,而是置办了百亩良田,又大摇大摆做起太平乡绅来。据说每一任县官,都到我家求计问策过。要办什么案子了,这些县官也会着人过来,和我曾祖父“协商”一下。遇到少数不知深浅的,又恰是与我曾祖父有关的,他便骑上平原上唯一的一匹马,一直骑到大堂之上,举着“回避”的公差赶紧扔掉牌牌扶他下马,而“肃静”则接过马鞭拉过缰绳,紧跟着“赵五”看座,“王六”上茶,那可怜的县官一瞧架势不对,也只有恭敬不如从命的份了。

父亲是以训示的口吻,对叔叔说道这些辉煌的陈年芝麻的。估计叔叔已经听过千遍万遍,但还是硬着头皮听着,恭恭敬敬听着。父亲为啥一说再说,恐怕也只有叔叔晓得。再怎么着,老大把房子白送了他,他想去帮老大踩水土抹泥墙,老大都没要,老大的罗罗话不能不听听吧。事实上,叔叔不仅认真恭敬听,而且对我父亲言听计从。偶尔,叔叔也想抵抗,但是那种抵抗的想法总是躲在嗓子眼里,一发出就成了含混不清的声响,父亲严厉地问,啥,你说个啥?叔叔就赶紧埋下头走开了。

凶归凶,父亲对叔叔一家从来都是尽力维护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不要说逢年过节了,就是平常裹饺子吃面条,或者来了客人,总要把叔叔喊过来,喊一次不来,就喊两次三次。不管叔叔来不来,还总关照我妈送两份过去。也难怪妈妈有意见了,请就请了呗,请了还得送。不仅妈妈有意见,我们都有意见,只是不敢提罢了。可只要父亲一哼,妈妈还是乖乖地分送过去。妈妈一手端不下,就叫我们跟着送。我们也是自吿奋勇的。走在路上,尽管妈妈一直警惕地盯着,我们总还是有机会短两只饺子,或者吃一嘴盖在面上的肉丝的。可有一天让父亲喝住了,父亲说,一趟送不下,就跑两趟呗,又不是啥重活儿。大概父亲是看出了我们的名堂,又不想揭破吧。

要是叔叔,或者叔叔的孩子们受了欺负,父亲也总是要出头的。反过来,我二哥有次在河工上,让人打了,父亲连听也不愿听,妈妈一再在他面前说道,父亲倒笑了,打得好,打得好,咋没打别人?让人家教训了,还省得我动手呢。

所以我们从来没想过,叔叔会和父亲分家,而且赶在他五十岁之前。我们不知道,叔叔离开他大哥我父亲还能怎么过日子。叔叔五十岁生日那天,摆了七八桌,父亲却离家去了弶港卖蚕席。他一直对叔叔提出分家深为不满,怎么着要提也得他这个做老大的提呀。再者,他有啥对不住这个老二,老二又有啥理由提呢。他怕叔叔来请,到时他去不是,不去也不是。谁知那天,叔叔家里的人一个都没来,一趟也没来。午后,叔叔的屋场上,鞭炮放得噼啪响,震得我们只得关上门捂住耳。后半夜,父亲回来了。主动问起叔叔的生日。妈妈白了他一眼,你还说呢,人家找你了找了个遍。我不在,你们也可以代表呵。代表个屁,妈妈说,你是当家人,你不去,难道我们还去混饭吃不成!那是我唯一的一次见到妈妈撒谎。瞧瞧父亲的满足相就晓得,妈妈撒谎,比我们水平高多了。

3

一大早,我在红星河头摸鱼捞虾,给父亲逮住了。一顿痛打是免不了的,我故作镇静,小腿肚还是不住地的抽搐。父亲把我带到大树底下,放我坐到他的腿上。树上,一只带露的知了叫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父亲一伸手,摘果子一样把它摘下来,递到我手里。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却不敢看他。我知道父亲不会打我了,心里还是紧张得乱跳,只想早点离开他的腿。他并没有圈住我,可我就是动不了。

