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文化:中华千年酒文化之魂

力顶山西转型发展,特发此系列,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支持山西

杏花村是我国著名的白酒之乡,是中国酒和酒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村汾酒是中国传统清香型白酒的鼻祖,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悠久的酿造文化和灿烂的诗酒文化,使“杏花村”品牌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汾酒文化秉承了黄河文化的精髓,与古老而厚重的黄河文明一脉相承,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中华汾酒何以数千年经久不衰,而历久弥香?这得益于一代代汾酒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正如现代汾酒人所言:他们以文化内涵构建营销体系为理念,通过着力打造三个文化营销体系(即历史文化营销体系、诗酒文化营销体系和产品文化营销体系),再铸了汾酒今日的辉煌。

一、中华汾酒,源远流长,享誉千载,盛名不衰

汾酒乃名酒之祖。据史料记载:老四大名酒与汾酒有着很深的渊源。贵州的茅台,是清康熙年间一位山西盐商传过去的,而且最早的经营者就是山西人;陕西的“西凤酒”,是“山西客户迁入,始创西凤酒”。至今我国不少产地的名酒,酒名仍带“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等等,汾酒在我国酿酒业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酒文化的诞生地出现在山西杏花村也绝非偶然。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之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它因处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又因位于黄河以东,亦称河东;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是出现在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曾活动于晋南,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长治一带。汾阳地处晋西,1万年前,夏氏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质甘美,物产丰富,环境优越。明《汾州府志》称,汾州(即今汾阳)“左带汾河,右阻金锁,前控离石,背倚汤泉。美哉!河山之固。”在汾阳2600多年的建县史上,其作为郡、州、府治所在地的历史就长达1500余年。从本县几处仰韶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用于原始酿酒的发酵容器——小口尖底瓮。从出土的遗物来看,远在6000年前,这里就已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原始先民已经开始了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并开始了较为普遍的酿酒活动(详见《汾阳县志》)812—813页),确是中华原始酒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杏花村遗址出土的文物,真实地记录了汾酒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过程。

(一)、出名于北齐

从远古的汾酒发展到今天是一个悠久而漫长的过程。它历经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4500多年中国酒文化的哺育,沐浴着中国酒文化的阳光雨露,一步步发展壮大。至南北朝时,终于以“汾清”酒而赫然成名,成为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国家名酒,并载入了那个朝代的“史记”——二十四史之—的《北齐书》,开始了其长达1500年的辉煌名酒史。

据《北齐书》卷十一载:“河南康舒王孝瑜,字币德,文襄长子也,初封河南郡公,齐受禅,晋爵为王。历任中书令、司州牧。”“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谙等,孝瑜矛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

北齐高湛,以武成称帝,是公元561—564年之事。北齐的国都有上都和下都之分,其上都在邺,就是现在河南的安阳;下都在晋阳,在现在太原晋祠天龙山一带。武成帝在晋阳经常喝汾清,他劝在“邺”的高孝瑜,也要喝上两杯。而且是从北齐的军事中心——晋阳写信向康舒王孝瑜推荐“汾清”酒,说明当时“汾清”酒质量之高、名气之大,足以达到“国家名酒”的级别。

古时酿酒追求一个“清”字,汾酒在南北朝时期定名为“汾清”酒(汾指产地汾州),可见它在当时造“清”的程度和质量水平。武成帝高湛御笔推荐名酒“汾清”,汾州各酒垆,遂将高湛尊为“名酒王”,并绘图供奉。

在汾清成名的同时,汾清的再制品——竹叶洒(即现在国家保健名酒竹叶青酒的前身)也同样赢得了盛誉。梁简文帝肖纲(公元503———551年)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他的《春日离合二首》中出有“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的名句。《乐府杂记》解释说:以鹍鸡筋作琵琶弦,用铁器拨弹。边喝竹叶酒,边弹琵琶,兴致勃勃。可见这种酒的烈度不大,同现在汾酒集团所生产的竹叶青酒“香甜绵软”的特色是一脉相承的。

一个杏花村,能够同时出产两种“国家名洒”,足见其酒文化在当时的重大发展。

(二)、称雄在六朝

从隋、唐、宋、辽、金一直到元代,一种使用“干和”工艺酿造的汾酒,当时被称为“干和酒”、“干酿酒”或“干酢酒”,连续800年称雄酒坛,历隋、唐、宋、辽、金、元而不衰,成为世界酒文化中的一大奇观。

