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螺旋图案的比较研究——以贵州镇宁布依族与丹寨白领苗蜡染为 贵州镇宁布依族山歌

蜡染螺旋图案的比较研究——以贵州镇宁布依族与丹寨白领苗蜡染为 贵州镇宁布依族山歌

蜡染螺旋图案的比较研究

——以贵州镇宁布依族与丹寨白领苗蜡染为例

贾京生

摘要:以贵州镇宁布依族与丹寨白领苗的蜡染螺旋图案为例,通过蜡染图案的内涵比较、形式分析与应用研究,阐述并论证2个地域、不同民族的蜡染螺旋图案的不同内涵意蕴与形式特征。指出贵州少数民族的蜡染服装及蜡染螺旋图案源于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是民族历史的写照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生活哲学与美学意蕴,对于少数民族族群和整个人类社会来讲,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镇宁布依族;丹寨白领苗;蜡染螺旋图案;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346 (2010) 03-0065-06

对于蜡染,国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我国蜡染的地域分布与民族类型、蜡染图案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具体区别与独到特征等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而对于蜡染的比较研究更是空白。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与研究中国民族民间的蜡染艺术,本文试图从贵州镇宁布依族与丹寨白领苗典型的蜡染螺旋图案入手,通过比较、分析与研究,论述2个地域、不同民族的蜡染螺旋图案的不同内涵与形式特征。

1 “形”似而“意”不同

本文所指的“意”,是指的蜡染图案的内涵。在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中,蜡染图案的表现往往都是含有一定意义或象征内容的,也就是说蜡染图案并不是为纯粹形式的审美而表现的。贵州丹寨白领苗与镇宁布依族的蜡染螺旋图案,就是典型案例。在一般人看来,螺旋图案可能只是抽象、空洞的“形式”,其实,这些图案都含有及其深厚的内涵。丹寨白领苗的螺旋图案与镇宁布依族的螺旋图案造型十分相似,但因族群文化的差异所表达内涵却相差甚远。

丹寨白领苗人通常将螺旋图案称为“窝妥”,这种螺旋状的“窝妥”图案,说是贵州蜡染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之一。它通常装饰在上衣的衣背领口处和袖子上。具体而言,是采用12个“窝妥”与向日葵(或铜钱纹)组成寓意吉祥的画面。在苗族文化中,“12”代表生命起源的吉祥数字。通过对苗族口传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学术界对“窝妥”图案的解释有3种:第一种说法,这种图案是祖先在跋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的过程中,根据旋涡印记而创作的图案。苗族后人为了缅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就照原样保留下来了,用作装饰以敬祖。第二种说法,“窝妥”由长鼓鼓头的同心圆与牛头上的毛旋综合而成。在苗族祭祖“吃牯脏”的隆重仪式上,既要杀牛作供品,又要敲长鼓祭祖先,这两件庄严的东西就被固定在一种图案符号上,作为民族集体心象的可视图像、民族身份、组织和尊严的标志。第三种解释来源于传说故事,据说古时候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生了病,母亲从山上采回一些郎蕨草的嫩苔(蕨类植物,有的叫蕨苔,有的叫叽叽豆)给姑娘吃,姑娘的病便逐渐好了。为了永不忘记这种救命草,就按照它的样子画在衣服上作装饰。此外,还有人说螺旋图案代表鸟之部族的族徽;有人认为是传说《妹榜妹留》中蝴蝶妈妈的变形。上述的解释,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说清图案整体造型必须是以8个螺旋纹有规律地组合的缘由。(图1 白领苗螺旋图案、图2 蜡染上衣)

       图1 白领苗螺旋图案

图2蜡染上衣

笔者认为,丹寨白领苗的“窝妥”图案,是对中国古典阴阳本体哲学的形象阐述。领背上图案,是由8个圆形螺纹围着中心一个古钱纹(贯珠纹)或铜鼓纹或葵花纹。左右2 只衣袖分别由4 个圆形“窝妥”组成,2只袖子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完整图像的8 个螺旋纹分4 组,每一组都从中心圆(贯珠或铜鼓)向四方辐射,构成2个圆形旋涡,一反一正。4 组一反一正的旋涡组合成8个旋涡纹,正是“四象生八卦”的阴阳本体哲学的反映。一反一正,右为阴,左为阳,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正与古典哲学的先驱老子所说的“道生一”相吻合,“道”就是宇宙,“一”就是上帝太阳神;“一生二”是阴阳2个对立的物质,即天与地、男与女等相对物质都是“二”。阴阳相合、天地融合而化生万物,这既是苗族人民企盼民族繁衍、兴旺发达的本意,也是强烈关注生命本体的表征,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永生观念。不仅如此,螺旋图案中采用“双线”而不是单线造型,同样也是阴阳化生观念的反映。