原来父亲是想打听,叔叔和我到底唠磕了些啥。他这么快就晓得了,难道是家里有人告了密!妈妈经常对我们说,不要和叔叔家的人一起玩,那自然是更不能和叔叔一起了。所以父亲虽然笑着问我,虽然给我抓了一只知了,我还是感到大事不好。幸好叔叔并没有说道父亲的不是,我可以如实相告。起初,父亲并不相信,他不相信叔叔会说他的好话。我说,牙牙说他欠你的,他欠你一辈子呢。父亲这才眉开眼笑了。他欠我个啥呀,父亲谦虚道,这世上哪个欠哪个的呀,再者他是我兄弟,我不拉他哪个拉他呀。就是嘛,我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到底欠你啥子呀。

那他有没有提起,父亲追问道,他在上海的时候,我给过他金子呢。我想了想,觉得还是得老老实实回答:这倒没有,你给他金子做什么。父亲没睬我,脸色又灰下来。我见父亲转眼间又不开心了,赶紧补充道,牙牙说了,要不是你捎信让他家来,他恐怕现在连落脚的地儿都没了,你不仅让他有了田,还给他安了家哩。父亲一听反倒火了,一脚踢在树根上,踢得树皮纷飞,苔藓四溅:我叫他,我还捎信给他,他就是在掉在黄浦江里,我也不会去捞的。见我惊异地瞅着他,父亲冷笑一声,他呀,他是走投无路,躲藏不了了,给押回家的,这他也没有说吗。

押回来的!这又是一个新发现,同时我还发现自己紧张得鸡皮疙瘩后心凉,这么说叔叔是个坏人!叔叔一个拉车的,配得上押送吗。要我相信父亲的话,倒不如让我相信那颗金牙呢。可父亲啥也不说了,半个字也不愿意透露了,他推开我,拍拍屁股说,你实在想要晓得,那你还是去问你牙牙吧。父亲边走边回头瞅瞅我。他量我不会去问。他估摸我再也不会和叔叔一家子套近乎了。父亲猜对了,我是不敢打听,但不等于“押送”会让我从此远离叔叔。恰恰相反,我到叔叔家去得更勤了。我总是瞅空儿去,而在路上,碰上叔叔家的大人孩子,我又表现得心里战战兢兢,脸上满不在乎。

我判若两人的表现让家里人放下心来,叔叔一家子却感到莫名其妙了。说良心话,叔叔一家老小对我还是非常疼爱的。大概一来我是个孩子,他们没有必要和我计较,二来我在家里面,也是个老幺,他们疼我,也可能有希望和我们家改善关系的意思。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一见我的犟相,堂姐或者妈儿就会把我搂在怀里,抚摸我的额头,问我到底咋的了。有时候,堂姐还会变戏法似的,给我一块纸包糖。我不喜欢堂姐,但糖,我是会收下的,手心攥紧糖的同时,我会一摇头,一耸身子,蚕蛹破茧一般,挣脱她们,撒腿就跑。其实我是多么迷恋她们的搂抱呵,堂姐长得不好看,可她身上的香和大姐又不一样,大姐的香是槐花般的香,而我堂姐和妈儿的香是百雀羚的香。她们搂抱我的时候,我能感到自己的战栗,我晓得再呆一会儿,哪怕是一小会儿,我都有可能在那迷人的香气里昏睡过去。

现在想来,我的异常表现,全是源于他们是上海人,我好奇、敬畏,又嫉恨、恼怒,我始终不承认他们是上海人。就算她们是上海人,我也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来个下马威呵。然而,下一次,我那迷了路的腿又不做主的拉扯着我,悄悄跑到叔叔家,依在他们门前,或者坐在他们家的门槛上。叔叔全家人一如既往,相当热情,叔叔会对我笑眯眯的哼一哼,而妈儿永远都能从房里找到好吃的,年糕呵,脆饼呵,麻团呵,诸如此类的搞子,哪怕我堂弟馋得流口水,或者做出奇形怪状的动作,也没他的份。总之,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对他们的不敬,叔叔一家也似乎根本就没在意我对他们的不敬。

不过每次妈儿给我零食时,叔叔总是有话要说的。叔叔说:“慢!”妈儿的手就停在半空中。一家人都能听到我的哈喇子在喉咙口咕咕的流,当然,小弟的哈喇子永远都比我还要多,还要响。