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所载唐代名酒有:“河东之干和、葡萄……”。

北宋朱翼中《北山酒经》曰:“唐时汾州有干酿。”窦革《酒谱》云:“唐人言酒美者,有河东干和。”又云:“张藉诗云,‘酿酒爱干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汾间以为贵品,名之曰干酢酒。”

北宋张能臣《酒名记》载:“汾州甘露堂(当时汾酒‘干和’工艺的代表)最有名。”

元代宋伯仁《酒小史》罗列当时全国名酒,“汾州干和酒”又列其中,并云“干和仍有名”。

难怪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酒业的鼎盛期,统治者把百姓饮酒看作是政和民乐的表现,后又引榷酒之法,成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途径,使酒成为广大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因而官方的酿酒和酒肆、家庭的私家酿酒都很兴旺,技术甚高,品种多样,名酒辈出。同时,唐时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使西域的一些先进的酿酒术和优质酒品,也传至内地,促进了唐酒发展。在唐代酒文化发展的肥田沃土和春风雨露之中,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悄然问世。从黄酒向蒸馏白酒的转变,这是中国酒史上划时代的进步,这个伟大的转变,也正是从汾州杏花村开始的。

唐代的杏花村,是由北方军事中心太原通往皇都西安的必经要驿。无论文武百官,乌举诗人,乡士访学,凡路经者都要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杏花村好酒为乐事。这自然促使杏花村酒业兴旺,各个酒坊不断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此时的汾酒在“汾清”的基础上,进行了划时代的工艺突破。用新工艺所酿之酒,清澈如水,醇香甘洌,故名传遐迩,来村品饮者络绎不绝,每在酒后,都以此酒议名。因其无色透明,被称为“白酒”,又因产于汾州杏花村,被称为“汾白酒”或“杏花白”,有的还称其为“汾白干’、“老白干”。此酒传进朝内,试饮绝佳,令州进贡并因其干和入瓮的独特酿造技术而定名为“干和”,又叫“干酿”、“干酢”。从此,“干和”汾酒遂成为朝廷贡酒,而驰名全国。

国酒昌,汾酒兴。宋时,杏花村酒家林立,产销两旺,每年端午节时都要举办“花酒会”。届时,各地的名花异草,陈年美酒,云集杏花村,远近客商百姓,纷纷赶来品酒赏花,热闹非凡。特别是八槐街车水马龙,“甘露堂”、“醉仙居”、“杏花春”等酒家纷纷翻新房屋,增加铺面,酒旗高挂,并集资建了大戏台,与周围的老爷庙、真武庙、郎神庙和宏伟的护国寺浑然一体,气势非凡。宋时,汾酒仍称为干和,每年向朝廷贡酒,均由甘露堂大酒肆提取,故宋时汾酒又被称为“甘露堂”。

汾酒历经唐宋的重大发展、转变后,在元代开始出口西欧,至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魁,汾酒代表着中国酒业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国外,终于跻身干世界名酒之列。

元代,中国的蒸馏白酒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普及,杏花村在宋时发展起来的羊羔酒,此时经过工艺改革,成酒后色如冰清,香如幽兰,味赛甘露,即成酒中绝佳,很快闻名全国。明代王世贞在《酒品》中曾赞曰:“羊羔酒出汾州孝义等县,白色莹彻,如冰清美,饶有风味,远出襄陵(酒)之上。”不仅国人称道,连洋人也嗜饮,政府便将羊羔酒以山西特产出口英、法等国,并在出口酒瓶上贴上杏花村商标,商标上尚有一副题联:“金蹬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这是中国酒第一次贴标出口。从此,山西杏花村的羊羔酒便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为中华美酒增光添彩。至元末,杏花村各酒坊所产之酒作为汾州府最重要的特产,几乎成了汾州府的代名词,故而杏花村各酒坊的酒开始被统称为“汾酒”,远销省外和国外之酒则署名“山西汾酒”。

以上史料确凿地证明,以“干和”工艺为特色的汾酒,经历了隋、唐、宋、辽、金直到元仍有名,是六个朝代的“国家名酒”。

(三)、霸业看民国

民国时期的杏花村汾酒业,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在当时的白酒业都是首屈一指。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创造了中国酒文化史上许多个“白酒之最”。

