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学镜头 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

这一切皆有“可能”

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谌长平



《生物入侵者》教学镜头 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

《生物入侵者》是科学小品文,要求语言准确、简洁。为了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在理”的说明文语言,我把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聚焦在文本中的“可能”上,因为我细读时发现,这篇文章中遍布着“可能”。

师:合上书,看哪句的空格处可填“可能”。并说说理由。

屏显:

1.它们(生物入侵者)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

3.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

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现在,请在小组内交换看法,讨论一下填写“可能”或不填“可能”的理由。最后请各小组内一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句把探讨的结果和大家分享。

生:第二句两个空格都填“可能”。因为“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都是近距离传播,而“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很少出现,这里该填写“可能”。“山间溪水中的鱼虾”都在近距离的水中安家,而“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很少出现。这两个地方都该填“可能”。

师:那如果不填“可能”呢?

生:那就不合常理了,就违背科学了。(师板书“符合常理”)

师:对!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要使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说明文的语言就必须准确。要“在理”!

生:第3句也填“可能”。因为一个物种“会无节制地繁衍”需要很多条件,很多情况会影响其“无节制地繁衍”,所以,只能用“可能”。

师:理解很全面,那有哪些情况会影响其“无节制地繁衍”?

生:生病。

生:遇到干旱、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生:它们近亲繁殖,生命力也会减退。

生: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很快死去。

师:看来选择语言要考虑多种情况(师板书“要全面看待问题”),同学们的理解不错。老师刚才看到讲台边的小组对第一句讨论很热烈,现在有结果了吗?(一生举手)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两处都该填“可能”,他们大都反对。(众笑)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所以填“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是不一定的。有的虽然是生物入侵者,但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比如我在家上网收集到“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有5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11种”。这11种危害严重,而其他的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少。

生:我同意后一个填“可能”,不同意前一个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老师你把课件翻到前面。(生笑)“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既然“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它一定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要不,怎么是“生物入侵者”!

师:好。翻开书读原文,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入侵到北美大陆的斑贝、入侵者美国的天牛和红蚂蚁、落户关岛的棕树蛇等生物入侵者都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我上网查了资料,入侵中国的生物都是破坏生态系统的。

师:从这个探讨的结果来看,选择语言要根据什么来确定?

生:要看对象(生笑),是说明文介绍的对象。(师板书“要看说明对象”)

师:说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使用说明语言,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好吗?

生:“可能”不是随便用,要全面考虑事情,并能根据说明对象让“可能”更符合常理。

师:总结的不错,但对于说明文语言,今天这堂课的“可能”只是管中窥豹,有没有更全面的看法。

生:我认为“可能”是一种表推测的词语,同类的词语在说明文中也很多,比如“大概”、“也许”“左右”等等,它们的正确使用,与“可能”是相同的。

生:对于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合情合理。

师:文字“合情合理”的同时,文章要追求什么?

生:使自己的说明更准确,逻辑更严密。

师:说得很好,说明文在文字上的准确、严密,都是它求真、求准、求实的科学态度的体现。

给“生物入侵者”起个名

山西阳泉第十九中郭海青

师:梅涛是个起名的高手,在一篇文章里就给斑贝、天牛这样的生物起了好几个名字,不管是大名、小名,还是别号、绰号,大家找几个出来。

学生纷纷找了出来:入侵者、偷渡者、移民、漏网之虫……

师:起名也是有讲究的,你们觉得梅涛给它们起的这些名字好吗?

生:好,这些名字其实都是在打比方。

师:具体赏析一下。

生:“入侵者”,这个名字用得最多,说明了这类生物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师:你们知道“入侵”这词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生:战争。这其实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以引起我们人类的高度警觉。

生:我从中体会到梅涛的忧患之情。

师:是啊,披文可以入情,这是一份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忧患之情!

生:“偷渡者”,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登上北美大陆的。

生:而且“偷渡者”是违法的。

师:嗯,这是偷渡者与斑贝等生物入侵者的相似点。

生:“移民”,与生物入侵者太像了,都是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师:那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也是所谓的“移民”吗?

