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动画片《禅说》 蔡志忠禅说

博客首页

01 何谓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海到底在哪里?

一群可爱的海中生物悠游在湛蓝的深海中。有一天小鱼问他的好友大鱼说:「我常在岸边听到人类讲海的故事,海到底是什么东西?」
大鱼:「张大眼睛看看你的四周,环绕在你周围的就是海呀!」
「可是为什么我都看不见,你是说真的吗?」小鱼充满疑问的说。
大鱼:「海就在这里啊,海就在你里面;也在外面包围着你。你生于海,未来也将死在海中。海就像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已经习惯海的陪伴,难怪你看不见海。」
小鱼:「原来如此,你是我的好朋友;海也是我的好朋友啊!」
庄子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人活在禅海之中,但却不知道禅是何物。

02 不如小丑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茶陵.郁和尚

有什么好笑的吗?

守端小禅师是个非常用功的学生,却因为太过严肃而缺乏幽默感。有一次他的老师杨岐问他:「守端,你以前还跟谁学过佛道?」
守端:「我的第一位老师是茶陵的郁和尚。」
杨岐:「喔,我知道他。我听说过他有一次在过桥时不小心掉到溪里,他还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
守端:「我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哈哈哈,哎呀,笑死我了。」老禅师开心的捧腹大笑,守端则被老禅师的举动吓了一跳。
「奇怪,这又不是笑话,老禅师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守端左思右想:「难道是我的举止让他觉得很好笑?还是我的语调?啊,该不会是我衣服没有穿好出糗了吧,为什么老禅师听到我说的话会笑的那么开心呢?那只不过是郁和尚写的一首诗而已啊。」守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都没睡。
隔天一大早,守端带着两个黑眼圈来找老禅师问个究竟。
守端:「老禅师,为什么你听到我唸那首诗之后会笑的那么开心?」
杨岐:「你还记得前几天来我们寺庙表演杂技的小丑吗?」
守端:「记得啊。」
杨岐:「你缺少那个小丑拥有的某一项特质。」
守端:「怎么会呢?我很用功啊。」守端以为是他不够用功的关系。
杨岐:「小丑喜欢看到别人开心,喜欢看到一张张笑脸,你却担心别人笑的开心。禅理是没有任何情感分别的,它既不理性也不感性。但是太过拘泥形式、严肃,就无法体验禅理的奥妙。」
守端:「原来如此,我知道老禅师的意思了。」

禅超越了理性和反理性,求道切忌拘泥不化,把普通人之常情看得过于严肃、过于玄妙。

03 杯茶禅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你的心是满的还是空的?

古代有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决意前往南海拜访南隐禅师,同时寻求禅的道理。南隐禅师见到有客人来,准备茶水招待学者。
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一直倒到茶水都满出来,南隐禅师还继续倒。学者见状吓了一跳,着急的阻止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茶水都满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啦!」
南隐禅师停止动作,缓缓的说:「你就像这个装满茶水的茶杯一样,你的心裡和脑子里装满了自己的想法与理论,已经接收不了其他东西了。你来我这里寻求有关禅的学问,若你不肯在心里清出空间,虚心接受我的道理,你要我如何教你呢?」
心中有自己的成见,就听不见别人的真言。两人对谈,多数人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结果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声音以外什么都不曾得。

04 把握现时

但见云忙水亦忙,所忙不在稻梁桑。
芸芸更是忙无既,彼此争忙梦一场。──清.石莲<争忙>

人生究竟有多长?

众多弟子与世尊一起坐在树下,凉风徐徐,世尊娓娓道来讲述人生的道理。
世尊笑着说:「各位弟子,你们觉得人生究竟有多长呢?」
年纪最小、最淘气的小师弟抢着说:「我知道,人的一生共有五十年。」
「不对!」世尊摇摇手说。
资历最深的大师兄说:「我觉得是四十年。」
「三十年!」另一个弟子说。
世尊:「不对不对,你们说的都不是正确答案。」
「那么世尊,你说人生到底有多长呢?」小师弟抓抓头,满脸疑惑的说。
世尊先安静的看着大家,然后用手指指着鼻子说:「人生就在这一呼一吸间呀!」
不要沉湎于昨日、明日的世界中,而应生活在「今日」的世界里,应随时随地体会到「当下」周边美好的事物。

05 渡女过河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宋.道潜〈口占绝句〉

是谁最色最放不下?

老师父请坦山和尚与小和尚送信去给另一个村庄的老师父。他们选在大雨后出发。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走到岸边时,赫然发现唯一的一座桥竟然被大水冲走了,河中满是泥泞。正当他们要撩起裤管过河时,小和尚看见岸边站着一位穿着美丽衣裳的姑娘正愁无法过河。
「我抱妳过去吧。」坦山和尚自告奋勇。
「谢谢您啊。」姑娘说。
他们都平安的过河。坦山和尚与小和尚继续上路。一路上小和尚欲言又止,他终于忍不住了:「大师兄,像我们出家人不是不可以亲近女色吗?你刚才为什么要抱那位姑娘过河呢?」
「啊,你还在想那件事啊,我都已经把那位姑娘放下了,难道你的心中还抱着她吗?我只是帮助她,并没有任何意思,你可别想歪了。倒是你,快把那位姑娘放下吧!」
渡人过河的,心中并没有抱持着女色,坦坦然无牵无挂。一直抱持着女色的,不正是那个小和尚吗?

06 天堂之门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
法生同日了,来去在虚行。
寄语修道人,空生慎勿生。
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唐.庞蕴

天堂与地狱在哪里?

有一个将军天性骄傲自大,大家私底下都对他颇有微词。有一天他到街上巡视,看见一位自称智者的白隐禅师在为人解答疑难杂症,大将军便刻意刁难他。
将军:「你说,这世上真的有地狱和天堂吗?」
禅师:「这位壮士,你的职业是……」
将军:「我是鼎鼎有名的大将军啊!你不认识我吗?」
「是哪一个眼睛放口袋的人请你当将军的啊?」白隐禅师忍不住笑着说。
「你这个不知好歹的江湖术士,」大将军非常的生气,抽出配在腰际的剑说:「我要修理修理你,让你下辈子只能躺在床上。」
「地狱的入口就在这里。」白隐禅师突然退了一步大叫,手指着大将军的剑。
「你是说……」大将军停止动作,愣了一下,随即收回手中的剑,深深的一鞠躬:「对不起,请原谅我的行为冒犯了您。我了解您的意思了。」
「天堂的入口就在这裡。」白隐禅师仁慈的笑着说。

天堂地狱并不在死后的将来,而是现在。善恶在一念间,天堂地狱之门随时在为你开。

07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木犀盈树幻兼真,折赠家家拂俗尘。
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清.澄波<折木犀赠人>

谁到地狱救你呢?
一个员外前来拜访禅师,他很好奇和尚死后会到哪里去。
员外:「禅师,出家人死后会哪里去?」
禅师:「做牛做马啊。」
员外相当惊讶,他以为出家人死后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呢?」
禅师:「接着就下地狱啊。」
员外:「怎么可能?禅师您是有知识,熟知佛理的人啊,佛祖怎么可能让你下地狱。」
禅师:「我不入地狱谁到地狱救你呢?佛就在任何地方等你发现,佛会在天堂,当然也会在地狱帮助需要祂的人啊。」

如果只是把佛供奉于清洁地方,那么像污秽的厕所即无佛存在吗?佛是无所不在,天堂有佛,但是地狱不正是更需要佛的地方吗?

08 一切皆空

惟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永明偈〉

真的空了吗?

