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流传广远的故事,竟然发生在汝南。

  在清朝嘉庆元年汝宁府知府德昌总修的《汝宁府志》关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中有如下记载:董永,千乘人也。少失母,汉末奉父避兵,寓居汝南。家贫佣耕,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曰:“后无钱还,当以身作奴。”葬毕,忽道遇一妇人,求为妻。永诣钱主,令织缣三百匹以偿。一月而毕,辞永去。乃曰:“我天之织女,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汝偿债。”言讫凌空而去。

  同时,志书中还记载,董永遇仙处在城西十里,后人曾在此修桥一座,命为“遇仙桥”,并建庙一座,名为“仙女庙”。明兵部尚书付振商曾为此桥赋过一首名为《仙桥夕照》的诗:“二孝庄前迹已

陈/黄姑解佩旧河津/年年七夕通灵会/曾忆桥边会卺人。”

  正当我们在志书中觅踪寻迹时,县文管所的同志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力的佐证:2003年,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开展文物普查时,曾在本县三里店乡十里铺村湖东村民组村民方振兴家里发现一帖石碑,石碑上雕有“仙女桥,汉董永遇仙处,清道光丁未年”字样。此碑现已被文管所收藏。得到这个线索后,我们及时驱车来到湖东村。

  在村民方振兴的院子里,老方一边摆弄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向我们介绍石碑的来历:这块石碑原来竖在宿鸭湖内的仙女桥上,1958年在开挖宿鸭湖时,湖区内的移民把这块石碑拖上湖岸。后来,湖东村 的村民又把这块石碑拉到村中的水井边当成垫脚石。1986年,由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压井,村上那眼公用水井便废弃了,老方感觉到那块石碑似乎有保存价值,于是就把石碑移到家中存放起来。

  听了老方的讲述,我们问他能否回忆出仙女桥现在所处的确切位置,老方摇头。当我们露出失望的神情时,来老方家串门的叶长泰老人向我们提供了详尽的线索。他说,仙女桥已经淹没在湖区里,现在算来,仙女桥的遗迹离宿鸭湖大坝大约有二里地。那是一座东西向的三孔石桥,长20多米,高2米左右。后人为纪念董永与七仙女,曾在石桥的西南处修建一座仙女庙,庙宇的正中端坐着七仙女青衣裹身的彩色塑像。叶长泰老人今年已经74岁了,在他的记忆中,这个简陋窄小的庙宇,在当时却是香客如织,四邻八村的乡亲们每年七七这天都要来这里祭祀祈福。

  由于董永遇仙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已久,当我们离开湖东村来到志书上记载的十里铺村时,村里一位名叫牛清玉的老人又向我们详细描述了仙女桥的确切位置。他指着村外一条低洼的古河道告诉我们,从前,这里是汝南通往驻马店的唯一官道,顺着官道往西直行3里左右就是仙女桥。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经常在仙女桥上玩耍,仙女桥上的石板上,不仅有仙女下凡留下的脚印,还有仙女闲暇时嗑瓜子儿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痕迹。说起董永遇仙的故事,老人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这个故事绝对是真实的,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董永卖身葬父的村改为董会村。1958年开挖宿鸭湖时,库区中的董会村被集体迁移到现在的驿城区水屯镇。如今的董会村人丁兴旺,那里的乡亲一直铭记着这个传奇式的爱情故事。

探寻“董永遇仙”的发生地

董永遇七仙女

汝南城西12华里有个董会村。村里的居民非常自豪,他们说:“你成查中国地图了,再找不到第二个叫董会村的。只有我们村是董永与七仙女相会的地方。”

2004年6月,在汝南县城西三里店乡十里铺湖东村村民方振生家发现一碑,碑为青石质,下部稍残。碑上横书“仙女桥”,竖书“汉董永遇仙女口”(残部疑为“处”),右上角竖书“道光丁末年”,现存放于汝南县文物管理所。

董永何许人也?他怎么与仙女相会的呢?

我们熟知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董永是否就是牛郎?是,好象又不是。传说的魅力似乎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似与不似间。

《重修汝宁府志》记载:“董永,千乘人也。少失母,汉末奉父逃兵,寓居汝南。”

董母是汝南人,生下董永不久病死。董永与父亲为避战乱逃往汝南,父亲给财主扛活,后来父亲病死了,没有钱下葬。孝顺的董永向财主借钱,说:“如果以后没钱还你,我愿意卖身为奴,一辈子给你干活。”财主就借给他钱,葬了父亲。

董永履约去财主家干活,走到董会村北头的一座小桥上,忽然遇见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左拦右挡不让董永过桥。董永好生烦恼,女子却不扭捏,说愿意嫁给董永,帮他还债。董永很惊异:哪有这等好事!那女子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天帝看你孝顺,让我帮你还债。”两人就让桥边的一个老槐树做媒,结成夫妻。那棵媒人大槐树早已枯死,留下一个大坑,坑内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断,人称“槐树坑”。

两千多年来,人们依然对董永的孝行以及由此带来的好运津津乐道。我们到董会村走访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讲述这同一个故事,却各有各的版本,他们对董永与仙女相遇的细节纠缠不休,好象这不是千年以前的传说,而是刚刚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他们因站了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细节。相同的是故事发展的方向。织女一夜间织成三百匹绢,替董永还了债,赎出董永,两人男耕女织,你恩我爱,过得很幸福。谁知好景不长,结婚百日那天,天帝传旨命七仙女立刻离开人间,返回天庭,二人悲痛欲绝,但天命难违,只得忍悲含泪,凄然作别。七仙女回到天宫,第二年生一子,取名董仲,送交董永抚养成人。

