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2002年10月5日一行3人到此一游。门票20元。
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3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米--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4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80余年间,共经过3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有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它是整个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文化,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河北中部和内蒙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现已发现了1000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而且文化的延续时间很长。
仰韶早期距今约7000年,仰韶晚期距今约5000年,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如此强大的原始社会文化,在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
仰韶文化遗址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由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当时人们已摆脱了自然界的支配,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的发掘就证明了这一点。除了从事锄耕的农业生产以外,渔猎、采集、饲养家畜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来源。
最能表现仰韶文化工艺水平的是它的制陶技术,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某些地区已开始使用轮制技术。陶器表面装饰红、黑、白等色的各种图案,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原始艺术形式。因此,仰韶文化又被世人称为“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以农耕为主,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阶段。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一种远古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因而仰韶文化遗址被中外考古界誉为“文化圣地”。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和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陕西潼关县境内,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两处。一 处是南寨子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吴村乡南寨子鱼化屯小河和潼河交汇处,南高北低,东西宽约350米,南北长约1000米。这处遗址的文物,除部分灰坑因修筑陇海铁路受到一些破损,大部分尚保存完好。发现有高2.5米、长达30米的灰层一处,直径3米--4米的灰坑11个,人骨架3个,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镰、石环,还有红灰陶环,夹沙红网坠的口、耳、底,有彩陶钵、红陶盆、夹沙陶罐等的口和底,还有红、彩陶片等。陶器饰多样,有绘画纹、网纹、水纹、绳纹、兰纹和附加堆纹等。
另一处是张家湾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港口镇张家湾圪岔路以西的二层高原(当地人叫二层台)上,东西宽约50米,南北长约100米。这处遗址发现有露出在南高红2米的灰坑两个。灰坑内有集中的草泥和红烧土,抗日战争前夕至今,出土的文物陶器瓦瓮、瓦罐、陶瓷瓦瓮、陶片和石块等。陶器纹近几年有绘纹、画纹、兰纹等多种。
这两处古文化遗址,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具有人类聚居生存的优越条件。它们都是在1980年经省、地、县普查文物小组发现鉴定的。出土文件收藏于县文化馆中。
文化价值: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和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内部构造:仰韶文化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3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米--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4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80余年间,共经过3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有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仰韶文化遗址新发现:河北省柏乡县小里村遗址上发掘的一处半地穴式屋址。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对邢台柏乡县小里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小里遗址遗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时期后岗一期文化遗存,距今约5700年--6300年。目前已经发掘1500平方米,已发掘半地穴式屋址5处、窑穴4处,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并出土一枚完整的细泥红陶指甲纹陶埙,对研究我国6000年前古代音乐、建筑及环境考古均具有重大意义。
仰韶文化遗址(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一(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二(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三(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四(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五(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六(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之七(网照)
彩陶双鱼纹壶(网照)
彩陶鱼鸟纹细颈瓶(网照)
三足褐红彩红陶钵(网照)
网纹彩陶束腰罐(网照)
仰韶连体彩陶瓶(网照)
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文物之一(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文物之二(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文物之三(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文物之四(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文物之五(网照)
仰韶文化遗址风景(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