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视频,才知道原来顶尖水平的芭蕾可以这样精准地阐释出死亡的感觉。
在圣桑柔美的乐曲中,通过编导简洁的艺术语言和舞者精致的足尖技术,通过白天鹅抖动的翅膀和足尖,我们真切地看着一个生灵走向死亡。在那个时刻,她的那种孤独,那种无助,那种无奈,那种无力,那种对生的渴求,那种不舍,那种一点一点无望地挣扎,直到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直到最后,轻轻地从世间消逝……所有这些,都被舞者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阐释出来,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敬畏生命,敬畏高贵生命的死亡。这是不是《天鹅之死》的主题?
看到这个好版本,据说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版本。一个网友这样形容:“Uliana Lopatkina 是我最爱的芭蕾女演员,也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天鹅演绎。那种深入骨髓的忧郁,大气,从容,唯美,感动。。。。无以伦比了。”却不会揭下来,只好先链接到这里,与朋友们一起欣赏(现在已经会下载视频了,贴在这里。一定要调整到看全屏,可以在我的播客里找到后打开——又及):
[链接] 音乐欣赏35:大提琴-《天鹅之死》(——转自蓝莓的博客)
《天鹅之死》由俄国舞蹈编导米哈伊·福金在1905年为安娜巴甫洛娃创作。
作曲:圣桑 编导:福金首演:1905年由安娜巴甫洛娃首演
二十世纪初,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安娜巴甫洛娃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的邀请,在贵族会馆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表演独舞。音乐选用了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1921年)《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十三曲,即由大提琴与钢琴演奏的《天鹅》。由于当时的芭蕾作————品常用"天鹅"作为标题,故改为《天鹅之死》以示区别。
巴甫洛娃是20世纪初芭蕾舞坛的一颗巨星,她为在全球传播、普及芭蕾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她不仅推动了芭蕾在许多国家的诞生和发展,使一些国家濒于死亡的芭蕾焕发出生机,同时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
巴甫洛娃表演过众多剧目:《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子》、《雷蒙达》、《舞姬》、《吉赛尔》、《仙女》、《埃及之夜》等。
芭蕾独舞《天鹅之死》表现了人类与命运、死亡进行搏斗的坚韧顽强精神,表现了人类对生的渴望。《天鹅之死》有着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自1905年在俄国彼得堡初演以来,每次演出都给人以新的感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舞蹈忠实地保持了古典芭蕾的传统,以诗一般的灵感使表演与技巧有机地结合。通过描绘濒死的天鹅渴求重新振翅,孤身只影在平静的湖面上艰难挣扎,最终默默死去时的神情,以象征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死亡、命运进行不懈反抗的搏斗精神。
《天鹅之死》在它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永远保持一成不变。后世的舞蹈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特长,不断地给作品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表演方法。她们的每次表演,似乎每次都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启示,证明了舞蹈不单纯是悦目的艺术,而应该是通过眼睛进入到灵魂深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