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浩然之气”的粗浅理解 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也。”在孟子的思想里,完美的人格不仅包括仁爱精神,还应该有舍身取义的大勇,于是公孙丑问及孟子其优点时,答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但对于“浩然之气”的内涵,孟子却曰“难言”,自古以来也是众说纷纭。通过“孟子导读”的学习,我对该问题有了点粗浅的认识,在这里做 一点尝试性的阐述。

一、何为“气”

所谓“浩然之气”,“气”为主干,而“浩然”则是修饰语,所以在谈论“浩然之气”前,需先明确何为“气”。

中国古代哲学在论述世界之本根时,形成了“道论”、“五行说”、“气论”、“唯心论”等多种说法。其中“气论”则以物的范畴解说一切的本根,以气解说宇宙,即将气这种最细微的物质做为世界之本根,后汉何休有云:“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气论”认为,作为世界本根的气,是一种由无而有,未形成体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无形的存在。

而在通常的中国哲学里,气是对人类精神形而上的一种比喻,类似于西方将精神比喻为“火”。庄子外篇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而为死。”管子书中也说道:“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这些观点认为气是智慧和生命的根源,是人类精神的物质形态,俗语里也有“人活一口气”、“阳气”等说法。但却切的说来,人的精神不可能只是气那么简单,在这里“气”只是对逻辑思维,想象能力等人类特有的一些形而上的特征概念的形象比喻,具有古代哲人们的那种朴素性质。只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这种比喻是比较合理的。

从《孟子》本章的开头来看,公孙丑在论及孟子有机会实行自己主张而由此建立霸业,会不会因此动心时,孟子说不会,而且告子比他更早就不动心了,遂公孙丑问孟子:“不动心有道乎?”孟子曰:“有”。接下来就开始论养勇,从北宫黝的养勇,说到孟施舍的养勇,又说道曾子的大勇。归结为:“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此章的“气”在此初见,而从前面的叙述来看,此“气”是“士气”之气,《曹刿论战》里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通俗的说法,这种“气”可以是“一股劲”的意思,有了这股劲人可以在战场上毫无畏惧。根据告子的说法,“气”是“体之充者”,而北宫黝等所守之气,可以鼓舞人勇往直前,我们也常把鼓励某人称之为“打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里的“气”应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精神。而根据孟子后来的论述,孟子“浩然之气”的“气”与该“气”是一种性质,所以,“浩然之气”解读可以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或精神。

对“浩然之气”的粗浅理解 养吾浩然之气

二、何为“浩然之气”

从《孟子》本章的论述可以看出,北宫黝和孟施舍不动心的方法是“守气”,是保持一种“把心一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心理状态。而曾子的是一种“守义‘的大勇,认为自己做的没有不符合道德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正义,自然可以做到不惧,正所谓的“理直气壮”。告子的则是强持心智,使其不动,讲的是自我控制,“志乃气之帅也”,强制心智自然能使行为保持一鼓作气的状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提出是对自己如何“不动心”方法的一个回答,而“浩然之气”也自然是是一种保持不动心的心理状态。然而“浩然之气”的“气”与前面几者的“气”虽然都是心理状态,但却有很大的不同,关键在于何为“浩然”。浩然者,大也,浩然之气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前面几者的气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做到“守气”、“守义”或“持志”就可以堂堂正正立于人间而毫无畏惧,而有浩然之气则可以立于宇宙之间而毫无畏惧,所以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能有浩然之气的人,自然能“不动心”,可以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遂浩然之气应是一种“顶天立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大丈夫气概。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而此处的正气可以理解为“浩然之气”,但浩然之气不应该只是存在于天地之间,更重要的是存在于人的内心当中,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浩然之气是需要人心来培养的,而理解如何“养”,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浩然之气”。

孟子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养气”关键在于“配义与道”,人应力行人在宇宙间的道德义务,行义即久,浩然之气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但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道德义务并非世俗的道德义务。告子、曾子等人的做法就是满足了世俗的道德义务,强使自己不违背公认的道理,这只能停于社会境界。真正的“行义”在于将自己内心的“善”充分挖掘,并按照这种“善”来行事,而不是迫于道德压力来行善,行义应是“自然而然”,而绝非“应然而然”。“行有不慊与心,则馁矣”,问心有愧者,自然会畏惧,而问心无愧者,则自然立于天地毫无畏惧。对于药家鑫一案,大有“主杀”者在,理由是“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类人就是遵守了社会规范,而“行义”者则是对生命心存仁慈,认为该给与放错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总之,只有积极培养内心的“善”并且有勇气“舍生取义”的人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浩然之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8544.html

更多阅读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习参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习参考重点、难点1.讲授第1则、第2则选文。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养气学说以及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今日病矣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贫贱不能移

善养吾浩然正气 李白醉草吓蛮书

“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浩然正气,在今天尤为珍贵,因为它已然被功利、地位、金钱、女色、权谋、机变、

诗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_ ——浅谈老树枯藤诗歌的形之美与神之美“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来的,这也是孟子很著名的“知言养气”说。其内涵解释为一个诗文的作者必须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

成功的企业家,一定对人性有透彻理解和管理 成功的企业家

 成功的企业家,一定对人性有透彻理解人类追求幸福,有什么方式呢?我总结就两种方式,一种你要自己幸福,你首先要让别人幸福,另一个方式,你通过使别人不幸福而自己变幸福,我们前一种方式就定义为市场的逻辑,后一种方式就是强盗的逻辑。这两

声明:《对“浩然之气”的粗浅理解 养吾浩然之气》为网友离不开你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