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结构思考力运用

浅谈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信息技术作为学科重要辅助工具,对师生解决学科上的难点和重点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某种角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而对于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我认为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钟绍春主任说的特别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信息技术支撑实施比常规手段好的教与学步骤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这样的步骤称之为整合点。”他虽然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实际上也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和经验。我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能否有效地运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信息技术如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工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

教师要想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就得掌握用他的时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适时的为教学服务。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可能课堂教学所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的时机有个准确的把握,以保证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效果是最佳的。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出现在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新课创设理想的情景,且学生对所要引入的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并且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做最理想的铺垫,这是可以尝试使用;其次,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而这样的教学环节用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解决起来困难,不形象、不直观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力量;最后,为了对文本知识的延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这样必要的手段。

二、利用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上的整合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信息技术运用有个整体的认识,既上文提到的“整合点”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各类情境,综合运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概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但是,它毕竟是一种为解决教学服务的工具,它的应用往往是解决常规教学中的学生较难理解、不熟悉、缺少感性认识等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而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琢磨,在什么时间、情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展示。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难点往往出现在如何解决学科重难点的方法上,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但对于何种方法、何种有效地契机来为教学服务,缺少应有的经验,而这也不是简单的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的,虽说教师间的合作可能有所缓解,但毕竟不是教师本身所达到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适时地有针对性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而这一点,往往体现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对文本的预设上,既突出表现在备课的环节上。由于自身素质和客观原因,教师不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解决课堂的重难点的方法上就有局限性,即使教师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可能放弃。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文字,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要只是从文字上去简单地理解文本的意思是不现实的,即使这方面的研究的工作者也需要去仔细揣摩,所以如何降低文本要求,同时能利用有效的手段达到小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形象化地创造是有必要的。如教学古诗文《望庐山瀑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多角度的去观察庐山瀑布,让学生观察实物是不现实的,那么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利用电脑选取了几幅有关不同角度的庐山瀑布的照片利用多媒体图片播放,让学生来观察,教学就事半功倍。

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对文本透彻的了解,初步预订出应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结合处,同时也要求学校、社会或更多的专业人士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资源共享最有利的条件,成为帮助教师在时间和空间解决教学难题的平台。

浅谈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结构思考力运用

三、信息技术如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 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他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违背的。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的因素,就有不可预测性,课堂上总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利用媒体等条件精心设计环节,就因为学生突然生成的问题而被迫终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只具备了课,却忽略了重要的主体——学生。

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为教师今后的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可能。

总之,时代的进步更应体现时代的教学,如何做到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4885.html

更多阅读

儿童书法学习中的几点思考原创

儿童书法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李加文  目前儿童书法教育如火如荼,很多家长把学生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甚至是著名书家那里学习,这对于继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无疑是很好方式。然而现在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与个人为了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 物理科学探究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知识源于实践,始于观察。实验是物理课程及教学的显著特点,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研究和发展物

声明:《浅谈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结构思考力运用》为网友澄澈未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