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导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目是《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导语:东坡先生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风景秀丽,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墨客积聚畅怀之地。庐山的云雾,更是给秀丽的庐山增姿添彩。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庐山的云雾》是语文s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展示了云遮雾罩下庐山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最后再总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流连忘返之情。
导语: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和语文课标新理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要求,尤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实践探索能力,想象能力等,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感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在理解词句基础上,进一步想象庐山云雾景观。
导语:从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实际出发,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情境创设激趣发,简笔画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2、阅读联想法
导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去激发学生,读、思、议、画、想的能力。立足文本,也拓展文本。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阅读
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我安排了一下环节:
1、出示庐山瀑布景观,从诗歌《望庐山瀑布》出发,引出《庐山的云雾》。师:庐山瀑布,美名天下,庐山云雾,更是变幻无常,神秘莫测。
2、学生闭眼,随同老师走进庐山。
师:孩子们,请闭上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一同飞往庐山。庐山的云雾飘飘渺渺,我们如同进入了梦幻的世界。漫步在崎岖的山路上,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伸手,摸到了什么?眼前飘过的是什么?……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朗读欲望强烈提升,各个跃跃欲试。
(二)、句词相系,总象创设
朗读学习1自然段
从探索“庐山景色十分秀丽”的原因出发,进一步思考,在怎样的前提下的庐山,才会如此秀丽,如此神秘?找出“云遮雾罩”
以此,在孩子大脑中形成“云遮雾罩”下的庐山影像。
(三)、精读品读,展开想象。(4个环节)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课文分别介绍了云雾的哪两个特点?
得出: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此,主要是训练学生抓中心句的能力)
2、重点指导学习2自然段。
(1)、阅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姿态?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理解的上,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四种云雾的样子。
(2)、师绘画庐山,抽学生讲四种云雾姿态添画出来。
(3)、全班交流,点评。目的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以及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理解感悟以下词语:笼罩、缠绕、弥漫、天幕等
(4)、读喜欢的句子,说说感受。再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以此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有感情朗读,不是做作出来的,也不是教师将自己感受强塞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结果。
(5)、议议:庐山云雾是否只有这四种姿态?以此理解“省略号”作用,“千姿百态”的意思。
(6)、课件展示云雾景观,展开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
用“ ……的云雾,像……”练习说话。
(7)、带着自己对庐山云雾喜爱之情,朗读该段。
3、自学3自然段,教师适当引导
(1)、自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变化?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小组合作,在全班交流。
(3)、从“瞬息万变”理解云雾变化的两大特点?
(4)、读文找依据。
(5)、读喜欢的句子,谈感受?目的,体会情感,感悟词句。
如:一泻千里、九天银河、四蹄生风
(6)、有感情地朗读3自然段。
(7)、展开想象:“变化中的云雾,一会儿像….,一会儿又像…..”
4、学习4自然段,理解“流连忘返”。
师:孩子们,身处在云遮雾罩下的庐山,犹如梦幻的世界,此时此刻的你舍得离去吗?找词“流连忘返”
5、齐读全文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观看庐山风景,朗诵苏轼的《题西林壁》
2、搜集庐山的诗文
五、说板书
庐山的云雾
云遮雾罩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六、说评价
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激趣促读,齐读,个别读,读句子,读段落,默读,朗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法,全方位,抓重点的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中,利用简笔画,课件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展开想象,使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