镇宁布依族蜡染螺旋图案的寓意与白领苗却不同,它充分显示了族群的宗族意识。具体地说,布依族衣上的蜡染图案主要由7个相连的螺旋纹组成。据考证,中间螺旋纹象征宗族里的大宗,围绕着中间螺旋纹的6个螺旋纹代表宗族里的小宗。图3 就是镇宁布依族蜡染衣袖上最典型图案的内涵及象征。

     小宗            大宗   山坡、山脚

             图3镇宁布依族蜡染螺旋图案

由于镇宁布依族的宗族意识强烈,以致在蜡染螺旋图案中都有不同程度、多元变化的反映。图4蜡染图案,同样也是宗族体系的“网络图”。图案中心是一个圆形,圆形中央是6个圆弧从一个中心旋转状的圆分出:这个中心旋转的小圆点代表本寨宗主——寨主,其宗主类似汉族嫡长子的大宗。6个圆弧代表同宗的支系,也即小宗。圆弧外围围成一圈表示各支系下的各房各辈;圆形表示着氏族的完整性,同时,螺旋纹中并置有6个“寿”字,每个寿字中间是左右蜷曲的“V”形,这也是“夫妻”即“家”的标志;最外围三角形状的花瓣,表示各“家”的下一代将向外繁衍。不仅如此,布依族的蜡染图案还是一幅宗族安全警戒图。在中央排列的圆形的两边,还装饰着高高突出的三角形,以代表“塔堡”,也就是说在每个布依族寨子的地势的最高最险之处,都要修筑这样一个建筑,用于当强敌来犯的时候,全宗族的辩难之所。塔堡呈三角形,其位表示在山坡上。

大宗 小宗 长寿 夫妻 五代   小宗 各房 塔堡  吊桥坡 岸柱门 水纹

             图4镇宁布依族蜡染螺旋图案

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较小的三角形,只是它们的顶角是弧形,表示这是坡岸。塔堡基部和彼岸之间凹陷处表示水,坡岸上方各有一个向上蜷曲的弧圈,表示拉起的吊桥。由此可见,尽管图案的形是几何状抽象形态,但所反映的内涵却是具体的、现实的、庄重的。

镇宁布依族宗族意识,不仅在蜡染图案造型上反映的直接而多样,而且还在袖子上的三道蜡染图案的排列上,含蓄的表达出其深刻意义。袖子中间的蜡染螺旋图案是完整的,而上下部分却要留出半圆使其不完整,其目的是为了表达特有的含义:布依族的宗族是不能分开的。不完整表示除了一半还有“另一半”。那“另一半”意味着什么呢?原来,早先的布依族是母系氏族社会,祖父、父亲都是外来的,子女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后来大家感到这样不好,因为一个家庭不完整,需要“另一半”。尽管现在布依族已经是父系社会,但始终提醒大家要记住万事万物只有“一半”是不完整的,要有“另一半”才和谐。

