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堵了,只是因为看了一本书。
我以前常说,我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当大家都热衷于各种形式的电子书的时候,我还坚持着那些纸上的文字,还常常在心里故作清高地说一句:“我痴迷纸上的文字。”仿佛那样的自己有着一份与众不同的“脱俗”。可是最近,我竟然也渐渐迷恋上了电子书。当然,在办公室,在上班时间,我自然是不能堂而皇之地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可是,无事可做时,又不能白白浪费了大把的光阴。于是在电脑里安装了一款阅读器,天天沉迷于各种文字。
其实,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也好久没有认真去看书了。所以也时常感慨:习惯这个东西,也是很容易丢掉的。所以,也许我该感谢现在的工作,虽然带给我的经济利益屈指可数,好在有大把的时间,所以也许这正是我心甘情愿沉沦在此的一个原因。
不管怎样,最近是看了好多书。说起来,我看书的口味也变得五花八门,有点脱离我原先只读经典名著的风格了。从《第一美女传》到《封神演义》,再到《狐狸缘全传》,我承认我最近对一些神话、野史之类的东西兴趣正浓。还有读到一半还没完成的《金瓶梅》,这是我以前一直排斥的一部书,总觉得不入流,想起来要读,纯粹是因为此书也堪称古文学典籍,如若不读,或许会是一种缺憾,虽然中途又被什么《不良少夫》、《爱的是你,不是爱情》之类的书给打断了,但是接下来我想还是会把《金瓶梅》给看完。
爱的是你,不是爱情。
对,我就是被这本书给弄得心里发堵。很久没有看这么伤感的文字了,最近看的都是一些大团圆结局、皆大欢喜的东西,突然间来了这么一部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人物关系复杂、感情也复杂,最后又不了了之的作品,心理上经受了一种无法接受的转折。
不过,这个叫做冷凝狐步的作者的文字的确有种吸引人阅读下去的力量,而那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死死感伤就像一个小小的抓书,挠得人心痒痒的。这让我想起年少时候一度很痴迷的郭敬明的文字,想起他那本我看了好多遍的被认为是抄袭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
其实,《爱的是你,不是爱情》,最初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熟悉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有了这种感觉之后,我还在心里不屑一顾地发出了一声嘲笑:怎么?郭敬明已经是在抄袭了,难道又被反抄袭了?不过还好,至少文字风格不那么趋同,故事情节也不那么趋同,虽然人物关系有点类似,某些小情节也有点雷同的痕迹。但是,至少,这部作品我看过一次之后,绝对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像《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会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想说的是,我不去看第二遍的作品通常是那种不是经典名著、但也不无聊的作品。显然,《爱的是你,不是爱情》符合这两个特质。《梦里花落知多少》当然不是经典名著,通常情况下,我只是把它当做无聊时的一种消遣,只是因为语言风格充满了北京人的戏谑调侃。
爱的是你,不是爱情。
无论这只是一句话,还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作品,都让我觉得内心里充满了压抑。这种压抑让我怀疑,那些写书的人是哪里来的那么离奇、丰富而又怪诞的想象力,甚至这种想象力充满着一种悲情、神经质的意味,或许是我经历得太少,反正我是横竖都没发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大喜大悲、爱恨情仇。
或许,这就是我一直以来都只愿意倾心去看经典名著的一个原因。我渐渐就发现,那些作品往往更贴近现实,字里行间描述的不过是现实的生活,喜怒哀乐常有,却鲜有那么多大喜大悲。或许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国度不同,情感认知不同,但表达的都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意外,没有那么多的好事多磨,更没有那么强烈的爱恨情仇。也许,这就是经典名著与畅销小说的区别。
或许吧,现代人都过于浮躁,内心里缺少一些沉淀,所以便喜欢去从一些文字里找寻那种深刻的爱、恨、情、仇,因为生活本身是平淡的,很多事都是水到渠成。
这么一想,便更加耿耿于怀,我的这种莫名的“堵”何尝不是源于生活中体会不到那么强烈的喜怒哀乐,或许,我也在自怨自艾于生活的平淡?对,谁让我是现代人中的一个,自是不可免俗。
最后,就作品里的三个女人,我想说,我欣赏倪喜红,她恬淡安适,所以显得真实。林楚君和许隐墨相比,我喜欢林楚君,虽然这个女人一直被冠之以“自私”的名号,至少她爱憎分明,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爱谁,对于不爱的,她会毫无眷恋地舍弃。至于许隐墨,我像林楚君一样搞不清楚她哪里值得那么多优秀的男人去念念不忘和守护,我倒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无比明显的自私、可笑的自以为是,还有最终徘徊在崔西晨和罗唯之间左右摇摆、两个都想爱却始终搞不清楚真爱的不知所谓,我真想用郭冰冰的口头语来评价她:“什么人哪!”
好吧,我终于发现,是许隐墨这个人让人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