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是一个需要通过不断提醒、不断调整、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的境界,并非理智上认同就能轻易达到。而静坐冥想时一个经久的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帮助我们达到活在当下的途径之一。
当我们在静坐时,会增加35%的血液流到脑部。而提供给脑部的血量大小,与我们心灵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当血量增加时,相对的氧量就会增加,如此一来,脑部的功能也获得改善。静坐也能使我们身体得到较多的休息。因为静坐时人体内氧的水平会降低20%,人会感觉到完全的松弛。
那么,静坐的具体步骤该是怎样?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时间:每天一次、两次或者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都可以。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可以是早晨起床后、晚饭前或者睡觉前,每次30分钟,当然也不限定,短则5分钟,长则1个小时,因人因地而灵活变通。
2.准备:练习静坐时,身体内部的活动会趋于缓慢,而刚吃过饭时,消化器官却需要大量供血,为了防止体内生理过程发生冲突,一般要避免在用餐后的一个小时内练习静坐。身心疲累时候要不要坐。因为疲累的时候打坐会瞌睡,达不到禅坐的效果。如果觉得累,还是先去睡一觉,服装以宽松为宜。
3.环境:练习的地点最好是在不太受近距离噪音干扰的地方。
4.坐姿:静坐一般要求用坐姿,无论在椅子或床上都可以,但是不能靠在椅背上,坐的姿势以舒适为原则。也有些静坐的方法中强调盘坐,但是很多人一开始无法适应,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坐姿很重要,要顺从身体。难受的坐姿会使你分心。
5.调息:调整完坐姿后就要放松,专注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就是生命,它是我们生命最基本的表现。
6.调心:当杂念升起时,千万不要刻意去控制它,也不要勉强让心宁静,让心有任何的挂碍或负担。有杂念,特别是在练习静坐初期,是非常正常的。这绝不是表示你的思想比从前乱,反而是因为你比从前安静,你终于察觉你的思想一向是多么杂乱。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不管有什么念头出现,你所要做的只是保持清醒,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放到呼吸上。不断地反反复复的练习,慢慢体会清明平静的音乐。
7.把这种状态延续到生活之中:不要将静坐的状态和生活截然分开,静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当我们急躁的等车等人时,当我们紧张的面对压力时,当我们痛苦的面对失败时,当我们烦恼的处理着杂事时,随时随地地尝试着放松、调息调心。冥想训练的方法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
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
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
举例
首先要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点和时间。
1. 坐直。不要躺下,躺着有可能睡着。
2. 冥想之前要禁食。
3. 不一定盘腿坐,坐在椅子上也可以。
4. 之前冲个澡有助于冥想。
5. 不需要点香或者蜡烛,但这么做可以营造一些气氛。
6. 最好在早上冥想。
刚坐下时,你的脑子可能乱得象一锅粥。但是,头脑是可以被驯服,然后集中到一个点上的。一个有用的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蜡烛的火焰上。缩小你的视野,排除杂念。一旦分心,立刻转会蜡烛。你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比如一个小点或者花。关键是你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于一样东西。象念经一样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也有助于集中精神。
当你学会集中精神以后,可以进入下一步:什么都不想,心无杂念。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有一个办法是:每当有什么想法钻进你的头脑,你要有意识的将它抛出去。过一段时间,你就能学会如何排除杂念。你不再受各种思想的控制,你开始找到真正的自己。
冥想不如打坐,你可以下载南禅七日视频来学习一下七支坐法冥想,它是一种改变意识增强注意力的有效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良好状态。冥想会增强意识,有助于学生个体获得启迪,并以新的方式看待那些熟悉的事情。故它区别于我们平常健身练功时的那种冥想,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
一、时机选择
