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究竟是指皇帝有多少女人?
文:刘丰宁 图:百度
谈到皇帝们的妻子时,人们喜欢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来概括!
中国历史上多数皇帝是一夫多妻,相信这一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进而推论出皇帝有数不清的妻妾,换言之,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事实是否如此?
要分辨皇帝有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首先就要弄明白“三宫”、“六院”及“七十二嫔妃”的确切含义。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
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住之处,天子后妃所居之处名叫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宫”指的是诸侯夫人,而不是皇帝的妻子。
“六院”是从“六宫”演义而来。“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来代指皇后或皇帝的其他妻子。《周礼•天官•内宰》中有“以阴礼教六宫”的记载,“皇后寝宫有六,其中一正寝,五燕寝,合起来即六宫”。唐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后汉书•马皇后纪》:“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这三个“六宫”都是用的引申义。
“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
明朝以后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七十二嫔妃”来历不详,或许是从“三”的倍数而来,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
《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够多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
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品.皇后,2品.夫人,3品.美人,4品.良人,5品.八子,6品.七子,7品.长使,8品.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昏议》称“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不与《春秋》、《周礼》合。后世因仍其说,后宫遂至数千。不难看出,皇帝的妻子其正式的称呼应当是:“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别的叫法,如:
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才人、美人、昭仪、姪娥、八子、充依、良人、采女、淑妃、淑媛、贵人、常在、答应、女史等。
这些皇帝的妻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隋书•后妃传》中记载,在隋代“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品正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是为世妇;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总一百二十,以叙于宴寝”。
很明显皇帝的妻子数量不能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称之。
宫里的女子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事实上皇宫里绝大多数女子是不可能得到皇帝垂青的,故而,在皇帝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女人也都不能算是皇帝的妻子!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就是后宫女人的对岁月流失年华逝去的深切哀怨!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我们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 m.cn/liu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