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洗髓经健身术
——布学宽(山西车派形意名家)
《洗髓经健身术》的健身医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主要表现为肾虚肾亏、肌肉萎缩、腿脚不灵、动作迟缓,而洗髓经健身术则是有效延缓这些衰老症状的运动方法。伸脊洗髓的脊背锻炼,使脊椎伸拔,粗壮有力,腰板挺直,背活腰灵,脊髓通畅,同时也可不断地整复脊柱的轻微变形,调整气血筋肌、劲力消长。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腰椎脊柱是督脉经过的地方,亦即精髓升降的道路。督脉贯脊属肾,而肾为先天之本,精髓之源泉,身体能源之基地,它具有藏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的作用。因此,经常加强腰椎脊柱的锻炼,能变化人之气质,修先天之本,使任督二脉流通,强身固精,骨、髓、脑三者均充实健壮,元气旺盛,精力充沛。精气足,则可不断地补益脑髓,健康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说,洗髓经健身术是人体最高司令部——大脑的良好体操。
从生理解剖的观点看,伸腰展背的腰背锻炼可抵抗肌肉萎缩,促进脊柱柔韧灵活,并能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改善肠胃功能,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强化后天之本。由于在锻炼中强调提肛收肾尾闾卷提,自然而然会引发元气鼓荡,蒸腾温暖下腹丹田,进而起到强腰壮肾、固元养生之效应,同时也具有扶直脊椎、畅通脊髓、调和气血、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锻炼一条强劲有力、富有柔韧弹性的脊梁骨,是保证健康的关键,养生的妙方。
洗髓经健身术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洗髓为主的腰椎脊柱活动;二是以洗脏腑为主的形意拳五行六象定步练法;三是以洗头面为主的保健按摩方法。这套功法既保留了古代洗髓经的养生思想内容,又融入了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再加上创编的洗髓经健身术,便构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练功体系,但是,由于保健按摩和形意五行六象均为传统养生练功方法,且作为辅助功法练习,所以重点练习腰椎脊柱的洗髓经健身术,便成为一套独立的练功方法了。
我们要想有效地提高洗髓经健身术的健身作用,必须首先明了人体生理结构及其功能作用。洗髓经健身术侧重于锻炼身体的两个系统,一是运动系统,二是神经系统。脊柱作为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背部正中,是躯干的中轴,由33块椎骨连接而成,除有支撑和运动功能外,还参与构成胸腹盆腔的后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等功能。我们侧面观察脊柱,可以明显地看到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起着增强脊柱的弹性作用,可减轻对脑和脏器的冲击和震荡。
而脊椎中的脊髓又蕴藏着大量的神经元,联接脑干、脑皮质等神经中枢。一方面,控制调节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活动,使其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借助感受器,接受外界变化刺激,迅速而准确地调节各生理系统的活动,使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可见,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神经系统又起着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易筋洗髓经健身术的锻炼,针对这两大系统的运动,产生运动能和结合能,以此来健身养生和提高搏击能力。
在围绕腰椎脊柱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腰背的颤动、伸展、弯曲,对足掌和手掌也有着相应的要求。脚掌着地用力,踩蹬一松一紧,对脚掌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按摩效果。因为脚底是人体穴位、经络分布密集的部位,由足底产生的反作用力,不但可增加其弹性,而且对全身经络也是一次很好的保健按摩,对治疗和预防某些疾病大有好处。同时,通过甩臂及手指的屈伸活动,既可以松活肘、肩等关节,又可以促进人体经络的畅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如能长期坚持洗髓经健身术锻炼,自然会收到脊柔软、髓通畅、延年益寿享健康的效果。
附1:
脊柱锻炼常识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它由椎骨、韧带、脊髓等组成,具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注重脊柱的锻炼保护,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四种健身气功功法中,就强调要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从而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目的。本文拟就人体脊柱的基本构成与运动形式、脊柱锻炼的目的意义和脊柱锻炼的方法与要领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以引起人们对锻炼和保护脊柱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一、脊柱的基本构成及运动形式
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椎骨之间通过椎间盘、韧带及肌肉群相互衔接在一起。脊柱之所以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是靠脊柱附近诸多肌肉群和韧带的收缩、伸展,以及椎间盘运动、髓核的位置移动变化来实现的。因此,当脊柱向前弯屈时,髓核被挤到后方,脊髓变得细长,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紧张度增加;当脊柱往后仰时,髓核被挤向前方,椎体小关节压力增大,前纵韧带紧张度增加,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变得松弛;当脊柱侧弯时,同侧的小关节负重加大,对侧小关节、关节囊及韧带都处于紧张状态;当脊柱旋转时,各韧带的紧张度都将增高。下面从解剖学和运动方式两个方面对脊柱的构成及其运动形式作进一步分析。