《汝宁府志》卷二十·仙释载:“董仲,永子也。母天女,生而灵异。数篆符驱邪。尝游京山、潼泉,镇蛇毒,篆石尚在京山之阴。后仙去。”儿子当然继承了母亲灵异的秉性,董仲会驱鬼避邪,给人治病,手到病除。他也很孝顺,常常思念母亲,就在村子附近,为母亲修建了衣冠冡,人称“仙女墓”。

董会村东边有条古老悠长的河,叫练江河,流经水屯镇、老君庙镇、三里店乡、三门闸乡,后汇入汝水入淮。这条今天看起来很平常的小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两岸善良的人们,还日夜不息地讲述着七仙女为百姓建桥的神奇故事。传说练江河上没有桥,来往行人要靠坐船摆渡或淌水过河,很是不便。乡亲们曾几次捐款修桥,可钱都被贪心的葛员外霸占了,桥一直没有修成。七仙女十分同情乡亲们,决心在河上修一座石桥。怎么修呢?七仙女就请天上的众姐妹帮忙。一天夜里,七仙女来到院中,从头上拨下银簪,朝天上一划,一道白光攻破夜空,只见众位姐姐踏着祥云飘然而至.七仙女见众位姐姐来了,非常高兴,便把想建桥的事说了一遍。众姐姐听说乡亲们造福,都乐于相助,随即回到天宫,把后花园石山上的石头偷偷搬了下来。很快,一座石桥就修成了。雄鸡一叫,众仙女起身告辞,情急之中。她们的脚踏在石桥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那块印有脚印的石头,被传为“仙女脚印石”。这里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来往行人从桥上过,好奇的人们用手去量七仙女的小脚印看有多大,但是,手不能挨着脚印,如果挨着,伸开的手就合不拢了。桥北头,人们感念七仙女的功德修了一座“仙女庙”,逢年过节,人们焚香上供,祭祀七仙女。遗憾的是,这里地势低洼,十年九涝。1958年,修宿鸭湖水库时将这里作为蓄洪区,古老的练江河也融入美丽的宿鸭湖,仙女桥淹于湖中。

汝南城西十里铺村,位于宿鸭湖东岸大堤旁,村南遗留有汝宁府至驻马店驿站的古官道。据村里老人讲,“仙女桥”就座落在由此向西的官道上,距十里铺村1.5公里。

宿鸭湖西岸罗店乡有个村庄,叫大石磙庄。这个村名与仙女桥有关。这里群众讲述的是七仙女修桥的另一个神奇版本。说是织女想给乡亲们修桥。趁夜里往西山神仙老头儿那儿借石头。石头怎么运呢?织女说:“把它变成羊吧,我赶回去。”于是织女就赶了九只羊往回走,走到一座桥上,一只羊别了腿,走不动了。这座桥就叫了“别桥”。织女看看天快亮了,赶紧赶着其它的羊往前走,终于赶在鸡叫前修好了桥,但是这座桥少了一个桥墩。那只落在别桥的羊,鸡一叫就变成了一个特大号的石磙,再也没人能搬得动了。于是,它就上千年地留在那儿了。它所在的村庄也因为大石磙出了名,就叫大石磙庄了。这个石磙上,至今还能看见一个绵羊盖(羊尾巴)样的东西呢。
《汝宁府志》卷二十七·文诗记载了明傅振商的诗作《仙桥夕照》:“二孝庄前迹已陈,董姑解佩旧河津。年年七夕通灵会,曾忆桥边合卺人。”傅振商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汝南人。他与众多的汝南籍重臣一起铸造了“汝半朝”的辉煌。

翻看着地方志,我有一种错觉:这是传说吗?这是历史吧?我看到志书记载,董永就住在城西25公里的地方,那里还住了汉代另一个有名的孝子——拾桑葚救母的蔡顺。于是,那个村子就叫二孝庄,至今尚存。
关于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详细的记载,广泛的流传,确凿的遗迹……这个两千多年不老的美丽故事,生命力如此之强,向人们昭示着什么?对孝道的推崇?对爱情的追求?对男耕女织田园生活的回归?对自由幸福孜孜以求的向往?

2005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在三里店乡十里铺湖东村西宿鸭湖畔,修建了董永遇仙亭。该亭建在汝宁府至驻马店驿站的古官道上,西距仙女桥旧址1公里,亭内立有董永遇仙碑。矗立的碑亭,向人们讲述着董永遇仙的美丽传说,也昭示着董永为父尽孝的孝义,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爱情的不懈追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486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对电影《可可西里》的评论 可可西里电影迅雷下载

关于对电影《可可西里》的评论这是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电影,是一部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电影。然而他不只是电影,它是人生,它更是一场战争。看罢沉思,心中平静。没有刚才那么强烈,不再感慨和惊讶,也没有那

关于《我与胡子宏唱反调》的反调上 胡子宏生命日记全部

关于《我与胡子宏唱反调》的反调(上)衡水好友郭俊禹的一篇《我与胡子宏唱反调》,引起了我的思考。老郭发这篇文字前,曾经征求了我的意见。我读后,没觉得有何不可。本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所谓殊途同归,逮住耗子是好

声明:《关于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为网友想入霏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