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
一、何为太极?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span="LINE-HEIGHT:22px">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专门术语,意为化生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包括我们人)存在、成长与变化的总根源。
古人发现,在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一种内在生命力,一颗种子只要给于其适当的条件,它就能发芽、生根,并成长为植株,并开花结果。正是这种生命力造就了万物各具形态、成长繁育、生长化收,使树木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使我们的幼儿长大成人,能够使我们身体内部、社会乃至宇宙天体维持自然的平衡与更新;在自然界中这种生命力能够使天地按照昼夜、四季的规律不停运转,能够产生冰霜雨雪、雷电风云、暑寒燥湿的作用,是这种力量带给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这种“能力”(古人也称之为“气”)它缈无形象却又无处不在,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却又遍布所有有形无形的事物与生命体,这种能力在《易经》中叫做“生生”,它就是“太极”。
这个“太极”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我们的文明之源,它难以言表,难以形容,但是古人还是用各种语言将它的变化进行描述。有学者则根据《周易?/span>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章句创立了各式各样的太极图式,以表述太极的变化原理。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是周敦颐对其太极图形阴阳关系的最简要的说明。
世传的太极图有多种多样,其中传播最广泛,在民间最具影响力的当是传统阴阳鱼环抱太极图(见下图所示),这个太极图代表什么意义呢?
这个阴阳鱼太极图的最外圈为圆形(象征太极),一是表示万物的变化周流不息、无始无终;二是表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三是表示圆融畅顺、圆满法界。
太极图中的S型曲线(象征阴阳两分),一是表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包含相辅相成的阴阳两方面;二是阴阳彼此消长互动,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三是阴阳互为其根,各自均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四是事物阴阳的转化都是渐进的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五是表示阴阳互推互化生生不息。
阴阳中的鱼眼,一是表示阴阳双方中都包含对立面的因素,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二是表示阴阳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部也会自生化出对立面的因素;三是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对立关系。
《周易?系辞》中说:“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但是大家知道,在传统阴阳鱼太极图中,三才是难以表述的(五行更难表述),尽管有人说“在太极图中,阴阳代表天地,S曲线则代表人”等说法,但很难得到共识。
二、郭氏太极图
笔者在参悟传统太极图的基础上,创立了《郭氏太极图》,该太极图比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多了一个中圆(见郭氏七彩太极图示),这个中圆表示阴阳多方面运化致和而生(阴阳和合则生,如男女交合则生)的境界。虽然只是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多了一个圆,但是很关键,这个圆正体现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三",是阴阳和合而生的,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太极图很巧妙的将《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正贯通起来了。"
《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这里只有“一分为二”,没有“合而为一”,仅仅是单一的分化系统,这个分化系统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关系?历代以来很少有人解释清楚,这个太极图作了圆满解释,真正实现了两个系统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将三爻八卦在太极图中得到了体现,是对传统太极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之间的关系演绎的惟妙惟肖,但是对于三才、五行等多元关联则难以表达,这一点反而是周敦颐的立式太极图更胜一筹,然而周氏太极图却没有阴阳鱼太极图的生生运化的动态体现,也没有直观揭示阴阳、三才、五行之间的统一关系。
笔者所传太极图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解决了三才、五行、八卦等之间的组合与关联,从而构成了统一于太极基础上的多元互动、中和与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将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着重描述的阴阳对应关系,发展为多元(三元、五元等)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从本质上讲,三才、五行、八卦又根源于阴阳,而阴阳本于太极。参见郭氏太极演化分解图示。
