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森林
译者:程虹
作者:(美)约翰.巴勒斯
读《醒来的森林》有感
在时间的庄园里,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约翰·巴勒斯也在这里;没有人规定或是预料到我们会在这里相遇。
约翰·巴勒斯唤醒了我对大自然更深层次的兴趣。
我跟随着巴勒斯来到著名的美国哈德逊山谷,倾听林中鸟的音乐会、我们走进弥漫着原始气息的森林,观察不同的鸟类筑巢的乐趣、在巴勒斯自己的小花园中,看到“鸠占鹊巢”得场景……
这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鸟的书,它让我们享受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清新优美,增长了我们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和知识。更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对待大自然的一种态度。
约翰·巴勒斯载创作此书时,正是因为他对鸟的热爱和熟知,而使得他写文章时挥洒自如,而不是古板地进行精确的科学阐述。
书中所描写的内容让人置身于其中。我的收获是在林间原野而不是在书房。从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每一段语言奉献给我的不是华丽的文字,而是约翰·巴勒斯通过精确的观察与体验而做出的细心严谨的记录,因此,每一个文字又都是真实的。
然而,在鸟类学中使我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追求、追踪与发现。其中的乐趣与狩猎、垂钓和野外活动一样。无论我们去何处,它都伴随我们的视觉与听觉而至。
但是约翰.巴勒斯以其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趣意盎然的百鸟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惊叹。
“如同特别关照某种鲜花一样,季节的每一段良辰都对某种鸟类格外垂青”。而每种鸟儿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歌喉与个性。灰冠山雀清脆甜蜜的哨子;五十雀柔和、略带鼻音的笛鸣;蓝鸲多情而欢快的颤音;草地鹋悠长洪亮的鸣声;鹌鹑的口哨;松鸡的鼓点,燕子的叽叽喳喳与喋喋不休;猫头鹰有一种让黑夜充满了音乐的愿望;隐居鸫之歌浑厚神圣,其乐器是他在偏僻孤寂的地方吹起的一只银笛……知更鸟喜爱喧哗、天性快活、亲切和睦;杜鹃孤寂温顺、清纯脱俗;褐弯嘴嘲鸫像个罪犯似的偷偷摸摸;灰猫嘲鸫不仅是个放荡轻浮的女子,还是个好追根究底的长舌妇;红眼雀则像个日本人,冷漠地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而棕林鸫则像一位举止优雅的贵族;秋季,鸡鹰悠然自在地盘旋在宁静的长空中,连翅膀都不怎么抖动,可是却会流星般陡然冲向大地,在快要落地的一刹那又弹向空中,那是一种力量的自然流动……
鸟儿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他们独特的歌喉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春天不仅仅是你、是我、是约翰·巴勒斯、是所有人喜欢的季节。更是鸟儿的节日。每种鸟儿都以自己的方式赞美着春天,歌唱着生活,享受着生活。
劳动最光荣!鸟儿们可是勤劳的模范,它们一刻不停的忙碌着,筑巢,寻找配偶,哺育后代。延续着自己的种族,一代一代生生不息,蓬勃旺盛。
大自然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精灵,多少年来,他们之间形成了这般深厚的默契和情谊,而人类只该在一旁默默注视,任何稍进一步的干涉在我看来都是一种鲁莽、不敬和自私的表现。即便如该书约翰.巴勒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感情与感受力的人,当见到一只他没有把握叫出名字的鸟儿的时候,他也会暴露出人类的自私和残忍。
明天就是奥运会了,我又认识了一只代表奥运精神的鸟。它就是蓝鸲。
文中这样写道:“当大自然造就蓝鸲时,她希望安抚大地与蓝天,于是便赋予他的背以蓝天之色彩、他的胸以大地之色调,并且威严地规定:蓝鸲在春天的出现意味着天地之间的纠纷与争战到此结束。蓝鸲是和平的先驱,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上苍与大地的握手言欢与忠诚的友谊。他意味着田地;他意味着温暖;他意味着春天柔情似水的追求,又意味着冬天躲避退却的脚步。当你听到蓝鸲的第一声啼鸣时,那肯定是一个阳春三月的早晨;仿佛上苍的似水柔情发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让词语撒落在你的耳际。
它是如此的温情脉脉,如此的信誓旦旦,一种掺杂着些许遗憾的希望。”
我通过这些美丽而富含寓意的鸟类的欣赏,通过对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深沉的大自然的触摸,感觉自己里大自然更近了。
它们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并且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当人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孕育他们的自然母亲,并自以为已经征服了自然的时候,他们永远不该忘记这些道理。
它告诉我们对待大自然的一种态度:“只要你保持着对它们的敬畏和爱戴,一颗像蓝鸲一样善良、
慈爱、和平、广阔的心胸, 世界是美丽的!你心中的森林醒来了!