1.学习累了的时候——冥想放松。“嗨,现在请你闭上眼睛,你爬了一座高山,有点累了,你坐下歇歇吧!你坐在一棵阴凉的大树下,眼前是一大片芬芳迷人的野花丛,蜜蜂、蝴蝶飞来飞去,热闹极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脑、身体各部位都会有疲惫的感觉,这时候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停下来进行2分钟的冥想。可以让他们以任一种姿势:站着、坐着、蹲着、趴着等进行。眼睛看着窗外或者闭上,想开心的事。当学生开始冥想时,大脑的活动会呈现出规律的脑波,此时支配知性与理性思考的脑部新皮质作用就会受到抑制,而支配动物性本能和自我意志且无法加以控制的自律神经,以及负责调整荷尔蒙的脑干与脑丘下部的作用,都会变得活性化。
2.临考之前——冥想集中。“啊,此处风景真美!你看,这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边是枫树林,深秋那火红的枫叶倒映在水中,美丽极了。几只鸭子在水面游来游去,划开的波纹,一道,一道,向两边荡漾开去。那边是果树林……”小学生向来担忧考试,生怕考砸了要挨骂,而这种担忧在考前的一刹那会被无限放大,多数学生变得焦虑、烦躁,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去答题。
根据科学的实验证明,冥想可以让我们的左脑平静下来,让意识听听右脑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脑波会自然地转成 波。当脑波呈现为 脑波时(特别是中间 脑波),想像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此外对于事物的判断力、理解力都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考试之前,放松紧绷的神经是当务之急。考前5分钟,可以让学生放下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平心静气地想经历过的快乐事,把事情的经过细细地想一遍,这样有助于形成自己积极的备战心理定势。也可以积极地想象内心深处存在一片平静的湖泊,想那花草树木在湖面上倒映的景象,想得越逼真、越细致,心情便越沉静,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好。这样,在接下来的考试过程中,就能做到答题沉稳、认真有序。
经常这样训练,形成习惯,学生考前焦虑症自然而然就消失了,沉思细想,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好。
3.心浮气躁时——冥想镇静。与初中、高中生相比,小学生自控力要差很多,更容易心浮气躁。人们形容这是单纯、冲动,可一旦他们真冲动起来,破坏力也是很大的。必须把这种冲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学生小王早晨一到学校就做了两件坏事:先是把水故意洒在同桌的凳子上,接着又与催作业的语文小组长顶嘴、吵架。回忆起他这段时间的表现,可能正处在发展的震荡期,内心很浮躁。我马上把他找来,让他坐在我办公桌前。我告诉他:“现在你开始想,你眼前有一片大海,海面上有一艘艘轮船驶过,一轮太阳喷薄而出……”10分钟后,我问他想得怎么样了?他说他又看见了很多美丽的景色:海鸥在飞翔,溅起了朵朵浪花,鲸鱼在畅快地戏耍,喷起了阵阵水柱。我说很好呀,现在你心静下来了,我有事情要跟你谈了。接下来的谈话很成功,他爽快地认识到了错误,表示以后不再做那种事。乘胜追击,我又告诉他,以后当发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时,一定要先使自己冷静下来,畅想你心中的那片蓝色大海,就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了。
研究发现,开始冥想时,学生全身的肌肉、细胞,以及血液循环等作用都会缓慢下来。冥想可以暂时缓解紧张,对吵架、恼怒都有不错的效果。
4.遇到不顺心的事——冥想成功。每个人都有心情低落的时候,这就需要让他振作起来,可以想一些做过的成功事例,或者编一些向往的成功故事,如“我拿到了冠军!我得了绘画比赛一等奖!”等等。如此反复地想,自然就能使自己活泼开朗起来。
二、结合周围环境
冥想时,把人的感官与外界巧妙地对接起来,通过互动,能催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声音。把听到的声音,以一种合适的情境加以想象,能助长想象的深度,使想象更生动有趣、浑然天成。如综合实践课《我爱千岛湖》,可以设计成让学生倾听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他们把这声音想成雨水滴在心灵湖泊上的声音,每滴一滴,湖泊上便溅起一丝涟漪。然后可以畅想你就坐在湖边看着雨滴,一边听,一边想,一边数着这雨滴的数量,1、2、3、4……当数到100多次的时候,睁开双眼,你会觉得心情异常平静,注意力特集中。
2.香味。如在上《秋天的雨》一课时,恰好是桂花开的季节,上课伊始,我就让他们静静地闻着飘来的阵阵桂花香,开始冥想:“桂花一朵一朵地开了,秋雨一阵一阵地落了,你看,在丝丝细雨中,桂花欢快地舞动着,舞出了秋的色彩,舞出了秋的香味。啊,这诱人的香味!……”在这样的开场白引导下,接下来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感悟的理想阵地。在弥漫着桂花香的课堂里,同学们积极性大增,充分表达着“秋天的收获”“秋天的色彩”“秋天的乐趣”,进而升华为“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是一曲欢乐的歌!”