郭氏太极演化分解图
由图示可以看到,五行、八卦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层次,是由中圆在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中央汇聚分和而成(这个中,既是合也是分)。这个“中”在五行中就是“土”,居于中位,实际上它来自于金、木、水、火四象的汇合,故班固《白虎通?五行》、魏伯阳《参同契》中有“土王四季“之说。这个太极图将传统阴阳辩证思想与五行制约平衡理论完美结合,并赋予现代内涵。这个太极图呈现一体结构下的多元互动模式(是“大一统”,而不是“大统一”),是与现代多元社会呈现的多元关系是一致的。三、太极图中的五行五行是在太极图中由阴阳变合凝聚而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是构成事物间诸多关系中的最根本的五要素。《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学说是将自然界与社会各种事物参照五行之物(水、火、木、金、土)的性质进行取象比类,建立的五行生、克制约、平衡与生化关系,在五行关系中:1.木主生,火主长,土主化,金主收,水主藏。生、长、化、收、藏是自然界中遵循的统一规律。2.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关系。3.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克关系。除了正常的生克关系外,还有五行乘悔关系,就是五行关系失衡的一种状态,某一行过强或过弱。如火大而水小,水就起不到克火的作用,所以五行中十分重视各要素间的配比与量度的均衡。阴阳、四象、八卦系统主要揭示的是阴阳对待关系,而五行体系强调的是运化关系。运化关系重在揭示多元间相互制约与协调,即相生相克关系,不使多元关系中任何一方永远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是某一阶段一方强势一些),从而到达系统整体的相对平衡与稳定。现代科学中无论电子控制系统、工程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等等都包含了五行要素,五行学说不应仅停留在中国古代玄学层面,而应在此基础上赋予现在哲学阐释,并服务于现代社会。四、郭氏太极图与阴阳双鱼结构传统太极图是将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一种“意象”,很生动,很活泼,阴阳互推、互动,此长彼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郭氏太极图实际上也是阴阳双鱼扭结在一起的意象,这个阴阳双鱼有鱼背与鱼腹之别(也是意象)。“中圆”在阴鱼或阳鱼中则变成了“鱼腹”,阴鱼、阳鱼本身也具有了阴阳属性,所以郭氏太极图在继承传统阴阳双鱼太极图理论的基础上,有其更深刻的内涵。将郭氏太极图转变为黑白灰颜色,可以与传统黑白阴阳鱼太极图进行对比,阴鱼与阳鱼形状是一样的,只是阴阳鱼本身具有阴阳“花色”而已。在周敦颐太极图中虽没有阴阳双鱼,其在《太极图说》中解说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即可以对应这个带有“阴阳”花色的阴阳双鱼。从本质上来讲,太极就是气(阴阳二气)的运行流转,就是心与物的统一体,是万物生命能动与化生的本源。在中国古代,认为“气”是万物的根本,那气是什么呢?用现代科学的话讲就是能量场,但具有灵性与可感知性。张载在《正蒙?/span>太和篇》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太极的运转为什么是顺时针方向?在中国古代通常以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而人的正位是面南背北(所以正房都是这个位),在一日之内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至西方落下,人处在正位看到太阳(阳气)运行的轨迹就是太极运行方向,即从东(左)至上再到西(右),故太极图的运转是顺时针方向。在太极图中,阳为红色,阴为蓝色,中为黄色,阳中阴、阴中阳分别为青绿和橙紫(也可理解为气),太极图始终处于内在不停运动中的。太极图解说(二)太极图的含义太极图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图像”的方式阐释阴阳哲理的图形,是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千百年来,悠悠流传,博大精深。世传太极图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又名天地自然河图)、现代阴阳环互太极图(即阴阳鱼太极图)等,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应当是以阴阳相互环抱交感的阴阳鱼图案。一、周氏太极图
周氏太极图作于北宋,是五层结构的立式太极图(见图示),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对该太极图进行阐释,其含义大致如下:
周氏太极图
最上一个圆圈代表“无极”,是无极至极、无边无际、圆融周遍、无有终始的意思,这个圏也代表阴阳未分的混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第二圈为三轮黑白(阴阳)环互交合图(该图示类似于《周易》八卦中的坎离环交结构),“无极而太极”,太极是无极的显现之机,是阴阳过程的展开与动静变化,环互结构象征阴阳互变流转,周而复始;坎离结构象征阴阳互含互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第三圏为五行变合图,由阴、阳、阴中阳、阳中阴变化交合而生化出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要素。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之间相互联系、生化制约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之气顺布,四时更迭而有序,水火木金成四象,土居中而和,五行下的一小圈表示五行之气汇聚而凝和。