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要义综述》选摘9---

“君子周而不 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中记载:“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为什么会有以上的这种差别?简单说:原因是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中心思想,换句话说是处事时用心的不同,或叫做处理事务时的出发点不同,用心的不同乃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

一个人的中心思想是要靠修身来建立。

一个人有无中心思想就看处理事物的标准源于人的内心还是来之于外部。怎样才是建立了人的内心标准: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君子有了中心思想‘行乎所当行,止乎所当止’都是自己心中可知的;没有中心思想的人,其所行所止就要有参考,有参照。

“君子周而不比”就是说君子与人的交往按义而行,所以不会逾礼,方方面面却都非常周全,其中没有出现相互比较的成分。

出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根本原因,是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所以必然要攀比“你得多了,我得的不够你多,可你做的还不够我多”都是在不停的比,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利的多少,如此这般怎么可能会周全?

君子行事因为按‘义以为质’,所以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正由于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差别,都源于行事时这一点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解读“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更多博文:

中国文化应有的地位

钱文忠漏读一篇博文错解了‘刑不上大夫’的意思

什么是中国文化

孔子的文化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诸子

中国文化的现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0230.html

更多阅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小百姓一己私利,到泱泱大国的政治决策,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间断过纷争。春秋时期,再不比尧、舜时民生极艰、民智混蒙。此时生产力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至少有更多的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

《论语》十则为何变成十二章? 论语十则ppt

《论语》十则为何变成十二章?文■周磊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将原来的《论语》十则,更换为新版本的《论语》十二章,仔细比对,发现替换了五则,增加了两则,下面是两次课文的对比:《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有感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做一个君子,能够称为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使许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提到“君子”一般都会与男子相联系,谁说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君子

声明:《解读“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为网友假期雷剧嗨翻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