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位于浦城县富岭镇境内,东界浙江龙泉,距龙浦公路7公里左右,因山形四周奋起,而中短下,形似匡庐而匡山主峰又名匡山斗,海拔1349.9米。另千米以上高峰还有数座,犹如众星拱月,遥相呼应。匡山以葛藤岭为脉源,周遭约50公里,走向东北一西南。山势巍峨挺拔,雄伟险峻。山中植被层次丰富,种类繁多,终年郁郁葱葱。匡山一重要自然景点是香坛观日。香坛为匡山最高处一岩石,形似坛,名香坛。自古游人在此烧香祈愿,或居高远跳,俯揽众山及闽浙两省边境景物,晨起观日出与海上观日出,异曲同工。匡山另一重要景点是匡山山脉西南端的岩顶山,海拔800余米,山顶空旷,面积约1000平方米,形似纱帽,亦名纱帽山。山道峭如云梯,有石级千余,还有古井、寨门、一渡关、二渡关、养马槽、跑马道等遗迹。匡山自古就久负盛名,在宋代就得到开发,在山上建有庵,但大规模焕发其形境之胜的是元末的章溢。章溢(1314-1369年),字三溢,浙江龙泉人,祖籍浦城。其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元末时,组织地方武装,以捍卫乡闾为号,帮助元朝在浙江、福建对抗农民起义军,元朝廷授他官职皆不接受,朱元璋率军逼近南方时,他进入匡山结庐隐居,自号“匡山居士”,后受朱元璋的邀请与刘基、叶琛、宋濂一起到应天(今南京),从此这“浙南四先生”成为朱元璋开创未来伟业的重要谋臣。章溢在匡山隐居期间,将看松庵重加修茸,又新建了十二间居室,取名“苦斋”并依山的位置,构建了“唯天在上亭”、“烟云万倾亭”、“清高亭”和“环中亭”,宋濂特别为他写了两篇《看松庵记》,刘伯温也为此写了一篇《苦斋记》。章溢还不时邀请时为浙南地区的知名才俊,到匡山来饮酒赋诗,评议时势、玩赏山林、寄托情怀,因此匡山名声大噪,此后文人墨客,游踪不断。明朝诗人袁华、知制诰兼修国史陶安、《元史》纂修官徐尊山、画家李晔、以及麻城、刘士钊、叶奎、徐可光等都放歌匡山、写实作赋,匡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重视,清嘉庆和清光绪编修的《浦城县志》都将匡山列为名胜卷载入,在卷首还有匡山图。2014年8月23日,来此参加匡山诗会,得以一览奇观,一组图片,记之。
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匡山
匡山落日
山间野花(一)
海拔高处
庙中
小庙石门
高天流云
山间野花(二)
松风涛韵
涧流
密林深处
山中奇观
莲花开灯
悬崖上的路
小石门
相拥而生
匡山脚下的匡湖
匡山顶上看松庵
匡山宾馆
山间野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