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每日一诗的时间又到了:

萍踪浪迹入东京,行尽山林数十程。

古刹今番经劫火,中原从此动刀兵。

相国寺中重挂搭,种蔬园内且经营。

自古白云无去住,几多变化任纵横。

话说鲁智深只是听见声音,这空山藏古寺,还是得找寻一番,于是乎走了几个山坡,一座山门现在眼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写着“瓦罐之寺”。(当然了,鲁智深是不认得的,由之前的信息我们知道,鲁智深不识字,至少到现在为之。)

【这寺名起的也太烂了,听着就是破破烂烂的,一点儿也不大气,怪不得被鲁智深烧了。

在这庙里,鲁智深遇到了一群老和尚,一个假老道,一个假和尚,一个年轻妇女,后来下山又遇到了一个强盗。

这小小的瓦罐寺是有着极其大的象征意义的,正好就是当时北宋的一个缩影,这一回也将土匪造反的结果推演了一遍,最后结果极其的不好,不得不说作者在这一回力倾注了许多的创作热情和心力,创造了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将极重口味的抨击政治的话溶于故事之中,几乎不着痕迹,不过这样一来,天下几人能懂。

首先说这“瓦罐之寺”,原文说道:“入得山门里,仔细看来,虽是大刹,好生崩损。但见:(骈文细致描写略)”

当时的北宋又何尝不是这“瓦罐之寺”的情形呢?虽是个大好江山,却被这徽宗和手下的一堆佞臣糟蹋的四处崩损,摇摇欲坠,其悲凉之处,骈文描写的及其形象,在此不提。

此时的宋徽宗赵佶过分追求奢侈生活,重用佞臣,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把他父亲留下的占当时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财产都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而且赵佶极其好色。

这调戏妇女的假道士,分明说的就是赵佶这个昏君。而那个假和尚便是他手下的那帮佞臣,文中这贼僧贼道跟鲁智深所有的对话都是由这和尚来说,这假和尚便是道士的喉舌。

假道士一直到死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调戏妇女是唱了几句歌词,这形象跟高高在上的皇帝有几分相似,喜欢唱歌爱好文艺也正是赵佶的写照。

那一群老和尚自不用说了,他们便是当时北宋百姓的写照,虽有好个家园却被一僧一道糟蹋的不成样子,饥三顿饱一顿,面黄肌瘦容貌猥琐。

那个被贼僧贼道抓来的年幼妇人就是当时妇女的写照,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她们地位极低,完全没有人在乎她们的生死,只是把她们当作玩物,更可悲的是她们自己也没有一丝的斗争精神,大有认命的感觉,有人来救她她都不知道求救,只是在那里不做声,以至于扰乱了有些智力低下的鲁智深的判断。

而鲁智深在这一回的前半部分扮演的则是有些良心的官员角色,虽然也欺压百姓(抢老和尚们的饭吃。),但也有些可怜这些无能的百姓(听老和尚诉苦之后就不吃了。)。

鲁智深第一次去找这贼僧贼道的时候,出奇的冷静,完全失去了他以往火爆的脾气,居然与贼和尚理论,这完全摧毁了之前所创造的人物性格。这其实是作者为了表达深意不得已而为之,鲁智深现在扮演的是朝廷中一部分有良知官员的角色,所以必须讲理,然后被扮演佞臣的贼和尚用言语骗了一回,鲁智深竟然愤愤的出来,要找老和尚算账,说是老和尚骗了他,这一点也颠覆了鲁智深头脑灵活的形象,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官场之中,正直的官员在头脑上赢不过佞臣。

接下来好官鲁智深二次入内,动起手来,眼看就要打败了这扮演佞臣的贼和尚,不想扮演皇上的贼道士前来帮忙,联手将鲁智深打的落荒而逃,这难道不是当时朝廷的现状吗?

鲁智深曾经说过,就算一二千人马他也能杀个七进七出。但对于这一僧一道却很快的败下阵来,岂不是有损他的威名吗?

这世上,能与鲁智深对决的能有几人?鲁智深又败过几回?这一次为什么会败的如此迅速?鲁智深何时如此狼狈?不是鲁智深不够厉害,而是这一僧一道联起手来就是昏君和佞臣团结在了一起,在佞臣和昏君面前,任你一人如何英雄厉害也是白费,就算霸王在世吕布还魂也奈何不了这二人。

作者这样写又证明了,正直的官员在权势上也赢不过昏君佞臣。

如果只是一僧一道的其中一人,那狗屁也不算一个。同理,如果光是皇帝昏庸而有一朝可靠的臣子,那国家不会灭亡,如果皇帝圣明,那奸佞的臣子必然不能得势。

鲁智深被打得抱头鼠窜,连自己的包裹都不敢回去拿,弄得身无分文,正郁闷时,他在山下遇到了一个强盗,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很早就登场了的史大郎——九纹龙史进,两个人相见甚欢,史大郎给了鲁智深吃的,这时鲁智深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和强盗一起变成了起义军,吃饱之后,鲁智深和史进杀回了瓦罐寺。

