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1、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2、华罗庚少年
华罗庚少年时候由于得到数学教师李月波及于维克的教导下,就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为了研究数学,写了不少数学论文,18岁那年撰写第一篇数学论文《六次方程简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民国19春,他又发表另一篇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而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1920年8月,罗庚成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此后他工学兼顾,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而用这三种国语发表十几篇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国权威性的杂志上。23年担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乙种研究员。民国25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两年间,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苏、法、德、印度等国。他彻底解决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
3、华罗庚中年
民国27年,罗庚学成回国,就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资源委员会委员。31年完成巨著《堆垒素数论》,荣获一等第一名特奖,35年10月,他应爱因斯坦的邀请,赴美参加由各国数学家参加的研讨若干未决的数学问题讲学会。在美讲学期间,又开展对“矩阵几何“自型函数”、“多复变函数论”、“空间扩张”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后担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客籍教授。37年春,他受聘为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
4、华罗庚逝世
1950年1月,华罗庚回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1952年7月起他负责筹建数学、基本理论数学、数学逻辑、力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计算及计算机8个研究所(室),担任数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副主任。他写的《多个复变数典型域上的调和和分析》荣获1957年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应用数学的研究方面。他撰著《运筹学,编著《统筹法平话》、《优选法平话》(以下简称“双法”)等通俗读物。他率领推广“双法”小分队到全国20多个省、市讲学,指导运用。1978年3月,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1983年10月,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4年又被选为美国科学院120年来第一位中国籍院士、伊利诺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5年4月当选取为全国政协副嘛席。6月3日,他应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东渡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和学术交流,12日在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即将结束时,心脏病复发,终因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75岁。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不“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的故事
在中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数学家,他自学成才,名震海内外,被誉为数学天才,他就是华罗庚。
而华罗庚本人却认为“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他生前时常勉励年轻人学习读书要有一个“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过程,要注重打基础,而他本人在青年时代求学期间也是这样做的。
数学曾经不及格
华罗庚(1910~1985年),他出身于江苏金坛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杂货店老板。
说来有趣,在父亲40岁那年,华罗庚出生了,他一生下来就被用两个箩筐扣上。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容易被养活。“箩”字去了“竹”是“罗”,“庚”与“根”同音。当时中国贫穷人家的父母,最担心的孩子活不长。华罗庚这个名字正寄托了父亲对他的祝愿,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又在中华职业学校念过一年半,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华罗庚20岁那年,一场伤寒病又使他的一条腿残疾了。
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自学,成为了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无疑是数学天才。
小时候的华罗庚其实很贪玩,常常逃学去看社戏。他念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数学时,他因为想早点交卷出去玩,试卷写得很潦草,所以这次数学考试他不及格。
经过那次教训,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一用功,他在数学上面的天份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以至于后来数学老师每逢考试的时候,就把他拉到一边,悄声对他说:“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去玩吧。”
看出胡适的逻辑错误
华罗庚在念初中时大显“锋芒”的是他看出了胡适的逻辑错误。
初二那年,他的一位语文老师,是胡适的崇拜者,经常要学生读胡适的作品,并写读后心得,有一次分配给华罗庚读的是胡适的《尝试集》。华罗庚只看了胡适《尝试集》前面的“序诗”,就掩卷不看了。序诗是: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他在“读后心得”写道:这首诗中的两个“尝试”,概念根本不同,第一个“尝试”是“只试一次”的“尝试”,第二个“尝试”则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胡适对“尝试”的观念尚且混淆,他的《尝试集》还值得我读吗?当时他只是一个13 岁的孩子,就看得出胡适的逻辑错误,足见其缜密的“科学头脑”。
“周公诛管蔡”的风波也是跟着位语文老师有关的,有一次这位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周公诛管蔡论”。依正史说法,管叔、蔡叔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他们不服,联合商朝后裔武庚一起叛乱,结果被周公平定。管、蔡被诛。做这个题目,一般的写法是说周公诛管蔡,诛得对的。
但华罗庚却做“反面文章”,他说周公倘若不诛管蔡,说不定他自己也会造反的。正因为管蔡看出他的意图,所以他才把管蔡杀了灭口。但他既然用维护周室的名目来诛叛逆,他做了这件事,自己就不便造反了。
那位语文老师这次更恼火了,大骂华罗庚“污蔑圣人”,几乎要号召学生们“鸣鼓而攻”之。华罗庚辩解说:倘若你只许有一种写法,为什么你出的题目不叫做“周公诛管蔡颂”?既然题目有“论”字,那就应该准许别人“议论”,是议论就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这段辩驳,“逻辑性”是很强的。那位老师也只好不了了之。
王维克这个人
江苏金坛地方虽小,却“卧虎藏龙”。华罗庚读初中二年级时的年级主任王维克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王维克对华罗庚一生影响甚大。据华罗庚后来回忆,江南名士顾千里“读书过目卷,经史训诂,天文算学,莫不贯通。”
而王维克就是有点象顾千里那样的人物,堪称“学贯中西”。他曾译过但丁的《神曲》,印度的史诗。对元曲也很有研究。在数学方面,他虽然未成名成家,但也不止于“涉猎”了。
王维克在金坛中学只教了华罗庚一年,第二年就到法国留学。回到中国后曾当过“中国公学”的教授,他在中国公学教书的时候,校长是胡适,教务长是杨振声。王维克和这两个人都合不来,恰巧那时上海的小报又有一篇文章叫“黄皮客游沪记”,“黄皮客”和“王维克”谐音,影射王维克游沪是“乡巴佬进城”。王维克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王维克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才的人,在他的教导下,华罗庚不但在数学这一科上成绩不俗,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进步,尤其是语文,华罗庚能文能诗,他的中文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
华罗庚18岁那年,王维克做了金坛中学校校长,请辍学在家的华罗庚到该校做了庶务兼会计,第二年,学校开了个补习班,王维克又叫他去当补习班的教员。
与此同时王维克还借给华罗庚很多数学书籍,从而将华罗庚引上了钻研数学之路。
然而,王维克和金坛当地士绅的关系又没有处理好,于是一群士绅联名向县教育局控告王维克的“十大罪状”。“任用私人不合格教员华罗庚”也成了王维克的十大罪状之一。那位教育局长似乎还颇明事理,他批下来说:“学生焉得为私人,受控各节,大致类此,不准。”
最终王维克虽然打赢了官司,但他不堪排挤,又来一次拂袖而去。华罗庚的补习教员也干不成了,不过学校仍然用他做会计。
另一位难忘的老师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家中无力供他升学。1927年春,华罗庚到了上海,考进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在中华职业学校,他遇到了另一位难忘的老师——邹韬奋。
当时的邹韬奋(1895~1944年)已是一位知名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兼任过一段时间中华职业学校的英文教员。
华罗庚谈起这位老师,连称“厉害!厉害!”原来上邹韬奋的英文课,学生第一次答不出问题,就罚在自己的座位上站着。第二次答不出,就罚上讲台上站着。第三次答不出,就要被罚站在讲台上的那张桌子上,那样就会成为全班同学注目的焦点了。那时候华罗庚的英文是在全班考第二名的,所以,他只被罚过在座位上站着。
后来由于未能交齐学费,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从此他就凭着一支笔,一张纸和从王维克那里借来的几本书,还有上海出版的《科学》杂志在家苦读,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