1、杏花村酒业的统一

汾酒史研究学者一般把汾酒老字号“义泉泳”的前身——宝泉益的创立,作为近代汾酒工业的开始。

民国4年(1915年),宝泉益酒坊改名为“义泉泳”,并形成了“人吃一口锅,酒酿一眼井,铺挂一块牌”的崭新柜面,杏花村人称其为“一道街、一片铺、一东家”的“三一”格局。自此,杏花村酿酒业得到了统一,实力壮大,技术力量加强,汾酒的质量明显提高。就在该年,义泉泳生产的“老白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为使这一殊荣永垂青史,汾阳籍文人申季庄撰写了《申明亭酒泉记》,详述始末,勒石立在杏花村古井旁。

2、唯一获巴拿马赛会甲等金质大奖章的白酒品牌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人简称“巴拿马赛会”,是美国国会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召开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

刘景元先生撰写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实况重述》一文中记载:巴拿马赛会于1915年2月20日上午8时正式开幕。共有31个国家,20万家展品生产厂和送样单位参加,展品在农业、工业、食用、园艺等11个陈列馆分别展出。开幕的第一天,参观人次达20万,整个展览期间参观人次达1900余万,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国际博览会之一。

巴拿马赛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向世界展示经济水平的历史性盛会。中国赴美展品达10万余种,重1500余吨,展品出自全国各地4172个出品人和单位。共获奖章1218枚,为参展各国之首。

巴拿马赛会的奖项共设六等。一等奖为(甲)大奖章。我国获64枚,其中酒类5枚,分别为山西省高粱汾酒、山东张裕酿酒公司的各种洒、直隶省高粱酒、河南省高粱酒及广东省果酒。其中只有汾酒和张裕为独立品牌,而以酒类划分,则实际上获得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奖的白酒品牌只有一种,那就是山西汾酒。

杏花村《申明亭酒泉记》记其事云:“……巴拿马赛会航海七万里而遥,陈列其间冠绝岛国,得邀金牌之奖。于是汾酒之名,不惟渐被于东亚西欧,并且暨讫于南北美洲矣。”《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之醒题,向国人欢呼曰:“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会一鸣惊人。”自此,老白汾酒驰名中外,名震四海,成为享誉国际的世界名牌。

3、中国白酒业第一枚注册商标

1923年5月4日,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商标史上第一部《商标法》。1924年,晋裕汾酒公司率先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汾酒商标。该商标上印有汾酒荣获巴拿马赛会甲等金质奖章图案、山西展览会最优等奖章图案,商标图案由一株高粱穗和23颗饱满的高粱组成。并注明“总酿造场山西汾阳县杏花村义泉泳记”、“总发行所山西省太原桥头街晋裕公司启”等字样,商标四角印有“环球驰名”四字。同时还有一段文字说明:“此杏花村汾酒前在美洲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经世界化学、医学名家确实化验,共称品质纯粹,香味郁馥,酒精虽多,确于卫生有益。本公司为保持名誉、便利顾客起见,特设总发行所于山西省城,凡大雅客商须认明本公司高粱穗商标,惠顾是荷。”

在该商标最下面还印有晋裕汾酒公司的“消费者热线”:“电话二百七十一号”。

4、中国白酒业第一个品牌体系

义泉泳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汾酒,以老白汾酒为代表;一类是以老白汾酒为基酒的果露、配制酒,以白玉露、玫瑰露、状元红和竹叶露为代表。

自1904年起,义泉泳大规模研制和配制药酒、果露酒。他们以老白汾酒为基酒,先后试制成功“葡萄”、“黄汾”、“茵陈”、“五加皮”、“木瓜”、“佛手”、“玫瑰”、“桂花”、“白玉”、“状元红”、“三甲屠苏”等10余种低度配制汾酒露,加上清初大学者傅山先生配方的竹叶青生产工艺,形成了中国白酒业第一个以白酒为主、配制酒为辅的完整的品牌体系。其中“白玉、竹叶青、状元红、玫瑰”与“老白汾酒”并驾齐驱,成为杏花村五大名酒。

5、中国白酒业第一个全国市场网络

随着汾酒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高,销售市场也就越来越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晋裕汾酒公司一改过去的黑釉陶瓷瓶包装为玻璃瓶包装,除在太原市桥头街日常批发、零售外,在汾阳县城还开设了“通信诚”字号,作为晋裕汾酒公司的产品分销处和转运站。然后在全省各县市及省城各大饭店、商号设点代销,同时在北平的前门大街、大栅栏、琉璃厂,天津的法租界、南京的中正街、市府路以及上海、石家庄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或代销店。

