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面瘫方法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卫生院中医科刘洪峰
面瘫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足阳明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该病若病延日久,治疗失当,病情由实转虚,气血不能上灌于阳明,致使面部肌肉失于濡养气血而枯槁萎缩,面部麻木,甚则面肌抽搐,或至口歪眼斜难以恢复。面瘫西医称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西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感染病毒所致,治疗上故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中医治疗面瘫有内服中药、针灸、按摩、局部外敷等治疗手段,优势明显且疗效卓著。
面瘫初期发生二周以内,病邪在表,病位轻浅,首辨寒与热:证属风寒则宜用荆防败毒散、麻桂各半汤、桂枝加葛根汤等方;风热型则宜用银翘桑菊饮加减。在临床上面瘫属风寒型居多,而风热型亦有之,临证之时应当仔细辨别。再辨虚与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为治疗大法。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气血两虚宜选用八珍汤,气虚甚者可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血虚甚则于四物汤中加重当归用量,在加黄芪,以增强补血养血之功。如前贤有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疏风祛风的基础上酌情加养血、和血、行血之品,可加强疗效。此外,方药的配伍方面,益气扶正之参、术、芪也应当考虑在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益气扶正之品可鼓舞正气,驱邪外出。在具体的药物选用上,若患者正气不虚,症属风寒且有湿邪在表者,可选苍术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诸如此类,临床可灵活变化。经久不愈当用虫类药以通络,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对于虫类药的选择,笔者认为,三周以内者,可于主方中加蝉衣、蜂房等清轻之品。一般而言,在初期二、三周至三个月都属于面瘫的恢复期,面瘫仍不愈者可选取牵正散(全蝎、僵蚕、白附子),以及地龙、白花蛇、蜈蚣等来治疗。病程达3个月以上半年以内者,仍有治愈的希望,而此时患者患病日久,病势越发复杂,用药需要考虑的层面也越多,复用补益之品守方续服,方可奏效。此时中药配合针灸、按摩、局部外敷等治疗方法,对患者降低痛苦、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仍具有积极作用,部分患者倘若调治得当仍有康复可能。
作者简介:
刘洪峰,男,河南禹州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执业中医师,现任河南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被《医药前沿》杂志社聘任为特约编委。主要从事于中医及神经内科专业临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曾在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联系方式:lhf82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