铁舟和尚研究有关禅的学问已经好几年了,他对自己的成就颇为得意,便四处拜访大师宣扬他的想法,互相切磋。
有一天,他来到相国寺拜访独圆禅师。一见到独圆禅师,他就忍不住现一现他研究禅的结论。
铁舟:「心灵、佛,以及云云众生,这三者皆是空无的。」
独圆禅师轻轻敲着木鱼没有回话。铁舟和尚以为独圆禅师服了他,回不出话来,于是得意的接着说:「现象的真性也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话一说完,独圆禅师就拿起木棒敲了敲铁舟和尚的头。
铁舟:「哎呀,你这个粗鲁的和尚,你怎么打我的头?」
独圆禅师:「既然你说一切皆是空,那你哪来这么大的脾气?你对禅学的了解根本不透彻,充其量只会耍嘴上功夫而已。」

「无善无恶,不受苦乐,一切皆空」连这一句都不足与外人道,铁舟拥有的不过是口头禅罢了。

09 迷途的学子

前前后后是犹非,祗在欣然一契机。
麋鹿猿猱知渴饮,难挠独鹤傍林飞。──清.本昼<欣然>

愿不愿意原谅他?

盘珪禅师在大家聚会的时候说了一个故事给他的弟子听。
有一个小和尚刚进入寺庙跟随禅师修行,可是他的手脚不太干净,时常在香油钱箱中偷一点小钱,师兄弟们怀疑他很久了,只是找不到证据向师父告状。有一天,他又重施故技,果然被躲在暗处的大师兄捉个正着。大师兄很生气,抓着他去见禅师。
「师父,这个小子偷拿香油钱被我亲手捉到,你一定要好好处罚他。」
「我愿意原谅他。」禅师说。
「不行,他三番两次偷钱,只是我们没有证据而已,这次好不容易捉到他,我们绝对不容许他污辱佛门。请师父把他逐出佛门。」大师兄说。其他弟子也附和说:「对,一定要赶走这个害群之马,不然我们就离开这里。」
「你们都跟了我很久,早就明白是非道理,但他却还是非不分,如果我们不帮助他,谁来帮助他;如果连佛家的慈悲心都不收容他,要他以后如何在社会容身?」
听了禅师的这番话,小偷和尚羞愧的泪流满面,他向大家发誓以后绝对不再做有辱佛门的事。

有一百只羊而走失了一只,急忙的到处去寻找的不正是走失的那一只,而把其他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吗?帮助最需要帮助的。

10 强盗的觉悟

素见风翻浪,欺人石点头。
玄功凭妙旨,演说各千秋。──元.普明〈说法〉

要如何原谅曾经伤害你的人?

有个恶狠狠的贼头到寺庙里抢劫:「要钱还是要命!」
「小兄弟别激动。」正在诵经的七里禅师停下动作说:「钱就在那个抽屉里,你自己去拿呗。」
「算你这个和尚识相。」贼头将抽屉裡的金钱搜括一空,七里禅师静静的在一旁观看。
「看你这麽配合,我就留一些钱给你吃饭吧。」贼头留下几个钱币,转身就要离去。
「喂,小兄弟,拿人家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吧。」七里禅师看着贼头说。
「喔,那就谢谢你啦。」话一说完,贼头一熘烟的就跑了。
几天后,贼头被逮捕了。捕头带着贼头来见七里禅师。「七里禅师,这个恶棍是不是曾经偷过你的钱。」
「他没告诉你吗?那些钱是我自愿给他的,他还感激的谢过我了。」七里禅师说。
贼头因为七里禅师的仁慈而减轻刑罚。出狱后,贼头去找七里禅师忏悔,并成为七里禅师的徒弟,终身侍奉七里禅师。
「要如何原谅曾经伤害你的人?就用爱心吧!」七里禅师如此告诫他的徒弟们。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很难做到的,是什么力量使人放下屠刀呢?「爱心」罢了。

11 茶杯禅理

形骸非我有,存灭本常情。
解脱归真日,优先独往生。──元.普明〈悼法石僧〉

茶杯也会寿终正寝?

一休禅师从小就很聪明,当他还是个小师弟的时候,就能了解师父讲的道理。以下是一则一休小禅师发生的趣事。
有一次,一休小禅师在把玩师父最珍爱的杯子时,不小心将它摔破了。「惨了,要是被师父发现了,师父一定会把我打得屁股开花的。」
说巧不巧,师父就在这个时候走进来了。一休小禅师急忙将破碎的杯子收到衣服内。突然,一休小禅师灵机一动,他问老禅师说:「师父,人为什么都会死呢?」
师父:「生死在天地之间本来就是自然的事。世间万物有生就有死,就像师父我也总有一天会圆寂的。」
「那么师父,你千万别伤心,」一休小禅师拿出破碎的杯子:「你的茶杯寿终正寝了。」

人生最可贵的是「生」的过程,有生自然会有死。能看透人的生死,自然也能看透物的生死。

12 物我对立

无我法皆空,死生少异同。
妙心化识见,真谛在其中。──南北朝.慧可〈真谛〉

医生不是要救人的吗?

古代有位军医随着军队四处出征,负责医治那些受伤的官兵。伤兵一批一批被送到军医这里来,军医日夜不眠不休,用尽心力的照护这些伤兵。伤兵们恢复身体健康后,又重返战场为国家效命,又再次受伤被送到军医这里来。
「这个士兵不是几天前才从我这里离开的吗?怎么…唉。」军医看着满身是血的士兵,不禁无奈的感叹。
长久下来,军医眼见日复一日的战乱、伤兵、死亡,他身心俱疲。「我再也受不了这一切了,我要离开这里。」
他带着行囊,四处游荡。当初他学医就是为了救更多人的性命,但是他现在已经找不回当初立志当一位医生的热忱。走着走着,他来到一位寺庙。在寺庙修行的禅师让他住进寺庙。
「禅师,如果上天执意要我做一位拯救伤兵,悬壶济世的军医,为什么要让我陷入这种痛苦当中?我亲手救了这些伤兵,亲眼见他们重回战场,又看着他们受伤被人抬回来。上天究竟要整我到什么时候?」
「不要一接触到任何环境、事物,就让自己完全融入当中。如此一来你完全看不见你的周遭还有其他的事物。你是个军医,你的任务就是救那些伤兵,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你应该只想着救人就好了呀!不要把自己放入到与自己对立的环境当中,应该要保持中庸之道。你就是想太多才会让自己痛苦。」禅师解答了军师心中的疑惑。
他终于想通:「是啊,我的职责就是救人。我要继续救人,不为什么,因为我就是医生,救人是我的职责。」
军医收拾行囊,回到战场继续为伤重的士兵服务。

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触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对立,故无所谓主观、也无所谓客观。无我无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领域。

13 言过其行

礼佛焚香早,钞经梳洗迟。
蒲团因坐惯,冷煖渐无知。──南北朝.昙晖〈生涯纪趣〉

什么时候走真的都可以吗?

有一位虔诚的老婆婆,三两天就到寺庙里烧香礼佛,寺庙里的人都认识她。
有一天早上,老婆婆又到寺庙拜拜,她双手合十,笑着说:「佛祖啊,该吃的我都吃过了;该享的福我也通通享受过了。只等您接走我的那一天。您要我什么时候去您身边伺候您我都愿意。」
恰巧经过佛堂的小和尚听到老婆婆说的话,「这老婆婆真是的,在世上侍奉佛祖就已经够虔诚的了,她还想去到佛祖身边服侍佛祖。」
小和尚调皮的想开老婆婆一个小玩笑。她躲在神像后面,故意装作低沉的声音说:「既然妳不介意,我想请妳今天晚上来吧。」
「啊!」老婆婆吓了一大跳,心脏竟然就这么停了,扑通一声的倒在地上。
没想到小和尚一个无心的玩笑,就让老婆婆真的提前去侍奉佛祖了。信仰宗教原是心灵的寄托,信仰应该是身体力行宗教的善道,只会耍一张嘴皮子,将信仰放在嘴巴上那有什么意义呢?

色彩动人的言辞会失去质朴,招致散乱;唯有言行一致,才是一切修身的基础。

14 越急越慢

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
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居遁证空

要花多久时间?