中间部分为宗族图,它的图案是完整的美。

  袖管下部不是宗族图,边上要留出半圆使之不完整

        图5镇宁布依族蜡染螺旋图案的上装

2 “形”似而“美”不同

本文所指的“美”,是指蜡染图案的形式之美。在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中,虽然蜡染图案的表现都含有一定意义或象征内容,但不是说蜡染图案只要表达出其意义与象征就可以随意表现,相反,正是由于所表达的内容、意义、象征是严肃的、崇高的,甚至是图腾崇拜或敬祖拜祖的,因此,在其表达的形式上、程式中或效果上,其心态是虔诚地、形式是唯美的、工艺是精雕细琢的。这在白领苗与布依族的蜡染螺旋图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领苗与布依族的蜡染螺旋图案,存在着一个共性追求与表现:即以曲线、圆形的形式之美来表达图案的内涵。也就是说蜡染螺旋图案的形式之美,几乎离不开“线”与“圆”的创造来构成艺术语言与艺术美感。因为线条的粗细、曲直、形状,本身就暗含着一定的美学意蕴。“曲线”与“圆形”有一种动态的流畅、律动、圆润、优雅之美感。在这方面,白领苗与布依族的蜡染螺旋图案的“曲线”与“圆形”的造型表现,都达到了鬼斧神工境地:如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安排紧凑、布局完美。空间疏密之调和,章法之严谨,一派崇高肃毅之气;似疏而密、刚柔兼济、方圆适度,一派开阔宽厚之容。最终形成了中国蜡染艺术所特有的“线的艺术”与“线之美”。“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象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1]宗白华《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中对书法艺术的阐释,也正好解释了蜡染螺旋图案艺术中“线”的某些特征:它象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节奏感、韵律感极强的线条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织物上的“音乐舞蹈”,如同音乐旋律一般用以抒情和表意。净化了的线条——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图6 丹寨白领苗衣袖上的蜡染螺旋图案

白领苗与布依族的蜡染螺旋图案,皆存在着个性追求与表现。白领苗“窝妥”蜡染图案造型(见图6),采用严谨对称的双线螺旋,一反一正构成螺旋图案,线条细密、匀称,以静态的点线连接与动态的螺旋布局对比,使整幅蜡染产生流动的节奏与韵律美感。由于“窝妥”图案是民族身份、组织和尊严的标志与象征,它的造型因而有严格规定,造型上须一笔不苟:从中心开始以均匀的密纹作圆周盘旋,“其曲中规”,势如盘蛇,形成一个漂亮规则的开放性圆环。有时有几个“窝妥”对称环抱一中心大圆,也有其它变化形式。8个“窝妥”连通流贯,旋转传递,不仅能够“产生一种强烈又极有秩序的动力感和旋转幻觉”,[2]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奇特的光效应视觉效果,令人拍手叫绝。因此,白领苗妇女在绘制这种传统纹样时,必须在整齐均匀的双线平行圆弧规范下,同时旋转到中心才交汇。手工绘制这种螺旋纹比单线螺旋纹其难度之大,没有亲手绘过是体会不到的。镇宁布依族的蜡染服装,以螺旋图案为主。其图案造型是从圆心向外打圈,粗细一致,弧度平行,衔接无痕迹。这些纹样结构严谨细致,对称统一,虚实相应,刚柔相间,颇为美观。色彩除深蓝色、白色外,又添浅蓝色,使层次更为丰富,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清素雅致。布依族服饰上的蜡染图案形式特点,运用最多的是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组织进行装饰,颜色丰富,形式讲究。千百年来,布依族妇女自己创造,自己享用,乐在其中。这种“为生活而艺术”的实用价值,是布依族蜡染得以生生不息,具有永不衰竭的活力所在。最具代表性的是螺旋纹,这种图案是最典型的历史纹饰,至今没有任何改变。单线旋涡纹,虽然可以随心所欲表现,不必像表现双线旋涡纹那样的平心静气,但是,也需要多年手工技艺功底的积淀,一丝不苟用笔,虔诚专注绘制,才能形成最佳视觉效果。

