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出自 《论语-季世》:“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本来是说要安定已经来了的人。而后来用作于表达自己若去了某地,就安心于此地。
也许孔子本没有后来的意思。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它表达出了人性上的弱点,胆小谨慎,懒惰,怯弱,以及伴有一种安于现状的观念。假使后人有意于改变词条的原意,则说明后人不比先人智慧。勇敢不是鲁莽,而是智慧。
现在,我们大都不安于现状,但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持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或索性是一种懒惰,迟钝,颓废,继而会是一种人性上的糜乱。夜间酒吧灯红酒绿,但几乎没有过着充实生活的人去那里,那里大都是不安于现状,但身体却又怀揣着“既来之则安之”的人。
来,是一种很大的概念。它包括来一个乡村,譬如下乡,过去的插队;来一座城市打拼;留学;甚至在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来这个世界。那便是一种境界了,能把“来”看得如此大气的人,则是经历了沧桑。一世磅礴的人会想到来这个世界的原因。
深邃的“来”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你比如我来一个城市打工,倘若疯掉,我会选择离开去另外一个城市,而为何来这个世界的答案则唯有死亡。
就从小范围来看吧,我为何要来这个地方,是由当时没来之前的好多错综复杂的事情构成,而主观意愿在后来看来是无阻挂齿的。不是我想来,而是形势所迫。这样,把“既来之则安之”拿过来用,就从无奈的心理上感觉再合适不过了。而这同时就给人一种堕落的感觉。
而有时,能挣脱这“既来之则安之”的人必是一个勇敢的人,他超前的看到了未来的现实,而且果断的决定离开,且离开而有更好的去处。这不同于简简单单的发现。譬如下乡,去了农村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是颓废了,那时候再反驳“既来之则安之”则是一种简简单单醒悟,而且是一种有极端愚蠢低级在先的一种醒悟,我的意思是你之前并没有珍惜美好的生活而沦落于此,这怨不得别人。当一个人顺利的,有抉择性的来到某地,或像刚才所提的形势所迫之下而来此的情况下,领悟自己当时的抉择不正确的时候,这才是一种勇敢,一种智慧的反驳,说明此人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死一般的延续生活。我甚至可以把车倒回刚才的路口再仔细的看一下路标。
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既来之则安之。不利于自己的要学会放弃,要学会思考人生。
2008年04月13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