林瀚
醒来的森林
译者: 程虹
作者: (美)约翰?巴勒斯
ISBN: 9787108019998
页数: 223
定价: 14.6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 新版文化生活译丛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01
简介 · · · · · ·
巴勒斯并不是那种常见的身居闹市而心怀乡野的作家,他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乡野栖居者。他于
1837年出生在纽约州卡茨基尔山区的一个农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写作,与他从小生长于鸟语花香的自
然环境中有关。尽管后来他也离开家乡先后当过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和政府职员,可真正令他
倾心如一的事业是:体验自然,书写自然。于是,在他36岁那年,他辞去了工作,只身到哈德逊河西岸
购置了一个果园农场,并在那里亲手修建了一间“河畔小屋”,两年后又在两英里之距的山间建盖了一
间“山间石屋”。此后,在人生的最后48年间,他几乎都是在这两间乡野小屋中度过的。他始终自由自
在地“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用锄头和笔在土地和白纸上书写着他的心愿”。他一生的著作多达
25部,多以关注鸟类、描述自然和记录乡野生活为主。
《醒来的森林》是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是一本“关于鸟的书”,但又不仅仅是... (展开全
部) 巴勒斯并不是那种常见的身居闹市而心怀乡野的作家,他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乡野栖居者。他
于1837年出生在纽约州卡茨基尔山区的一个农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写作,与他从小生长于鸟语花香的
自然环境中有关。尽管后来他也离开家乡先后当过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和政府职员,可真正令
他倾心如一的事业是:体验自然,书写自然。于是,在他36岁那年,他辞去了工作,只身到哈德逊河西
岸购置了一个果园农场,并在那里亲手修建了一间“河畔小屋”,两年后又在两英里之距的山间建盖了
一间“山间石屋”。此后,在人生的最后48年间,他几乎都是在这两间乡野小屋中度过的。他始终自由
自在地“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用锄头和笔在土地和白纸上书写着他的心愿”。他一生的著作多
达25部,多以关注鸟类、描述自然和记录乡野生活为主。
《醒来的森林》是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是一本“关于鸟的书”,但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鸟
的书。因为“它让我们享受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清新优美,还有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更重要
的,是它告诉我们对待大自然的生活态度”。与其他描写和记录鸟类的许多作家所不同的是,巴勒斯对
鸟的记录与描写并非只着眼于鸟本身,而是同时还对鸟的生存环境都加以充分关注。因此在巴勒斯的文
字中,有“鸟”的出现也就有“林”的显现,有“林”的描绘也就有“鸟”的飞翔。诸如此类的“鸟”
与“林”相互添彩和互为增色的“画面”充满了《醒来的森林》之中,并且最终构成了一个大地爱鸟人
的心灵画卷。
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之价值和生命之远景,这是巴勒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它让我们日渐明白:
最美好的希望并非去面对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而是能够适时拥有一条条蜿蜒于林间的花香小径……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巴勒斯(1837-1921)与约翰·缪尔(1838-1914)。他们二人驾齐驱,通常被认为是19世纪
及世纪之交最杰出的自然文学作家。一生的著作有二十五部,多以描述自然、尤其是鸟类为主,当然也
涉及游记,作家评述等其他方面。被分认为他那个年代里最受人欢迎的作家。 `````````````
遥远的房屋(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
