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制片人、监制、出品人、发行人等 制片人和出品人谁最大

1、导演
导演是整个制作的总指挥.他的任何决定均会影响整个制作的艺术水平和经费运用.他需要与整个制作组合共同工作,并且要有弹性的处理方法.不同单位有不同职责.导演不是万能泰斗,他要与演员,设计师及后台工作人员全面合作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导演更要了解剧本的质素及需求,以求制作能达到剧本的目的.导演更要聆听别人的意见,专制的导演不会受到欢迎.导演必要明白「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
2、制片人/出品人
电影制片人(Produ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电视节目)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张纪中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了“制片人”是怎么一回事。他说,制片人是剧组的第一负责人,就像一个工厂,制片人是厂长,导演是总工程师,他只对艺术负责,制片人对一切负责。制片人的素质、心态直接影响到一部电视剧的品格。做制片人不需要你是专业的精英,最重要的是眼光,能够发现优秀的题材、本子、演员。制片人最怕的是亏本和超出预算,所以要精打细算。如经常听闻成龙在拍电影时,要求演员用手纸不得超过3张,因为他本身就是该片的制片人。制片人需要资金,所以制片人爱傍大款,如传出某个大贪官曾经赞助张艺谋一大笔资金。

另制片和制片人,很多人会混在一起,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制片(Production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是负责运作电影摄制组的日常事务的人员,如安排拍摄场地,住宿地,饮食供应等。1.制片人的工作相当繁琐及复杂,所以他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要加入几个重要人物(导演和制片主任)但有时一些工作繁多的制片人(比如他同时制作了两到三部影片),其一定分身乏术,于是他就必须要有一个助手(副制片人),其基本上担任了制片人的所有工作。
为了表彰其的工作,便有了这样一个称谓:执行制片人 2。联合制片人的这个称谓想必你有些认知上的错误。
一部影片如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得不到解决,比如:海外手续。资金短缺。以及涉及必须合作的关系时,就出现“联合制片”的称谓。其中的制片人便有两个到三个之多。(导演关系也有上述情况例:《无间道》)

“制片主任”,或者称其为“制片经理”,但是前者在国内更有传统,更易于被业内接受。

执行制片一词,最初来源于台湾同行,意为代表制片人producer执行部分职能的人,因为有时候制片人并不具体实行管理的权利,只是由于在筹资、谈判明星方面的贡献而挂名而已。

另一方面,执行制片人的出现,亦是电影电视行业中需要挂名的人越来越多,需要不断出现新的职务名称授予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最后,就是国内不很熟悉海外影视界实践的人,对美国电影界高于制片人职务的一个领导位置,进行了错误翻译,生出来的名称。在美国,制片人之上有一个位置,叫监制,它的英文是executiveproducer.由于前面的词在汉语中有“执行”的意思,就被错译为执行制片人了,好像他的工作就是执行制片人交待的任务,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监制人是制片人的上级,甚至是老板,是投资人,是机构的管理者。监制决定制片人的遴选和任用,监督制片人的工作。

总制片(总制片人)>制片(制片人)>执行制片(执行制片人)
制片就是制片人,这是大陆的老叫法,主要是针对电视剧.电影中一般叫监制 在香港无论是在电影圈还是电视圈,监制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电视栏目负责人的职业化名称是“制片人”。《东方时空》是第一个引入“制片人”概念的电视新闻性栏目。目前,国内外电视媒体皆如此。“制片人”这个概念就这样被偶然引进了我们的电视新闻栏目中。一年之后我才发现,“制片人”这个概念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电视业中早已被广泛使用几十年。美国电视机构中有栏目制片人、系列节目制片人、助理制片人、执行制片人、新闻制片人等不同职能的制片人。