第四圏为阴阳五行凝聚显化,形成阴阳两类相互对立、互补的事物。秉受阳气而形成的事物而呈阳性特征,秉受阴气而形成的事物呈阴性特征。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下一圈象征万事万物皆由阴阳而出,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无有终期。周氏太极图以阴阳、五行理论依立式多层次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模式,该图示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推崇,周敦颐也被奉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氏太极图的图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些复杂,而且阴阳之间的关系缺少形象化的体现,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图示中似乎也没有展示出来。《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八卦在周氏太极图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只有坎离二个卦象)。二、来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作于明代,来知德潜居蜀地深山参研易理达29年,著有《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太极图为黑白环互图,黑者阴,白者阳。阴者可分为二,即太阴、少阴;阳者也可分为二,即太阳、少阳。中央还有一圆,据来氏讲:“非中间一圈,乃太极之本体。”何为“非中间一圈”?太极之本体又是指什么?这都是值得推敲的。笔者认为来氏太极图在易理上是有严重问题的,既然称作“太极图”就应该符合《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实际上周氏的太极图并不符合!如果将整个圆视为太极,那么太极生的不是两仪,而是三仪(即阴、阳、中圆)!周氏说“非中间一圏,为太极之本体”,太极本来就是阴阳的本体,太极的中央又出了个本体,岂不头上安头?三、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古太极图为清朝胡渭据明赵仲全《道学正宗》的《天地自然之图》而制,该图与《天地自然之图》无异,唯一的区别是黑白环互的圆周划分为八块,以象征八卦。古太极图所谓古太极图是以圆圈代表太极;曲线两分(一黑一白)代表两仪;纯黑、纯白及白中黑眼、黑中白眼为四象;圆周八分而有八卦,该八卦与伏羲圆图若合。在古太极图中,阴阳二分曲线表达了阴阳互根、互推的过程,也表达了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尽管胡氏将圆体化分成了八份以应先天八卦,但是太极图也变得不那么简洁了。与周敦颐太极图相比,只表达出了四象与八卦,五行没有直观表达。四、阴阳鱼太极图(传统太极图)目前,在社会上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就是阴阳鱼太极图,从孔庙到楼观台,从中医到武术,从韩国国旗到玻尔勋章族徽等等,都有这个阴阳双鱼太极图的影子。阴阳双鱼象征阴阳之间本为一体,然相互对立,互动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关系揭示的惟妙惟肖,但是与古太极图一样难以表达阴阳、三才、五行的内在联系。五、郭氏太极图郭氏太极图是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悟出的。太极图如何而来?各家说法不一,笔者在1990年5月于定中显见彩色太极一气流行,用近20年的时间参悟其理,现将其流传于世。郭氏太极图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融为一体,将孔子《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化模型,与《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化模型完美融合在一起。六、郭氏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分布 笔者太极图的八卦化分符合逐爻叠加的“加一倍法”,这种逐爻叠加既可以是由下向上,也可以是由上向下;既可以是以三才为基础展开,也可以是以四象为基础展开。这样,展开的八卦图示就有多种多样,由上至下将太极图示中的八卦列出来就构成了多种不同的八卦序列。八卦分解图之一
例如,以三才为基点,爻位由下向上叠加,依照上阳下阴的次序,可以展开先天八卦序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从垂直轴线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顺序排列。见下图:这与传统太极图中的先天八卦圆周分布顺序虽然形式不同,但是表现内涵是一致的。这个图示将“加一倍法”的八卦次序与太极图融合在了一起。八卦之中复有八卦,因此太极衍为六十四卦。七、郭氏太极图与《尚书?洪范》
《尚书?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相传《易》八卦与《洪范》九畴乃天赐所得,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随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乃是治国安邦修身,裁定天下秩序之大法。《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也就是说,其一用五行立其根基,其二用五事修养身心,其三用八政设置官职,其四用五纪定制时序,其五用皇极建立政统,其六用三德执掌驾驭,其七用稽疑决策进退,其八用庶徵把握天人,其九享用五福,戒罚六极。
《易》与《洪范》皆为圣人通明天下之至理,化育群生之至道,《易》本于阴阳,化而八卦,八卦而衍為六十四卦,阴阳生生对待而交错,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故为之《易》。《洪范》本于刚柔,化而五行,五行而有顺逆,各有其性,建皇立极,而尽天下之性命,而定天下之事业。