【俱乐部编号】:134374
【作者】:[美]亨利·贝斯顿
【译者】:程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12
宁静无价(英美自然文学散论)
作者: 程虹
ISBN: 9787208082472 , 720808247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年
内容提要:
多年前,缘于在美国布朗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机遇,使我对一些深谙“宁静无价”之道的美国和英国的自
然文学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出版了介绍并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书《寻归荒野》之后,仿佛意犹未
尽,又应邀在上海的《文景》月刊上主持了《重读自然》专栏,旨在对美国及英国自然文学的名家名作
进行梳理与评述。收入《宁静无价》的,除了在《重读自然》专栏上发表的文章之外,还有在《外国文
学》及《文艺报》上发表的类似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被分门别类,形成了主题分明的不同篇章,编辑
成书。基于我对英美自然文学的感悟,《宁静无价》命名为——《宁静无价》。作者简介: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出版了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
著《寻归荒野》,译著《醒来的森林》及《遥远的房屋》,发表有关自然文学及生态批评的论文多篇。
目录:
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漫谈自然文学
第一章 思想与自然
引言
一、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爱默生眼中的自然
二、相近的灵魂——哈德逊河风景画派与自然文学
三、瓦尔登湖的神话——梭罗的精神遗产
四、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约翰——约翰·巴勒斯和约翰·缪尔
第二章 心灵与土地
引言
一、美丽的乡村岁月——苏珊·F·库珀与她的《乡村时光》
二、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玛丽——玛丽·米特福德与玛丽·奥斯汀
三、开在岩石上的花朵——西莉亚·撒克斯特的海岛之恋
四、新英格兰的五月天——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梅布尔·赖特
五、黑熊湖畔的梦幻与沉思——一位现代美国女性隐居荒野的经历
第三章 文化与田园
引言
一、塞尔伯恩的田园牧歌——英国18世纪博物学家吉尔伯特·怀特
二、我心灵的故事——理查德·杰弗里斯笔下的英格兰乡村
三、南美旷野之风与英伦田园风光——W·H·赫德森的远方与往昔
四、追逐春日一行走于英格兰风景之中的托马斯
第四章 跨越时空
引言
一、跋涉于荒野之中的心路历程——解读美国小说《寒山》中的荒野情结
二、跨越时空的沟通——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唐代诗人寒山
三、寓于乡土风情中的生态忧患——哈代《林中居民》中的生态意识
外文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书目
……书摘:
2003年,当爱默生诞生二百周年之际,美国哈佛大学英语教授劳伦斯·比尔出版了关于爱默生的生涯、
思想及作品的新著《爱默生》。在此书的序言中,比尔不无感叹地写道:“当我写完此书的初稿时,年
仅26岁。当我最终完成这部书的定稿时,已经62岁。如果这一点能够说明爱默生值得人们如此这般地苦
思冥想的话,那么,我将不胜欣慰。”长期以来,爱默生的精神及其人文思想一直是美国文化及文学的
研究重点。1904年秋,当亨利·詹姆斯来到爱默生的故乡康科德河畔时,曾感慨万千地说:“洒落在我
身上的不是红叶,而是爱默生的精神。”但是,将爱默生的精神与自然作为主题进行挖掘与探讨却是世
界文坛上一个新近的关注点。其实,早在1836年,爱默生就在自己的第一部著作《论自然》(NaturP)
中宣称:“自然是精神之象征。”《论自然》的主要部分探讨的也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但是不同于当
时人们对自然实用价值的关注,爱默生以超前的目光看到了自然的精神价值。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仅
是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教导人们高尚品行的良师,美国文化艺术的源泉,人类汲取知识的读本。