  有趣的是,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引入“制片人”这个概念也是偶然的。据说,在电视中第一个使用“制片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CBS“60分钟”制片人唐·休伊特。在创办这个世界著名的电视新闻杂志之前,唐·休伊特负责CBS新闻节目的播出,他发现在导播与编辑之间缺少一个环节,这就是在播出时,应该有一个人来确定播出顺序,这个协调导播与编辑的角色叫什么呢?唐·休伊特搜肠刮肚,最后从好莱坞借用了一个概念,把“制片人”这个称谓引进了电视。

  从此,什么新闻将成为本次新闻播出的头条等重要问题就由新闻制片人来确定了。制片人这个概念在电影中是对出资人或投资人的称谓,一旦被引入电视后,这个概念就被泛化了,成为电视栏目或节目管理者的称谓。在电影厂,制片人不是创作、组织和支配的中心;而在电视机构,制片人不仅是栏目和节目的管理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是栏目和节目创作的核心。

  “制片人”这个概念被我们偶然引进电视栏目之后,“组长”这个称谓就从早间节目消失了。当时是把制片人分为两级:总制片人和制片人。在电视栏目中出现“主编”的称谓,应该说也是从《东方时空》开始的。制片人有权力支配其权限内的一切开支。日常栏目的经费开支,制片人即有权签字报销,特别节目经费由总制片人批准,制片人支配。总制片人再不用事无巨细地去和制片人一笔笔算小账,只关心一个结果:栏目的品质和影响力。权力下放之后,为了控制各栏目人员和设备的膨胀与浪费,又制定了一个补充规定,对各栏目进行人员定编和设备定量,各个栏目如果要增加定编定量之外的人员和设备,必须征得总制片人同意。

  这样一来,制片人就有了人员使用权、经费使用权和行政管理权,真正成为栏目创作、组织和支配的核心。有竞争力的频道首先必须确保其大部分的栏目有吸引力,而一个电视栏目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栏目的组织者和支配中心——制片人。

  所以说电视是一个制片人媒体。央视还曾在三年前专门就此问题下发过文件,要求各个部门控制演职员字幕名单,严格按照节目时长按比例出字幕,30分钟节目滚屏字幕不能超过30秒、15分钟节目不能超过15秒……冗长的片尾字幕当然应该压缩,但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
3、策划
岗位职责是市场分析以及市场推广方案的拟定;电影剧本分析、分解;广告文案。
4、剪辑
利用实际拍摄所得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
传统的电影剪辑是真正的剪接。拍摄得到的底版经过冲洗,要制作一套工作样片,利用这套样片进行剪辑,剪辑师从大量的样片中挑选需要的镜头和胶片,用剪刀将胶片剪开,再用胶条或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在剪辑台上观看剪辑的效果。
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使剪辑手段得到很大的发展。这种技术将素材记录到计算机中,利用计 算机进行剪辑。它采用了电影剪辑的非线性模式,但用简单的鼠标和键盘操作代替了剪刀加浆糊式的手工操作,剪辑结果可以马上回放,所以大大提高了效率。
5、监制
监制(ExecutiveProducer)。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6“发行人”,就单纯是发行公司或者个人把电影成功推向市场的人员。负责电影制作完成后的上映发行工作。制定档期,联系影院,组织首映,诸如此类。一般是根据签订的合同提成。发行就是负责推销 获得盈利的部门 把产品推销宣传出去 最终获得收益。

