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篱和樊篱是不同的两个词,还是一对异体词?应该说,这是读音相似意义有别的两个词。
藩篱,音fānli;樊篱,则读fánli。都和“篱笆”有关,都常用作比喻;但是藩篱用来喻“门户或屏障”,属中性词;樊篱则用来喻“对事物的限制”,贬义色彩强烈一些。前者不妨举《过秦论》中的句子为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这里的“守藩篱”显然是守住国家北方的边境。后者可举“冲破旧礼教的樊篱”为例。显然,要冲破的是“樊篱”,而不是“藩篱”!
“樊”和“藩”最初都是“篱笆”的意思。后来“樊”朝着“折柳樊圃”(即折下柳条围绕菜圃)以及“樊笼”(关鸟兽的笼子)的方向发展,便成了“对事物的限制”了。所以,窃以为“冲破藩篱”,应该写成“冲破樊篱”才好。
最近,在《作家文摘》(2012年2月7日)上见到这样的一句话:“我国对于英才培养重视不够,7岁的孩子,有的只有4岁的智力,有的早就超过了,按部就班一级级的上学制度和考试制度,对优秀人才是一种藩篱。”(见《王元院士:英才需要自由空间》)看来,上句中的“藩篱”应该作“樊篱”。
本博在二十多年前的一篇文章里,也曾经在应该用“樊篱”的地方,错用了“藩篱”了,这个句子是:“文学家的精妙构思往往会冲破某些习惯于按常规判断的批评家所筑起的藩篱而显示出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来。(见《关于〈药〉的深入思考》,载《语文学习》1988年第9期)写在这里,作一个更正,同时也表示本博所“喂养”的语文森林里的啄木鸟,吃起虫子来是并不“择”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