(一)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
了解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这些基本常识,对于理解和掌握脊柱运动形式及其锻炼方法有重要意义。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向前平视。
方位: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近躯干前后正中平面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轴:垂直轴是指通过身体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的轴;矢状轴是指与垂直轴垂直的前后方向的轴;冠状轴(又称额状轴)是指与两轴都垂直的左右方向的轴。
面:水平面是指与地面平行的切面;矢状面是指通过身体前后方向,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冠状面(又称额状面)是指通过身体左右方向,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二)脊柱运动的基本动作
人体的各种运动,如俯、仰、屈、伸、折叠、开、合、旋转等,在脊柱上的表现其实只有四种,即屈、伸、侧屈、回旋。任何人体动作,包括武术动作、舞蹈动作、传统体育养生动作,都是脊柱的四种基本运动与上肢和下肢运动相组合而成的,再结合站、坐和卧的不同人体姿势,构成了全部的人体动作。理解并掌握脊柱的四种基本动作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脊柱运动的基本动作,无论多么复杂的脊柱动作都可以分解成这四种基本动作。
屈:是脊柱以冠状轴为转动轴,在矢状面上由解剖学姿势向前弯曲或由后屈返回解剖学姿势并继续向前弯曲的运动。
伸:是脊柱以冠状轴为转动轴,在矢状面上由解剖学姿势向后弯曲或由前屈返回解剖学姿势并继续向后弯曲的运动。
侧屈:是脊柱以矢状轴为转动轴,在冠状面上向左侧或右侧弯曲的运动。
回旋:是脊柱以垂直轴为转动轴,在水平面上由解剖学姿势向左后或右后,或由后向前返回解剖学姿势的运动。
二、脊柱锻炼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靠与脊柱有着密切连带关系的神经系统来指挥的。作为神经系统中枢重要组成部分的脊髓,从头至尾贯穿于脊柱正中的椎管内。因此,人体的神经系统与脊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脊柱有毛病,椎体错位,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影响整个肌体健康。
植物神经也称为自主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等器官的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神经系统和脊柱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植物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在脊髓的侧角和前角内,节后神经元在脊柱的两侧或脊柱的前面。可见,植物神经系统是与脊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因此,脊柱的健康状况,将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脊椎骨无论是哪一节出现异常,譬如长骨刺、小错位、椎间盘突出,或是脊柱周围韧带、肌肉损伤,都会影响到脊髓,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系统。如颈椎病,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血压不正常,甚至呕吐等;胸椎不正常可引起心脏病、动脉硬化、肺炎、胃病;腰椎不正常可引起下肢麻木、腹泻、肝病、贫血等。可见,脊柱健康 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传统医学角度来看,脊柱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脊柱的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二脉。督脉,有总督诸阳经的作用,贯通四肢百骸,它行于背部正中,为阳脉之海,任脉行于腹部正中,为功法中的“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目的就在于加强对脊柱的锻炼。此外,经脉循行于人体各处,维系着人体的正常功能,是人体的总控系统。《黄帝内经》说,经络对人体起着“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并有“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之说,强调经络、经脉遍于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还是分布于脊柱两旁或交叉于脊柱循行于全身的经络,无一不与脊柱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脊柱发生异常,就会直接影响到经络的通行。经络不通则气血凝滞,营卫不和,个别部位的功能变化最终会影响到全身,进而产生疾病。可见,加强对脊柱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脊柱锻炼主要是通过提高和平衡脊柱两侧肌肉的力量,提高脊柱周围韧带组织的柔韧性、协调性,改善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排泄,延缓脊柱组织结构老化,从而防止脊柱周围软组织病变,预防骨质增生,增强脊柱和椎体的稳定性,以达到强筋骨、通关节的目的。
附2:
车派形意大师布学宽简介