发行人

法定的对出版物的出版、发行负责的出版单位主持人,又称发行者。
在法规中以“发行人”为出版活动的主要当事人,始见于日本明治时代颁布的出版法。中国第 1个出版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6年颁布),把出版和发行联在一起称做“出版发行人”。
1908年的 《大清报律》 开始有 “发行人”称谓。1914年的《中华民国出版法》,把著作人、发行人、印刷人分开,指出:“发行人以贩卖文书图画营业者为限,但著作人及著作权继承人得兼充之”。1937年国民党政府的《修正出版法》第3条规定:“本法称发行人者,谓主办出版品之人”。当时的出版者大都自己总发行其出版物,发行人实际上也就是出版单位的主持人。
法定发行人应负的义务、责任主要是:①发行人须向政府主管机关申请登记,获得许可;②出版物上须载明发行人姓名、住址;③出版物发行前,发行人(或与著作人联名)须报请主管机关审查批准,或缴送样书备案;④违反以上规定的,除视情节轻重扣押出版物、停止出版物发行外,发行人须受罚款等处罚;⑤出版物内容违反出版法和其他法律、法令的,除视情节轻重没收出版物、禁止发行外,发行人连同著作人等其他有关人员须受民事、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专门法规对发行人的定义、义务和责任作规定。一般已不用“发行人”称谓。1954年出版总署《关于图书版本记录的规定》,将出版者和发行者分开,规定版权页应记载:“出版者和印刷者的名称及所在地、发行者的名称。”这里的“发行者”仅表明其为负责该书总发行的单位。

“出品人”(Producer),也称电影制片人,是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监制”,就是导演如果怕自己无法掌控住电影的某些预期效果,找来监制来监督。比如《601个电话》张国立导演途中发烧了就找来冯小刚监了几场。之后在影片字幕中就打上监制:冯小刚。


社长、总编都是管理的行政人员 负责保证产品(报纸)质量和组织管理内部成员 总经理应该也属于发行一类的人负责营销上的管理调度


三者可是雇佣关系或合作关系。但不绝对,也有出品人及制片人由投资方一方担当,也有由导演享有演员的生杀权,根据具体情况,各职务的职能也会有所变更。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顾问:如果是历史题材或比较其它专业的题材的影片,为使影片更具说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制片人会邀请权威人士作影片顾问。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的场景。
灯光:为达到电影艺术效果,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灯光效果。
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定出造型。
化妆师:“浓妆淡抹总相宜”,化妆师亦需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员:根据剧本内容,为影片增添精彩场面,但又必须使用专业人士表演,特技人员功不可没。
后期处理:影片整体拍摄完封镜后,导演和监制看过母片之后感觉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处理,达到电影艺术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时还可能重拍某些镜头。期间有配乐、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对应的就会有作曲、配音演员、特技效果人员等。
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相应的还会有乐队、指挥、演唱者等人员。
剪辑:因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的或者多余的镜头,为使影片整体效果自然和谐流畅,同时兼顾导演及剧本的风格要求,剪辑师需要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制作凝聚了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好的作品的人,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摄“图谋不轨、有违史实”的影片,那他就是社会渣滓、人民的敌人!
监制:
监制(ExecutiveProducer)。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这里将聚焦“监制”(ExecutiveProducer)这个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监制经常与电影工业的其他两个角色混淆,制片人(Producer)和制片(Production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对于监制这个角色,有人这样描述,“他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在摄制组里,监制和导演往往又是一对矛盾,他们常常是针锋相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们才握手言和。”


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编剧——电影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既是对生活、形象和美的发现者,有时将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生活变为艺术。把生活素材提炼构思成银幕形象。好的编剧是用画面语言来写作的。。一个场次,一个灯光。。都会斟酌再三。。。每个场景悉心设置。。。


制片人——制片人的主要职责是决定影片生产的制片方案、主创人员组成及影片销售方式。并监督影片全部制作过程。。而且参与到组织撰写剧本或文学版权的购买。同时,要筹集资金。。决定此资金的预算及最后的利润分配。。 同主创人员谈判并签订合同,批准制作开支。一直到影片完成销售。。是一部影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PRODUCER专指制片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咱们常见的“制片主任”
至于无线剧集的监制,则要负责包括从剧集策划到选择演员,再到拍摄进度的等等事务。


监制——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无线有许多知名的监制,较熟悉的有潘嘉德、戚其义、李添胜、邝业生、萧显辉、庄伟建、徐正康、王心慰、梅小青等等,而近年来还有如黄伟声、张乾文、林志华这种从其他职务(主要是编导)转做监制的。无线的监制大多数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固定的戏路,好像邝业生的古装喜剧和时装警匪剧,王心慰的励志剧,梅小青的轻松爱情小品,庄伟建的古装大戏……

