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闻的传播媒体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应运而生。网络新闻媒体,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借助互联网发布新闻和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站点。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Hose MercuryNews)创办,开创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它的发展历程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着重谈一下它的特点。
网络新闻传播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吸引那么多眼球,与它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一、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价值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避开假新闻不谈,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是最强的。它的制作过程不及报刊,电视那样复杂,所以记者可以对才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报纸的时效概念是用天计算,电视是以小时,而网络出现后,时效竞争的单位缩短到分钟。如中美关于加入WTO谈判的报道,和讯网是全球最先发布谈判成功的消息媒体,并每隔10分钟或5分钟更新一次。
二、无限性。我认为网络新闻的无限性表现在数量多,内容杂,来源广,载体多样化。每天全世界发生的新闻事件成千上万,相对于报刊版块和电视时段的有限性,网络媒体就体现出它优越性了,可以通过超链接,阅读世界每个角落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杂主要是说囊括了各方面的信息,如财经,体育,娱乐等。网络新闻融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段,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优点于一身,使新闻的报道手段更具综合性、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可储存性。报纸的储存性会因时间久远纸张的磨损而减退,电视的储存性较差。而当受众在网上阅读到赶兴趣的新闻时,还可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另一方面,如果某家新闻网站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报道,或者针对某个专题开设相应的专栏,对同一事件积累了大量的新闻信息,那么,感兴趣的人就可以通过搜索和浏览以前的新闻,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四、选择性和互动性。针对一个新闻网站若干不同种类的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选择新闻、天气、体育、股市行情、等最新消息,不再像报纸,电视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反馈是传播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报刊杂志开辟了读者来信专栏,广播电视开通了热线电话,但这些反馈的及时性就比较差了,网络新闻却实现了真正的互动。许多新闻网站通过E-mail、BBS和讨论组等方式,读者和网站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反馈更快捷,通畅。如新浪网在大部分新闻后面都设有评论,直接点击即可发表言论。
网络新闻传播以它丰富及时的传播内容,开放性的传播方式,多媒体个性化的手段赢得了大众的青睐。但它本身也存在几大不足:如缺乏严谨性,深刻性,权威性。此外,垃圾信息,错误信息层出不穷,广告五花八门。
总而言之,网络媒体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虚假新闻与社会责任缺失
网络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决定了它相对的自由特性。海量信息、瞬时信息、及时传播、互动参与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BBS、博客的普及更是让普通人也能发布和转载新闻,网络传播已呈现分众传播的态势,当今世界是一个在传播中发展,在传播中改变的世界。但是,鲜花和毒草并存的现象是存在的。相对而言,网络媒体虽然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但其公信力却不及传统媒体。公信力的缺失是网络新闻的硬伤之一。日前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2005年十大假新闻评选”活动。推出2005年度发生的十五篇候选假新闻。这些假新闻多数都是传统媒体首发的,也有网站首发,但是网络媒体的迅速转载、大量传播可谓推波助澜,影响极坏。这种现象并非目前才风行起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站一直作为假新闻传播的温床而存在。小到花边新闻,大到盖茨去世、布什要卖掉夏威夷等等大“新闻”,虽然这种新闻的事后解读颇具黑色幽默的意味,但新闻道德、公信力缺乏却让网络新闻的传播价值打了折扣。网络假新闻的有害性在于它违背了新闻以真实性为第一属性的原则,让公众无法行使知情权。网络假新闻侵犯网民知情权,是对网民的愚弄和玩弄,它将影响和误导公众的表达权,造成失衡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影响健康的社会舆论,而且一旦假新闻被揭露,受众会因为被愚弄而产生失落感。网络假新闻侵犯网民知情权最大的危害并不在于假新闻本身,而在于它会影响公民对社会事务和社会价值的正确判断,即不能通过知情权正确地行使公民的其他人权。它表现在远离事物真相,由此进行的判断便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危害显而易见,没有知情权,公民的言论自由权、选举权、参政权都是一句空话,也无从对自己和社会的种种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基本权利的丧失可谓贻害无穷。
网络假新闻的有害性还在于它损害了网络媒体服务承诺,虽然网络新闻基本上是免费的,但是免费不等于可以提供虚假资讯。免费的服务同样有规范的服务承诺,并有履行服务承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免费不等于免责,更何况网络新闻可以延伸有关的收费服务,或者为其他的增值服务提供了人气基础和消费的可能。网络新闻必须担当社会责任,这是网络所具有的媒体属性所决定的,自由传播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规范网络传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一个责任社会所必须的,也是保障网络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网络新闻的恶俗化倾向
