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一) 对联的平仄格式

第五讲古今声调分平仄

平仄联规贯古今

──对联的平仄

平仄对立(平仄相对、平仄和谐)是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之一,了解并掌握对联的平仄,是写作、欣赏、品评对联的重要条件。在平仄问题上,联界尚有不同的意见,这里尽可能讲主流观点,有争议的地方,也稍加说明,目的是启发读者多加思考。

(一)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汉字的读音是不断变化的,元代以前的读音同现代的读音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古声(旧声)和今声(新声)的区别。

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为写诗方便,南朝(一说初唐)时搞了“四声二元化”,就是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怎么分四声呢?《康熙字典》标分四声法(玉钥匙歌诀)对此解释得比较精确:

平——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入声短促急收藏

例如:“街”字为平声,“姐”字为上声,“界”字为去声,“节”字为入声。

随着时代的变迁,全国各地区汉字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古入声字,除吴语、客家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等30%的地区保留以外,其他70%的地区,从元代起已变为平、上、去三声了。

新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归入仄声。轻声字,有人主张为仄声,有人则认为可平可仄。

新四声的发声特点,有人作一首歌诀云:

阴平——起音高高一路平

阳平——从低到高向上升

上声——先降然后再扬起

去声——高处降到最低层

例如:“妈”字为阴平,“麻”字为阳平,“马”字为上声,“骂”字为去声。

在实践中用新四声还是古四声?有争论,有人主张应用古四声,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古四声,应该承接传统;有人则认为应用新四声,理由是文学应为现实服务,语音变了,对联也应随语音变。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八条指出:“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这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得到几乎所有联界人士的赞同。

既然是“双轨制”,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新声和旧声。新声的标准就是《新华字典》,声标分别是“―∕√\”,比较好办。古声的标准是“平水韵”。南宋时期,山西平水人刘渊,编过一部供科举考试时专用的官韵书,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平水,是当时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新绛县),因城西南汾水的支流叫“平水”而得名。到了金代,王文郁把刘渊书中同用的韵加以归并,又编成一本书,叫《平水新刊韵略》(106韵)。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等人奉敕编著《佩文韵府》(106韵),成为后来通用的韵书。如有此类工具书,方便使用;如果没有此类工具书,只要弄清“古入今平”的常用字即可,实际上最常用的不过百字,记在心里,可以免除翻检工具书的麻烦。(古入今平常用字表,见附四)

在历代诗词联作品中,有些字可以平仄两用,也应该记住。平仄两用的字主要有:望、忘、看、过、听、教、醒、重、应、胜、思、漫、从、蓝、禁、骑、论、华、吹、尚、操、梦、妨、更、中、为、衣、殷、闻、冠、难、间、燕、扇、传、旋、便、要、调、烧、荷、那、颇、和、长、行、王、浪、傍、强、相、正、令、兴、乘、称、离、不、任、占、雍、施、治、供、疏……

(二)尾字平仄规则

对联属格律文学,必须讲究声律,即讲究声调的规则、规律。声律和谐,读起来就好听、有韵味。

尾字平仄规则很简单,就是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这是铁定的。但也有变格,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泰山壶天阁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也是上平下仄,这是特例,不可为律。孙中山先生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原本不是对联,后人将其看作对联,是善意的误解。某地2007年春节征联的获奖联中,就有两副联不符合这个规则,其一是:“百花齐放促和谐;九龙腾飞迎奥运。”其二是:“迎奥运会人人献爱心;建生态区个个出计策。”春节期间走在街上仔细看看,很多对联也不符合这个规则,有的上平下仄(多数是上下联贴反),有的是全仄,还有的是全平。

对联为什么要上仄下平呢?这可能与人们的听觉心理有关,正像音乐一样,乐句的上句多以不稳定的音作结,下句则多以较稳定的音作结,乐曲终了大都结束在稳重的主音上。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对联与音乐在此处发生了共鸣。

(三)句中平仄规则

在联句中,一般的平仄规则是:相邻音步的平仄要交替,不交替的,谓之“失替”(串声),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音步,也称节奏点,就是词组单位稍加停顿的地方。汉语行文,多数可以按“二字而节”作为节奏点,比如:中国、人民、万岁等;三字音步较少,比如:共产党、门头沟、妙峰山等;四字以上的音步更少,比如:乌鲁木齐、布达拉宫、三十六计等。