出品人--就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

制片人:一部影片里最高负责人(寻找资金,建立剧组)
导演:创作组中最高负责人(调动全剧组的积极性,在现定的时间内完成拍片计划)
监制:后期中的最高负责人(后期剪辑中做监督工作)
策划人:对制片人负责(负责影片的除剧本以外的案头工作)
编剧:对制片人和导演负责(创作剧本和在第一时间里修改剧本)
艺术指导:对导演负责(负责影片中整体的影调定位)
以上只是简单回答,就实际来讲,一部影片要比以上这些称谓还要复杂与精细的多。国内的电影创作者在分工方面也要与国外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导演一职来说,国内导演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便分担了制片人,编剧,以及演员等其他工作。

制片人就是投资方,制片人实际就是指搭建剧组,负责剧组的日常生活与维持剧组的拍摄活动,以及成片之后的宣传与播放等一系列事务。

监制负责的运营部分,通常由他制定电影制作计划:如何时开拍、何时杀青、进度如何,他也负责电影制作的后勤保障,实际上,由他带领的团队负责艺术之外的几乎所有事项。

编剧是剧本的作者,往往是影视剧、话剧中的故事源泉,其职业又可称为剧作家。

制片人

制片人主要负责融资,制作,和发行。

融资。有资金才能拍电影,所以制片的首要工作就是找资金。刚才说过,制片在收到

编剧的故事大纲后就会开始找投资者,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制作。制作的过程大概可以分3步:

①. 前期准备

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当剧本出来以后,制片主任便要分门别类把剧

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

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

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

制片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②. 影片拍摄

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

否按时到达现场。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为工

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制片要安排好和照顾好剧组。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

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③.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

片(熟片)还需要剪辑(一会儿说)和录制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

、解说等要混录合成,设计字幕,制作光学效果等等,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制片要监

督每一步,确保影片能够顺利完成。

当后期制作完成后,制片就要把影片拿去审查,最后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导演

导演是整个幕后脉络的中心,他要控制好,发挥好所有工作人员。导演在幕后的工作

很多,但他首先要具备2个基本点:一,个人的世界观,具体一点就是电影的创作;二,会

用影像表达个人世界观,具体一点就是电影的制作。这两点最基本最重要,因为电影就是

导演用所学的电影理论,把他自己的世界观用影像表达出来。

编剧

编剧就是剧本的人。如果说一部电影的初型是来自导演的世界观,那么最初型就是来

自于剧本,导演通常都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加工,又或者是剧本引发了导演的创作

灵感。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电影生产中有时把制片人称为监制。
通俗讲“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者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导演岗位职责 1. 熟悉或编写文字稿本,编写分镜头稿本。 2.组织摄制组,对各个成员提出具体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3. 拟定录制方案,领导整个录制工作。 4. 现场录像指挥。 5.检查各种录像素材。 6. 整理分镜头稿本,指挥编辑
导演、制片人、监制、出品人、发行人等 制片人和出品人谁最大

策划人职责就是尽团队的能力提供最优化的方案与服务

监制负责运营部分,通常由他制定电影制作计划:如何时开拍、何时杀青、进度如何,他也负责电影制作的后勤保障,实际上,由他带领的团队负责艺术之外的几乎所有事项。

制片人的作用是负责连接产品的生产营销,考虑公众的口味,使影片符合市场之需

剧务职责:主要负责行政后勤事务,演出中履行舞台监督职责,配合总监

首先,制片人是项目的规划者。他必须具有敏锐的嗅觉,知道今年的市场会喜欢什么类型的片子。同时他还会知道今年的政策鼓励拍什么样的片子。他会在浩如烟海的选题或剧本中慧眼看出哪个选题或者剧本时具有潜力、并会被市场认可的,在经过细致认真的市场调查,经过与各电视台购片部门充分沟通之后,他会去攻克电视剧制作战役中的第一个堡垒——编剧,让他写出剧本初稿。在这个时候,制片人必须具备厚实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鉴赏能力,和责任编辑充分交换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剧本修改方案,将前期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例如《大宋提刑官》……