古代有一位少年自学剑术,他觉得自学已经到了极限,便四处打听哪里有高人可以让他拜师学艺。他打听到在远处的高山上有一位教剑术的高人,青年决定拜别家人,上山拜师学艺。
他跋山涉水,越过百山千峦,终于找到传说中的高人。
青年:「高人,请收我为徒,我会努力跟你学习剑术。」
高人:「要学习剑术,可能要花上十年的时间。」
「十年!」青年面有难色的说:「我的未婚妻在家乡等待我衣锦还乡呢……要是我倾全力学习,那要花多久时间?」
高人:「喔,那可能得花上三十年的时间。」
青年:「什么,你有没有算错?我可是诚心诚意的想跟你学习剑术。这样好了,我日夜都练习,你说要花多久时间?」
「照你这么说,我看七十年跑不掉。」高手说。
青年:「大师……」
高人:「年轻人,你没听过『吃紧弄破碗』这句话吗?心急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你这么急,当然需要更长的时间啰。」

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则不达,「平常心是道」正是这个道理。

15 将军的古玩

四大非我有,五蕴本来空。
掉头挨白刃,恰似斩春风。──晋.僧肇

为什么捨不得?

有一位四处征战战功彪炳的将军,他喜欢收集精致小巧的古玩。有一天,他在书房里整理擦拭他珍藏的古玩,突然,一个玉珮滑熘的从他手中掉下来。
「哎呀,我的宝贝儿。」将军即时接住玉珮:「你一定也吓一跳吧。」将军惊魂未定,心脏噗噗跳。
「真奇怪,我是个护国卫民的大将军,带着士兵出生入死,即使面临生死关头,我也没有这么紧张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将军左思右想,来回踱步。
「啊!我知道了!」大将军终于想通了:「因为我太珍惜这个玉珮了,我捨不得他受到伤害,才会这麽小心翼翼的照顾他,就是这份珍爱之情使得我万分紧张。哎呀,这只不过是一个玉珮罢了,我今后更应该学着放下得失心。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既然他差一点就要离开我,那我也不强求。」
将军一把将玉珮丢到地上不去理会他,他从此以后不再踏入战场,反而纵情山水之间。

有了得失之心,就有了悲欢喜乐。应该要超越善恶、得失,随缘即是福。

16 施与受

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
眼前林树兼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明.呆庵〈念佛〉

智慧到底在哪里?

有一天,禅师将它最宠爱的弟子叫到跟前。
「这本禅书是寺庙里最珍贵的宝物,它累积了几代大师的智慧。我已经老了,不晓得哪一天就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伺候佛祖。现在我把这本书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保存它。」
弟子婉拒了:「师父,我不能接受。你说的禅理我都牢牢记在心里。禅理透过你的口传达给我们,这本来就是禅理的真面目啊,这本书还是放在你身边吧。」
「这本书前后经历过七任住持的手,你是我最信任的弟子,将来你要将这些禅理再传出去的,到时你一定会需要这本书。你一定要收下这本书。」禅师说。
「那好吧!」弟子接过这本书,随即丢入一旁的火炉中,禅书在瞬间化作灰烬。
「你是不是疯了!你怎么可以糟蹋前人的智慧。」禅师生气的说。
「师父,这只是将世代的禅理文字化而已,这些道理我都记在心里了。坐而读不如起而行,你应该关心我们能否将这些禅理融入日常生活中而发扬光大,而不是只担心有没有人继承你这本禅书。」

知与行应合而为一,讲学而不身体力行,正如不懂佛理而只会念经的口头禅。

17 知音人

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
伯牙何所措,此日旧来长。──宋.道楷<铁锯和三台>

一辈子能有几个知音?

伯牙与钟子期是相当好的朋友,他们时常坐在一起吟歌诵诗。伯牙擅长弹奏古筝,而钟子期是个对乐音相当敏感的人,每当伯牙弹奏山之颂时,钟子期的脑海里就会随着伯牙的乐音出现高耸壮阔的泰山,「啊!这乐音就像泰山一样壮阔优美。」
当伯牙弹奏水之歌时,钟子期就会像身处悠远不见尽头的长江水面,「啊!这乐音就像长江一般川流不绝。」
不幸的是,钟子期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伯牙相当伤心。
「再也没有人欣赏我的乐声了。」他将古筝的琴弦一一割断,藉以哀悼知音人的去世。从此没有人再听到过伯牙的琴声。伯牙因为失去彷彿另一半的知音人而成为不完整的人。

18 盲人不知熄灯

眼净心即净,眼明心亦明。
净心如净眼,能净必能明。──明.梵琦〈说淨〉

给盲人灯笼做什么?

一个盲人在大白天的时候去拜访他的朋友,他们聊得很开心,完全忘了时间,回过神来时才发现已经是晚上了。盲人急忙向他的朋友告别,他的朋友交给他一个灯笼:「这个灯笼你带着吧!」
「我又看不见路,给我灯笼做什么?」盲人说。
「这个灯笼可以保护你在夜间行走不会被其他人撞到。天色已经暗成这样,你就拿着这个灯笼赶紧上路吧。」友人说。
「谢谢你啦,那我就先走了。」盲人说。
盲人小心翼翼的行走,突然,「哎呀,是哪一个冒失鬼撞到我。」
「你才是个冒失鬼哩。」路人说。
「难道你没有看见我拿着灯笼吗?」盲人问。
「灯笼?你的灯笼早就熄灭了。拿着灯笼想照亮别人,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灯笼早就熄灭了,真是怪人。」路人说。
就像这个盲人,你会不会抱持着自己的想法而忘了别人的意见呢?要做个善体人心的人喔!
抱持着别人的观念而想照亮别人,就像盲人掌灯,灯早就不亮了而不自知呢。

19 值钱的东西

半岭薄云萦,中天月色清。
秋来多夜坐,煮茗待钟声。──〈夜坐〉

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有一个小偷趁良宽禅师不在时到他的草屋中想偷东西,他左翻东找,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在这个时候,良宽禅师回来了。
「原来是小偷先生啊,真是抱歉,你特地到我这里来,我却没有东西可以给你带走,这样吧,我身上这件衣服就让你带走,他起码值个几分钱。」
小偷相当惊讶,拿了衣服头也不回的就跑了。
「真是个可怜的人,我还想将这个漂亮的月色也一起送给他说。」良宽禅师打着赤膊,坐在月光下心满意足的说:「天地间珍贵的事物何其多,既然他不能和我一起欣赏,我就一个人独享啰,哈哈哈!」

一般人只追求名利,其实天地之间你拥有的何其多,星、月、山、水,一花一草都因你而在。

20 一枝草一点露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唐.弦觉〈永嘉证道歌〉

剩下的水还能做什么?

仪山禅师为了节省烧热水的木柴,习惯早上放一桶热水在大太阳下利用太阳强烈的热能使水变热。有一天,仪山禅师在大太阳底下洗澡,「请帮我加一些冷水,水太热了。」
「是,师父。」小师弟提了一桶冷水慢慢加入热水中。
「好了好了,这样就够了。谢谢你了。」仪山禅师终于可以舒适的洗个热水澡了。
小师弟提着剩下的半桶水,往旁边的空地一倒。
「傻瓜!」仪山禅师看到小师弟的举动相当生气:「你在做什么?世上的大小事物都有他的用处。就像剩下的那半桶水,你可以浇寺庙内的花草树木,拿来擦拭大厅内的桌椅佛像,保持寺庙内的干净整洁,或者拿去烧开水给大家喝也可以。」
「嗯,师父,我知道错了。」小师弟说。
仪山禅师不忍再苛责小师弟,于是和颜悦色的说:「天地万物皆有所用,最卑微的人也在这世界上默默扮演他的角色,下次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思考清楚,才不会辜负上天的心意。」而这个小和尚也因此智慧大开,成为后来有名的「滴水」和尚。

21 过去、现在、未来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馀一朵在,明日定随风。──唐.知玄〈咏花〉

要抱怨还是要享受?