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依据什么标准呢?这就是公平与正义(大中至正)。
从箕子《洪范》九畴可以到看到,建立皇极乃九畴之中心,主要是强调协调各方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政治应秉承以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根基,如此才能赢得公众支持,才能达到官民认可,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心得以安宁。
阴阳鱼太极图是描述各种矛盾(阴阳)关系的动态模式,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央加了一个圆圈,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模式,这个圆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建立和谐的整体秩序。这就是大中的精髓。笔者的太极图实乃太极与皇极合一图,依道家而言还有“无极图”(周氏太极图中也有),所谓“无极图”实际就是空心圆图,乃无极之极、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之含义(也就是生生道体本身),故“无极”、“太极”、“皇极”是一回事,只是万物不同层面的理。
笔者的太极图是将《易?系辞》中的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关系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关系合而为一,并将《洪范》中的皇极揭示了出来。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虽然揭示了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化过程,但是并没有将《洪范》中的皇极显现出来。
道家将空心圆称作“无极”,而将阴阳运化过程称作“太极”,若按照道家的说法可以画出三极分解图:
三极分解图
八、郭氏太极图与含三为一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诸儒对“无极”、“太极”争议颇多,朱熹与陆九渊有著名的鹅湖之辩。
周子的《太极图说》是儒、道、佛融合的产物,固然带有道家与佛家的痕迹。“无极”出自《老子》,是道家对万变事物“本体”的描述,而将“阴阳互根”的变化之机称为“太极”。在《太极图说》中没有“皇极”之说,但却有“阴阳和中”之实,这就是皇极境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是《太极图说》对皇极(立人极)层次的描述。阴阳致中变合,而形成了多元互动(即五行)关系,五行是《尚书?/span>洪范》中的重要内容,是万物有序运行的纲纪(“彝伦攸叙”),其核心是阴阳致中和合的“皇极”。
“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不是说太极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无极或皇极,或者无极之外有一个皇极,这三极是一体的关系,而是万事万物不同层次法性的呈现,这三极与传统文化中的“体、相、用”三义相应。佛家讲,“体”是真如本性,亦称“佛性”。佛性清净平等,不垢、不净,不来也不去,是无处不在、遍满法界(故与“无极”相应);“相”是性之功德,也是自性本具一切智慧、能力的显现,天地间差别万象无不是这一法力的显现(故与“太极”相应);而“用”,则是应用无方,能随机应化,随缘教化,归其本乃是以和德为用(故与“皇极”相应)。
由上贴图所示,笔者的太极图是融“无极”、“太极”、“皇极”一体的,即含三为一,是对周子太极图和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的继承与发展。
儒家讲“一物一太极”,无极、太极、皇极无非都是自性的体现。在“无极”境界,众生本具的法性是平等的;而于“太极”境界则呈现万千差别,故也是自由的(依其自主性而有别);而“皇极”境界将这平等与差别融合为和谐之一体。故平等、自由、致和是太极图理论呈现的基本价值。
太极图理论是中国最古老经典《易》的基础学说,也是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合古通今、应变无方,在新时代下承传中国文化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以此构建中华文明平等、自由、和谐的普世价值体系,缔造平等、和谐,自由而有序的新世界,造福人类。
九、郭氏太极图与佛家的体、相、用以及儒家的体、用关系在佛家,“体”就是指圆满法界的形而上“本体”;“相”是表相,即表现形式、体系结构;“用”是功能、作用。例如,一个玻璃杯,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相,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在儒家,“体”一方面指内在生生的形而上“本体”,也指系统的体系结构;“用”则既是指表现形式,也指功能与作用。
