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4:41:57分享人:落在眉间轻吻来源:互联网25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跟随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专心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当时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雕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此论喧于朝列 随称荐于公卿间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愈自以才高C.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D.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了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谏官论之(德宗)不听B.坐是改太子(为)右庶子C.李愬功(居)第一D.后(愈)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②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参考答案】5.D(A堂房亲属;B笨拙,不擅长;C不久)6.B(A介词,在。B连词,因为/动词,认为。C代词,代韩愈。D介词,跟)7.B(“太子右庶子”为官名,中间无省略)8.A(“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9.⑴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评分标准:满分4分。①当断句而不断,算错;②不当断句而断,算错。错1处不扣分,错2-3处扣1分,错4-5处扣2分,错6-7处扣3分,错8处以上扣4分,错误达到偶数点时开始扣相应分。)⑵①裴锷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3分。译对“省父”“饯锷”各得1分,其余部分译对大意得1分)②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3分。补出主语“宪宗”、译对“诉”各得1分,其余部分译对大意得1分)【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在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 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在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应该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实词详解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养于【地势低下,如:卑洼(低洼)】从父兄【地势低下,如:卑洼(低洼)】。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等】奖励。洎【等到】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等到】,由是知名于时。寻【不久】登【考中】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征召授予官职】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幕宾佐吏】。愈发言真率【直爽坦率】,无所畏避,操行【品德】坚正,拙【笨拙,指不擅长】于世务。调【调职】授四门博士,转【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专注于,负责】机务【机要事务】。宫市【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即为讽刺此事而作。】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酌情】移【转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认为】才高,累【多次】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同情】之,以其有史才,改【转任】比部【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过了一年】,转考功郎中【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拜中书舍人。俄【不久】有不悦愈者【定语后置句】,摭【指挑剔;指摘。】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很】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看望】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传播】于朝列,坐【因为】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意动。以……为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皇宫】,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磨掉】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指荣枯;喻人世的盛衰。】不易【不改变(态度)】。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顾忌考虑,理睬】而颇能诱【奖励】厉【鼓励】后进【后进学生】馆【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这里指让后进学生在家里吃住】之者十六七虽晨炊【早饭】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责任】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3270.html
更多阅读
一、本纪卷一 本纪第一 高祖李渊(武德元年至九年)卷二 本纪第二 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卷三 本纪第三 高宗李治(永徽元年至弘道元年)卷四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武曌、中宗李显(嗣圣元年至景龙四年)卷五 本纪第五 睿宗李旦、玄宗
《新旧唐书》百名董氏名人录广西贺州董全吉 编者按:依据广西贺州董全吉的研究(散见于多篇文章论述):董姓部落是最早的部落,董也,正也,督也。监督、管理、深藏、统率、督导、主持、督察、古老、正也是“董”。董姓部落是最早专门从事取火
【翻译】: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曾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
《旧唐书》在线阅读《新唐书》在线阅读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
旧唐书《舆服志》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五 舆服昔黄帝造车服,为之屏蔽,上古简俭,未立等威。而三、五之君,不相沿习,乃改正朔,易服色,车有舆辂之别,服有裘冕之差,文之以染缋,饰之以絺绣,华虫象物,龙火分形,于是典章兴矣。周自夷王削弱,诸侯自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