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博中好友慧子邀请我写一首同题“梧桐花”的诗词,心想,这似乎有点像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同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自写下脍炙人口的散文有相似之处,何况,这也能增添博友间相互合作的情趣,便应允了下来。正好,乘晚上要去陪母亲,还有一份清闲,可以考虑如何下笔。 梧桐,自古被人认为是秋的象征,“一叶知秋”,便是指梧桐从落第一片叶子开始,就意味着秋天来临了,可对梧桐花,却从未有过太深的印象和感悟。只是记得在春天时,曾在公园里拍过泡桐花,当时就很喜欢那一串串粉嘟嘟像口小钟的花朵。后来查阅了有关梧桐花的资料,才看到,其实梧桐花与泡桐花是很相似的,都是像串起的钟形花朵,娇羞含粉,灿烂地挂在宽大的枝叶间。与众不同的是,梧桐花晚于桃李梅杏等各种春花的开放时间,好象是有意错开花期一样,只待到暮春时,才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情趣。 梧桐,在古人的笔下常与秋色、思念、离别、寂寞、伤感与乡愁等情愫联系在一块,比如“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梧桐叶上潇潇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等诗句,都是诗人对秋天来临时的感触。 东坡先生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更是借梧桐和瘦月抒发自己的情感。易安居士在她的《武陵春》中,有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似梧桐的籽船,寄托了她飘零的哀怨与乡思。而李后主则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来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离愁别恨。当然,梧桐引凤的传说,也为梧桐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那么梧桐花呢?很显然,是在春季,为梧桐渲染秋色前描绘了绚烂的一笔。梧桐,在古人看来,不是普通的树。相传,梧为雄,而桐为雌,只有当梧桐合为一体时,便意味着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有一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感在里面,这是与其它树不同的地方。梧桐花,恰恰是作为梧桐表达爱的使者,当她露出灿烂的笑颜时,正是即将“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之时。既然,梧桐花象征优雅和使命,那么她对爱的向往,就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不谋而合了,让人们看到了美好和期盼。而当秋天来临时,梧桐花早已结为密集浑圆的籽实,牢牢地挂在船形的籽瓣上,令人遐想着,梧桐花带来的期盼,正为籽船承载着,乘着萧瑟的秋风和明亮的秋月,驶向故乡的港湾,驶向亲人的身边,驶向前生约定的三生石。 梧桐花,以她美丽的容颜和花语,留给人们美好的畅想。这时,我信笔写下了这首同题的“梧桐花”: 春雨潇潇绽柳丝, 梧桐花放挂高枝。 百卉娇妍伊独俏, 蒹葭相顾入梦时。 碧叶曾迎凤凰立, 红颜犹念三生石。 花落花开盼连理, 籽船秋月载乡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