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考上省城中专,进入学校唱的第一首歌,便是这首雄壮有力,感情豪迈的《三八作风歌》。
喊队打拍子的是总辅导员王老师。王老师刚从部队转业,来这所警校当辅导员。他个头不高,腰杆笔直,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子,一副典型的军人神态。三百人的队列,操场上排出好几十米,他一嗓子就能把交头接耳叽叽咕咕说话的同学们全镇住,一声“立正……”后音拖长半分多钟。讲完了卫生、纪律、内务和劳动,便指挥几百同学高唱这首歌。“红旗飘飘军号响……预备……唱!”那歌声高昂嘹亮,整齐铿锵,在绿荫遮天的校园里行进着,足以让人情绪振奋,豪情满怀。
大礼堂里,能容下全校几千名师生,每个班级切块排列,阵线分明。开会、演出、听报告是那个年代的家常便饭,上课也是集中统一,绝不像现在的大学生行动诡秘,单打独斗,爱听不听。听课前,报告间,便穿插一些歌咏比赛,每个班都要出节目,一般都是大合唱。这边唱一首,那边来一曲,此起彼伏,欢声雷动 。各个班级还有在一边加油鼓劲的“拉拉人”,挥动着膀子,使劲的吆喝“一班唱得好不好?!”“好……!”“再来一个要不要?!”“要……!”然后便是所有人的齐声应和“一班,来一个!一班,来一个!”鼓掌声能把屋顶掀起。
“红旗飘飘军号响……”便一次一次在礼堂里回荡。
像这种阵势,唯有这种进行曲速度的豪迈有力的歌曲,才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军队忠于党》等等都是那时候必唱的歌曲。每每唱起这些歌,便有一种力量在鼓舞,感觉自己是汹涌波涛中的一朵浪花,被簇拥着滚滚入海,荡涤着自己心中的所有尘埃。
后来的日子,一些新歌开始在校园里传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今天新长征的道路上》等等也给我们带来了兴奋和激昂。再后来,随着一些情歌、民歌和电影歌曲的成批量出现,能够打着拍子合唱的歌曲竟越来越少了。有一次全校师生在礼堂看电影,放映前,王老师提出要各班唱歌,有一个班领头来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听着那唧唧歪歪,长短不齐,有气无力的“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轻轻不断打在我身上……”总感觉有一口气提不上来,没有激情,没有力度,没有和谐。
好留恋老师打着拍子指挥我们唱歌的年代!好想再引吭高歌一曲“红旗飘飘军号响”。这个时代,这把年纪,也需要被拨响那根松松垮垮的“弦”。
好歌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E0ODA2N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