如此说来,在佛家的体、相、用三者之间在儒家看来是递进的体用关系,即“相”为“体”之用,也为“用”之体。还以玻璃杯为例,在儒家看来,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用;形状、形体为之体,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所以,在笔者的太极图中,若以佛家来讲无极、太极、皇极就是体、相、用的关系;若以儒家来论,无极为体,太极为用;太极为体,皇极为用。太极图解说(三)应用篇参见太极图解说(一)何为太极?和太极图解说(二)太极图含义笔者传出的太极图在继承阴阳鱼太极图精华的基础上,发现了由阴、阳、阳中阴、阴中阳汇聚和中而成的“皇极”。这个皇极与多方(阴、阳、阳中阴、阴中阳)都有交集(即公共部分),如果将阴、阳、阳中阴、阴中阳看作多边关系的诸方,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各方达成共识,只要把握这个“共同点”即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在认同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协同与合作。太极图的中圆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圆外就是差异部分,这个中圆(皇极)体现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称之为中庸。为何称为皇极?“皇极”出自《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在《洪范》中“皇极”是指以“中道”的原则建立政统(即政治合法性与延续性)。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说:“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故皇极就是处中用和之道。太极图是以“象”的方式描述矛盾(阴阳)关系变化的动态模型,在太极图中央的这个圆圈(皇极),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途径,这个圆处阴阳之中位,且能够兼顾到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中正、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在多元关系中保持和谐与稳定。太极图的中圆也是阴阳双方利益的共同关注点,是双方沟通的基础,所以沟通也是使双方达到和谐圆润的最佳途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平、中正、包容,彼此间要尊重差异、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寻求共赢。人与人之间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而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常常是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兼顾对方,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不能相互谅解的结果。太极图中最基本的关系是阴阳,五行是在阴阳基础上至中变合而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阴阳间互相依存相互消长呈现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五行间五种因素相生相克流转往复呈现的基本规律就是“互动致和”。因此,“对立统一”,“互动致和”是太极图运化展现的根本规律。太极图理论将阴阳(矛盾)规律与五行辨证原理有机结合和在了一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奉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五常”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处理、协调、维持社会中个体与群体和谐关系的人伦原则,是大家应共同该遵守与营建的基本关系。如依照这五常之道行事,则人与人之间相互融通,社会群体融洽和谐,反之人人不得安宁,社会失序。五常来之于五行,在五行中,仁属木,义属火,礼属金,智属水、信属土。见图示。仁就是仁省、仁爱,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宽容、恻隐、包容,就是协调与谅解。在政治上就是公平、平等,一视同仁,就是亲政爱民,就是以民为本。
义就是宜,就是恰当,就是因时、因地制宜,就是当作即做,不当作即不做,就是恰如其分,就是把握尺度。在政治上就是坚守正义,就是把握原则,就是合理分配,就是恪尽职守,就是亲政奉献。礼就是履,就是践行,就是秩序,就是规矩。在政治就是制度,就是法律,就是遵守与履行,就是以身作则。
智就是智慧,就是明辨曲直、是非,就是创新,就是改善。在政治就是崇尚理性,就是科学、民主,就是改善民生,就是创新发展。信就是诚,就是不疑,就是“言出由衷,信守承诺”,就是处世端正,不欺不诈,就是知恩图报,就是信仰至诚。在政治就是坚守公信,赏罚有信,就是令行禁止,不朝令夕改,就是为政诚明。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就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的武术强调动静虚实,也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支撑的,特别是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图为理论依据而形成的广为流传的拳种,太极拳有太极十三势之说,即八卦、五行。八卦者:掤、捋、挤、按、采、例、肘、靠;五行者:进、退、顾、盼、定。太极图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系统控制、政治哲学等,参见拙著《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二)企业管理理念与行为模式》和《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三)三权分立与五权制衡》。太极图原理还可应用于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下面简要阐述太极图用于外交方面。由于信息及交通等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正步入全球化、多元化新时代,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文化呈现多元化,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等和谐思想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开创和美人生、构建和谐和社会与和谐世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崛起是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发展的,特别是近百年的中国发展史证明了这一切。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种矛盾与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时就要因应时局协调好各种关系,并把握好尺度。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这一尺度的根本体现。