以山西大本营和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石家庄全国五大城市为中心,汾酒及其系列产品很快辐射到全国各地,成为当时中国遥遥领先的第一大名酒。

(四)、辉煌铸今朝

1948年初,汾阳地区获得解放。1948年6月1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地方国营著名酿酒企业宣告成立。经过5个月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名甲天下的“老白汾酒”于1949年9月16日从蒸馏甑桶的导酒管汩汩流入酒缸,经长途转运,被正式摆在“中国人民首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宴桌上;同时,“竹叶青酒”也于中秋节前夕配制成功,为共和国的成立献上了首份厚礼。

建国50多年来,汾酒厂员工,上下一心,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在全国酿酒行业中率先垂范,力争上游,奏出了—曲曲中国酒业的最强音。

1952年汾酒在全国第一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成为我国“老四大名酒”之一;1963年,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再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并获得金奖;其后又屡获殊荣,先后蝉联全部五次国家名酒称号;竹叶青酒也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名酒,获得五次国际金奖。改革开放以来,汾酒人继续坚持高质量立厂、严管理治厂、科技进步兴厂、艰苦奋斗建厂的方针,内抓管理,外拓销售,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壮大。1988年,获国家最高质量管理奖,同年通过了产品质量认证,1992年获法国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1997年“杏花村”汾酒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1999年一次性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及产品质量认证。

二、 诗酒飘香,清雅纯正,历久弥香

杏花村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诗酒天下第一村”之美誉,是中国汾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历史人文环境,神奇独特的酿造工艺,形成了汾酒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积淀。

全国各地叫杏花村的地方不少,但溢着诗情、飘着酒香的杏花村却只有一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积蕴着水之灵、火之魂,渗透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髓。这灵魂和精髓,穿透历史的春风秋雨、岁月的夏日冬寒,积淀并凝集成了而今杏花村汾酒的独特文化。

酒是文人的催情水。一管柔笔,一旦饱蘸醇香的美酒,便会散发出石破天惊的艺术魅力,顷刻间,生命和激情便会在秦风汉雨中淬火,逸兴和神思便会在唐诗宋词里穿梭,过去与未来也会在霓裳飘舞的兰舟上接轨。于是,捉月方知天地窄,狂吟渐觉豪气生,将相王侯一筷夹,湖海江河半口吞;于是,趁此良宵与清辉,陪君再饮三百杯,诗酒生涯皆是傲,头颅休向世俗垂;于是,不祷香名留世上,但求正气满人间……。

品尝汾酒,品到的不仅是潇洒和飘逸,更是时间和空间的超越,目空今古的凌驾,江南九万里烟雨迷茫的风光,华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诗酒文化。

酿酒业的发展和酿酒风气的盛行,同时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一时间,文人雅士借酒寄情,吐露心迹,在诗歌、绘画、小说诸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名传千古的佳作。

魏武帝曹操那气魄雄伟、音调深沉的酒诗《短歌行》曾引起后世酒徒的一致共鸣;嵇康、阮籍等人蔑视礼法、追求自由的酒诗,将酒徒们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陶渊明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体现了诗中有酒、醉中见诗的境界和情趣,真正挖掘出了“酒内文化”。曹氏父子、“竹林七贤”以及陶渊明的酒诗和他们那种醉而有节、不走极端的“魏晋风度”,最终衍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醉美,再经历代文人的不断补充、阐扬,便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种永恒的范式。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酒酣之后所作的《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原本是为维护“礼”教、专门为贵族所制定的酒令,在魏晋南北朝时从民间汲取了大量养分,逐渐走向成熟,并以洒脱、新鲜的面貌流行于官府和民间,最终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赞美汾酒和竹叶青的酒诗正是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美酒飘香,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品饮传诵。诗酒仙家李白流传下来的1000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300多首,其中“干和”汾酒,也为他增添了不少酒诗灵性。李白两次出游太原(唐称并州)途中携客到杏花村品尝“干和”汾酒,醉中校阅了郭君碑。郭君为唐代将领,有战功,死后葬于杏花村东北干岗上,碑文为虞业南所书。《汾阳县志》中“汾酒曲”记录了此事:“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此无惭姑射肌,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李白因匆忙访友,在杏花村未留诗句,只在离别汾阳时,写过一首《留别西河刘少府》。西河即汾州别称。李白回到太原,日饮“干和”汾酒眷恋故土,灵感犹多,写下不少诗句,如《太原早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五日不悠悠。”特别是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思乡心切,但转念又写出了:“琼杯倚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忆旧游寄谯元参军》)可见,“干和”这样的好酒,对他的吸引力。