有位侠士要到另一个乡镇去,途中经过一个森林,走着走着,他忽然听到背后的树丛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他回过头一看,一只老虎突然跳出来出现在他眼前,饥肠辘辘的向他走过来。侠士吓的拔腿就跑,老虎在后头紧追不捨。
眼见老虎就要咬到侠士,侠士却已经跑到一处悬崖边,侠士心想:「完了完了,没退路,今天真是这辈子最倒楣的一天……咦!」侠士看到悬崖边垂挂着一条野长藤,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往上一跃,一把便捉住了野长藤,暂时解除危机,而老虎只能在悬崖下张口怒吼。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侠士松了一口气,想着等到老虎离开了,他就可以继续上路。不料他一抬头却看到悬崖上有着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在吱吱喳喳的啃食着野长藤,只听野长藤发出撕裂的声响。
侠士低头瞧瞧深不见底的河谷,绝望透了。他回过头来,忽然看见不远处的山崖边长有一颗鲜红欲滴的树果。他伸长手摘下这颗树果,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老天可怜我,在我大难临头时还赐我一颗香甜的果实,我可要好好享受。」

不思过去,不想将来,体验珍惜即刻,随缘既是福。

22 因为我在

山水随缘好,乾坤日夕宽。
偶然成一偈,万事不相干。──明.梵琦〈随缘〉

辛苦工作为什么?

有一位老和尚趁着今天烈日当空,拿出醃製的菜干一片一片整齐的舖在竹板上。他擦去快要滴下来的汗水,背部的衣服却早就湿了一片。禅师在屋檐下观察了老和尚一会儿,看他这么辛苦,忍不住走向前去问他:「老和尚您今年几岁啦?」
老和尚:「快七十岁啰。」
禅师:「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何还要这么辛苦工作呢?一定是那些年轻和尚偷懒。」
老和尚:「我工作是因为我在这里啊。」老和尚精神奕奕的说。」
禅师:「那您也不需要在大太阳底下工作吧!」
老和尚:「因为太阳就在那里啊,我要晒菜干,当然就要在大太阳底下晒,难道拿到屋里晒呀?你说是不是呢!」老和尚一说完话又回头去做他的工作。禅师体谅老和尚工作辛苦,却没有想到老和尚的工作是必须在大太阳底下做的。「人辛勤工作其实也要因时因地制宜的;与工作合而为一才能乐在工作。」

天地日月恩泽万物,但却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人勤劳的工作而不抱怨,乃是与天地日月结合为一。

23 色即是空

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
若得此中意,长江自当止。──隋.惠忠〈绝观诗〉

画心?画性?

益中和尚很会画画,喜欢用绘画来表达佛经的道理。有一天,入道和尚决定考考他的功力,于是出了一道难题。
入道:「小师弟,你可不可以画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心』的境界?」
「难不倒我。」益中和尚随即拿出画笔在入道和尚的光头上画了几笔。
入道和尚好生气地骂:「可恶的傢伙你在搞什么?」
小和尚没有回话,笑咪咪地快速画下大师兄生气的模样:「完成了,这就是『心』。」
入道和尚:「那么『见性成佛』的『性』呢?」
益中和尚:「你先拿出『性』来让我看看啊。」
入道和尚:「嗯,这个嘛……」
原本要考倒小和尚的大师兄反而被小和尚问得答不出话来。
益中和尚:「大师兄,自性是每个人的特色,是要靠自己去发现的,你若不了解自己的个性,我要怎么画给你看呢?」

自性是一切具足,没有欠缺的。每个人的自性要靠自己去发现,因为没有别的路可以从外面通向我们的自性。

24 成佛成魔一念间

天台多幻景,幻自俗心生。
皎月光风现,一例是常情。──清.梅谷〈天台四咏〉

只能这样想吗?

有一位在寺庙前卖纸钱香烛的老婆婆,最近不晓得发生什么事,总是泪眼盈眶、哭哭啼啼的。有一天,住持终于忍不住问她:「老婆婆你究竟为了什么事哭得这么伤心?」
「哎呀,都是为了我那两个女儿。」想到女儿,老婆婆哭的更伤心了:「我大女儿嫁给一个作香的;二女儿嫁给一个作伞的,晴天的时候,没有人会拿伞,我就想到二女儿家的生意一定很差。雨天的时候,我就想到大女儿家需要大太阳来晒刚做好的香,一连下了几天雨,香晒不成,没办法交货啊。」老婆婆愈想愈伤心,眼泪像溃堤般倾洩,把住持吓了一跳。
「我说老婆婆啊,妳应该想雨天的时候二女儿家的生意会好的不得了;晴天时想到大女儿家的香终于见着阳光,可以准时交货了。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嘛。」
老婆婆想一想:「真不愧是住持,你说的真对。」老婆婆终于破涕为笑。
「每件事都有一体两面,就看妳如何看待,是喜是悲全都在一念之间。」

「即心即佛」,一样事情的发生是喜?是忧?全在于你是站在那一个角度去看「它」。

25 至人用心若镜

净心在了悟,了悟岂寻常。
不是菩提下,都成正觉场。──明.梵琦〈了悟〉

你到底要什么东西?

有一天,大含和尚独自一人待在书房里阅读经书,一个大汉静悄悄熘进来……
「请问你有什么事吗?」大含和尚问。
大汉露出身后一把亮晶晶的利刃。
大含和尚说:「这位大哥,你若是专程来杀我的,那就动手吧。还是你对这里的经书有兴趣呢?」
大汉:「只有你们这些出家人才会看这些经书,我更不是冲着你来的。我要钱!」
「哈,原来只是要钱啊,」大含和尚拿出他装钱的小布袋丢给他:「这些都给你,应该够你花用了。」话一说完,大含和尚又回过头去读他的经书。大汉拿了钱拔腿就想熘。
大含和尚:「出去的时候记得请把门关好,免得又有小偷熘进来。」
不久后,大汉把这件事说给同伴听:「我偷骗整个城市,只有这一次让我心惊胆颤,吓死了,当时真怕那个和尚会在我身上下什么咒语。」
恰巧有一位长者从他们身边经过,他自顾自地说:「世上任何事物来去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用平常心看待,随遇而安罢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事情来了以本性对应,事去了,心随空。

26 死后何处去?

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
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宋.法演〈送朱大卿〉

和尚可以长生不老吗?

禅师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受诏去晋见诸侯陈大人。
「请问禅师,在禅理中,一个人的心就是佛家的所在地吗?」陈大人问。
「如果我说是,你会以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如果我说不是,那又和众人所知道的不一样,就看你怎么想啰。」禅师说。
「这算什么答案!」陈大人心想。
「我很想知道了解禅理的人死后会到哪里去呢?是跟一般人一样上天堂或下地狱,还是能长生不老?」陈大人又问。
「我怎么知道,我又还没死过。」禅师觉得与陈大人话不投机,于是转头离开。
人,生的时候应该以生的眼光与角度去看世间的一切,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现在担心死后去哪里有什么用呢?
生时应以生的立场去享受生的美妙,不必担心死后的世界。今天就以今天去过活,不必为明天忧愁,明天自有明天的忧愁。

27 无剑之剑

如刀不自割,指亦不自指。
如心不见心,其事亦如是。──《愣伽经》

剑侠到底有多厉害?

有一位侠士,他用剑的功夫如入无人之境,高明到没有人躲得了他的出手,江湖上的人都叫他「剑侠」。随着时间的过去,剑侠的年纪增长,老剑侠厌恶了江湖上的打打杀杀,他决定退出江湖,把长久佩带在身边的剑收起来,身上不再佩带任何刀剑,只收几位有心学剑术的年轻人为徒。
有一天,老剑侠坐在池边静思,他的两个顽皮的徒弟躲在他身后:「师父说过他的身上每一处都是刀锋,轻轻一碰就会受伤,我们来试试他是不是那么厉害。」
小徒弟拿起一根木棒,大声喊叫:「我砍。」就往老剑侠背上打去。
老剑侠慢慢回头,微微一转身拉开放在地上的草蓆,刚好踩在草蓆上的小徒弟跌了个四脚朝天掉到池子里:「师父,救救我呀。」
「哈哈哈!」老剑侠与另外一个徒弟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师父我修练多年,已经练就心如止水的境界,世上突如其来的变化我自能化解,你们就别费心捉弄我啦,要多多练习剑术才对。」

若得深刻的修行,心如明镜止水,面对世事突然变化,自然能在胸际中浮现应对方法,物来顺应。

28 魔由心生

悲欢无极致,啼笑莫矜夸。
有泪潸潸坠,修心未到家。──宋.道隆〈泪〉

肚皮怎么会有黑蜘蛛?