其次,制片人是项目的融资者和资金的管理者。当制片人确定了手头的项目是个好项目时,紧接着,有关财政的计划就开始酝酿并实施了。因为,如果他的项目没有人投资,那么,资格再老本事再大的制片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片人要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甚至鼓动那些机构投资人对他的项目感兴趣并确认投入会有好的回报,与此同时,制片人对项目要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太过铺张的预算当然不好,但也不是越省的预算越好,比较理想的是应该做一个尊重客观规律、符合片子风格、又合理的预算,预算越详细越周到越好。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制片人必须选择合适的制片主任和统筹,制定精确的拍摄计划,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全程监控,敦促投资资金按时到位,严格控制好拍摄成本,防止经费超支。可以说,合理的成本控制是防范项目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比如52集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涉及有名有姓的演员达一百多位。其中大腕明星多达几十位,对于这样一部人物众多、构架庞大、场景繁多的大戏来说,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超支,超支的可能性也许来自场景美工部门,也可以来自演员管理部门。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正是由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严格把好了成本控制这一关,让这部电视剧的每集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的预算之内,有效地防范了风险的产生。《大宋提刑官》最终满意的价格售出,投资得到了满意的回报。

再次,制片人是摄制团队的管理者,他要为手头的项目选择合适的导演,组建强有力的主创班底,搭建得力的制片组,对摄制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哪怕再周详计划也会出现变化,比如由于季节的突变造成演职人员病倒,比如长期工作的劳累导致演职人员产生厌烦易怒等不良情绪,再比如因团队人际关系协调不好导致暴力事件发生,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在不经意中被酝酿扩大而成为一场灾难,阻碍整个计划的向前推进,严重者甚至导致停机。所以,摄制团队只要一天不关机,制片人就得处处谨慎行事,事事不得掉以轻心,时时刻刻准备着迎接危机事件的挑战。如在32集《江湖俏佳人》的拍摄过程中,由于是夏戏冬拍,衣衫单薄的演员们如何低档浙江山地的寒流就成了首当其冲得重要事情,正是因为演员的保暖、病员的治疗、团队的预防等工作做得十分细致,才确保了拍摄的顺利进行、计划的按时完成。此外,团队的人际关系协调良好、人心稳定也是确保拍摄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江湖俏佳人》按计划应于春节前夕关机,由于团队中外地人员占到相当比例,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在外工作学习的游子每逢春节必须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因此春节前会面临春运高潮,令外地人员插翅难飞,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工作态度。为了预防团队产生这种不良情绪,制片人及其领导的制片部门应提前策划好外地人员的回乡计划。电视连续剧《江湖俏佳人》的实际操作中,正是因为把这项工作做在了前头,事先计划并安排好送外地人员回乡的车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使得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确保了拍摄的有始有终,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制片人还是项目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督促者和监控者。在开机之前,制片人必须和导演、美术设计充分交换意见,以明确这个项目最终会具备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开机之后,制片人必须定时看样片,以确认导演在实际拍摄中是否确立并贯穿了预先设想的艺术风格,一旦发现有问题就必须立刻与导演沟通,如果经沟通后仍然难以形成预想的风格,那么制片人就只好更换导演了。当然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那就是新换的导演仓促上阵是否能达到制片人的预期?甚至有可能还不如原先的导演!所以,项目筹备期间导演的选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位好的制片人是不会主张中途更换导演的。