网络新闻的阅读方式有几个基本特征,即快餐化、个性化、私秘化、猎奇化等。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文本阅读的几个特征。网络信息浩如烟海,这些特征本无可厚非,但是网络为了迎合网或者说诱导网民,在内容的价值取向往往媚俗直至恶俗。
随便找一个例子,以 2005年12月22日新浪网首页为例,涉及“性”和与之相关的标题就有三十九处,而在同一天的新浪新闻中心首页里,涉及性话题的题目有四十一处,其中有“嫖客讨嫖资被卖淫女丈夫等多人打死”、“色校长摸肿女生胸部”、“女画家用乳房作画(图)”、“青年勒死12岁少女后奸尸”、“少女拿医院处女证明卖淫”、“退休干部强奸熟睡女房客”、“8老农施小惠先后诱奸8名幼女”、”13岁少年网络卖淫5年”、“男干部嫖娼,女干部做甚?”、“视频性爱挑战法律道德(图)”等标题。其他网站的状况又如何呢?在同一天的TOM.COM、网易、搜狐上,虽然“性主题”不如新浪多,但也是热辣香艳,看得出也是网站刻意推出的卖点。
乱花渐欲迷人眼。虽然“性”新闻只占了网络新闻的一小部分,但网络新闻体现出来的低俗的新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却让人忧虑。一方面我国对舆论导向管制严格,一方面网络信息俗不可耐,与提倡先进文化的主流新闻背道而驰,似乎网络新闻并不在有效监管之下。中国的网络新呈现出严重的低俗化倾向。
网络舆论与网民的参与
目前,网络新闻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其中有一些网络舆论直接改变了事件发展的进程。著名的孙志刚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就是实例,网络舆论直接影响了事件的发展方向。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了。”就在2005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讲道:“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这些例子显示了互联网的独特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这也是它挑战传统媒体的最大法宝之一。网络新闻不仅有事实的报道,往往还有网民发表言论的空间,这就极大地拓展了新闻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奉送的话语权也是网络新闻的卖点和看点。举个例子,“中央调整黑龙江贵州湖南重庆四省市一把手”这条新华社新闻自2005年12月24日17时01分在新浪网上登载之后,到2005年12月26日14时26分为止共有网友留言1752条,其中既有热情的鼓励和希望、也有建议甚至意见,一条时政新闻就有如此的反响,中国网民的参政热情可见一斑。
网民的积极参与使网络新闻超越了文本新闻的简单含义,它让网民不仅看了,而且还可以发表看法,发表的看法还能让别人看到。这在某种形式上类似于卡拉OK,更突出了个体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在传播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深刻意义。但与此同时,网络编辑对网民的留言抱矛盾心理,既爱又怕,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网民留言一方面吸引了网民,增加了网站点击率和影响力,一方面编辑又害怕过激或不当的言论出现在网页上而招致官方的处罚。所以,网络编辑既要鼓励网民发表意见,又要随时监管网页,删除不当言辞。即便如此,百密一疏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面对这些现象,你可以用“哎,这就是网络”来涵盖它,但不规范并不是网络的根本属性,也不应该是它的卖点和商标。构建网络新闻的价值标杆
网络新闻有必要建立一定的价值标杆,网络传播的内容和社会影响力都要受价值取向的约束,逾越这个标杆就代表着出轨,就意味着对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文化水准、道德观的主动放弃和颠覆。怎样建立这样的价值标杆呢?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监管、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外,网络和网民必须要做到严格的自律和他律。虽然网络是自由的,但网络的自由绝不能侵害他人的权利和自由。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公民道德感,起到了负面的效果,因此也就是侵害了社会大众的权利。所以,网络媒体不能够散布假新闻,不能对抗主流价值观和公众利益,当然也不能侵害个体利益。政府的管治和监督必不可少,除了制定相关的法规之外,对待网络新闻所产生的纠纷还可运用相关的法律手段。只有在法律条款的框架之下,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对网络安全的监管不仅仅适用于对政治导向、淫秽色情、恶意黑客等传统意义上的监管,还应该扩大到网络舆论动向和常规新闻的价值导向等方面,并适时提出相应的对策。网络媒体自身在生产网络新闻的时候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网络新闻可以是吸引人的资讯快餐,但这种快餐不能添加有害的添加剂诸如大量的虚假、色情和暴力等等,快餐的原料也不能是人工合成的,必须取自天然,它应该是新鲜的、天然的食品。还要强调的是网络编辑的责任。编辑什么样的新闻和编辑者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有密切关系。提供大量阴暗资讯的人,其自身的思想境界大概也是比较阴暗的。而好的文化产品润物细无声,对公共利益来说,也是善莫大焉。网民在网络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国网络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网民应该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对信息的品味开始有所要求,当网民的修养和品味真正提高以后,网络新闻的整体风格就会有所改善。另外,网民要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因为网民也是公民,在网络上话语权也不能随心所欲,任何谩骂和涂鸦都不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真正的轻松,只会恶化公共环境而已。所以,建立网络新闻的价值标杆迫在眉睫。
网络传播特点分析
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1]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2]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3]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的表述归结起来,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