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的核心观点

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的核心观点

冲突理论 chōngtūlǐlùn(conflicttheory;теория столкновения;конфликтная теория)

指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1890~1947年)于1942年在美国提出的对冲突进行分析的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他自己提出的“场论”。冲突理论认为:当作用于一个人的几个力在强度上相等而在方向上相反时,该人就处于冲突情境中。冲突情境主要有三类:处于两个正效价的目标之间;处于两个负效价的目标之间;两个目标虽在同一方向,但一个具有正效价而另一个具有负效价。这里,效价(valence)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价值的评价。对具有正效价的目标,人们会表现出接近的反应倾向;对具有负效价的目标,人们会表现出回避的反应倾向。从人的反应倾向来分析,有与上述三类冲突情境相对应的三种冲突类型:①“接近-接近”型冲突。指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具有正效价但方向相反的目标时,因两个目标背道而驰,不可兼得,在此情况下所引起的内心冲突(见图1略)。此种冲突是一种“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式的冲突。这类冲突是不稳定的,向一个

目标移动即向该目标的力的强度增加了,而朝另一个目标的力就减弱了。朝一个目标的任何一点移动,都决定了解决冲突的方向。要解决这样的冲突,必须放弃一个目标,或同时放弃两个目标而寻求另一个目标。②“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面临两个具有负效价的目标时,就存在着同时回避这两个目标的内驱力,在此情况下所引起的内心冲突(见图2略)。若离开其中一个目标,则离开此目标的力就逐渐减弱而离开另一个目标的力却逐渐增强(因为个体向它移动),当人处在两个相对力量强度相等的位置时,即呈现稳定状态或平衡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客观条件使人不能摆脱这种处境,因而陷入内心冲突状态。这是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冲突。人们常采用折衷的办法以摆脱这种困境。③“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两个目标在同一方向上,分别具有正效价和负效价,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正效价目标,同时又要回避负效价目标,在此情况下所引起的内心冲突(见图3略)。例如:某人既想成为先进工作者,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就会产生内心冲突。勒温的

研究指出:一个人越是接近希望达到的目标,想要达到此目标的愿望就越强烈;与此同时,回避此目标的愿望亦会增长,而且回避倾向随着向目标的接近,其强烈程度的增长会比接近的 倾向更快(见图4略)。当一个人去接近目标达到两线交叉点时,回避倾向迅速增长,此时处于内心冲突状态的人会停止接近、后退、再接近,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直到最后作出决定或情况发生变化为止。有人提出了第四种冲突类型:④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两种“接近-回避”型冲突相混合的一种复杂的模式(见图5略)。例如:某企业一位负责人重视开发农村市场,另一位负责人则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对销售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不同,此时,销售人员不知听谁的好,就会处于双重“接近-回避”型的冲突状态之中。它是“接近-回避”型冲突的一种特例。

★ 参考文献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第71页。

卢盛忠主编:《管理心理学》第3版第238~241页。

张昱编著:《管理心理学》(修订版)第339~341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7333.html

更多阅读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学说

基础知识行为主义(behaviorism),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John B.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行为主义的主张,最重要的有以下四点:(1) 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

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 夜 宗白华

意境理论是宗白华诗学的核心部分。宗白华从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的诗学论文中,就触及到了意境问题,一直到晚年,都孜孜不倦地在意境理论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宗白华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就是“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

依附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思想理论教育是核心

依附理论的中心思想及历史地位依附理论既可理解为对进口替代政策导致拉美国家发展工业化失败的反应,也是对古典马克思主义解释拉美落后性或提供改变落后出路的反应。依附理论学派来自许多不同的传统。一个清晰的来源是拉美经济委员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对维果斯基理论的评价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思想来源1、康德的认识论皮亚杰吸收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

声明:《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网友青衫负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