与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甫,其祖父曾为汾州刺史,幼年时常来汾州留居,正是“干和”汾酒使杜甫对洒上了瘾、增了量,并转变为诗的催化剂。他的酒名虽不如李白,但嗜酒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四五岁时酒量便大得惊人,世称“少年酒豪”。正如他在诗中自白: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级,俗物多茫茫。汾州的佳酿名地使杜甫难以忘怀。他在《过宋员外之间旧庄》诗中写道:“宋公旧池绾,零落首阳河。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父老,寂寞向山河。更让将军树,悲风口暮多。”宋之间即初唐著名诗人宋延清,汾阳人。诗中所言“将军树”,即汾阳壶芦峪口贺鲁将军庙里的那棵大槐树,在宋之间的故居宋家门附近。

晚唐诗人杜牧游访杏花村,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知醉倒了多少才子佳人。自此,七贤六逸,乃至四海九州的高人雅士,寻仙都向斯处走,买醉尽朝此间来……。

在“干和”汾酒名传全唐的同时,竹叶青酒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被咏唱传诵。初唐诗人王绩在《过酒家》诗中赞曰“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著名历史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杯竹叶穿肠过,两朵桃花脸上来”的对联。《水浒传》中也有“野店初尝竹叶青”的诗句,足以表明竹叶青酒在当时名气之大,流传之广。

新中国成立后,杏花村吸引了更多的文化名人乃至国家领导。

1960年5月,前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老人来杏花村参观,留下了一首十分深情的诗:“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

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此,写下了《杏花村里酒如泉》一诗。诗云:“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相共举杯酹汾水,化为霖雨润林田。”

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在陪同一个日中友好访华团访问杏花村时,写下了“和风华雨正纷纷,举盏欲招千古魂,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的诗句。日本人称酒为不老长寿水,佛家则呼酒为般若汤。歌词大家乔羽老先生的题词更有意思:“劝君莫来杏花村,此地美酒能醉人……”。吴晗留下了五言古诗《汾酒世所珍》:“汾酒世所珍,芳香扑鼻闻,水纯工艺巧,争说杏花村。”有趣的是王蒙写的那首《有酒方有意识流》,据说饮酒将醉未醉时是艺术创作的最好状态,王蒙在这首诗里或许正道出了一种艺术规律。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杏花村汾酒厂就注重收藏名人的书画作品,到目前为止已达3000余件,其中上品近千件,部分精品镌刻在石碑上,陈列在3个碑廊中,其余的都收藏在酒史博物馆里。汾酒人也十分重视将产品和文化融为一体,先后编辑、整理出版了《杏花村酒歌》、《杏花村里酒如泉》、《杏花村传说》、《酒家杏花村》、《酒都杏花村》、《杏花村文集》、《杏花村酒文化专集》等300余万字的诗、书、画集,其中包括董寿平、黄胄、吴冠中、关山月等丹青大师有关汾酒的作品。

为了历史地、全方位、深层次地探讨和研究我国的酒文化,探索和总结我国酿酒业的起源和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继承、发扬和推进酿造科技,汾酒厂从1992年起筹建了中国第一家酒史博物馆。博物馆就建在杏花园内,馆内陈列了以汾阳为轴心收集来的各个时期的民间酒具900多种。从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民国时期,各种材料各种造型各种用途的酒具,这里都有陈列。

1988年10月,首届中国酒文化节在著名古都西安举行。12月15日,杏花村汾酒厂在300余个厂家的激烈竞争中,当之无愧地荣获了“酒文化王国”的最高奖——王冠奖。

由杏花村汾酒集团设计生产,中国国家博物馆监制的“国藏汾酒”,于2003年12月底启动。2004年12月,千年佳酿,“国藏汾酒”,成为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唯一名白酒。可以说,这是汾酒人在充分挖掘汾酒文化的基础上,以“水禾精华,厚德载物,清香至尊”为文化、品 质诉求点,全心打造的国字号品牌。这批国藏珍酿将于2008年启封,为在我国举办的世界奥运会金牌选手庆功。第二次启封在2009年,为建国60周年的国宴庆典所用。

