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
一、嘎仙洞简介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
嘎仙洞。洞很普通,因有了祝文而精彩。
据《魏书》记载,乌洛侯国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嘎仙洞祝文照片,这是仿刻的。
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这是祝文的拓片。
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大石洞的中央有一块不规则的天然石板,下面由一块大石头托起,似一石桌。洞内有斜洞和小耳室,这个小耳室可能是部落储藏物品或部落首领居住地,而大石洞则是部落成员生活和议事的地方。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
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在这个洞内,还出土了不少陶片、石器、骨器和牙角器等,应是东汉时期的鲜卑遗物。出土物中石镞、骨镞较多,而且制作均较精细,说明在嘎仙洞生活的鲜卑人以狩猎经济为主,过着「射猎为主」的原始部落生活,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祝文全文如下:
"维太平真君四年,葵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立官中书侍郎李敞、傅雀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
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刃,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爪,时惟多。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荐于:皇之帝天、皇之后土。
以皇祖先可汗配,皇妣先可敦配。
尚飨!
东作帅使念凿。"
这篇祝文大意是说:拓跋鲜卑走出大兴安岭南迁,统一黄河流域入主中原的过程。是以北魏皇帝的口吻来对他的祖先歌功颂德的,并祈求祖先保佑。
这是大兴安岭吗?是的。拓跋鲜卑从这里走出大兴安岭南迁。
梦里天堂--呼伦贝尔,也没有留住祖先的脚步。
统一黄河流域入主中原,建都北魏平城,才是初步的梦想。当然最终梦想是统一华夏。
二、嘎仙洞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夏季,苍松翠桦浓荫蔽日,遍地野花盛开,灿烂似锦;冬季,皑皑白雪盖山林,一片银色世界,林海雪原中自由奔驰着各种动物,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没想到,有一天忽然出现了一个躯体庞大、面目狰狞的吃人恶魔。它住在山巅崖的一个山洞里,窥探着人们的行动,只要发现猎人进入森林,它就伸出魔掌将人残害,受害者不计其数。为了消灭这个恶魔,多次组织青年猎手上山去和它格斗,但都由于它的妖术厉害而失败了。鄂伦春人并未因此丧失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一直斗争了许多年,鄂伦春人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天的嘎仙。
嘎仙与恶魔比试,先让恶魔将洞口的一块石头搬走,结果恶魔输了,他们又比试箭法,嘎仙将石头的正中心射穿了一个车轮般大的一个圆孔。恶魔看到嘎仙的本领比自己强大,就逃之夭夭了。
人们怕恶魔再次返回森林,就在它住过的洞口塑了一尊手持弓箭的嘎仙石像。果然,恶魔三次过海眺望,看见嘎仙屹立的雄姿就不敢回来了。从此,鄂伦春人自由地在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中打猎、生活。
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嘎仙,人们把恶魔住过的山洞改名为嘎仙洞,把大石头上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
三、嘎仙洞的发现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左)赴京看望当代鲜卑史学家、嘎仙洞的发现者、
原呼伦贝尔文物管理站站长米文平(右)。老先生八十多岁了,现居美国。
一九八○年七月,鲜卑史学家、考古学家、原呼伦贝尔文物管理站站长米文平先生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敝等人到嘎仙洞祭祖的祝文石刻,与《魏书》记载相符,解决了北魏先祖石室的具体地点问题。石刻原被苔藓覆盖,字迹很难被人发现,经洗刷后,才出现石刻全文。关于它的发现过程,我将在以后的博客中详细交代。
它的发现,也证实了拓跋鲜卑起源很早,先祖毛可上溯到二千年上下,毛是这一地区部落集体的首领。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建立了拓跋焘森林公园。拓跋焘森林公园是包括嘎仙洞在内的、以北魏皇帝“拓跋焘”之名命名的森林公园,又称嘎仙洞森林公园。下面我们沿着米文平先生的发现之路,去嘎仙洞森林公园看一看。
大兴安岭松涛阵阵...
林间小路,秋意浓浓
嘎仙洞森林公园里的落叶松
针叶柔美的落叶松
灿烂的金叶
醉人的红叶
嘎仙河是从山上缓缓流下,清澈见底,据说是一条神河。。。
水里碧绿的苔藓,当地人说是鹿最爱吃的。。。
嘎仙洞,被当地人誉为“神洞”,曾为鄂伦春部落首领集会的场所。
从栈道上拾级而上,进入嘎仙洞朝圣。
嘎仙洞放大图。
嘎仙洞内幽暗深遂,在被栅栏围着的石壁上,隐约可见鲜卑先祖当年所刻的祝文,字体古朴拙劲,从中体现出鲜卑族人直率豪爽的个性。
嘎仙洞从里往外看。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
里面幽暗深邃,神秘莫测,那种威严肃穆的气势,使我顿感这正是一个王者之地。
当然再往里的照片很少,因为里面有蛇,很多人不愿进去拍。
铁槛栏围起来的,在铁箱里锁的应是原刻祝文。右边的仿造的。
再看一下这个国宝。国家文物局著名碑帖专家张明善来此亲手传拓的祝文拓片。
嘎仙洞洞侧的芦苇
嘎仙洞峭壁上五彩缤纷
嘎仙洞洞外掠影,我喜欢这张。
看完嘎仙洞,人们沿栈道拾级而下。看这高度,高出地面足有20多米吧。
嘎仙洞森林公园里的树林很多。
嘎仙洞森林公园草上的蝴蝶。怪不得老祖宗看上这块风水宝地。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千古之谜大鲜卑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s a.html
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jw.html
发现嘎仙洞的重要意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ij.html
北方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8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a5.html
如果你的小脚趾盖分叉,那么你一定有鲜卑人的血统(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q3l.html
平城气势恢弘的北魏京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mz2.html
北魏平城明堂之一:遗址研究: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nqi.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二)(4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7b.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三)(34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88.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一)(65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nx.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四:跟我去看华严寺(44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z5j.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跟我去看云冈石窟(16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ad.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二:跟我去看悬空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9c.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五:跟我去看大同府文庙(43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zqu.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一:跟我去看九龙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92.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