叔叔说:叫我一声吧,你来了半天还没叫人呢。看在妈儿的份上,我便“牙牙”一声。哪个大人不喜欢有礼貌的伢子呢,盐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舌头打个滚,叫人不蚀本。可叔叔听了,却急急的说,不是这么叫法的。那还有啥叫法子呀。叔叔放下筷子,耐心地解释道,叫芽雅,不是牙牙,然后他期待地望着我,抖动着嘴巴。你不是我的牙牙吗。是呀,是芽雅!叔叔点点头。叔叔重复了两遍,可我叫出声来的还是牙牙,叫得堂哥堂姐们都笑了,叔叔没笑,还有点气急败坏,他狠狠地剜了妈儿一眼。妈儿比叔叔小八岁,又白,当然不甘示弱了,她边朝叔叔对眼,边把手上的吃食递到我跟前。叔叔只好拿起筷子,朝我舞着说,哎,好吧,叫不来就叫不来吧,那你就叫我一声叔叔吧。叔叔?我为什么叫你叔叔!对呀,叔叔乐开了花,就这么叫,就这么叫。哼,你耍我,这回轮到我气愤了,你才不是我的啥叔叔呢。我扭头就走,当然没忘了抢走那些好吃的,我听到小弟在我背后哇的哭起来。

我不知道“叔叔”是什么。我只在电影里头听到过这样的称呼。还是后来二姐告诉我,叔叔就是牙牙,准确地说,就是芽雅的意思。二姐在我面前,多少有点炫耀的成分,可我不问她,还能问哪个呢。怎么问起这个,二姐突然警惕地审视我,她似乎想起了啥。我也明白过来,绕来绕去的,原来叔叔还是称了心,怪不得他乐得不成人样呢。很快,全家人都晓得了这件事。我们坐在方桌边上,瞧着烟雾里的父亲。父亲捧着他的宝贝铜烟袋,定定地放在膝盖头,眯着眼,从鼻子里放出烟来,好像在找寻桌缝里干硬的米粒。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听见父亲说,嘿嘿,这个二杀头,倒是真拽呀,还要伢子叫他叔叔,拽到天上了!啥呀,妈妈说,人家拽到上海去了。

《我们这些苏北人》 苏北人民医院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一个人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现在我终于有了体会,叔叔再也沾不到我的便宜了。不管叔叔怎么诱惑,我都没再上过他的当。我不明白的是,叔叔为啥如此看重这个叫法。叫牙牙不也是挺好的吗,再说我们也叫惯了,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呀。后来,叔叔再提要求时,我便说,牙牙呵,叫你一声并不难,不过我也有个条件。啥条件,你说,我就喜欢你这样讲条件的伢儿。叔叔既意外,又惊喜。我说,我还能有啥条件呀,我扫了扫堂哥堂姐,根本没把小弟放眼里。我说,只要你让他们改口,我也改口。改啥口呀,叔叔疑惑道。他们不是叫你阿爸吗,你先让他们叫你摆摆呀。说完我照旧扭头便走,不同的是这回我没要妈儿手上的零食,理直气壮,所以我也没听到小弟的哭,反倒是叔叔的饱嗝,舂米样的传出来。看来我的这个要求击中了要害。天,我怎么这样机智呀。

有时候,我也会扑空,叔叔家里的人都不在,下地的下地,上学的上学,连小弟也不晓得野哪去了,只有我奶奶在东房里摸索,或者扶着门框,仰望门外的光线。“要下雨了,”奶奶望了一会儿就这么说。“天凉了,”过会儿,奶奶又说。她一个瞎子,我不晓得她凭啥这么说。奶奶的眼白有钱币那么大,奶奶说,那是云朵飞进了她的双眼。奶奶说,谁让我天天看天呢,天天看天,老天爷不乐意了,嫌我多事,就派来云朵挡我的路。多年以后,我才懂得,奶奶得的是白内障。奶奶不是瞎子,奶奶的眼睛完全可以治好。事实上,我父亲也准备给她治,哪怕去上海,也得给她治。可奶奶不领情,甭管咋劝法,奶奶就是不想治。奶奶说,我都七老八十的了,还花什么冤枉钱!老大,你是钱多的没处去么,奶奶说,钱多,那就买给我吃吃吧。再劝,奶奶便唉呀呀的叹口气,老大呵,你说,我就剩口气了,看好了做什么呀。父亲说,看好了眼睛,你方便些呀。我有啥不方便的,我有啥不方便的你说,奶奶气恼了,我给你们添麻烦了么,老大呵,我也不是怪你,你说这世上,还有啥我没看过的么,我看多了,看透了,也看够了,看不见我还觉得安逸些呢。

