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二任皇帝杨广(569年-618年),华阴人,唐朝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隋明帝。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
杨广才思敏捷,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13岁那年被封为晋王,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完成隋朝统一。
在南征陈朝时,杨广曾听说张丽华的美貌便派人告诉将领高颎把张丽华留下,高颎担忧张丽华的绝世美貌,会使隋朝灭亡,便说:“从前姜子牙蒙面斩妲己,今日岂可留下张丽华这个红颜祸水。”于是把张丽华斩首。
此后,杨广屡立战功。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当时的太子杨勇生活奢靡,这让一向主张勤勉节俭的皇后独孤氏非常不满,杨广恰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成为皇太子前,杨广在父亲和母亲独孤伽罗面前一直很朴素,史书上曾说杨广这么做是为了讨好父母,以讨其双亲欢心,其实未必真实,前面说了,杨广没称帝之前为隋朝立下的功劳是其他王子没有的,后来唐太宗也是次子挂帅为唐朝打下江山,也是诛杀太子李建成,为什么?因为他掌握着兵权,功劳大,说白了就是手下有人为其卖命,这么看来李世民和杨广似乎有着共同的经历,区别只在于唐朝是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隋朝的民不聊生。再加上唐朝记录的隋史,肯定不会太公正了。因此,杨广也就成为了隋炀帝、成为了昏君的代名词。
话说回来,杨勇本身就是骄奢淫逸还无法约束自己,如果他行得正、走得端,即便是杨广想扳倒他也不容易。
杨坚是皇帝,在立太子这方面不可能只看到次子简朴、不奢华就把权力交给他,主要是看到杨广对建立隋朝的功绩,如果说只是独孤皇后在废立太子上耍了手腕,那么朝廷里那么多的大臣都支持杨广,这又是为什么?还是杨广功劳之大而得到大 臣们的拥护再加上皇后的支持,他必须占全了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被立为太子,杨广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公元600年十一月杨广被立为太子,公元604年七月即位。
杨广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他是一位试图延续辉煌、维护国威的皇帝,他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用理想主义治国又滥用民力、铺张浪费、炫耀国威、体会不到民间疾苦,这是导致民怨沸腾的主要原因。可是历史上留下的关于杨广是昏君、暴君的说法有许多虚假成分,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杨广是昏君、暴君的结论,历代帝王都有篡改历史的毛病,李唐王朝也是如此,炀:是很烂的意思。隋炀帝,是唐朝给的封号,杨广在位时是隋明帝,正是这个“炀”字,使得杨广成为昏君的代名词,李唐王朝是很强盛但与杨广执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是分不开的,这一系列改革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
杨广无论南下还是北上,大排场都是空前绝后的。他尽其所能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皇帝的权力,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他认为,大排场可以给人留下大隋强盛的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四海咸服的目的,这是属于他炫耀国威的一部分,还有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劳役繁重,大量劳动力丧生,许多农民不堪重负,纷纷聚众起义。杨广的三次征辽战争,隋朝损失惨重,大量人口丧生,国家财力耗尽,人民无家可归、卖儿鬻女、饿殍遍野、骨肉相食。隋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已没有了挣扎的力量。
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杀死,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