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荷花稻草人

2010.6.8.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荷花稻草人

——我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

安徽 / 叶光鑫

吴兴杂诗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是今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题,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有点类似于打油诗。说实话,这首诗我从未见过,或许像我这样孤陋寡闻的人也不在少数。出题者选这样的一首诗做话题,无疑是斩断背范文、然后往话题上套这一陋习。

这首诗的重点无疑是后面的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题旨很显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里面,无论是论证还是叙说,都能写出一些道道来。

我的一个侄子今天下午问我,这篇作文的立意应该是什么。当我说出我的观点后,他惊呆了。一直以来,他都是校内的尖子生,可是他自我感觉,这次的高考作文他写砸了。我叫他别急,试着说说他自己的观点。他说,他的理解是适者生存。当时,我愣了会儿,但很快,我便告诉他,这样的立意也挺好。

诗的结尾不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吗?试想,水稻能栽种到水塘里而不被淹掉,菱角能栽种到水田而不被旱死吗?这背后说的就是适者生存的理儿呀。

跟着,我跟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究竟从哪里看来的,已不得而知。大致意思是说:一个自以为很聪明人一日见着南瓜,于是心生感慨。这么大的南瓜怎么能长在这么细的藤上?照他的意思,该长在松树上才对。正感慨着,忽地吹来一阵大风,一枚松子重重地砸在他的头上。这时,他若有所悟地说:“要是南瓜长到松树上,这会儿我怕是没命了。”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跟诗的后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侄儿听我这么一说,欣欣然,笑了。

是啊!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因地制宜”这个主题上做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在“适者生存”的思路上搏一搏?还有,诗的前两句“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这说的又是什么呢?四水交流——这该是什么样的地方?是不是像我们熟知的“城”。在冷兵器时代,靠的是刀剑弓弩与敌交锋,“城”,在日常生活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城由土筑到砖砌,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直至今日,我们扒掉城墙,修筑高速公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现代文明的延伸吧。)在古代,为了安全,除了筑城,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挖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护城河。我个人认为,“四水”的表面意思,极有可能指的就是护城河。

诗的第二句就更有意思了。它是“散作千溪遍万家”,这不是在说,管理“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权且这么称呼一回)将这“四水”惠泽四面八方的黎民百姓吗?只有这“四水”深,才能使城内富庶安宁,并可将之渗透到城外及更边远的地区。往深处想,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按照这个思路说下去,“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到底向我们透露了怎样的信息?什么样的地方种些什么东西都是有定律的,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各守本分,各尽其职。说得直白点儿,是木匠的干好木匠的份内事,是教师的尽好做教师的职责,是交通干警就得维持好当地的交通。只有每个人各尽其职,且尽职尽责,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了。从这一层面来说,这首诗又何尝不是说的“和谐社会”呢?

由此看来,诗的引申义的确很多,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理解,只要能说出一定的道理都成,关键得看我们如何深入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7282.html

更多阅读

《夸克点评:无夸克,不点评》

无夸克,不点评1、【京东挂牌 后续挑战更大】挂牌后压力更大。京东有5大战略,即国际化、O2O、金融、移动、渠道下沉。国际化与O2O是个长期过程,他说至少要10年;渠道下沉是最急任务,今年要渗透四六级。无线很紧迫;金融是个嫁接多领域的业务,

开机显示boot from CDDVD,不能进入系统 dvd boot

开机显示boot from CDDVD,不能进入系统——简介百度知友提出:电脑不能开机,只显示boot from CDDVD(图一)boot from CDDVD(图二)有些知友安装完系统后,开机就显示boot from CDDVD,不能进入系统,有两种可能,一是安装完系统后,没有取出光盘,只要

声明:《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荷花稻草人》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