安逸,在我们这里说成“唔依”。的确,奶奶除了走路要扶着拐杖、门框、凳子走,失明对她没有丝毫影响。她总是自己倒洗脚水洗澡水。她在窗户下支了一口窝,自己做饭烧菜。有一次,奶奶甚至跑到村口买回了盐,结果给老大骂得不吭气儿了。父亲不让奶奶出门,说她在出一家人的洋相。奶奶说,好了好了,以后我不出去就是了。不出去,奶奶照样不闲落,她总是让自己忙活着。不是忙着用铁元宝磨豆瓣,就是在床头翻她的小包包数角票。但只要有人现身,奶奶就安安逸逸的坐着,扶着她的拐杖。她装得没事人一样,其实我们对她的小包包了如指掌,小包包里也就一两块零碎钱。因为一旦有了几个钱,她又会分发给我们。父亲让她留着,她便说,我要钱做什么。父亲说,你身上有了钱,也好防而不备呀。奶奶更来劲了,我有啥要防的,大不了是个死,我要是死了还要钱做甚的。

看见我,奶奶很高兴,但是她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三子呵,你来了,”她总是能看见我,看见所有的人。有时候,家里来了亲戚或者大队干部,大家坐到桌头,也把奶奶请坐到最大的位置,总是让奶奶猜一猜。奶奶一猜一个准,我们都有些怀疑奶奶到底瞎了没瞎。每次我到叔叔家,就是再悄手蹑脚,也逃不过奶奶,她开口说话的时候,我总要给她吓一大跳。尔后我垂头丧气,乖乖隐进她的怀里。奶奶好的就是这一口,她喜欢我们摸捏她的奶房,最好是再吧嗒吧嗒咂两口。我的哥哥姐姐都咂过奶奶的奶房。奶奶永远露着上半身,让我们忘了季节。奶奶的奶房和队里的母牛有得一比。可不知是新鲜感消失了,还是奶奶的奶房越来越像水袋,且是干瘪的水袋,我们越来越没兴趣了。就算拗不过她的面子,也只是应付式的摸一下两下,就草草了事。

我抱着奶奶,我的头埋进她的奶房之间正正好。奶奶的喉咙里,竟然也和我一样,咕咕咕的流着哈剌子。正想着瞅空逃跑,奶奶说,你这就走吗,二丫头在房里呢。

二丫头叫雯雯,比我大不了多少,我也从没当她是堂姐。一听这名字我就来气,庄上的女孩子不是叫芳呵云呵就是菊呵兰的,凭啥二丫头叫雯雯呵。听雯雯说,阿爸拉车拉到衡山路,碰到另一个拉车的,那伙伴告诉阿爸,说他老婆生了,在家嚎着呢。阿爸没歇脚,只是问生了个啥。丫头宝!那工友说着话,连人带车呼的就过去了。阿爸的步子反而慢下来,慢得车上戴礼帽的四眼狼不耐烦了,嘀咕着催。阿爸等的就是四眼开口,四眼一开口,阿爸说,他今天不收车钱。四眼说,你这么慢,还不如我跑呢,你是不该收。阿爸说,他只想讨个吉利。四眼笑着说,是我讨到了吉利吧,我天天得坐车,要是天天有人不要我车钱才好呢。阿爸说,老婆生了个丫头,先生,你给送个名儿吧。

叔叔这才有了个丫头叫雯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0604.html

更多阅读

电影《我们的幸福时光》观后感 幸福时光电影在线观看

和以往的韩国言情电影不同,《我们的幸福时光》开创了韩国的电影的新纪元,这是一个类型的转变,从风格上它不同与韩国童话爱情电影的范畴,而是从反映人类内心和现实的种种弊病相结合最终体现了男女主人公内心从封闭到相互了解对方这一系列

《我们有一套》之金枭跆拳官方 上海金枭

--------------以下图片是由央视《我们有一套》栏目组提供---------------------------下面八张图片为GIF动态图片,请大家耐心等待一会。----------------------------------------高位侧踢击破--------------------------------

《我们家的男子汉》练习

《我们家的男子汉》练习及答案毕老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15分)爽气() 风靡( )拌嘴() 不堪设想() 沮丧() 倔强( ) 橘子() 无聊()嘹亮() 恍惚()( )2.《我们家的男子汉》的作者是_________,她是_______人,她的长篇小说《________》获茅盾文

声明:《《我们这些苏北人》 苏北人民医院》为网友留点小胡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