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出处为《红楼梦》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仙酒叫万艳同杯。从表面上看,
这八个字让人感到香艳不已,仔细一琢磨曹老惯用的谐音,才发现此八字应理解
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让人顿生凄凉,悲从中来。
《红楼梦》的博大精深,让历代亿万读者心驰神往,迷失其中,无不感到自身修养的匮乏。红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医者见医,食者见食,文者见文,情者见情,淫者见淫。。。让人大开眼界!光就书中上千人物的姓名玄机和绝 无雷同的个性特征就足以让人目瞪口呆,更何况还有凄美贞烈的爱情故事纠缠其中,真个是让人如入千年一梦。
很多红学家都说《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家族写照,也许事实就如此,但是我却不愿意这么理解,我更愿意把《红》看作是一本纯粹的小说。贾宝玉就是贾宝玉,林黛玉就是林黛玉,把他们套放在任何一个真实原形的身上,我都会觉得不完美,不纯粹。贾宝玉的怜香惜玉,满腹才华,天分极高又忠贞爱情,这样的男子,生活中能有几人?林黛玉的娇弱多情,文才秀粹,精通书画音律且一死不陷污淖,凡间又有几人都做到?唉,也难怪曹老一开始就说他二人是天上神瑛使者与绛珠仙草转世,否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曹先生笔下,贾宝玉的思想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女性的尊重的思想上。他有句著名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还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只不过是些浊沫而已。”在一个两千多年来以男性为尊,由男性主导的社会里,这些话不啻石破天惊。而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便是为宝玉口中“水做骨肉的女儿”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凄婉更是将女人的幽怨落寞表达到了极至。真真的赞叹曹先生在创作时,是怎样的一付柔肠,竟将一个女儿家的痴情高洁刻画到如此境地。暗自猜想,也许林黛玉就是曹先生心目中最为期盼,却一直没有出现过的那个女人,否则一个出现在真实生活中的女子,就算再优秀,也断不至于如此的完美。
俗话说:千金易求,难得知音。宝黛爱情中的关键词就是“知音”二字。那份似曾相识的缘分,浑然天成的默契,那种“我知道你知道我”“你知道我知道你”的灵魂沟通,不正是人类爱情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吗?宝玉知黛玉孤苦无依,多愁善感,便千般地悉心呵护,万般地哄她开心。黛玉知宝玉多情善良,便不忍劝他死读八股,辛劳求名,只是一起玩耍,顺着他心便是;而宝钗却是截然相反,敦促宝玉亲君子远小人,努力读书,求取功名。从儒家的角度来说,宝钗才是合乎一切道德规范的好媳妇儿;黛玉却是以道家的超脱逍遥来安抚宝玉的好情侣。每个男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宝钗和一个黛玉,在奋力进取时,需要宝钗的督促;而一但达到某一种程度或受挫时,则需要黛玉这样的精神伴侣来抚慰。另说,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与晴雯分别暗喻钗黛二人,结局倒也相似。
《红楼梦》的结局是家亡人丧各奔腾,而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算是让我松了一口气,深恐其苟活于人世,被当作家奴官婢拍卖于市井之上,那样的结局定会让红楼一梦黯然失色,憧憬全无。马兰版的黄梅戏《红楼梦》哭灵中,宝玉的最后一句唱,深撼我心:“你走了也罢,如此红尘。”幽幽吐出,江山大恸。
林妹妹,好好上天端坐你的仙子吧,莫再品这千红一窟,莫再饮这万艳同杯,莫再染这浊世尘埃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