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会的历史
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济联合会成立于1986年,是由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四川省绵阳市、广元市、南充市、巴中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固原市及西安铁路局、兰州铁路局、成都铁路局组成的一个跨省区的经济协作组织,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经济联合会的组建
经济区地处于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的结合部,拥有98个县(市),总面积23.43万平方公里,人口4280多万。境内陇海、宝成、宝中铁路贯穿其中,川陕、西兰、西宝、银宝等干线公路四通八达,使这里成为西北、西南通往沿海、中原的交通要道。在我国从东到西、由南向北逐步推移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东引西进”、“南接北应”的有利条件和优势。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属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的连接地带,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山、川、塬皆备,资源丰盛。现已探明大中型矿藏百余处,陇南的西成和宝鸡的风太铅锌矿储量分别占全国单矿储量的第二和第三,锑藏量占全国第三,金矿储量也相当可观;平凉的煤炭,庆阳的石油,绵阳、广元的天然气,共同构成了区内的南北能源基地;陶土、石膏、红柱石、蛇纹石、磷矿等大中型非金属矿藏的星罗棋布;农经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尤已辣椒、核桃、蜂蜜、柿子、桔子、苹果、杏仁、黄花、木耳、花椒、茶叶、中药材为最佳。
这里曾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也是三国鼎立时的古战场,盛唐时的丝绸之路及佛教、道教文化聚集地。在近代又是川陕苏区和陕甘宁边区所在地。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雅士--为这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色添彩,使其成为连片诱人的旅游资源区。
经济区工矿企业比较发达,是我国“一五”和三线建设基地之一。已形成航天、航空、机械、冶金、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化工、食品、建材十大行业为支柱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基地,区内拥有科技人才数十万名,各种科研机构近200个,已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科研开发队伍。
经济区成立二十多年来,以“搞活大流通,促进大贸易,构筑西部大市场,带动各方经济发展”为第一目标,通过贸易先导,以商破题,科技加速,有序深化,搞好区域合作。提出了“四大战略”,即“东西部合作战略”、“科技加速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商贸流通战略”。
经济区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十二个市、三个铁路局组成的“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济联合会”,简称“经联会”。经联会由执行主席和常务副执行主席具体领导当年工作。执行主席由十二个市的市长轮流担任,每年一届。常务副执行主席由陕西省宝鸡市、甘肃省天水市、四川省绵阳市主要领导担任。
第一次西交会召开
经联会的决策领导形式是一年一届的年会。年会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审议总结本年度工作,部署安排下一年度工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经济区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加强相互支持与协作;总结当届西交会的举办情况,审议决定下届西交会的承办方(地点)。年会由担任执行主席方的市召集承办。
经联会下设办事机构—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济联合会办事处和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联络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地点设在陕西省宝鸡市。主要职责是在经联会年会闭幕期间代表经联会处理日常事务;组织各方实施经联会各项工作决定;受托承办各成员方需要协作办理的事宜并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配合西交会承办方为西交会的胜利召开做好协调工作;制定经济年度工作计划,组织重大联合项目的论证。
经联会分设计经、科技、商业、供销、物资、乡企、食品、粮油、医药、侨务、旅游、交通、人行、工行、研究等十五行业分会。
经济区的商品交易会从1987年开始举办,1989年起经原国内贸易部批准定名为“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简称“西交会”,每年一届由各成员方轮流举办。
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简称西交会)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联会各成员方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指导下,按照本经济区“流通起步、以商破题、共谋振兴”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在1987年成功举办两届陕甘川三省十二方商品交易会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于1989年经原国家内贸部批准备案,经联会各方共同创建的一个大跨度、开放型、综合性经贸盛会,定名为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提写会名。
西交会每年举办一届,由各成员方政府轮流承办,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经联会各成员方的共同打造,目前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节会品牌。西交会成功举办二十届以来,累计实现商品交易额800多亿元,实现招商引资项目额500多亿元。西交会已成为本经济区对外开放、经济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西交会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铁道部、供销总社等中央和陕甘川宁四省(区)有关领导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李先念、习仲勋、乔石、朱镕基、田纪云、陈慕华、王光英、费孝通、马文瑞、杨静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鼓励。
广元晚报记者崔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