近年来,集团公司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入手,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品牌、地域、规模等优势,内抓质量、外拓市场、创新机制、全力打造名白酒、保健酒、酒文化旅游三大基地,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排名名白酒行业第五位,并荣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

酒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新型产业、阳光产业,在公司中长期发展新战略中已成为一个新的工作着力点和经济增长新亮点。几年来,先后投资7000万元用于酒文化旅游基地的创新工程和环境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目前,酒文化旅游基地已初具规模,旅游者不但可以在汾酒文化浮雕墙、“翰墨丹青话酒都”碑廊、酒史博物馆感受到汾酒传统的一面,还可以从文化广场的电子屏幕、大型雕塑、音乐喷泉以及绿草如荫、杏林似海的工业园林体验公司现代化的一面。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巧妙结合,把“酒都杏花村”装点的更加美丽、壮观。

三、工艺精湛,产品优良,举世无双

杏花村汾酒以悠久的历史文化驰名,更以精湛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夺魁。

汾酒文化:中华千年酒文化之魂

杏花村汾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冽。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不刺激,使人心悦神怡。汾酒纯净、雅郁的清香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范。汾酒是中国八大名酒中最古老、最清洁、最环保、最有代表性、最有益于人体健康、最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酒文化韵味的酒中佳酿。

建立在富足的农业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西周礼乐文明,对当时的酿酒、饮酒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促进了中国酒和杏花村酒的具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明了酒曲和“五齐”、“六必”的酿酒经验,使酿酒纳入有章可循的科学轨道,酒的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二是设官治酒,以法禁酒,对规范酒业管理、禁止酒祸蔓延、提高制酒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三是大力倡导“酒礼”、“酒德”,大大丰富了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成为中国酒文化(其中包括汾酒文化)区别于西方酒文化的最大特色。

西周酒业所出现的上述新特点为中国酒文化和汾酒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两个方向:一是用曲发酵。从古到今,用曲发酵一直是汾酒和整个中国黄酒、白酒与用菌种发酵的洋酒生产工艺和风味特征的根本区别。二是把酿酒、饮酒都纳入了法制化、礼仪化的轨道,大大增加了酒的精神文化价值,减少了酒的负面作用。3000年来,汾酒和中国酒历经无数次的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沿着这样两个方向不断变革、发展、并逐步完善。

汾酒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

汾酒有水的柔情,更有火的风骨。优良的产品,来自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酒规。90多年前,“义泉泳”(汾酒厂的前身)的创业者杨德龄老先生就定下了酒规:“振兴国酒,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并总结了汾酒的酿制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曲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火必得其缓;水必得其甘;高粱必得其实;缸必得其湿;。”近年来,在杨老先生“七大秘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的内容,使其成为“十大秘诀”。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中国商界可以自豪的处世规范。

酿造汾酒,人要清神,气要清新,水要清净,原料要清选,酒醅要清蒸,用具要清洁;水纯工艺巧,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这就是汾酒制作的奥秘。

在严格工艺管理的同时,汾酒人更注意严把质量关。他们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故而,在白酒市场率先建立了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作流程”,以“工作流程”来保证“产品质量”,以“产品质量”来保证“工作效益”和企业信誉。使每一滴汾酒都要经受自检、互检、层检、抽检、巡回检、会检、专检共7种形式的检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立了“5道关口、17道防线、120道把关”,质量控制达到了惊人的水平。现又采用了微机勾兑酒、B超过滤洒,还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灌装生产线,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汾酒独特的品质,还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

中国白酒行业最具权威的酿造专家——德高望重的秦含章老先生,在1964年对汾酒厂进行了考察,研究了汾酒酿造的传统工艺。他用了一年又4个月时间,研究了226个项目,进行了2611次分析化验,取得了14992个数据,揭开了汾酒只有在杏花村酿造才能保证独特品格的秘密。

