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苟同

有感于“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苟同

1927年有位叫寿鹏飞的人写了本《红 楼梦本事辨证》,请蔡元培给写序。蔡不同意寿鹏飞的很多观点,但他欣然接受邀请,写了非常精彩的序。他的序里有八个字,非常好:“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歧”就是分歧,“多歧”就是出现了很多分歧,出现了争论,出现了不同意见,出现了你觉得是逆耳的、耸人听闻的意见,或者你觉得人家是外行,你觉得人家那个是不该说的话。人家发表那个意见了,在学术领域里面,在学术空间里面,出现了很多的歧异,出现了很多争论,应该怎么看待?蔡元培告诉我们,“多歧为贵”,求之不得啊,非常宝贵啊,千金难求一个不同的意见啊,你看人家的学术襟怀。他后半句又说得好,“多歧为贵”也不能过分,听这个说有道理有道理,听那个说不错不错。他说还应该”不取苟同”。在多歧、多分歧的情况下,你应该取一个什么态度呢?不要苟同,苟同就是勉强地去同意别人的意见,不要那样做,你要有学术骨气,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当教师的常在一起备课或讨论,更应当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学校教研组备课有两个不好的风气:一个是老教师摆老资格,在学术上压制恐吓年轻教师,唯我独尊,一出口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另一个是年轻教师无学术原则,对老教师的观点唯唯诺诺,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好像讨好了老教师就能在学校立足了。

钱钟书说科学界有“老科学家”和“科学老家”之分。依我看,教育行业也有“老教育者”和“教育老者”之分。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教师有他的经验,年轻教师也有他的新思想;新思想有可能没经过检验,经验也有可能过时变旧。“多歧为贵”,这是非常好的互相学习的条件,所以,老教师大可不必以年轻教师有不同见解而勃然大怒,以为他们“大不敬”;年轻教师也要“苔花一米大,也做牡丹开”,不盲从,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我们中国人一有不同见解,一交流一争论就会牵扯到什么尊严面子的问题,最终就很容易演变成什么长相、历史问题以及人格等方面的互相攻击。有权威的教师有个错误的心理定势,那就是你不认可我的观点就是不认可我的人。

当然这也有历史原因,几千年来,在中国,说话的权利一直没得到尊重。封建时代,皇帝金口玉言,谁敢说话;沿袭至今,当领导的、权威的、资格老的永远是智慧的、英明的、正确的,当老百姓的、年轻的、资历浅的说了不算,说了没用,说了还要惹事。学术研究处处避尊者讳,只能代圣贤立言,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说直了还是做奴才做惯了。

“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我们向蔡前贤多学学吧,这可是他八十多年前说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9035.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正确解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文言文文本正确解读

如何正确解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顾瑞荣此"为"是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的"为",也就是做、作为、修炼等意思。"为己"最早来源于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此"为己"之"己",是德配天地的那个自己,一切作为都为了成就这个自己,而

物以稀为贵,人以贵为尊 ——中国人口问题对话六 物以稀为贵

【编者按:这是一篇虚拟的对话。来源于“人口问题发言人”(简称“发言人”)平日里与朋友们的交谈,以及在网络上发言人与各色人等的交流记录,还有发言人与假设的提问者之间的会话。与发言人对话的所有对象统称为“对话者”。】对话者:上两次

声明:《有感于“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苟同》为网友你我忘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