布学宽(1876—1971年),字子容,原籍祁县巩家堡,寓居太谷城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少年时,念过几年私塾。1894年开始在太谷县一家酿酒缸房当学徒,后住粮店学商。 布先生从小就喜爱武术,十六岁起便学习拳术,后投师于车永宏先生门下学练形意拳(车永宏先生,字毅斋,人称车工师傅,大谷县贾家堡人,精形意拳术)。由于功架出众,很受车师器重,得车师真传,以法精练,功夫渐深,遂得名声,为车师得意门徒之一。1913年起,布先生开始收徒传艺,教授门徒颇多,弟子之众,冠于他师。常以提倡发扬武术为己任,努力发展形意拳技。解放前,曾任太谷县国术馆长及各学校武术教师,教授学生诲人耒倦。解放后,全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布学宽先生更加热心于武术事业,在历后山西省武术、摔跤运动会上均担任武术副总裁判长、总裁判长,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太谷武术协会主席,96岁终。 布先生练武七十余年如一日,不论春夏秋冬,坚持早晚下功,苦心锻炼,功夫颇深。尤其精于形意拳、八卦掌及器械对练,并曾创编了侧重健身的“洗髓经”和侧重技击的“鸳鸯脚应用法”以及徒手对练“连环手”等,在锻炼方法上讲究气血运行之理,以身灵劲整,柔化劲见长。一直到九十余岁,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步履矫健,为山西武术界艺高望重的形意拳名家。
布学宽先生一生习武八十余载。由于聪颖好学,深究拳理,主善变通,在全面继承车派形意的基础上,融太极、八卦、鸳鸯脚等拳艺,理术兼备、魂魄并练、内外兼修,逐渐形成舒展圆浑,气力雄厚,身灵步活,劲节合度,形意一体,刚柔相济,攻防并重,养练并举的布氏形意之风格,创编有“形意连环手”、“鸳鸯脚制敌绝技”、“狮吞手变化法”、“洗髓经健身法”等。
布学宽先生传人遍及山西、华北以及其他不少省市,有的活跃于异国武坛,许多弟子卓有建树。其子秉贵(内蒙五元县),华轩(山西太原市),秉全(山西太谷县)各有所长。弟子张永义、孙德宜、吕家麟、闫芝兰、车踩藻、苏登瀛、靳甲先、杜大兴、刘春芳、庞林太、安玉山、李世全等拳艺各有所精,誉满武坛。先生不仅精心授徒,而且热心培养后备晚生,不少名手都曾亲手指导教诲,在历届全省、全国等武术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徒孙李三元、梁焕章、段世荣、孙国栋,重孙辈程登华、孙丕华、孟宪基、李振福、李泰良、李巧玲、杜振远、贾惠卿等,都经先生培养指导促其发展,走上武术之路。
在港台和海外,先生之拳艺也有一定的发展影响。如弟子武超相,曾在台北传艺,后旅居巴西创办中国文化研究院,建有形意功夫馆,门徒达3600之众,其中不乏高官要员。由于他教育人才,绩效优良,获得了巴西功勋委员会颁授的最高文化功勋之大十字星勋章和爵士爵位。日本武术史研究家松田隆智所著《中国武术史略》中山西形意拳示范动作,就是武朝相的劈拳图照。另一弟子李英昂,在危地马拉,也是一位知名的武术史研究家,一生笔耕劳作,著书立说,撰写专著10余本,弘扬拳学。这些弟子在海外形成了一支山西车派布氏形意拳的传人队伍,为国粹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脊柱的重要性
人体也有龙骨
脊椎古时候称作"龙骨",它如同一条长龙,从上到下,由一段段的体节(脊椎骨)串接而成。具体而言,它有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别是由出生时的4~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为了更稳定地两两连接,这些脊椎骨并非整齐划一的光滑圆柱体,甚至连一个光滑的平面都找不到。它们就像异形的积木一样,通过各种表面突起与凹陷,形成关节,再辅以韧带、椎间盘,使得脊椎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每一节椎骨与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过复杂的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椎间盘就仿佛是脊椎缓冲压力不可缺少的"海绵垫",它的秘密其实埋在中央,那里有一种弹性极强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中,水分占了80%,所以它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位置和形状。为了不让"果冻"四处滑动,在它的四周,还环绕着厚厚一层纤维,纤维环就像桶箍一样牢牢地把"果冻"锁在最里层--因为一旦这颗"果冻"溜出纤维环,就会压迫到从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经,产生各种痛苦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椎骨之间的其他小关节、韧带也同样有可能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发生各种损伤。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很微小的细节,不足为奇,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破坏脊椎整体,乃至影响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所以全身功能都会因此而受牵连,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
我们的头、颈、肩膀,如同树枝一样,它们与脊椎这根主干是不能分开的整体。严格来说,头部甚至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延伸,因为头和脊椎从我们还是胚胎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连为一体、共同生长了。所以脊椎的姿势会直接影响头部,而头部的活动也直接影响脊椎,影响全身功能。连接头与脊椎的是我们的颈部,如果您姿势不当,例如习惯头部向前倾、下巴过分内缩、肩膀耸起等,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与僵硬,长此以往不但肩膀会感到疼痛、麻木,整个背部甚至都会感到不适,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摘自许美陆(台湾)国际中医药总会与美国脊椎矫正学会认证医师、台湾资深脊骨理疗师的大作《养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