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王阳明》读书笔记 王阳明 读书

以前,对王阳明是似懂非懂,雾里看 花,只知道他是心学的创始人,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自看了《大儒王阳明》,才知道他一生成长的过程,哲学思想的来源,以及他“厉害”之所在。

阳明先生自小就跟别的读书人不同。别的读书人是要争取功名,光宗耀祖。而阳明子就想修成圣贤,成为尧舜。因此,不光是思想上注入儒释道思想,更是在行动上力行,渐行渐趋。当他后来与高憎大德交流取经,确证“圣贤必可学而至”之时,就更加坚定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真心成圣。

阳明先生幼习四书五经,后又参悟佛教与道家之书,以及熟读所有兵书,并力行“格物”至“格心”,是一个真正将儒释道融会贯通并九九归一的大家。将儒释道甚至兵家诡道融会贯通很难,历史上真正“通悟者”寥寥无几;而将这些思想九九归一,独创一门学派,门徒无数,并且能为子孙后代所乐道,则唯阳明先生独也。

阳明先生认为,人要通达。达,才能通,通才不痛。“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通权达变”可以说既是阳明“心”学的终,也是阳明“心”学的始。这一点,无疑是与易经、佛教完全相通的。通达是我们省悟与行为的基本准则。真正通达的人,是一个凡事诚心诚意十二分的去做,同时在必要时又什么都能完全放下的人;真正通达的人,是万物皆备于我,视任何消极因素为有利因素,并化任何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真正通达的人,是顺理而成章的人,不会逆势擅为或逆势强为的人;真正通达的人,是不拒绝实事、小事的人。

如何求“通达”,阳明先生以自己的修行经历告诉我们:我性俱足,不必外求。心本是清明无我的,后来习染成有。良知天然现成,却被闻见习气给遮蔽了。因此,要努力反思过错,消除自弊自昧。特别是要清理一大套自己的小算盘,向真正的“道”前进。不要为了小利而迷失蒙蔽了心智,丧失了真正的利益。另外,求通达,不可忽略的就是勤学。阳明先生认为学习的三要义,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但是如果从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话,则首先是学贵正、其次学贵精,最后是学贵专。

如何做到通达,阳明先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方法,也就是阳明先生最经典的一句:“知行合一”。与朱熹理学的知行不同,阳明先生的知行是完全统一的。“行”重于知,“知”为了行。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真知道。真知是确实知道怎么去做得很好的实际行动。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知道的标准是用“做到”来当知道的标准。知而未行只是未知,强调身体力行的“体知”。

另外,阳明先生又是完全的大儒,强调“亲民”,认为《大学》的核心性难题和机关就是“亲民”;强调“良知”,认为良知人之为人的根本;强调“孝悌”,认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强调“谦虚”,认同老子:虚已应物,应物而不伤。自弊自昧皆因傲;强调入世,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心性”必须在事上是磨练。

向阳明先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这本书,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知行合一,就让我汗颜,能让我谏诤自我一辈子。发自内心讲,这一生能学阳明先生三至四分,此生足矣。

关键句子摘要:

1.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必须自信我性俱足,不必外求。

2.万物皆备于我,化任何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君子友我,小人资我,艰难困苦玉成我。

3.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4.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5.良知天然现成,却被闻见习气给遮蔽了。

6.圣贤必可学而至。

7.“行”重于知,“知”为了行。

8.所谓意志坚定,理性克服感情,都是强持制欲(动)。而强持便是本体之蔽。

9.心学在制敌时是兵道,在克己时是儒术。兵道是最不能一厢情愿的,成圣又是最要一厢情愿的。

10.人们不肯知行合一,正是常理正道不得通行的根源。道理人所共见,不去做的原因却是每个人都有一大套自己的小算盘。(趋利避害的使然)

11.在官场斡旋有个“老”其才的过程,火候不够,就会半途而废或垂成而毁,差点、差不多比差很多更遗憾罢了。

12.想脱颖而出的人总是把难题当机遇。

13.越是英雄越是怕内耗。而庸人以耗为业,在耗中占领他们小算盘能算出来的最大便宜。因为他们弱智低能的下等生命,除了能耗别无能为,或者说只有在耗时,他们才算个人儿。

14.师友之道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学校就尤于一个“道场”,学生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师的启发点拨只是引路确定高度。

16.传统智慧讲求“静以待变”。

17.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

18.老子:虚已应物,应物而不伤。达,才能通,通才不痛。

19.心是身体的真正精神,是返回自我和逃离自我的同一。回到“吾性自足”的心。就可以知行合一的“日新日日新”了。

20.心学将世界聚焦于我心,遂将所有的问题变成一个问题,任何一个问题也就是所有的问题。没有表里,内外,上下,任何“一”都是具体而微,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整体。

21.所谓天才就是有这样一种反思的能力:除了知道自己了不起之外,更知道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更准确的说,有这样一种应变能力:就是在需要“了不起”的时候可上九天揽月,在无可奈何时就混迹于鱼虾,而不更多的想什么委屈不委屈。“通权达变”

22.心学以诚为本。心学之人不拒绝实事,小事。

23.自下,是小。自大,也是小。如何恰到好处的提升自己则成了为己之学的关键环节。

24.只有“不动心”才能找出最适合的“心”,冷静事故、兼顾阴阳、柔中寓刚。

25.动忍增益。

26.用渊养默,用默养渊。

27.很多人并不是真知道。真知是确实知道怎么去做得很好的实际行动。其实,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知道的标准是用“做到”来当知道的标准。知而未行只是未知,强调身体力行的“体知”。

28.王问匪首领:“何以能网罗这么多同党”?

29.“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轻易放过;多方勾致之,或纵之以酒,或帮他解救急难,等到相好后,再吐露实情,无不应矣。”

30.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31.自弊自昧皆因傲。

32.心本是清明无我的,后来习染成有,便功利机诈,不得安泰,不得快乐了。

33.想要快乐,就得忘我。忘我才能成我。

34.世界是大家的,同生共长,随时与别人的能量与信息发生交换才能良性循环。

35.不拒绝实事、小事。

36.《大学》的核心性难题和机关就是“亲民”。

37.自我修养的道路: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勤学;第三是“改过”;第四是“责善”,忠告朋友同学改过,当我自始。心学的感动法,也是心学家“赤身承担”的基本态度;

38.心学的魅力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实行精神。

39.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40.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41.良知现成,功夫不现存,必须事上磨练。世间哪有现存的良知?良知非万死功夫,断不能生也,不是现存可得。

4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3.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大儒王阳明》读书笔记 王阳明 读书

44.自度度人,成己成人。

45.增强自己的善良和能力,当你的善良能够给你超强的能力的时候,你就活出自己来了。

4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1944.html

更多阅读

《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败笔 大秦帝国之纵横百度云

《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败笔毕竞悦初看《大秦帝国之纵横》有些惊喜,甚至不明白为何豆瓣的打分如此低。这部剧很大程度上意图恢复史实的真相,而不是历史演绎,被历史忽视的公孙衍成为了主角。实际上,所谓张仪苏秦之争属于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张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 你在为谁工作 陈凯元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作品基本信息《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于2007年出版,作者陈凯元。除此书外,作者的代表作还有《责任重于能力》、《晋商的智慧》等书。作品主要内容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

声明:《《大儒王阳明》读书笔记 王阳明 读书》为网友笛声青案梦长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