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沽酒说
日月枝子
当垆沽酒典故铭刻的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人生舞台的一出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因为它是既有正史记载,又有坊间流传版本演绎,以至于任何朝代的人们,都要为其曾经的鲜活而津津乐道。
查资料谓:当垆,古时酒肆里垒土为垆,以便安放酒瓮;卖酒的就坐在垆边招呼人客,是为当垆。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买一酒舍酤酒,而今文君当垆。”以及元·关汉卿《玉镜台》四折:“想当日沽酒当垆,摒了个三不归青春卓氏女。”两段比较权威的史书指的就是卓文君当年坐柜台卖酒的史实。
沽:卖;沽酒,就是卖酒。
当垆沽酒成语后来演变和引申为名士隐身于尘世,恐怕也源于此故事。文君当垆沽酒在临邛,即现在的四川邛崃。
古代美丽聪明的富家女何其多,为何卓文君能穿越历史隧道将个“当垆沽酒”的轶事流芳千古?
不要总是拘泥于她有与司马相如私奔的实事,而忽视其本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个富可敌国人家的千金,就在家门口开个小小酒肆,靠卖酒维持生计,决不是以之要挟娘家甚至“骗取钱财”这样的解释就可以还原事实。
古代人视婚姻为爱情的唯一保障,为了爱情,可以抛弃金钱地位,可以以艰苦的代价维系有爱情的自主婚姻。这样的事例一直是人们最乐于接受的事实。
一个貌若天仙的当地富家女加才女开酒坊,于当时肯定是爆炸性新闻。可以想象,这个小酒坊的生意有多红火:也许平时滴酒不沾的人和那些买米钱都缺的男人女人,都以到这个当垆沽半壶酒为荣;这当垆陶醉了多少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人,在那位特别贴近民众心理的时代美人。当垆沽酒成为文君的历史辉煌,肯定是其自家始料不及的趣闻轶事,不,说其堪比丰功伟绩也不为过呀。
大文人骚客司马相如在当垆沽酒这个历史片段里,充其量不过一配角而已。虽然他也穿着连档工装裤每天于酒坊洗碗搽壶,若没有文君的当垆,这位夫子恐怕连洗碗的活也揽不着;若其独自开店,说不定没几天就得关门大吉了。
也许酒坊真的没开多久,就被“搁不下面子”的卓王孙给闭了。当然,是以给女儿一大笔财产,算是承认这门亲事为条件。这事在当时,恐怕文君只有服从的份;就现代,在金钱和亲情面前,没人还不识好歹硬撑着那沽酒的下里巴人苦事儿不放吧。沽酒事,就这样表面上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但何以后人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情色使然。
说到这,那配角儿司马相如的作用不可小盱焉。
那角色不但文章诗词写得好,还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虽然家道和官运不济,但骨子里还是很有阳春白雪的贵气。
有人说他是居心积虑自编自导一出“劫财劫色”的闹剧,并据此大闹文坛(实际上只是个电视商场卖点水货的地摊而已)说是要翻这个历史反革命的案子。亏这种人这样的话也说得出来!
卓家人一个个就那么愚蠢,只会赚钱只会漂亮聪明贤惠大度,却连一个落魄的小混混那么点伎俩还识不破?
真是无稽之谈!
凡读过点书的女人,那个不善钟情?那个能抵御《凤求凰》这样凌厉的爱情宣言?不管你识不识字写不写诗,那个妙龄女郎不为风流才子倾倒?
两情相悦,一旦坠入爱河,做出的任何出格事,似乎都在情理中;何况当垆沽酒,又不离经叛道,还能安身立命,这样的存在本身的合理性就不容怀疑;硬是要上纲上线的找茬,除非回到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年代去,你信,还是不信?!
如果文君还在哪儿当垆,你会去那饮上几盅么?
嗯,嗯,我当然会去,虽然我早就戒酒了。听说上头说了,不去的人没文化;我们的文化虽然不高,发不掘“劫财劫色”那样高文化的猛料来,但是作为旅游,去亲近下沽酒的趣闻,嗅嗅当垆泛出的馨,也好沾沾文化的光;再说俺又不附庸“秀色可餐”之类的风雅,直接就买杯酒吃,得行不得行,没得啥子事吧?
资料载:邛崃古县已有2300余年,与成都(益州)、重庆(巴郡)、郫县(鹃城)并称为巴蜀四大古城,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就诞生在这里。“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为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动人的色彩。“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历史上的邛崃,工商兴盛。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第一站,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
《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裘就市人阳昌贳酒(音世,贷也),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音昆,满档袴)涤器,以耻王孙(卓王孙,文君之父;?系原文缺字,引用时不敢妄改照存)。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这就是流传下来的著名琴曲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 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 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孽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望江亭》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此藏头诗为后人所附。
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其诗曰: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司马和文君用文字游戏形式,传递婚姻生活中带有危机色彩的情感插曲————。当然这时他们早已不卖酒了。
虽然文字游戏,但字里字外包涵的情意感人至深。这种表达方式除了证明他们的真才实学外,更加可贵的是所披露的常人心态: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尔虞我诈;相对平淡地面临危机,以及处理危机的明智心态。
一句“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巧妙而委婉的道出这位智慧女性的哀婉;下辈子我来弹琴你沽酒,看你还纳不纳妾的干活?2012-6-16 20:26深圳开明医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