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年,莫扎特和母亲一起来到巴黎,他们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旅社里,生活十分艰苦。当年的神童似乎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他四处寻找昔日的朋友,但人们都以冷淡的态度对待他。
莫扎特十分的悲观和丧气,他此时也真正意识到上层阶级的人们对艺术只不过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他们当初对他的热情,给予他的欢呼,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消遣的欲望。幸亏父亲的几个老朋友介绍他到贵族家庭当音乐教师,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在巴黎期间,莫扎特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又找不到拜托困境的其他方式,于是埋头创作,在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完成了四部钢琴奏鸣曲(K310、330、331、332)。这四部作品显示出莫扎特创作趋于成熟,天真烂漫转向严肃持重,无忧无虑转向蕴含理性,稚气嬉戏转向忧患倾诉。
《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1778年的夏天在巴黎所作的作品,与其在巴黎作的其他作品相比,规模虽然很小,但也比较容易弹奏,带有明显的教学构思,简单中带有表现力,内容也很丰富,细腻玲珑,乐句造型精美、文雅而富有深度,每小节的音乐都跃然而出,步伐自然,充满了说服力,具有浓烈的法国风味。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活拨的,之后是第二主题,在属调上呈示。呈示部最后是由4小节的尾奏做收束。在展开部,没有发展呈示部所呈示的主题,而是属于一段转调繁多的插入句样式的 微妙部分,之后,音乐面给人新鲜的印象,一面依据规则再现。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F大调,三部曲式。主题是优雅甜美的。经反复之后进人第二部分,并转为同主音小调F小调,而这一段又是同样有对比性优美情调的旋律,反复两次,之后再现F大调主题。第三部分的进行从小调转为大调,随后结束。第三乐章:稍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轻快的。经过句之后,在属调上出现第二主题。展开部是自由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在再现部再现,后用尾奏结束乐曲。
霍洛维茨演奏全乐章
霍洛维茨演奏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