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而伴随着这些文学的出现,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古典主义艺术风格,这两种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也就出现了。他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巴洛克”是一种欧洲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指的是“一颗不圆的珍珠”。意大利语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是16世纪的古典主义者 对16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在意大利的,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在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风格在绘画方面最大的代表是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浪漫主义”。它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为“反”的,“倒退”的艺术。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个人又反射着各种历史因素(包括一切以往的传统),而给当代的历史带来新的东西。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巴洛克艺术与宗教有关,虽然它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的,被教会利用的,教会是它强有力的支柱。这种艺术风格有美学趣味和倾向,它不满足于固有的价值体系,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望和需要。这种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良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巴洛克艺术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巴洛克艺术是文艺复兴极端化的结果,这种艺术风格的绘画追求视觉效果。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抗当时流行的空洞浮华的巴洛克文学风气,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一是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从狭义上讲,有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作为第二倾向,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或成为新古典主义。三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的风格、气魄。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存在有各自的意义。这两种艺术方式在很多方面有差别,比如绘画方面,在色彩等有区别,古典主义绘画必须从理性出发,强调素描,贬低色彩;而被洛克风格绘画则注重色彩,追求视觉效果。巴洛克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不但在绘画造型、色彩上强调了对比,而且在材质上、现实空间上也加入了对比的因素,诸如雕塑的立体和绘画的平面之间的对比、装饰雕刻的几何图形和手绘云层的飘逸自然之间的对比、金属装潢和湿壁画颜料材质之间的对比等。在服饰方面也有差别,都各自反映了各自时期的主题。将一些风格特点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这两种艺术风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都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思想不能准确的说谁好谁坏。巴洛克主义艺术风格的出现刺激了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出现。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依赖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明白主流思想是什么,并通过这种思想的指导,创作出一些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时代,了解历史与现状。这些作品可以是自己对于社会的一些感悟,也可以是自己对人民生活的反应,艺术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