有一位年轻和尚,每次静坐到快要达到入定的境界时,就会有一只黑蜘蛛来打扰他。和尚不堪其扰,求助于禅师。
「禅师,请你帮帮我。每次我要达到超越思考的境界时,就会有一只黑蜘蛛来打断我。再这样下去,我永远都不能体会佛家的道理,我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禅师,你有什么办法?」
禅师摸摸他的大光头说:「这样吧,下次黑蜘蛛再出现时,你就拿毛笔在他的肚子上画一个圆圈,让我们来瞧瞧他是哪里来的怪物。」
和尚照禅师的指示,在黑蜘蛛出现的时候,飞快的拿笔在黑蜘蛛的肚皮上作记号。等到和尚结束修行起身时,赫然发现自己的肚皮上有一个黑圆圈:「哎呀,怎么会这样!」
在一旁观察的禅师笑说:「很多事情及想法都是自己造成的,原来那只扰人的大蜘蛛就是你自己,是你的心在阻碍你的修行啊。」

人生中往往会遭遇到很多的困扰与烦恼,其中最大的困扰往往是来自于自己。

29 贫与富

彭祖八百乞延寿,秦皇登位便求仙。
昨夜天津桥上过,石崇犹自送穷船。──《指月录》

会不会想太多了?

有一个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天傍晚,他到森林里捡拾柴枝,忽然在一个草丛中发现一尊金色的罗汉。农夫赶紧跑回家叫家人来看「这一定是纯金打造的,我们发了发了!」
「快拿去变卖,我们这一辈子都不愁吃穿了。」农夫的妻子欣喜若狂。
「真是天公疼好人。」农夫开心的说。
可是农夫回到家后却一整晚都闷闷不乐,妻子见他眉头深锁,关心的问:「你怎么了?」
「我在想另外那十七尊金罗汉在哪里?如果我们能找到那十七尊金罗汉,我们马上就变成有钱人了!」
妻子说:「我的天啊,你真是想太多了。那一座金罗汉已经够我们用了。有没有钱,富有不富有是看一个人知足不知足,像你这种贪得无厌的人,我想给你一百个金罗汉你也不会满足。」


30 不执着两边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经》

你是不是残障?

有一个员外,他虽然家财万贯,却相当吝啬,是个标准的铁公鸡。有一天,默仙禅师前来拜访他,希望他能赞助一些钱建设寺庙。默仙禅师在拜访员外前早就听说他很吝啬,不过默仙禅师还是想来试试他。不出默仙禅师所料,员外一听到默仙禅师的来意,马上回绝默仙禅师的请求。默仙禅师并不觉得生气,只是问他:「你看看我的手,」默仙禅师握起拳头说:「如果我的手从我出生到老死都是这样,你认为会是什么?」
「是个残障。」员外回答。
「那么如果我的手从出生到老死都是这样呢?」默仙禅师张开手掌说。
员外说:「也是个可怜的残障。」
「那就对了,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有黑有白、有甜有咸,如果只坚持选择一边,那就永远无法领略另一边的滋味。你若是能了解我所说的,你就会变成一个愉快的有钱人。」默仙禅师说完,便向员外辞别。
员外想了一会儿,终于了解默仙禅师说的道理。从此以后,员外成为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还乐意负担寺庙改建的所有费用。

一切相对的好恶、有无、利害、人我等等,都是分别心,才一起见便背本心,就落在两边,而禅是中亦不立的。

31 不变应万变

妙用应无穷,触途滞不通。
溪山云月好,处处可同风。──宋.怀琏

你要去哪里啊?

有两座寺庙相隔一道牆,两座寺庙里分别有一位小和尚,两人年纪相彷,时常喜欢斗嘴。
有一天,左边小和尚要外出去採买东西,正巧碰上在打扫前门的右边小和尚。
「你要去哪里啊?」右边小和尚问。
左边小和尚指指自己的双脚说:「脚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右边小和尚听不懂他说的话,他向大师兄提起这件事,大师兄也不晓得左边小和尚的意思。「下次你就问他,如果没有脚你要去哪里。」
没几天,右边小和尚又遇见正要外出採买的左边小和尚,于是他又问:「如果你没有脚,你要去哪里?」
左边小和尚在半空中挥动双手说:「风去哪里我就去那里。」
右边小和尚相当错愕,又请大师兄帮他解答。「下次他再这么说,你就问他,若是没有风,你要到哪里去。」
隔天,左右小和尚又见面了。
「若是没有风,你要去哪里?」右边小和尚问。
「我要去市场。」左边和尚说。
在一旁的右边小和尚的师父说:「这招厉害。所谓以变制变,将会愈变愈多且愈复杂;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技俩有时尽,不变的方法却无穷。」

32 禅不可说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唐.寒山子

无「语」的道理?

药山禅师有好一阵子没有对徒弟们讲授有关禅的道理学问了,有一天,众徒弟推派大师兄去邀请药山禅师再对大家讲道。
「这样啊,难得你们有这个心。那好吧,今天下午请大家打扫完毕后在老地方集合,我今天要教大家一个新的禅理。告诉他们,迟到的可要打屁股喔!」
「是,师父。」
约定时间一到,徒弟们一个也没有少的都在大厅集合了,等待大家坐定后,药山禅师终于出现。他坐下,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二师兄忍不住了说:「师父,请你说几句话嘛,大家都在等你。」
没想到药山禅师一句话都没有说转头就走。
大师兄马上追了出去:「师父,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呢?」
「禅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讲经文有讲经文的方式;布道有布道的方法,禅的道理存在于世间万物,是要人用心体会的,你们硬要我说,我总不能胡说一顿吧。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可解答的事时,再来找我讨论吧。」

「禅」不属于过去、现在、未来,它是本来如此,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

33 赵州石桥

松下问童子,言师採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你也找得到石桥吗?

有一位和尚听说河北赵州观音寺前有一座石桥很有名,趁这个机会,他想要去拜访在观音寺的禅师,顺便瞧瞧这座有名的石桥。
和尚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来到观音寺,果然在观音寺前看到一座石柱的独木桥,可是那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柱桥啊,有名的石桥到底在哪里?一进入观音寺见到禅师,他马上就问到有关石桥的事:「我听说观音寺有一座独木桥很有名,可是我进来的时候,只看到一座简陋的石柱桥啊。」
禅师:「你只看到石柱桥啊。」
和尚:「到底有名的观音寺独木桥在哪里?是给人渡河用的吗?」
禅师:「观音寺的独木桥就是帮助迷惘众生找到人生道路的桥啊,走独木桥进来观音寺,得到救赎后再走独木桥勇敢地进入现实世界。你所看到有形的独木桥只帮助你过河,无形的那个观音寺石桥可是默默在普渡众生呢!你说珍贵不珍贵呀!」

有形的独木桥只渡人一时,无形的赵州石桥却是以菩萨的慈悲心,默默地以身承受驴马践踏、普渡众生。

34 如何修行

数里无人到,山黄始识秋。
岩间一觉醒,忘却百年忧。──宋.从悦〈一觉醒〉

吃饭睡觉也是修行?

