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千岩万壑路不定下半句

唐宣宗李忱评传

第一节飞珠溅玉的大瀑布在两重意义上构成了李忱生命的真实写照
    
    世间的万事万物中,大概只有瀑布最能涤荡我们被琐事玷污、被幻象屏蔽的心灵了。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千岩万壑路不定下半句
    那涓涓细流以无比低调的姿态在兀立的山石脚下宛转流淌,比溪边最低垂的红叶、黄花还要低,丝丝缕缕,无声地汇聚在苔衣班驳的寂寞沟壑里。它需要一个落差,用一个可以证明它和归岫的白云一样高不可攀的落差来表现自己。当这个落差终于出现在它的流向上时,点点滴滴的积攒在一刹那间喷薄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带着半空晶莹的水花和震彻空谷的如雷如鼓。云雾一样的水气则漫空飘飞,把周围的山石树木衬得缥缈虚幻,恍如云外。那壮丽的景象,足以让所有来到瀑布边上的人都为之震撼。
    在瀑布边的岩石,宴坐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僧人,似痴非痴地饧眼看着远处拾阶而上的一个行人。那人沿着逶迤的山路朝瀑布的方向走来。在老僧的凝望中近了,近了,一直走进水激石响的硿然之声里,走尽了山路。他也是一个僧人,三十多岁,有着一双精光内敛的眸子和一种雍容沉默的大气。新来的僧人似乎已经在迢递的山水间独自前行了很长很长时间,人到中年已然一脸风尘。他要在瀑布前略微地歇歇脚,然后继续他的前途未卜的跋涉。那中年僧人若有所思地仰视着峭壁上如雨的流水,而没有注意到,伫立在瀑布前,他自身也成了被仰望的对象。老僧的慧眼从他深锁的眉宇间隐约看到一种光芒,尽管他远离了紫垣,来到远离尘嚣的幽谷里。
    就这样,两个僧人默默地看着水流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将飞珠泻玉的壮观湿漉漉地倒挂在石梁上。突然,老僧用一句诗打破了无言的静谧:“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聆听着,绎味着,中年僧人仿佛从老僧语带双关的诗句里看到一个从高处不胜寒的危崖跌宕着下来的真实自我,在嶙峋山石间艰难宛转地寻找去向沧海的河道。他知道,自己深藏许多————年的生命秘密在磅硠水声中被老僧给破解了。不过,不要紧。这里不是宫闱。人在空山灵水间,并不担忧内心的隐秘想法被人诇破。他信口接过来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潮起潮落的平平仄仄鼓荡着万重烟波,湮没了眼前的山、眼前的水、眼前的草树穹石——语气吞吐中形成的浩淼无尘是龙的故乡,使两个僧人全身心地沉浸在虚幻的沧海气息中
    ……
    老僧是黄檗禅师,也有人说是香严閒——就象故事中的瀑布有人说在庐山,也有人说在昌化大明山、在奉新犀牛潭或福清黄檗山。细节上的差异对于我们的长篇叙述来说是无关紧要的。那位气魄轶尘的中年僧人法号琼俊,俗家名讳李忱——作为这段历史中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他终于在王朝的历史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现身于瀑布旁边。飞珠溅玉的大瀑布在两重意义上构成了李忱生命的真实写照:一重是他自己的诗句中提到的,历尽磨难、终成大器;另一重则暗示他一生的努力最后都将付之东流——这是李忱所不愿意看到,却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的。
    也许我将“瀑布联句”这个故事说得过分造作了。比起李忱的其他许多秩事,它其实是最合乎情理也最富于文人气息的一个。但我最后还是决定选择这么一种写法。因为我觉得非如此不能尽意。还有许许多多矫糅造作的传说象藤萝一样在我们的主人公身上蜿绕、罥结。那些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故事枝枝蔓蔓,让李忱以一种刻意造作的风貌出现在晚唐历史画卷中。矫糅造作,是李忱很重要的一个形象特征。
    在写尽李忱一生的故事后,我们还会回到这个“瀑布联句”的故事,来印证它的双重寓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7302.html

更多阅读

iertutil.dll文件丢失,看不到桌面,怎么解决? iertutil.dll

iertutil.dll文件丢失,看不到桌面,怎么解决?——简介 今天有个同事找我,说她自己的电脑进入系统后看不到电脑的桌面。我打开电脑进入系统,提示iertutil.dll文件找不到,如图。和同事确认后,是她把IE浏览器卸载后导致无法进入桌面。 Iertuti

风水师下葬时不外传的口诀与看坟知家事 村主任兼职风水师

风水师下葬时不外传的口诀分类: 风水 一、下罗经口诀:精精灵灵,头截甲兵,左居南斗,右居七星,逆吾者死,顺吾者生,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二、破土口诀:天上三奇日月星,通天透地鬼神惊。诸神咸见低头拜,恶煞逢之走不停。天灵灵,地灵灵,六甲六丁

声明:《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千岩万壑路不定下半句》为网友沐叶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