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故事情节,层层揭示寓意
——《揠苗助长》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曹爱卫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则经典寓言故事。讲了一个种田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当他遗憾地发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时,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人们要按规律办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把事情办糟。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新鲜活泼,即便是孩子,故事内容也能轻松读懂。但如何结合故事的学习,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寓意,却需要对文本进行细细解读,方能领会其中秘妙。
《揠苗助长》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种田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巴望”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非常渴望!渴望到了天天到田边去看的地步,种田人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种田人为什么会如此焦急?因为“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不妨来辨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第一个句子是明确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第二个句子是似是而非,禾苗看上去没有长高,实际上是每天都在成长,只是我们用眼睛一时看不出来而已。这就如同孩子的成长一样,每天看去好像没有长高,但半年、一年后,就会发现已经长高了一大截。“好像”这个关键词,蕴含着禾苗长高的规律是缓慢的。理解了“好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遵循规律”,为下文不按规律办事设好了打开了通道。到此,包裹寓意的第一层外壳水到渠成地剥除了。
禾苗“没长高”,种田人有很焦急,该怎么办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种田人一心想让禾苗快快长高,在拔的时候,必然苦中有乐,走进种田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定能听到他乐滋滋言语:“我的小禾苗呀,拔一拔呀,快长高呀!长得赛过大树才好呢!”一个“往高里拔”把种田人迫切的心情表露无遗,“急于求成”的心态昭然若是。包裹寓意的第二层外壳——“急于求成”也悄然剥落。
种田人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心里却很开心,认为自己的力气没“白费”。他的力气真的没有白费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禾苗都枯死了。可怜的种田人,他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天,却把禾苗害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联系上文的中“好像”、“往高里拔”可以感悟到:种田人错就错在他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最后反倒害死禾苗,把事情弄糟了。到此,小故事学完了,大道理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了。
当然,寓言所讽刺的对象并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而,教学时还需把孩子们的目光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类似可笑的人和事,把寓意类化。以下教学步骤可供参考:
第一板块:理解题意,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说说“揠苗助长”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教师引导,读读说说。
师引:这个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呢?生读第一自然段,回应问题“嫌禾苗长得太慢”。
师引:他是怎样“揠苗”的?生接读第二三自然段,回应问题“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师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生接读第四自然段,回应问题“禾苗都枯死了”。
3.师生合作,根据情境串讲课文主要意思。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讲一个种田人心(很急),觉得自己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就把它们(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枯死了)。
第二板块:紧扣词语,感悟寓意。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到底错在哪儿呢?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去读一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紧扣“巴望、天天、转来转去”等词语,感受种田人的焦急。
(2)细品“好像”,领悟“慢慢地长”是禾苗的生长规律。
(3)感情朗读,表现种田人的焦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图文结合,感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的辛苦。
(2)想象说话,种田人一棵一棵把禾苗往高处拔时,他会在心里想些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通过对比读,种田人拔禾苗的“筋疲力尽”和回到家的“开心”两个场景,感悟种田人白费力气在做傻事。
(2)思考:种田人的力气到底有没有白费?为什么?
(3)师生合作小结。
小故事学完了,大道理也不知不觉被你们悟出来了。种田人错就错在——(生接:他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最后反倒——(生接:把事情弄糟了)。
第三板块:结合生活,理解寓意。
1.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来劝他?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知道父亲犯了什么错误吗?假如你是农夫,你会怎么长叹道?(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2.寓言中的农夫可笑,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可笑的人和事,你能说一说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