虽然有史进加入,但打斗场面还是惊天动地,鬼哭神嚎,骈文说的好,但见:(骈文略)。

一番苦斗之下,史进智深好不容易得胜,贼和尚先死,贼和尚死后,贼道士落荒而逃,被史进一刀杀死毫不费力,这就说明了,昏君没了佞臣,就如同纸老虎,杀这一人不费吹灰之力。

杯具的一幕出现在最后,也预示了起义成功的后果。老和尚们上吊死了,年轻妇人投井而死。这就表明,不管起义成功与否,老百姓遭殃是肯定的了。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彼此的目的,而真正无辜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死亡往往比军人战死更为可悲和无力,他们是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死去的,最终只能化为统治者们在战后统计的一堆死亡数字中的一个1。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和史进在这场革命中无疑是胜利者,他们做的是分了贼僧贼道的钱财,吃了他们剩下的鱼肉然后离开。

最可气的是他们离开的时候竟然放火烧了寺院。对于这种行为,我很是不解,就如同之前史进放火烧自己房子那时一样的不解。

他们这样做也许是为了毁灭现场让人看不见尸体,也许只是一种单纯的爱好。不过这燃烧着的瓦罐寺我知道它的象征意义的。

瓦罐寺就是一个国家,不管谁输谁赢,只要是有战争,国将不国,家将不家。造反是一场赌博,也许会迎来盛世,也许还不如以往,这燎原之火也许会烧了一切。】

鲁智深和史进一起走了一段后分手。史进之前去延安没有找到王进,只好回少华山当土匪,鲁智深奔东京去了。

在东京相国寺他被任命为菜头,一群地痞正要调戏他,那就是下回书说的事了。

【这一回结束了,关于鲁智深种种bug的出现,表明了这是一部番外篇,是为了隐喻而造出来的一回故事,略过这一情节完全不影响全文。

从这一回我们就可以窥见本文作者写作功力之深厚,隐喻完全不着痕迹,运用情节信手拈来,不过如果能够消除那些漏洞就更加完美了。可是反过来一想,如果没了漏洞,那根本不会有人读出来,那样的话作者的心思就全白费了。所以可能作者是有意为之,他同我一样在找一种平衡,不同的是,他的平衡是在“明”与“暗”之间,而我的平衡是在“烦”与“简”之间。】

{ps:在此声明,此回应部分朋友要求,采取纯议论,纯分析形态写就,省略大部分细节描写,直接书写个人感受,仅有少数情节描写,字数控制在百字以内,(事情有利也有弊,原文很多壮丽生动极有韵律的描写我也忍痛将之省去,也少了很多细节的描写。)不知各位手头上没有水浒传的劳苦看官在理解上是否有问题,不要担心,这只是实验章节,如果大家表示还是原来的样式比较好,那我会变回原来的形态,把这一回再写一遍,如果大部分同志都表示喜欢这种抽象的叙事方法,那鄙人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突然有个想法,我想搞一个调查。我的精神导师罗永浩曾说过:不能让少数人毁了多数人的良好体验。不能像某些部门那样因噎废食。只因为某些人口味独特而终止某项利国利民的服务。就如同一万个用菜刀的人里面有一个人用菜刀杀了人,而相关部门为了避免菜刀杀人事件的再次发生而全面禁止使用菜刀是一个道理的。

以上是原因,调查内容如下:

希望消除情节只留苍白议论的请打阿拉伯数字1

希望一如既往抄写剧情夹叙夹议的请打阿拉伯数字3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无穷的力量,如果大家不嫌弃我,我会把整个水浒分析完,我在这里热烈的欢迎大家留言,对于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留言小霖仔都将予以尽量合理的回应,再次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0185.html

更多阅读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概括

《水浒全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施耐庵 罗贯中著丁永林注释话说鲁智深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

采访孙寿华第六回:奉献体育谐人脉,策划大赛创辉煌

采访孙寿华第六回:奉献体育谐人脉,策划大赛创辉煌20年风雨、20年珠海,人生如棋、棋艺人生。孙寿华从1992年春来到美丽的珠海,再过二个月,已有整整20年了,20年瞬间而逝,20年漫长岁月,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左起:老外是学校校长助理、“大名鼎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近有朋友反应说我太啰嗦了,所以我决定今天发一回简洁的。】好的这一回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哈哈,我开玩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梁园虽好 非久居之乡

丁永林编《水浒钩沉·典故篇》之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丁永林“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在《水浒全传》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鲁智深因醉闹五台山犯了众僧之怒,被智真长老安排去东

声明:《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为网友盛唐遗风断空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