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因为谐音“福禄”,所以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再加上别致的造型,非常讨人喜欢。我也喜欢葫芦,以前家里种过,是长颈的那种。用过葫芦做的水瓢,淘米也用它,还挺好用的,不过那时种葫芦主要还是为了吃,因为嫩葫芦的口感类似瓜,所以我们干脆就叫它葫芦瓜。葫芦瓜有些清甜,无论炒还是煮味道都很不错,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老妈就曾吃过一次葫芦瓜的苦头,那次的葫芦不知为啥发苦,吃后上吐下泻的,后来妈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是葫芦藤如果碰到铁,结出的瓜就会苦,这大概没什么科学依据吧。
广西似乎没有葫芦,因为至今没见过,中秋放假期间去贵州时意外在掌布的一个布衣族人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久违的葫芦,不过这次是圆的,很漂亮,忘了问这种能吃不 ?想起葫芦,想起那一架郎里郎当的葫芦瓜棚,真希望俺家带个院儿就好了,呵呵,晚上做个梦!
上周国画课是学画葫芦。对于我这种程度的初学者来说,追求的是照葫芦画瓢的写实画法,谁画得好不好,标准就看像不像。可写意花鸟画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它强调的是似像非像。比如这画葫芦吧,像照片上的那种圆葫芦多漂亮啊,可他们就不画那样的,据说是因为太规则不能体现美感和个性,那得画哪样的呢?答案是歪瓜裂枣似的。起初不理解,不过看多了确实觉得人家那样画好看,比单纯的圆葫芦有看头些,呵呵,还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哈。
葫芦叶和丝瓜叶长得差不多,丝瓜叶的形貌特征是掌状五裂,葫芦叶相对来说只是裂得要浅些而已,画了一段时间的叶现在好像稍微没那么拘谨了,但仍纠结于不像之中,形和神都还没能出来,藤也一样,感觉很生硬,更趋向于木本植物的藤,俺的葫芦倒是够歪瓜裂枣的了哈。
上周还学了画树干。这树叫不出名字,和上次的荔枝树相比,树干整体挺拔,树皮是竖纹的,我的毛病是树干太直,像水泥浇筑出来的,缺少应有的变化,而且那一支干斜得过了头,快倒了似的。叶的画法老师还没教,自己琢磨着画上去的,比画前一张时稍稍有了点感觉,不过到树顶时又卡壳了,茂密又斑驳是个很矛盾的问题,要怎么才能表现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