生:不是,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的才是,课文第2段说明了蒲公英的种子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迁移,与生物入侵者这些“移民”有本质上的区别。

师:看来打比方不仅有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也不妨碍其传达知识与信息时的科学与准确。

生:“漏网之虫”,这词语很像“漏网之鱼”。

师:这也是一种修辞,叫仿拟,这里与打比方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了海关检疫的疏漏,也让我们明白了国际贸易也是生物入侵者增多的一条途径。

师:几个词语,几次打比方,让生物入侵者原本陌生的面孔一下子就变得明晰可感,太神奇了!那你们能不能也像梅涛一样,用新的词语给生物入侵者打几个比方,谁先来?

生:“外来务工者”可以吗?我们这儿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生:不可以,农民工可不是入侵者,不能这么说他们。

师:确实,“民工”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过,你的比方倒是给社会管理者提了个醒,要解决好外来务工者存在的社会问题。

生:“土匪强盗”,第4段中说“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这与“土匪强盗”挺像的。

生:“屠夫”,生物入侵者还有一大危害,“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文中举了个例子,关岛本地的鸟类面临绝种的危险,所以这与“屠夫”杀人不眨眼很像。

师:对,都是杀戮成性。

生:“超生者”,第3与第6段都有生物入侵者“无节制繁衍”之意,像没有计划生育概念的超生者。

师:呵呵,“超生游击队”,超生的原因是——

生:第3段中有说明,没有天敌、没有竞争等因素的制约。

师:筛选得很准确。

生:就叫“小强”吧。第6段中“数量很难控制”“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这不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生:“变色龙”,有些生物入侵者例如蛇、蜥蜴、山猫等原本是人们的宠物,但由于跨国宠物贸易,它们摇身一变成了为害一方的生物入侵者,这不是“变色龙”吗?

师:从“变”的角度看,还真像!

师:谁说说明文就只是平实甚至呆板的,梅涛打比方所用之词与同学们刚才的尝试不都让我们感到趣味盎然了吗?那文中还有这种表达效果的词语吗?

学生阅读寻找。

生:有,说明“蒲公英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迁移”时,用了“生根、发芽、成长”这些词语,而不是笼统说“生长”,显然是将它人格化了。

师:一比较,语言的艺术性就一目了然了。那这种拟人性的词语还有吗?

不一会,拟人词语如流星缤纷而至:无节制地“繁衍”、被它们“占领”、“落户”关岛、“偷袭”鸟巢、被棕树蛇“赶尽杀绝”、在夏威夷“安家落户”、鸟类将“在劫难逃”、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踞山林”“为害一方”、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你看,说明文的语言同样也可以如此艺术与美丽!

引领学生准确筛选并把握信息

江西省于都县教育局教研室谢晓云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好,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理解吗?

(全班学生基本同意)

师:看来,大家理解“生物入侵者”都是基于文章第一段中的内容的。能够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这种阅读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刚才大家的理解是不是准确到位呢?下面老师提供一些资料,请大家根据自己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交流后,找出属于“生物入侵者”的生物。

【PPT展示】

①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几十千米,甚至更远才落地,并在各种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在新地方生根、发芽、成长。

②湄公河上游(在云南省,称为澜沧江)中的鱼虾,随着水流游到老挝、缅甸等国境内繁衍后代。

③福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它生存能力很强,繁殖又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

④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水葫芦)被许多人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

⑤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外来生物。

⑥番茄(西红柿)是西洋传教士在明朝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

生:“福寿螺”、“松材线虫”、“西红柿”、“风眼莲”是“生物入侵者”。

师:大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它们都是从异国他乡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

生:都是通过人为因素而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

师:澜沧江中的鱼虾,从云南省游到老挝、缅甸等国境内繁衍后代。这不也是跨国了吗?怎么这些鱼虾就不能算“生物入侵者”?

生:因为这些鱼虾是在自然条件下流入他国,它们的迁移不是人为的结果。

师:哦,也就是说,“生物入侵者”必须同时具备“来自异国他乡”和“人为迁移”两个条件,是吗?那“西红柿”也是“生物入侵者”喽?