太极图中的阴鱼、阳鱼代表矛盾双方;阴阳鱼眼代表各方的利益交织,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心圆则表示协调各方利害关系而达成的最佳平衡状态。这就是中庸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精神的内涵所在。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国际关系,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两国对彼此有着不同看法。两者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伙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常常是合作中有冲突,也常常是冲突中有融合,但是总体来说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这是两国能够着眼于双方的核心利益与世界和平的未来,能够在矛盾中保持克制、相互妥协,并努力处理好双边关系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一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常言道:和则两利,失则俱伤。这就是太极图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太极图原理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其用至精至深,至广至大,小可修身齐家,大可安邦治国平天下,然太极之理大家往往是“日用而不知”。
太极图解说
(四)太极明辨
这篇短文为太极解说系列之四,其它篇章请参见《太极图解说(一)何为太极?》、《太极图解说(二)太极图含义》、《太极图解说(三)应用篇》(为说明问题每篇稍有重复)。一、太极本义在中国古文献里,“太”常常训为大,《白虎通义?/span>五行》曰:“太,亦大也”。“极”常常可以训为“中”,郑玄所作《笺》曰:“极,中也。”孔颖达《正义》中曰:“极之为中,常训也。”“中”也是指标准、法度之意。所以,太极的本义就是大中的原则、法度的意思。在现代,“极”也有极致之意,太极也有最极致、最根本、最本源之意。《尚书?洪范》有“皇极”一畴,《洪范传》云:“皇,大;极,中也。”所以,皇极也是大中的意思,即大法则、大原则。太极与皇极含义相同,前者通常是指天道,后者通常特指人道;前者源自《易传》,后者源自《洪范》。简要来讲,太极就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本源与法则。太极图是依照《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宇宙生化模型而作的图像,太极图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知道,西方有哲学和辩证法,这是西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和辩证法这个概念,但是却有易学和太极图理论,这也就是中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太极图理论中展现了深奥的辩证法的思辨思维。今天在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教育模式下,中国人对辩证法已经口熟能详,但对传统易学和太极图理论已经陌生了。二、太极图辨析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太极图案种类很多,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搜索出各类不同形状的太极图,但若依照画法的不同仔细分类的话,大概只有五种类型了,即周氏立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半圆式阴阳鱼太极图和郭氏太极图。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各类太极图。1、周氏太极图周氏太极图为五层立式结构,尽管也有多种周氏太极图,但主要区别仅仅是五行连线的不同,五层立式结构都是相同的,下面仅列出三种周氏太极图,由于篇幅关系,不讨论其出处。周氏太极图之一周氏太极图之二周氏太极图之三这三个图中最主要的区别是五行的连线不同,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周氏太极图内涵见《太极图解说(二)太极图的含义》。2、来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是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先生潜居蜀地深山29年悟创的,来氏著有《周易集注》一书,对明代易学影响很深,在《周易集注》书中来氏以该太极图解释天地四时变更及历史变迁,似乎都能解释的通。但是,来氏太极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符合《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道理,我们仔细看来氏太极图太极(大圆)化生的不是“两仪”,而是“三仪”,即阴、阳和中间的小圆,来氏解释说“非中间一圆”,为太极的本体,太极的本体是什么?难道说太极还需要有本体?来氏太极图在易理上是有问题的,不符合一生二这个逻辑。