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它 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与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让我们更加清醒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让我们以史为鉴、趋利避害。
关键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关系
1949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宣告了三座大山的倒塌,中国人民从此得以自尊自立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以后中国告别血与火的时代,开始了和平建设的的新时期。
建国初期,中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之后,国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劳苦大众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建国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清醒的意识到:新政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1950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利用新生政权力量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决定,这项决定“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①,实际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应该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与“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被人们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一化”旨在提高我国生产力,“三改”旨在变革我国的私有制生产关系,以求与发展生产力相适应。
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一下几个过程:从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社。1955年开展了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进入高潮,“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
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三个步骤,由手工业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直至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建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府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此外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三个阶段。
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对于三大改造的评价历来不一,对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是非功过我们应当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是存在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发挥了社会主义新生政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效地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
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如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二)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是苏联经济建设模式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灵活性特点。
三、让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建国初的中国民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是并不了解的,在农民获得了土地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土地私有制下的农村重新出现了农民出卖土地的现象,这种现象让阶级剥削的苗头再次显露。“三大改造”让中国大众认识到:即使我们落后、贫穷,但是社会主义政权是反对压迫剥削的。这种效果正如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一样,辛亥革命最终走向了失败,但还是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间,历史出现过封建复辟的历史倒退逆流,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历史倒退都没有冲击掉辛亥革命对大众形成的民主共和观念。与辛亥革命类似,可以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让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这或许也是它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取得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三大改造”中,存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
一、建国初,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封锁,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建设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苏联的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足,经验缺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较短,又加上中国的国情尤其特殊。中共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更严重的是没有形成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分水岭,此后的一切经济建设活动可以说是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1966年的“文革”更是让中国经济陷入严重的混乱之中。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会议上做出了把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针对中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经济建设工作:
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的人民公社制度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由安徽、四川基层农民首先进行尝试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成效,“安徽省凤阳县1979年70%(农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年粮食产量比历史最高增长399.9%,调出的粮食超出了1953年以来26年调出粮食的总和”。④这种在中央支持下的改革依然受到了不少人的批判,“因为自50年代农村实行集体化以来,几乎没有一项农村政策不强调集体经济的优越性”⑤由此一代人出现了观念的僵化。在实践面前,在中央与支持与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以推广开来,农民形象称之为“大包干”。这条举措,在保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产到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项举措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创造与发展,让生产力较50年代有了较大的飞跃。
二、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把部分中央与省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公司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1987年同改革前的1978年相比,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比重有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上升到5.6%”⑥这种经济种类分布完全突破了此前的但以公有制经济模式,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三、进一步对外开放,形成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80年代开辟深圳、珠海、厦门、海南为经济特区,1984年5月,中央又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上海三角洲、闽南三角洲设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至此,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宽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用“三步走”发展战略来指导改革开放工作。“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部,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可以说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与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由之路,“三大改造”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参考与借鉴,“三大改造”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最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倡多种经营,可以说80年代的一切经济改革都没有脱离土地公有制这一经济基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所建立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对外开放也可以说是间接地在毛泽东思乡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它对毛泽东经济建设进行了实践与发展,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过“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⑦。
除此以外,不管是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两者都是在中央制定的政策指导下明确进行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以一贯制的指导精神,“独立自主始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点”⑧。唯一不同的是,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缺乏一套完备科学的经济建设理论,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建设探索,至8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是新时期中国人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外交流取长补短的辛勤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遥远而曲折,改革开放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2010年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2页
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2010年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8页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2010年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④《沉重的辉煌》李罗力著2009年中国财经出版社 第69页
⑤同上
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2009年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68页
⑦《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梁柱著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81页
⑧《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梁柱著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