四言句,第二、四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百花齐放”,“花”为平声,“放”为仄声;“万木争荣”,“木”为仄声,“荣”为平声。

五言句,第二、四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山河增秀色”,“河”为平声,“秀”字为仄声;“大地播春晖”,“地”字为仄声,“春”字为平声。

六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冬去山明水秀”,“去”字为仄声,“明”字为平声,“秀”字又为仄声;“春来鸟语花香”,“来”字为平声,“语”字为仄声,“香”字为平声。

七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玉海金涛千里秀”,“海”字为仄声,“涛”字为平声,“里”字交替为仄声;“红楼绿树万家春”,“楼”字为平声,“树”字为仄声,“家”字为平声。

古人论诗的平仄时有个标准,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样适用于对联,因为“二四六”处在音步的位置,所以必须论其平仄交替。如果有的联文节奏点不是“二字而节”,就不适用“二四六分明”,而以节奏点论平仄的交替。如叶剑英挽叶挺联:

三十年戎幕同袍,六载别离成永诀;

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血为招魂。

第一分句的“三十年”、“五千里”为三字音步,所以,上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年”、“幕”、“袍”,平仄是交替的;下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里”、“天”、“望”,平仄也是交替的。如果教条地以“二四六分明”来衡量,“戎”与“同”未交替,“千”与“云” 也未交替,均是平声。

再如,林则徐赠梁章钜联: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

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如果按“二字而节”,上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从”、“千”、“起”,字声分别是平、平、仄,是不交替的。下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得”、“十”、“就”,字声分别是仄、仄、仄,也是不交替的。实际上,此联第一分句的三至五字为一节奏点,上联的节奏点是“从”、“石”、“家”,字声分别为平、仄、平,是交替的。下联的节奏点是“得”、“翁”、“养”,字声分别是仄、平、仄,音步的平仄也是交替的。所以,按音步论平仄才是正确的。

如果联文中有领字,不管是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均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点,而且领字本身不拘平仄相反律。例如蒲圻翼江亭联: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联中的第三分句的“谁别识”、“犹怀想”为三字领,不与所领的八个字计算节奏平仄,其本身的平仄也是不拘的。“识”,古入声,属仄声,“想”字也是仄声,因是领字,不拘平仄。在三字领中,仄声占大多数。(诗词联常用领字表见附五)

再如香港宋城联:

对联的平仄(一) 对联的平仄格式

拓地远尘嚣,适吾足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

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忽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

联中第三分句的“喜”、“想”为一字领,不与所领八个字计平仄;第五分句的“好领取”、“忽虚掉”为三字领,也不与所领的八个字计平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8148.html

更多阅读

企划书的一般格式 人生的行销企划书

下面给大家分享企划书的一般格式!企划书的一般格式——企划书的一般格式企划书的一般格式 1、企划书的一般格式大致如下:1.企划书名称企划书的名称必须写得具体清楚。举例来说,《如何防盗企划书》的名称就不够完整、准确,应该修正为《

如何将图片转换成JPG的图片格式 精 图片转换jpg格式

如何将图片转换成JPG的图片格式 精——简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电脑只能读取JPG格式的图片,png或者其他格式的图片就读取不了,那么怎么将其他格式的图片转换成JPG的图片格式呢?如何将图片转换成JPG的图

一审民事案件庭审笔录的基本格式 民事再审案件庭审笔录

一审民事案件庭审笔录的基本格式——简介 庭审笔录是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由书记员所作的庭审况的记录。下面简要介绍基本格式。一审民事案件庭审笔录的基本格式——庭审笔录的首部 XXXXX人民法院法庭审理笔录(民事一审通用)

起诉书的书写格式及范文 民事起诉状模板

起诉书的书写格式及范文——简介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使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免不了需要付诸法律来解决的事情。那么一份格式正确的起诉书包括哪些内容呢?起诉书的书写格式及范文——起诉书的正确书写格式及相关内容起诉书的

声明:《对联的平仄(一) 对联的平仄格式》为网友梦里寻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