3、古太极图古太极图,亦名“天地自然河图”,古太极图是在天地自然河图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八卦。赵氏撝谦在《六书本义》中曰:“天地自然河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朱震(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有学者认为这个太极图出自陈抟。古太极图是阴阳双鱼结构的太极图,其特点是“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今人郭彧先生2007年曾写过一篇短文《谈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专门介绍该图由先天八卦简约而成,其过程如下图示。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看似古太极图符合先天八卦圆周分布,但是,我们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太极图是不是也应该符合圆周四象分布呢?按照这个逻辑似乎也应该。那么我们看看古太极图是不是符合四象圆周分布。首先,我们要确定古太极图中何为四象。如果认为阴阳双鱼为两仪,那么四象有两种,一种是认为阴鱼、阴鱼中阳眼、阳鱼、阳鱼中阴眼构成四象,那么这个四象生成的符合圆周分布的八卦就不符合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的象数逻辑;另一种是认为等分圆周为四象的话,那么这个四象与八分圆周的逻辑是一致的(见下图),但是与阴阳双鱼两仪划分的逻辑不一致(阴阳双鱼不是直线等分圆周)。即使认为这个四象是合理的话,它也不符合四象圆周分布的“象”,见下图。从图示可知,古太极图满足了先天八卦圆周分布,却不能满足四象圆周分布。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将古太极图的鱼眼换成圆点,认为是“最标准的太极图”,实际上是大有折扣的。4、半圆式阴阳鱼太极图半圆式阴阳鱼是社会上流传最广泛的太极图式,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可以查证。这种太极图的出处及最早面世的时间似乎没有定论,我想大概是由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简化而来吧。半圆式阴阳鱼太极图看起来似乎比古太极简洁、美观一些,该图将阴阳的相互作用、相互对待、相互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极阳生、阳极生阴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阴阳双鱼太极图的阴阳互推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图形展示,该图示将两个阴阳鱼眼视作观察点,显示了阴阳鱼由弱至强的变换过程。我在《太极解说(一)》和《太极解说(二)》中谈到了,这个半圆式双鱼太极图不符合圆周分布的八卦分布(但符合四象分布)。5、郭氏太极图笔者2007年在《国学论坛》首次传出了这个太极图,是笔者近二十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郭氏太极图只有一种画法,但是可以有多种不同色彩变换形式。郭氏七彩太极图郭氏黑白太极图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古太极图”也好,还是所谓“标准太极图”也好,都仅仅是以圆心为中点在圆周上进行八卦化分,从而达到与先天八卦圆周分布的“形似”,而忽略了四象的“形似”。除了周氏立式太极图外,所有阴阳纠缠的太极图都不能揭示三才与五行与阴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创立的郭氏太极图。郭氏太极分解图在郭氏太极图中,两仪、四象、八卦的划分符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逻辑,四象八卦没有采用八卦(或四象)圆周分布的“形似”,而是采用“加一倍法”的倍加数理模式。这样的八卦划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将三(三才)、五(五行)、六、七、八等各种易数关系体现出来,并将易经的“中”(中道、中行、中庸)体现出来,这是其它太极图所没有的。太极图中的每一部分也包含了太极图,也就是说八卦中复有八卦,故八卦相重而成六十四卦。三、三极之道《系辞》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人处于天、地、人三才之中位,故人应该恪守中道,中道又可称为“人极”,周氏《太极图说》有“立人极”之说。严格说来,笔者的太极图应该不叫“太极图”,而应该叫做“皇极图”,皇极图又称为“人极图”,见下图。三极分立图我在《太极解说(二)?太极图含义》中说过,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如果将太极图视为天道的运行规律的话,那么皇极图体现的就是人道应遵循的规律。人道规律体现的是人间秩序,是修身、治国、安邦、平天下所遵循的大法则、大原则。笔者为何又将其称为太极图呢?古人讲“一物一太极”,那么太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统一体,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即含三为一),依次无极化生太极,太极化生皇极,皇极复归无极,同时,无极中复有无极、太极、皇极,太极中复有无极、太极、皇极,皇极中复有无极、太极、皇极。因“太极”来之于《易?系辞》,“皇极”来之于《尚书?洪范》,笔者这个图将太极图、皇极图合二为一,故称之为太极图也无妨,其生化过程与《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无不合。郭氏太极图体现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包容,是在半圆式双鱼太极图的基础上建立皇极的概念,是在半圆式双鱼太极图基础上发展而来。