一位先生问正坐在树下的老和尚:「修道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老和尚:「就像我一样啊。」
先生:「你也正在修行吗?」
「你看不出来吗?」老和尚披上他的袈裟:「修行就像穿衣服、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事。」
先生:「你说的那些只是一些日常琐事啊,这哪是修行,老和尚你别老疯癫了。」
老和尚:「我说的没错啊,你以为修行是什麽大事啊。修行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啊,举凡洗脸刷牙打扫煮饭洗衣------在做这些事时我都带着一颗诚心,使这些事能跟佛的真理结合,这就是修行。」

修行即指从寒暄、洗脸、吃饭等细节都要诚心诚意、每日奉行,诚意地完成每件事,而使之与真理产生共鸣。

35 赵州问赵州

问既一般,答亦相似。
饭里有砂,泥中有刺。──宋.慧开

禅寺在哪里?在那里啊!

师兄要去拜访禅师,不料却在途中迷路了。前方的树下正好有一个老婆婆,师兄走向前去问他:「老婆婆,请问禅寺怎么走。」
老婆婆:「禅寺啊,就在前方,你无须往东无须往西,一直往前走就会到了。」
依照老婆婆的指示,师兄果然顺利的来到禅寺。见到禅师,师兄和禅师聊起这件事:「今天我在来的路上差点迷路。幸亏遇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好像熟知禅理,她指引方向的方式好深奥。她要我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东或往西,自然会找到禅寺。我果然找到了!」
禅师:「真的吗?我要去看看她是不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厉害!」
隔天,禅师和师兄特地出发去找那一位师兄说的老婆婆。走到师兄指引的地方,果然看见一位老婆婆坐在树下。「师兄说的一定是这一位老婆婆。」禅师心想。
「请问,赵州怎么走?」禅师问。
「赵州就在前面,你无须往东无须往西,只要一直走就会看到了。」
禅师回头看看躲在树下偷看的师兄:「老婆婆只是瞎掰罢了,你还算幸运能找到禅寺。赵州明明就在禅寺的东边。这一成不变的答案并不能适用于任何地方。就像生命时常在改变,唯有随着改变而改变,才能领会隐藏在生活中的禅理。」

36 代替不来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唐.李翱

你可以代替我吗?

大师兄决定探究禅学的大义,他跑去问禅师:「请问禅师,禅学的大义是什么?」
禅师:「嗯……我很想告诉你……可是我的膀胱快被我撑破了,我得先去『洩洪』。」
大师兄:「啊?」
禅师:「这种事你总不能代替我去吧!」
大师兄:「没错,可是……」
禅师:「你想一想,即使是连尿尿这种生活中的小事,也要我亲自来才行啊,难道你想帮我吗?」
大师兄:「禅师,这我恐怕办不到。」
禅师:「那么你怎么认为我可以告诉你禅学的大义呢?这种事你应该自己去体会吧!我如果告诉你禅学的大义,那不就像是教九官鸟说话一样。九官鸟虽然会说人类的话,却不懂话的意思。我想,禅学的大义还是由你自己去领悟吧。」

悟通生死大事,只有依靠自己,别人是代替不来的,抱持别人的观念就像鹦鹉学舌,虽会讲话但它自己却不知其意。

37 何谓生何谓死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唐.拾得〈无去无来〉

是生还是死?

道吾师父带着徒弟渐源前往丧家祭拜。道吾师父在祭拜完后,走到棺材边默默地说了几句话。
「师父,这个人是生还是死?」徒弟渐源问。
师父:「不算生也不是死。」
渐源:「不算生也不是死?这是什么意思,师父。」
师父:「我不能说。」
「师父,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脾气向来暴躁的渐源徒弟大声的说:「你这个顽固的老头,不告诉我的话,我会对你不客气喔!」
师父:「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管不了你。你打扁我我也不能说。」
「可恶!」渐源一个拳头就挥向师父:「我拜你为师,你却那么小气一点事也不肯告诉我。算了,以后我不认你这个师父,你也没有我这个徒弟。」
不久后,道吾禅师过世了,渐源为了追寻生死的问题,千里迢迢去找老和尚「老和尚,请问你,一个已经躺在棺材里的人到底是生还是死?」
老和尚:「不能说生也不能说是死。」
渐源听了,突然恍然大悟。他终于知道自己当初有多愚蠢了。他在老和尚修行的道场住了下来。有一天,老和尚看他拿着锄头、低着头在大厅里来回踱步。
老和尚:「你在做什么?」
渐源:「我想要找到师父的遗骨。」
老和尚:「天地如此广大,你要去哪里找?找到什么时候?」
渐源:「所以我在尽力找嘛。」
老和尚:「唉,生的时候,生命就是一切;对死去的人来说,死的现象才是他的一切。人在生的时候,忠于生命的事实,那么面对死亡时,就不会那么无所适从了。」

38 俱胝断指

俱胝钝置老天龙,利刃单提勘小童。
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宋.慧开

禅学的道理是什么?

俱胝禅师收了一位少年为徒弟,这个小徒弟经常看到俱胝禅师用他的大拇指回答民众的问题。小徒弟把这招学起来,后来有人来找俱胝禅师,而禅师不在的时候,小徒弟就会学俱胝禅师用举大拇指来回答问问题的人。
有一天,俱胝禅师知道这件事了相当生气:「你这个翅膀还没长齐的毛头小子懂什么。」说着就拿出一把刀把小徒弟的大拇指削去一小截,小徒弟痛得大哭。
几天后,俱胝禅师把小徒弟叫来面前:「我问你,禅学的道理是什么?」
小徒弟不知该如何回答,便伸出断了一截的大拇指。俱胝禅师也伸出他的大拇指。小徒弟看到自己的断指与俱胝禅师完整的大拇指,这才恍然大悟。
「别人深入而后了解的道理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除非你也将这些道理深入了解后将之变成自己的。」

39 香严上树

香严真杜撰,恶毒无限尽。
哑却衲僧口,通身迸鬼眼。──宋.慧开

他该怎么回答呢?

有一天,香严禅师对着一群弟子谈论有关禅的道理。他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和尚爬到树上,用嘴咬着一根细树干吊在那里。树下的一位师兄问他:『禅学最精深的道理是什么?』此时的和尚真不晓得该怎么办,他若是不回答师兄的话,对问话的师兄会很失礼;若是回话的话,他就会掉到地上。他就僵在那里不晓得该怎么办才好。」
禅师的弟子:「哈哈哈,这个和尚真是搞笑。」
禅师:「别玩了。你们想想,该怎么帮助这个和尚?」
一位徒弟说:「那还不简单,我才不会在那个和尚不能说话时问他,我可以在他爬上树前问他啊。」
「禅理会随着环境,以及所处的境地而有所改变。和尚在畅所欲言和不能开口说话时,对禅理的体认就不同,你要他如何回答呢?」

40 芥纳须弥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
展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五代.布袋和尚

小芥子装得下一座大山?

唐朝时代有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叫李勃,他早也看晚也看,有时兴致一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看书。他看的书可能已经有一万本那么多,认识他的人都叫他「李万卷」。
有一天晴空万里,他决定暂时放下书本到郊外走走。他一路走到禅寺,并进去拜访智尚和尚,他问智尚和尚:「我在佛书中曾经读到『须弥山没入芥子』这一句话。老实说,我有点搞不清楚,这么一座大山如何装进一颗小芥子中?请智尚师父开示。」
智尚:「你书读的多,懂的事也很多,大家都叫你『李万卷』,请问你那一万本书是如何装进你的脑袋里?请你告诉我。」
李勃:「啊,这个嘛……」
智尚:「道理是没有形状、没有边际、无所不在的。可以放在大水缸里,也可以是一颗小种籽,只要你熟悉它。」

41 平常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慧开〈春有百花〉

请问该如何学习禅道呢?

一位书生初次学习有关禅的学问,他性子很急,想一步登天马上就了解禅学,他跑去请教禅师:「禅师,请问该如何学习禅道呢?」
禅师:「肚子饿了就吃饭,累了就睡觉,渴了就喝水……」
书生:「拜託,一般人不都是这样嘛,我现在说的是如何学习禅道,不是问一般人的日常生活都在做什么。」
禅师:「一般人才不像我说的这样,他们可忙了,吃饭的时候心里想着下一顿要吃什么山珍海味,虽然睡着了却梦到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梦,你说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书生:「这个……」
禅师:「把一切束缚心灵的绳索抛开,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一切事物。学习禅道也是这样。」

42 木犀香自香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五代.德韶〈心外无法〉

你闻到桂花香了吗?