汾酒之所以独特,不仅在其工艺,还在于天、地、禾。天者,气也,就是独特的区域性气候——形成汾酒特色的微生物体系,只有在这种气候下才能存活繁衍,最终落户在汾酒生产所需要的发酵母体大曲中。这些微生物体系绵延不绝,形成了汾酒独有的特色风格。地者,水也,名酒产地,必有佳泉。坐落于杏花村内的“古井”,其水清澈透明,清洌甘爽,盛器不锈,煮沸不溢,洗涤绵软。清末举人申季壮曾撰文赞美之“其味如醴,河东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禄裕梨春不足方其清洌”。民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先生所题“得造花香”的字匾,至今仍镶刻于“古井亭”墙壁。经科学检测,水中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锶、碘、锌、钨、钙、钼、镁、铁等,属天然优质矿泉水。禾者,粮也。吕梁山、汾河水孕育了汾酒生产所需要的优质高粱、大麦和豌豆。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质的“一把抓”高粱,甘露如醇的“古井佳泉水”,这得天独厚的酿酒三要素,再加上精良的传统工艺,使杏花村汾酒成为清香典雅、甘美纯正的酒中珍品。

专家还测得,汾酒中甲醇、乙醛、糖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含量。每升酒中甲醇含量,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4克,汾酒却只有0.064克;铅含量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001克,汾酒却只有0.000043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酒中有益物质总脂含量,国家标准中每升含量不得少于2克,而汾酒达到4.4克,在白酒行业中独此一家。

这清香、纯正的美酒,不知平添了多少壮士英雄之胆,化解了多少佳人愁闷之肠;见证了多少历史之壮举,留下了多少尽在不言中的温情。

1905年6月,辛亥革命先驱黄兴为刚抵日本的孙中山先生洗尘,在东京著名的中国餐馆凤乐园设宴,用的是中山先生最喜欢喝的山西汾酒。席间,孙中山高举汾酒慷慨陈词:“今天我们用中国的名酒来共同举杯,誓死推翻满清腐朽帝制,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奋斗不息!”几天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坡金弥宅举行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再次用汾酒举杯明志,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1948年底,米高扬代表苏共来到西柏坡秘密访问,毛泽东用杏花村汾酒招待他。米高扬酒量大得惊人,但却从未喝过这样的好酒,禁不住用茶杯盛酒往嘴里倒,还不断打听这美酒的产地。第二次宴请,毛泽东仍然用汾酒款待他。米高扬酒后十分激动地说:“谁都说中国的酒好喝,菜好吃,我们就是做不了。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要派人来学习。”毛泽东说:“等革命胜利了,我在北京用最陈年的老白汾酒和最好的中国名菜请你。”

1959年党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庐山会晤了红军时期的老战友贺子珍,一天晚饭的饭桌上,毛主席自己斟了一盅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先呷了一口,微笑着对她说:“我还是这个习惯,酒要喝的,但不多喝,汾酒很纯正,我爱喝……”一个“纯正”,道出了开国领袖对杏花村汾酒的一贯钟爱。乘着酒兴,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时,生物学家、白酒专家奉含章与邓颖超分在一个小组,秦含章让邓大姐转告周恩来总理,今后应多饮杏花村汾酒,邓大姐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汾酒纯正”。又是一个“纯正”道出一位老科学家对总理的热爱和对汾酒的赞美。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原来我国的名酒有5个香型,即浓、酱、清、米、复合型。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浓那烈;只求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杏花村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始祖。”“汾酒是中国的红高梁,中国的清泉所酿成的,是中国母亲的乳汁。”

盏底我为仙,走完东亚西欧,不到山西难知醉;酿山谁是帜?喝尽南浆北液,惟有汾酒敢号旗。汾酒,堪称文人之魂,众酿之帜。

  杏花村汾酒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它的清流里,流动着高风铮骨的品韵,昭示着一往无前的威力;它清纯、无邪、洒脱、率真,它坦荡、豪迈、热情、壮烈;它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恢弘博大;像黄土地一样深厚沉郁,蕴涵深邃。它是酒之始祖,国之瑰宝,中华千年酒文化之魂!

2006.3.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9420.html

更多阅读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四十七:郭圣通下

郭圣通:红药将离,知为阿谁生?3.如果把一生都富贵而圆满的阴丽华非要比作一朵花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愿意将之比作一朵牡丹。众芳国中,牡丹最具国色天香,牡丹雍容,华贵,芬芳,大气。可是,如果阴丽华已比作牡丹了,那么废后邓圣通就只能算作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三十七:南子篇

南子:暗恋一场无语的流伤有人说过,暗恋是一种纯净古典的情感,暗藏的情愫可以在寂寞中无声地生长,它是那么洁净,那么高尚,却往往又

震撼: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

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翠明红枫编辑《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了西汉

声明:《汾酒文化:中华千年酒文化之魂》为网友我跟你拼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