《易传》和《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易传》的“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这个模型,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模型,对后世的影响巨大,都强调“一生二”,即都认为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要素,但对阴阳的进一步认识则有所区别,历史上很多学者都试图解释这个问题,但是多有争议。笔者这个太极图(皇极图)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子》的“二生三”这个三体现在哪里?见下图所示。皇极图将所有的阴阳、三才、五行、八卦、三爻、二生三、七星,甚至是九宫的概念全都包括了,并且包容了三极之道,即无极、太极、皇极,三极分别对应天道、地道、人道。三极本为一体,然而化现为三。无极、太极、皇极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三极也可以象征中国文化中“心”、“气”、“理”三个哲学范畴的本源,我们可以将无极的本源归结为“心”,太极的本源归结为“气”,皇极的本源归结为“理”。心、气、理是宇宙万物的不同层次的本源,三者又是统一的,是三也是一。“三极”也可以分别对应于中国主流文化的佛、道、儒三家,故佛家以“心”立论,有“心生万法,万法归心”之说,佛家认为心的本质是空性,认为人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证悟空性,即明心见性;道家以“气”立论,道家非常重视阴阳之道,故我们常常在电影、戏曲、文学、道观、道书中看到道家的阴阳太极图符;儒家重人伦,故以“理”立论,这个理通“礼”,儒家重视仁义道德,期望通过仁义礼智信五常和五伦建立合理、和善的人际人伦秩序(礼),儒家重视平衡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五行平衡的概念在儒家十分重要,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儒家学派的《五行》一书,说明五行在汉代乃至先秦是儒家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记载五行的就是儒家的典籍《尚书》,道家也重视五行,主要用于中医、天文、丹道和吉凶祸福推算等,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希望人人成为圣人君子。中国自唐宋以后佛、道、儒三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支撑起了中国文化大观园,特别是中国的儒家深具融合力和创新精神,故宋代以后的儒家有理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心学派(代表人物陆九渊)和气学派(代表人物张载)。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太极图也融合进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今天人们对太极阴阳的理解也大多融进了辩证法的思维模式,也包括辩证逻辑,因此,人们对太极图的理解已经不同于古人,中国古人不太注重逻辑思维,而今天则不同了。从西方文化看来,“心”就是灵性,“气”就是基本物质元素、能量场(就是科学家寻找的统一物质场),“理”就是秩序、规律,就是公理、公义。太极图中为什么要体现“三”?“三”这个数在易经中代表三才、三爻,在佛教代表三界,《老子》说“三生万物”,“三”在文化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文化包含了儒道佛三家,欧美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的旗帜,是由两希文明发展而来,即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到近代成为影响世界的强势文化,主要也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基督教(天主教),二是科学,三是民主。基督教占据人们的心灵世界(相当于部分中国佛家所起的作用);科学也就是西方的“道”(相当于中国道家所起的作用),带给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便利的生活方式;民主政治则建立西方式人间社会秩序(相当于过去中国儒家所起的部分作用)。基督教信仰唯一的创世主(救世主),实际上是将易经中“无极”(万物的总根源与变化之机)这个范畴人格神化了,上帝成为了人们西方人的唯一信仰依托。基督教与佛教显然看待世界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前者将易经中那个引起万物千变万化的生生不息的变化之机唯一神格化,而后者则将易经中那些构成万物的诸要素、及不断变化的状态人格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众生,众生的本质是空性。佛教认为万物因缘(即因各种条件及关系)而成,缘聚幻生,缘散幻灭,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主体,这就是空性的本质。科学应该说发端于古希腊自然哲学,是从可观测的、客观外在的、唯物的角度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研究各种便利于人们生活的工具、资料等。西方的民主是建立在所谓“独立”、“自由”基础上的政治秩序,独立、自由来自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观,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由独立的自由元素构成,所以西方科学一直在寻找这个基本元素。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故在西方看来应该享受独立与自由(中国文化没有这个独立存在的“元素”概念,在中国有“元气”说,显然和“元素”是有区别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完全独立个体的概念,所以对政治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