有一位老先生来问禅学的真义:「请问大师,禅学究竟是什么?我问了好多人,却得不到我想要的解答,我想得头快破了,你一定要告诉我。」
禅师:「论语上有说过:『吾无隐乎尔。』我没什么隐瞒着你,也不会隐瞒你。」
老先生:「哎呀!我不懂你的意思,你说得明白一点好不好。」
「先别想了,」大师看他一付焦急的样子,想缓和他的情绪:「你陪我一起到后山走一走好不好?我们走吧。」
后山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随处可见蝴蝶在半空中飞舞,三不五时还会看见兔子从你脚边熘走。
「你有没有闻到一股桂花的香味?」大师突然问他。
老先生:「什么?什么桂花的香味?哪里有?」
禅师:「唉,认真体悟当前,别错过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听我的话,你很快就会领悟禅学的道理。」

把握现在,体悟当前,别错过人生中的每一事、每一物。夜夜是春宵,日日是好日。

43 我在

随缘事事了,日月何欠少?
一切但寻常,自然不颠倒。──宝峰克文禅师

泡茶给谁喝?

云岩正在泡茶,师兄道吾正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
道吾:「师父,你泡茶是给谁喝?给自己喝吗?」
「有一个人想要喝茶。」云岩边倒茶边回答。
道吾:「你别忙了,让那个想喝茶的人自己来泡茶呀。」
云岩:「因为我刚好在这里。举手之劳罢了,您也喝一杯茶。」
道吾:「这怎么好意思。」
云岩:「在这里没有主客之分、大小之分,在禅学里也没有。」

44 镜清雨滴声

空门寂寂澹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唐.可止〈精舍遇雨〉

从外面传来的是什么声音?

一个下雨的午后,镜清禅师和他的弟子坐在屋内聊天。
禅师:「你说从外面传来的是什么声音?」
弟子:「师父,是雨声啊。这场雨已经下了一整天了,这雨声都听得有点烦心。」
禅师:「唉,大家都被世间万物给迷惑、颠倒思想了,竟然无法从世界中脱身。」
弟子:「师父,你的意思是说……徒弟该如何感觉才对呢?」
禅师:「我就是雨声。你现在在这个小房间,只有你才是你的内在,你身旁的我和房间内外的所有事物都属于外在,只有没入天地间唯一的雨声,人与环境结合,内在与外在结合,你就能体会我常说的禅学的道理。」

人应该与境合一、物我相忘,没入天地间唯一滴雨声里,此时二而为一,于是就能完全体会。

45 空手而回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费闲歌》

你又何必去拜师呢?

希迁最早修行于六祖的门下,六祖圆寂后,他决定去投靠行思师父。他收拾简单的行囊上路,一路上跋山涉水,终于到达行思师父修行的道场。
行思:「你说你之前有跟过师父学道,你之前的师父是哪一位?」
希迁:「是六祖大师。」
行思:「喔,原来是六祖大师,我听说他圆寂的事了,能去侍奉佛祖也是一件好事啊。能不能谈谈你在六祖那里学到什么?」
希迁:「我在拜六祖为师之前就没有缺少任何东西。」
行思:「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去拜师呢?」
希迁:「如果没有拜六祖为师,我又怎么会知道我其实什么也不缺?」

没有一位身为师父或老师的人能够教导学生什么,但是他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缺失与弱点,这才是学道的真理。

46 阴雨两人行,天不淋一人

桃源洞口寻春色,野老频呼在此中。
游遍园林犹借问,不知身在万花丛。──潜夫峻禅师《径石滴浮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呀?

「绵绵阴雨两人行,奈何天不淋一人。各位小徒弟,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个凉风习习的下午,禅师带领一群新进寺庙的小徒弟们在树荫下聆听有关禅学的思想。
「我知道,我知道。」他们当中最活泼的小竹竿师弟说:「因为他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拿雨伞。」
小胖师弟说:「我觉得这场雨应该是局部阵雨,有一阵没一阵的关系。」
「我想…可可可…能是有一…个走在屋簷下,一个走在…外面的关系吧。」小结巴师弟说。
「对呀对呀。」其他人都异口同声的附和。
「你们这群小朋友,为什么你们都只想到『不淋一人』,只有淋到一个人呢?『不淋一人』指的是『淋两人』,也就是两个人都淋到雨啊。太执着于一个想法,就会忽略事物的另外一面。就像你们都觉得小结巴师弟说话很慢,可是你们当中谁知道他写字速度既快且字体工整呢?文字虽然表达出真理,可是真理却不在字面上,只专注在文字上哪能参透真理。」

47 随流去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宋.方会〈机用偈〉

人生的方向在哪里?

大梅老和尚在了解禅学的真道后,便离开禅师,隐居在山中。有一天,一位迷路的小和尚来到大梅老和尚隐居的道寺。
「打扰您了。我不小心迷路了。」小和尚说:「这里的环境真好,空气清新,青草绿树环绕,您在这里住多久了?」
「没仔细算过,我只注意到这些青草绿树变黄,叶子落尽,然后又发出新芽,变得茁壮。」老和尚说。
「那么,我应该怎么走才能走出这座山呢?请您给我指引个方向吧。」小和尚说。
大梅老和尚指着脚下的一条小溪流:「你就随着这条小溪去吧。」
小和尚:「这个……」
老和尚:「世人多被世界设定的范围给框住、限制住了,你只看到这里的青山绿树,其实这里的每一条路都可以走出去,你发现了吗?不然你刚才怎么会走着走着就到我这里来了,你现在也可以走着走着就走出去。」

48 进退两难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契此〈手把青秧〉

应该怎么做才对?

法云禅师有一次对两个徒弟说:「考考你们,若是你退一步就会失去一样珍贵的东西;进一步就会失去你所学到的道理;停着不动又会像个傻瓜一样,你要怎么做?」
两个徒弟想了很久,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师父,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徒弟问。
师父:「要尽可能捨弃那些偏执的想法,力行中庸之道。」
徒弟:「那要怎么样才会不失去知识又不会失去一样东西?我可不想不进不退成为一个傻瓜。」
师父:「很简单,先退一步再进一步。退一步就进一步,退两步就进两步。一进一退不就一得一失,这样就可以达到和谐圆满的境界。」

49 丹霞烧佛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佛像能不能烧出舍利子?

丹霞老和尚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将寺庙内的佛像拿来燃烧取暖。
「你……丹霞,你怎么可以把神像拿来烧,这可是佛祖的神像啊!你真是太可恶了,你将佛祖的教诲放到哪里去了?」另外一个老和尚发现丹霞老和尚的行径,不禁破口大骂。
「我想看看这样能不能烧出舍利子来。」丹霞说。
「你真的疯了。这样怎么可以烧出舍利子来呢,你烧他个八天八夜也不可能。」老和尚气的双手握起拳头:「我要代替佛祖惩罚你的大不敬。」
「喔,难怪我一个子儿都看不见,既然如此,另外那几尊佛像也拿来烧一烧吧。」丹霞又说。
老和尚:「什么!」
丹霞:「佛经上并没有谈到我们要如何敬拜佛像,佛的道理是存在人心中,虽然我的眼中没有佛,但是我的心中有佛啊,你又何必这么介意我把佛像烧了来取暖呢?」

道人无心,何过之有;不拘泥于形式,率真的依本性去做即无过错。

50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出便无踪。
自此不疑诸佛性,更无南北与西东。──宋.了义〈不疑〉

世界上还有不变的真理吗?