表1丹寨白领苗与镇宁布依族的蜡染螺旋图案的形式特点比较

图案元素

丹寨白领苗螺旋图案

镇宁布依族螺旋图案

造型

色彩

双线螺旋纹样,曲线正反交错造型,疏空与密实兼顾艳丽多色,有蓝色、黄色、橙色、白色。

单线螺旋纹样,直线与曲线结合,疏空与密实兼顾。素雅少色,以深沉的蓝色为底、洁白色为纹,有时使用一些较艳的蓝色。

组织

对称的适合组织与二方连续相结合。

主要是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

工艺

蜡染工艺与刺绣、贴花、挑花工艺相结合。

蜡染工艺与织锦工艺相结合。

3 形”似而“用”不同

本文所指的“用”,是指蜡染图案的巧妙应用。

千百年来,丹寨白领苗妇女一直沿用祖先流传下来的蜡染图案,虔诚地把“窝妥”螺旋图案描绘在领与袖2个重要装饰部位,这是因为“领”与“袖”在服装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解了前面所分析的“窝妥”图案的文化内涵,才能明白为什么苗族妇女一定要把祖先传下来的这些纹样虔诚地绘制到重要的装饰部位。白领苗的螺旋图案的应用,一般是小领大襟左衽紧腰长袖衣。在袖、肩、背处用彩色蜡染镶饰基础上,还在襟、领、肩用彩绣镶饰来增强其美感。白领苗蜡染衣的“窝妥”图案组合与应用规律是:领背上是完整图案,由8个圆形螺纹围着中心一个古钱纹(贯珠纹)或者一个铜鼓纹。

左右2 只衣袖分别由4 个圆形“窝妥”组成,2只袖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图像。丹寨白领苗的服装整体结构,是以大面积亮布与蜡染、刺绣、贴花、挑花等组合使用,装饰的重点是领口与袖口,构图上采用的适合组织与二方连续相结合,色

彩上采用蓝、黄、橙、白较艳丽多色的蜡染,与多彩的彩绣、挑花、贴花等多种工艺手段相结合,使白领苗的服装制作精细、亮丽而动人。(见图7)白领苗的下装,通常采用亮布或刺绣做成裙装。这与镇宁布依族通常使用蜡染裙装显格外的不同。与丹寨白领苗的蜡染服装相比,镇宁布依族蜡染服饰图案应用以朴实清丽见长(见图8)。因为螺旋图案的蜡染在色彩上以素雅少色为主调,即以深沉的蓝色为底、洁白色为纹,有时使用一些较艳的蓝色。与白领苗蜡染服装不同的是:在蜡染装饰之中间饰多彩的织锦,而不是刺绣。服装构成是以大面积靛蓝布与蜡染、刺绣组合使用,蜡染用于袖子装饰与裙装。具体地说,布依族蜡染服装按用途区分可细分为3种。第一种是用于制作布依族“白裙”的蜡染,是镇宁布依族妇女做的最多的一种。“白裙”是布依族百褶裙的一种,用于嫁衣或年轻女子服装的下半身。上部分图案是螺旋纹、直线纹、圆点纹、菱形纹,裙摆部分为方形纹。第二种是被称为“红裙”的百褶裙,上部花纹与蜡染百褶裙相似,但裙系绛红色的自染布料做成,显得典雅庄重,多为老年妇女在隆重的场合所穿。裙体上部分蜡染图案是由旋涡形纹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配以水涡纹、圆点纹和狗牙纹。第三种是用来做布依族女装上衣袖子的蜡染。布依族人对袖子上用的蜡染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这种蜡染一般是工艺较好的人来制作。蜡染在布依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布依族族姑娘自幼受到传统习俗的熏陶,从小就在母亲或年长者的指导下,学习点蜡花。到了10多岁,已能点出很精致的蜡花,到出嫁时,每人都有几身出色的蜡染衣服。逢年过节,布依族妇女总是将自己最满意的蜡染服装穿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博取族人的赞扬,同时蜡染也是小伙子们选择 对象的一个考虑因素,蜡花点得好的姑娘倍受青睐。因此,姑娘们总是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蜡染的方式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中国贵州少数民族的蜡染服装及蜡染螺旋图案,源于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是民族历史的写照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其中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生活哲学与美学意蕴,对于少数民族族群和整个人类社会来讲,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保护与传承。

图7丹寨白领苗妇女螺旋图案蜡染服装

图8 镇宁布依族妇女螺旋图案的蜡染服装

参考文献

[1]叶朗,彭锋.宗白华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67.

[2]施慧.我国古代旋涡纹饰初探[J].新美术,1983(1):37.

原文载:《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3298.html

更多阅读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研究 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韩玉梅(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 2007级2班,中国 四平 136000)指导教师 徐喆(讲师)[摘 要]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非优区是占绝大数的,然而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非优

声明:《蜡染螺旋图案的比较研究——以贵州镇宁布依族与丹寨白领苗蜡染为 贵州镇宁布依族山歌》为网友腼腆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