最后,制片人还是产品的营销者。一部电视剧或者一个节目就是制片人要营销推广的产品,如何推广,如何营销成功,也是衡量制片人优劣的一个标准。一个成熟的制片人通常会预先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个发行规划,决定是自主发行还是代理商买断。如果是代理商买断,其优点是能确保一个稳定的收益,并且资金回笼的周期会相对较短,风险较小,但缺点是利润空间比较有限。如果是自主发行的话,利润空间可能会相对较大,但缺点是风险也较大,资金回笼的周期也会相对较长。自主发行会要求制片人制定一个详细的发行计划,通过组织看片会或者走电视节路线来张扬自己产品的独特风格和热播预期。除国内发行外,制片人还要积极与海外片商洽谈沟通,争取海外市场对自己产品的认可和接纳。除此之外,精明的制片人也不会放弃其他的市场份额,如音像制品出版,图书版权出售,数字电影院线,以及诸如形象权等衍生产品的开发。

总之,一个称职的制片人不需要样样都精通,但他必须样样都懂一点,除此之外,他必须具备乐观向上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经受风浪和抵抗挫折的毅力,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和领导力,这些品质对于一位制片人来说,也许比他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更为重要。

(作者:高东旭,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执行制片人)


制片人代表投资方,成本的计合人,拨款的.....
出品人代表发行方,宣传的策划人,推广的.........电影中的出品人通常是电影拍摄许可证所有者单位(出品单位)的厂长(主要负责人)或者联合拍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来担任,

监制则是出品单位或联合拍摄单位的次要一些的负责人来担任,

制片则是负责运作电影摄制组的日常事务的人员,如安排拍摄场地,住宿地,饮食供应等。制片人是影片的总负责人,制片人在前期筹备阶段会拉赞助,而最终出资赞助的便是投资方,也就是出品人。
所以简言之:
出品人:出钱
制片人:花钱,搭班子
导演:利用资源进行创作电影制片人(Produ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出品人:就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或者电视栏目)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拍摄进度,负责场地的预定资金筹集等很多杂务。
导演:指挥演员拍片子

独立电影制片人

  独立电影制片人,就是指独立电影的制片人。
  独立电影就是由个人或团体(包含公司)发起制作的成本相对较低的电影,该类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依赖于专业商业公司或制片厂,拍摄制作相对比较自由。
  独立电影题材不限,即可拍商业片,也可以拍艺术片。其发行方式同专业商业电影发行有些不同,一般规模比较小,但审核同其它电影一样,在国内只要不违法违规就行。独立电影有权利参加任何电影奖项,即使是学生实习拍摄的这种小短片都可以,但有没有资格参加,要看你拍摄的怎么样了。出名的有《百万宝贝》和《美国往事》。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Hollywood。当时的Hollywood由所谓“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从技术角度上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在国外它是对一部影片经济投入程度的标识(不过独立也可以有大制作),在国内它仅仅意味着一种简便的拍片手段。独立电影在题材、拍摄手法、表达方式上由于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较少涉及的范围,也更能不表现出电影制作者的个人特点。不过同时也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往往独立制片的场地、道具、演员、服装等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Hollywood。当时的Hollywood由所谓“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从技术角度上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在国外它是对一部影片经济投入程度的标识(不过独立也可以有大制作),在国内它仅仅意味着一种简便的拍片手段。独立电影在题材、拍摄手法、表达方式上由于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较少涉及的范围,也更能不表现出电影制作者的个人特点。不过同时也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往往独立制片的场地、道具、演员、服装等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4085.html

更多阅读

新、老《亮剑》震撼剧照大比拼 亮剑人物剧照

新、老《亮剑》震撼剧照大比拼——2012元旦假期从“迅雷影视”看新版《亮剑》并激情汇编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等联合出品,黄志忠、果静林、任泉、甘婷婷、甄锡等领衔主演的《亮剑——铁血军魂》2010年开机,2011年至2012年由

声明:《导演、制片人、监制、出品人、发行人等 制片人和出品人谁最大》为网友胯下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