老禅师与他最得意的门生一起坐在大树下畅谈人生哲理。
「老师,这个世界上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无踪,这么说世界上还有不变的真理吗?」
「你抬头看看这棵开满花的苹果树,去年结完果子后,我们看她枯萎的样子以为她撑不过去年冬天了,没想到春天一来她却美的像是人造的。再看看我们身旁的这条小溪,他虽然看似静止不动,其实他是用惯有的动作与速度在流动着。花开花谢,潮起潮落,这种变化就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51 什么不是佛法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宋.程颢

这个也是佛法?

有一个和尚觉得自己跟随鸟巢师父够久了,他认为自己已经熟知佛法,于是决定向鸟巢师父告别,外出寻觅更精深的佛法。
「多谢师父这几年的照顾,我要离开这里了。」和尚带着简单的行囊,前来向师父辞别。
师父:「你要到哪里去?」
和尚:「暂时无落脚之处,我想到处走走,学习更精深的佛法。」
师父:「说到佛法,我有一个东西要让你瞧一瞧,也许能帮助你更了解佛法,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什么东西?」和尚眼见老师父拿出一根羽毛。
「这不过就是一根羽毛而已嘛。」和尚不以为然的说:「这根羽毛何来佛法可言?」
师父:「万物皆暗藏佛法,就看你如何去体会。真理并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的心中。」

52 火神来求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慧能

到底懂了没?

玄则和尚去拜访隐居深山多年的青峰和尚,好不容易才找到青峰和尚住的小草屋。
玄则:「青峰和尚,我听说你熟知佛法,我想请教你,到底什么是佛法?」
青峰:「佛法的大义就是火神来求火。」
蔡志忠动画片《禅说》 蔡志忠禅说
「我知道!我了解你的意思了,没想到我这次这么快就开悟了,谢谢你青峰和尚。」玄则开心的向青峰和尚道谢,随即跑下山。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佛法的大义了!」玄则和尚一回到寺庙就马上向住持报告这次远行的收获。
「青峰和尚告诉你『火神来求火』给了你什么样的开示?」住持问他。
玄则:「火神自己就是掌控火的人,却向其他人求火;我已经了解佛道,却还向别人问佛的道理,这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唉,我以为你已经懂得佛法的大义了,没想到你还是不清楚。你这次去找青峰和尚真是白去了,傻徒弟。」禅师没有理会他,自顾自的离开了。
玄则:「咦,难道不是我说的这样吗?师父怎么会说我还不了解佛法的真义呢?」
「师父,你等等我。」玄则和尚追上师父:「师父,那么佛法的真义到底是什么?」
「就是火神来求火。」师父回答。
「什么?」玄则和尚迟疑了一下:「喔,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佛法的真义了。这次真的懂了。谢谢师父。」

问也好、答也好,既未换汤也未换药,但是机缘是何等惊人的东西,玄则竟然即时豁然大悟。

53 眼前问即是道路

禅客无心怀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
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唐.灵一〈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

答案在哪里?

老和尚问乾峰禅师说:「禅师,佛书上说『十方都通往佛土,而一条大路直达涅盘之路』,这条道路在哪里呢?」
「这个啊,」禅师拿起他的柺杖,在地上画了一条线后说:「通往涅盘之路就在这里。」
看着老和尚一脸狐疑,禅师继续说:「人生的道理就在眼前,佛的道路也在眼前,你又何必苦苦寻找?只要留意四周,注意生活上的细节,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就在你所问的问题里。」

54 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唐.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怕冷怕热又该如何?

徒弟问洞山师父说:「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天来临时该怎么办?」
洞山:「你可以去没有四季之分的地方体会看看啊。」
徒弟:「没有四季的地方就没有寒暑啊,我要如何去体会呢?请师父开示。」
洞山:「寒冷的时候,你要完全融入寒冷的气候中,与冰天雪地合为一体;酷热的时候,你要完全融入艳阳高照、汗流浃背的情境中,与汗水融为一体。寒冷与酷热本来就是平常,千万不要与他们作对,反而要融入他们当中,如此一来,寒冷与酷热消失了,你自然也不会觉得寒冷或酷热」。

三优闭门按一衲
兼无松竹蔽房廓
安禅不必须山水
灭却心头火自凉
人生有寒暑顺逆,将自己化入寒暑不要对立,于是寒暑即消失了。

55 尼姑变和尚

来时无物去亦无,譬似浮云过太虚。
抛下一条皮袋骨,还如霜雪入洪炉。──宋.法远

我是尼姑还是和尚?

有一个尼姑来找龙潭禅师。
尼姑:「禅师,我来世想要当一个和尚,请你告诉我,今世我要修行多久才能达成我来世的愿望?」
禅师想一想后回答:「妳入佛门有多久时间了?」
尼姑:「禅师,我想知道的是,我来世有没有可能当一个和尚。这跟我入佛门多久哪有关系,禅师您别捉弄我了。」
禅师:「妳现在的身分是什么?」
尼姑:「你看不出来吗,禅师,您的年纪真的大了。我是一个尼姑!」
禅师:「谁知道妳是谁。性别只是外在的表现,妳的任务就是学习佛法,亲近佛法,这跟妳当一个尼姑或和尚有关系吗?」

男女之有别只是相,正是虚妄;一个人在虚妄上争斤较两,那还能修什么道。

56 轻轻一拨扇,炉火又起焰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唐.寒山子

坏习惯真的都改掉了吗?

有一个已经退役的将军来拜访在山里修行的大慧果禅师,见到禅师的时候将军对大慧果禅说说:「禅师,我现在还有满身的坏习惯,等我把这些坏习惯都改掉了,再来跟随禅师您修行。」
「一切随缘吧!」禅师这么回答。
将军回家后发心要戒除总总坏习惯,终于有一天他自己觉得好像都戒除了,就赶忙再跑来找大慧果禅师。
将军:「禅师,我已经都把我那些陋习都除尽了,连心都空了,现在可以来跟随禅师您修行了。」
禅师看了看将军,对他说:「怎么起得那么早,莫非是你老婆跟别人同床共枕?」
将军一听勃然大怒而骂道:「你这个老秃驴,竟然敢乱讲话,找死。」
禅师再看了看将军才又慢慢的说:「你要出家跟我修行看来还早得很呢!还是再回去多修个几年再来吧!」
将军一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嗔恨心一直都还在,哪是那么容易就戒除的。

言与行,是人的内在思想表现于外在的两面,但一般人却往往言过其行,甚至言而不行。

(1)走进禅武医QQ群:225670301

(2)包头武术健身QQ群:331496844

(3)软兵器交流QQ群:235015932

可以鼠标点击观看以下内容:

佛经佛学相关书籍

修行

---------------------------------

少林禅武医视频、图、文 大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7933.html

更多阅读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电影《圣诞颂歌》观后感 圣诞颂歌 下载

活着的时候,我的注意力从未走出我们的账房,从未走出这个小范围,现在面临的是无止境的旅程。一直都在走在找,没有休息,没有安宁。我糊涂啊!我糊涂啊!我看不透自己的人生!虚度一生,我好苦啊!——摘自迪斯尼动画片《圣诞颂歌》电影《圣诞颂歌》

美国电影大片:《海军陆战队员》《疯狂原始人》...

2013美国电影《海军陆战队员》阅24转自有情人.公众公开13-08-18 19:452013美国动画片 《疯狂原始人》阅8转自有情人.公众公开13-08-18 19:442013最新电影《欲之岛》阅37转自有情人.公众公开13-08-18 19:442013法国动作大片 《致命黑

蛋生!动画片《天书奇谈》——童年回忆系列1 蛋生动画片

这是根据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平妖传》改编而成。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乘玉帝赴瑶池聚会之际,击开石龛门,私取天书下凡,将天书文字刻在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袁公因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玉帝罚他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一天,袁公踏云巡山

天猫编剧组战绩——《小康康》 康康妈妈

《小康康》播放链接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265369.html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国庆期间将强力热播104集动画片《小康康》。该片是一部科学知识和人格培养的有趣动画片,是广电总局推荐2006年优秀国产动画片之一。荣获2005年

声明:《蔡志忠动画片《禅说》 蔡志忠禅说》为网友记忆中的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