3.美妙图景。通过视觉导引,展开合理想象。选一样东西注视,比如烛光、花或图画。如班队课《植树节》,给大家出示了一张画,画上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牡丹。让大家畅想牡丹花开的场景,畅想花的海洋,畅想鲜花铺满大地的宏伟画卷。同学们纷纷表示看到了,感受到了。接下来的“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就能非常顺利进行了。
4.现场实物。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冥想也能集中注意力。如在考试之前,让学生每人握住一支钢笔,若不愿闭目,也可睁眼,然后开始想这支钢笔在纸上画出了一条条痕迹,这些痕迹无限延伸,一直通向月球……直至绕了一圈又回到了纸上,纸上出现了一些美妙的图案:青的、黄的、紫的、红的,这时忽然跳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
或者你在作业本上画一个直径2毫米的圆圈。想象可以先把自己浮躁的心丢在圈外,然后想这个小圈像一个宏大的世界,那里也有江河山川……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冥想的森林中的一处湖泊上,湖泊的水面异常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这样冥想一次两三分钟,用时不多,却能有效控制精神涣散,收拢浮躁的心。
三、语言铺垫
教师是语言大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语言的感染因素,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冥想,继而尽快地达到冥想效果。
1.提示性的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放松四肢及身体各器官的语言。如:“请慢慢闭上眼睛,然后深呼吸,眼睛保持闭着,让眼睛放松,让身体放松,想象全身轻飘飘的,身体飘浮起来,飘浮在一大朵安全、舒适的白云里,同时也感觉全身软绵绵了,觉得非常舒服,非常轻松,自觉进入了深沉的放松状态。”“现在,你全身的肌肉、神经、皮肤完全放松,你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平静,越来越舒服。”
2.柔美性的语言。这类语言以优美的树木花草、江河湖海为主要构成内容,把它们作巧妙的整理加工。如“啊,你现在看到的是一片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田,在阵阵微风中,稻田翻起了波浪,你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稻穗,真滑呀,一不留神,它已从你的指尖滑落……”
这类语言往往更适用于安抚学生紧张、焦虑的心情,镇定情绪。
3.亢奋性的语言。遇到学生情绪低落时,如考试失败、比赛失利了,需要提振士气、增强信心,这时需要积极向上的语言在冥想过程中进行激励。想象自己完成了平时未能做到的事,并对自己说:我一定做得到!我是胜利者!我是英雄!等等。如:“当你走到一个出口时,发现这里被一堵高墙挡住了,别无选择,你只能想办法。你从口袋里掏出了钩绳,奋力一抛,钩住了,拉住绳,你往上走,一步、两步,接近墙顶了,成功了!来吧,高呼一声:我出来了,我胜利了!再高呼一声!”
4.舒缓性的语言。配合冥想,语气的缓慢,一字一顿地表达更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如:“你,在花园中,漫步,轻轻地,轻轻地,你发现脚底下,有一群蚂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一只,两只,三只……一直通向草丛,你细细地,寻找它们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