学生一时没答上来。

师:大家再仔细地读文章,并思考“‘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这个问题。

生:繁殖太快,分布的地域非常广。

生: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

师:对,这就是“入侵”的必然恶果呀!

生:哦,老师,我懂了。入侵入侵,这些东西要带来祸害才是。

师:所以,西红柿。我们肯定不能把它当作“生物入侵者”,相反,我们还要把它称为“福寿果”。

师:这样,要准确地把握“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必须同时扣住三个条件,简要地说,那就是——

生:一是来自异国他乡,二是人为迁移,三是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师:好!最后,我们来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生:“生物入侵者”是指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对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的生物。

师:“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这句话中的“这”是指示代词,具体指代什么?

生:指“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又从未见过的甲虫”。

师:这些“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人们又从未见过的甲虫”肯定也是“生物入侵者”吗?

生:那也不一定。

师:为什么?难道作者不小心也犯了错?

生:因为我们还不能肯定这些“甲虫”同时具备“生物入侵者”的那三个条件。

师:其实,第二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语表明了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的真实想法:暂时不能肯定,需要研究后才能下定论。这个词语就是——

生:或许。

师:这么说,作者在这里真的犯了一个小错哈。我们应该把“这种”一词删去。应该这样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对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的生物。

生物入侵,谁是罪魁祸首?

浙江省永嘉县巽宅镇中学郑苏珍

“几只‘偷渡’的斑贝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广阔无垠的五大湖水域;不起眼的亚洲天牛却能疯狂破坏树木……”课堂上师生一起细数着文中“生物入侵者”的种种罪恶行径。有学生很快找到了概括“生物入侵者”危害的句子:“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我肯定并提示:“这一句话,既准确概括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又严肃地警告我们,必须对‘生物入侵’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刻,我适时抛出拓展问题:“通过现象来探究本质,造成‘生物入侵’的罪魁祸首是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怪罪入侵的生物,也有指责人类自己,于是很快分成持生物观和持人类观的两方。

“做出一个结论是需要依据来支撑的。大家到文中找找依据。”我鼓励道。
持生物观:从“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这句中的“无节制地繁衍”可以看出,是入侵生物的繁殖,数量过多,速度过快,最终导致了危害。

持人类观:这是在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时发生的。如果人类引进生物时,考虑了当地的生物种类及其特征,或许就可以避免的。

持生物观:文中是用“偷渡者”形容斑贝的,说明了它的“入侵”很有隐蔽性,不声不响的,不容易被发觉,这样的生物危险就更大了。

持人类观:“不容易被发觉”并不是“不能被发觉”,“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这句,不正说明了主要还是因为人类自己“不注意,随便丢弃”的疏忽大意才造成后来斑贝的大量繁衍的吗?

持人类观:还有,斑贝的“天堂”,“占领”,又说明了五大湖资源丰富,斑贝在这里生活得很滋润,人类啊,丢的时候真应该看看地点啊。

持生物观:文中关于棕树蛇提到“偷袭鸟巢,吞食鸟蛋”,还有“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棕树蛇这种生物,是多么的残暴、凶狠。

持人类观:“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么残暴、凶狠的生物不还是人类疏忽大意带来的?

持人类观:“生物入侵者”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便车”是谁开的?不正是人类日益繁茂的国际贸易成了入侵帮凶吗?

持生物观:帮凶?对呀,人类是帮凶,所以生物自己才是主凶呀。自己不长脚,谁也抬不走你呀。

……

几个来回,持生物观的学生被反驳得渐渐沉默了,持人类观的学生依然热情持续,仍然积极地到文本中寻找着依据,而我也只能充当安静的听众。

持人类观:漏网之“虫”,漏网可都是海关的罪过呀。

持人类观:“一些跨国宠物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都是人们疏忽太不管它们了,让它们为所欲为,才成为当地的大害的。

持人类观:从“生物入侵者”的定义中“非自然途径”看出,造成“生物入侵”的生物都是人为引入的,不是自然迁移,因此多多少少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师:看来,我们有意无意地引来的外来物种,并没有贴上“生物入侵者”的标签。问题主要出在我们人类身上,我们要当好引入生物的“好伯乐”,就应该充分考虑它们的引进会给本土物种带来怎样的影响,怎样的环境最有利于它们成为我们的“造福者”,怎样的培养方式不会让它们变成“入侵者”等等。当好外来物种的“好伯乐”,千万不要当“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饲马者,这样人类才不会成为“生物入侵”的罪魁祸首。

巧用替换,学写说明文

安徽凤台县第四中学李永梅

“老师你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所列举的生物入侵者都是欧美的例子。要是能替换成我们身边的例子不就更好吗?”《生物入侵者》一课快要结束时,一同学嚷道。是啊,为什么不顺势引导,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者,并教他们用替换的方法,学写说明文呢?

“我们老家就有一种生物入侵者叫革命草。每当夏季来临,它们盘踞着水面,绿油油的一片,很多很多的。”革命草,淮南和我们巢湖到处都是。于是,我要求大家去查找关于革命草的相关资料,第二节课我们就来说这“革命草”。

……


生:老师我查了资料。革命草,学名叫空心莲子草,又称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属苋科的一种植物。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长55-120厘米,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纵沟内保留。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

生:它们多生长于池沼和水沟内。不过,在我老家它们甚至连路埂和院子都占据了。

生:还有一首打油诗写它的。革命草命真大,捞不尽打不怕。占沟渠毁庄家,绿污染危害大。

师:看来同学们资料查找得很好。这首打油诗也点出了它的危害,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危害呢?

生:他们不仅会破坏我们家乡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我们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你说的句子很是熟悉,活学活用。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生: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师:好啊。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具体说说革命草的危害呢?

生:革命草不仅会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而且还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

生:革命草在占据水面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捕捞。

生:它们不仅在农田危害作物,使产量受损,而且还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师:仿写的很好。有没有好的措施治理呢?

生:打除草剂。

生:打除草剂可能污染环境,不如发动群众下水去捞,然后暴晒焚烧。

生:还得从根本上解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刚才是按什么顺序来讨论革命草的呢?

生:跟课文的顺序是一样的吧。

师:是一样的。所以请大家再结合课文想想,到底是什么顺序呢?

生:因为分别讨论了革命草的名称,特性,危害及治理措施等内容,应该是逻辑顺序。

师:对,首先引出话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这是逻辑思路。写说明文要有合理的说明顺序,同学们谨记。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特别是,我们淮南还有没有其他“生物入侵者”的威胁?

生:有。我在新闻上看到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我们淮南的生态环境破坏就很大。

师:是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它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能力。至去年底调查统计,全市发生“加拿大一枝黄花”面积已达千亩。还有呢?(出示“加拿大一枝黄花”图文介绍PPT)

生:还有水葫芦和小龙虾。只不过小龙虾后来成了美味的盘中餐,数量就减少了。

生:那我们以后就张开大嘴来对付这些生物入侵者吧。(笑)

师:啊,挺幽默!再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同学们想想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者的例子来替换书中的例子?或者按照逻辑顺序为你了解的生物入侵者写一小小的说明文?

生:有点难度,我能不能找一小段试试?

……

引用了老师的一些资料,选第四自然段: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1935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多种途径的传播方式,不断蚕食其他杂草的领地,使其他杂草无力与之竞争。这使得它对所到之处本土物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易成为单一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区,从而严重威胁所到之地的生态平衡和农林生产,如不加以控制,势必造成巨大损失。

师:你看,这不是替换的很好?大家又会有什么表现呢,我拭目以待。请大家回家按照这种思路,重新组织材料,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生物入侵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400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原文地址:《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作者:梅香沁雪《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2.0 教学设计与方法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设计者: 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2、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于简单的学习生活安排中教学重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雨巷》教学叙事研究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叙事研究2011学科教学(语文) 李秀芹我把选课目录浏览了一遍,就选定了《雨巷》,一是因为在高中学过的现代诗歌中,对《雨巷》印象最深。二是也比较喜欢戴望舒的诗歌。诗歌选完以后,就找到以前的高中课本,先是仔细的读这首诗歌,

《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课堂教学实录

《咏柳》教学反思亚峰中心小学 王志贞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

声明:《《生物入侵者》教学镜头 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为网友改写下半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